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裕碰见海盗头子孙恩,见一次打一次

刘裕碰见海盗头子孙恩,见一次打一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770 更新时间:2023/12/8 16:48:58

孙恩是中国的‘海寇之始’,第一任的海盗船长

攻下了绍兴,还杀了王羲之的二公子王凝之,势如破竹般杀向南京

才几天时间,就弄了好几十万

他为啥能聚这么多人,就是因为当时掌权的司马元显的政策不得民心

为了扩充兵源,他把世家大族的那些家人、奴仆们,征招去充军

那世家大族们肯定反对啊,所以三吴地区民心不稳

孙恩就借此机会,从海岛上岸了,并且很有号召力

南京朝廷得组织平叛呢,派了两个狠人儿

谢琰,这是谢安的二儿子

还有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刘牢之

这两人都不是等闲之辈,分兵两路去讨伐孙恩

孙恩虽然是忽悠了几十万人,但毕竟是乌合之众,完全靠他们的五斗米教来支撑

正是在讨伐孙恩的过程中,一位历史中响当当的人物正式出世了

他就是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

刘裕出世

说起刘裕也蛮有意思的,他其实应该也是汉朝老刘家的后人,但不是刘邦的直系后裔

他是刘邦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刘交,的二十二世孙

刘交后来呗封在彭城(徐州),刘裕就是出生在彭城,跟刘牢之是老乡

刘裕小的时候,他妈就死了

他爸一个人带孩子不容易,就想把刘裕给扔了

但是刘裕的姨,说啥就给留下了

后来他爸续弦,又娶了个媳妇儿,姓萧

这个萧氏虽然是后妈,但是对刘裕特别好

刘裕他爸死后,刘裕就跟着他后妈在一起,相依为命,只能靠砍柴、打鱼、编草鞋为生

刘裕从小就不爱学习,爱交朋友,识字不多,这些都随根儿

一听就像老刘家人,都跟刘邦似的

刘裕的小名,叫寄奴

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里面提到的‘人道寄奴曾住’,说的就是刘裕

长大后也是乱世充军,加入了大名鼎鼎的北府军,就在刘牢之的麾下,担任参军

在孙恩上岸之前,史书里并没有太多关于刘裕的记载

这次平定孙恩叛乱中,刘裕就开始崭露头角了

有一次,刘裕就带了几十个人去侦察敌情,结果碰到了几千贼军

手下人一看,这几千人,咋办呢,想跑也来不及了

刘裕大呼一声,抡起长刀直扑贼军,一下子就把这群乌合之众给吓坏了,贼军马上就被冲散了

可以看出来,刘裕这个人打仗特别的勇猛,而且身先士卒

孙恩这次的叛乱,很快就被刘牢之、谢琰、刘裕等人击溃了,又跑到海岛上去了

以后就变成这么一个模式了,孙恩只要一打败,就上海岛,一缓过劲儿来,再上岸反攻,每次都是孙恩跟刘裕之间的拼杀

不过,刘裕打孙恩是手拿把掐,见一次打一次

有一次,孙恩的一群人,把刘裕的城给围住了,城里边的人很少

孙恩刚想攻城,结果刘裕又来了这一套

带了几百人,把铠甲脱了,拿着短刀,连吵带喊的从城里边杀出来了

贼军一看,这太猛了,就全撤了

第二天返回来一看,城门大开

孙恩还以为,是不是唱空城计呢

就问一农夫,城里有多少兵啊

农夫说,哎呀,早跑了,昨天是侥幸

看着你们人多,刘裕搞了几百人,光着膀子冲出来,看你们撤了,他们也就跑了

这给孙恩气的,这个刘裕也太狡猾了,就带兵进城了

没想到刚一进城,刘裕又光着膀子冲出来了,他根本就没撤,还真是演了一个空城计,又把孙恩给打跑了

还有一次孙恩去追刘裕,刘裕实在是跑不动了,索性就不跑了

就把马停下来,搁那呆着

贼军远远的一看,也就不敢追了,但也不敢走

这时候有点儿张飞在当阳桥的意思,‘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刘裕又上马拿着大长刀,这就有点像关羽使青龙偃月刀似的,又冲进敌营里边去了

这么三番五次的,把孙恩打得够呛

所以刘裕在史书上是这么一个形象,孝顺,对后妈特别的好,没什么太多的文化,打仗的时候永远身先士卒

并且有很多次的记载都是,他不穿铠甲,直接冲到敌营里边儿

当然了,这时候他碰到的敌人,也都不是什么正规部队,都是些贼兵,临时拼凑起来的那种

这帮人谁跟你真玩命啊

所以孙恩总是打不过刘裕,后来他索性就不打了

见到刘裕就绕着走,绕过刘裕直接奔南京去

但是刘裕又不放过他,就在后边追他

追上去,就是一顿打

两人交手大小数十战,刘裕是每战必胜,估计都把孙恩打郁闷了

第三次跑到海上后,孙恩肯定是在琢磨,既生瑜何生亮啊

结果,孙恩很戏剧化的,投海自尽了

他剩下的残余几千人,都给了他的妹夫卢循

卢循还是个文人,名门之后,擅长书法和棋艺

孙恩的这点儿小贼兵,在卢循的领导下还继续挣扎了很长一段时间

最终,也是投降了刘裕

通过平叛孙恩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来

刘裕所表现出来的作战时的勇猛,身先士卒和用兵之道等,他已经完全具备了可以成就大业的基本素质

标签: 刘裕刘邦刘宋司马元显谢安辛弃疾

更多文章

  • 南朝皇室为何总是父子兄弟相残不断?刘裕轻教育、重宗室开了坏头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裕,刘宋,平定,刘子业,王镇恶,南朝皇室

    说到南朝皇室,南朝四个朝代从刘宋开始,皇室内部父子相杀、兄弟相残的闹剧上演了上百年,从刘宋各种性格扭曲的皇帝残害宗室开始,后面的南齐、南梁、南陈三个朝代总是不断的反复出现皇室的内讧,手足相残几乎贯穿了整个南朝,可以说南朝皇室历史就是一部手足相残的历史,那么为何南朝之前的秦汉三国晋时期只会因为某个皇帝

  • 北伐还是称帝?刘裕丢了长安才明白,刘义真的命比江山重要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刘裕,刘义,王镇恶,沈田子,长安,姚泓,北伐,刘义(代王)

    历史上绝大多数想要篡位的权臣,在即位之后都或多或少地对曾经的盟友和部下动手,借此稳固自己的帝位,但是东晋最后的权臣刘裕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他打算称帝之前,就已经着手处理掉那些功劳卓著的“老朋友”了。刘毅的骄狂与被灭平定桓玄之乱中与刘裕并驾齐驱的刘毅第一个走进了刘裕的视野,对于刘毅,刘裕还是有些感情的。

  • 刘宋诸帝:如愿以偿的武帝刘裕(中)

    历史解密编辑:悦儿谈情感标签:刘裕,岳飞,长安,刘穆之,赵构,刘义真

    岳飞的做法是,让部队留驻五日掩护老百姓南迁,并奏请朝廷将汉上六郡闲田让这些南迁的老百姓耕种。刘裕则安慰老百姓说,我留下第二个儿子与一批文武贤才在这儿镇守,你们大可放心。虽然后来长安很快就被夏国赫连勃勃攻破,三秦父老又处于匈奴族的残暴统治之下,不过平心而论,这也不是刘裕愿意看到的情况,当他听说长安失陷

  • 自称刘备后人的刘裕,掌握大权后,为何还要将司马懿后代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刘裕,刘备,司马懿,刘邦,王莽

    按照刘裕的说法,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而刘备是刘邦的后代,所以,即使刘裕真的是刘家子孙,他也不是属于刘备这一支的,不属于他的后人。话说,两汉宗亲到刘裕这里,也经历了快两百年的光景,只能算是祖上阔过的,背景啥的对他而言也不重要,只是后来称帝了需要一个镀金身份而已,自然也不存在什么

  • 刘裕因自身年高而儿子们年轻故杀害司马德文与晋朝诸多宗室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刘裕,司马德文,晋朝,桓玄,刘宋,曹魏

    周王朝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很多伦理制度形成于周朝。自周王朝之后,就推行以德配天的政治伦理。周武王就执行过二王三恪的制度,把唐尧虞舜夏商以来的皇族后代,划定地方封土建国,以继其宗族祭祀,体现出周王室兴亡继绝的道德观。此后王朝都以黄帝后裔自居,盖出自一家人,变更国号以明其德而已。所以,曹魏篡夺汉室,立

  • 十大“刘氏”名将:刘黑马击败40万金兵,刘裕位居榜首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黑马,刘裕,刘黑闼,刘秀,刘琨,刘仁轨

    10、刘锜,南宋名将,骁勇善战,经常以少胜多。1140年,刘锜镇守顺昌,以所部“八字军”为主力,击败完颜宗弼率领的10万大军,取得顺昌大捷。金兵引以为豪的“铁浮屠”、“拐子马”损失惨重。1141年,刘锜亲率骑兵从中路突破,在柘皋之战再次击溃金国的重甲骑兵。南宋初年,从武力值角度看,刘锜仅次于岳飞,比

  • 滨州市副市长刘裕斌一行领导莅临忽米网考察调研

    历史解密编辑:忽米5G应用标签:滨州市,刘裕斌,惠民县,滨州,山东省

    7月2日,滨州市副市长刘裕斌,滨州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赵凯,惠民县委副书记、县长许健,惠民县政府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刘洪军,惠民县双招双引领导小组办公室招商引资组组长邢丽等一行领导莅临忽米网考察调研,忽米网CEO巩书凯全程陪同热情接待。▲刘副市长了解忽米网标识解析平台建设成果▲忽米网CEO巩书凯向刘副

  • 2千步兵击败3万北魏骑兵!刘裕所用的却月阵,为何后世不再提起?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裕,北魏,大军,东晋军

    因为辛弃疾的那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这个名字在许多人的脑海中都留下了印记。也因为辛弃疾的那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这个人留给许多人的印象便是英武勇猛。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刘裕这人的勇武并非一般猛将所能拥有的勇武:在刘裕征战沙场之时,他曾展现出甚至连模仿都

  • 南朝宋武帝刘裕年轻的时候曾经打过这么一场十分神奇的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众揽排行标签:刘裕,宋武帝,武帝,南朝宋,部下

    南朝宋武帝刘裕年轻的时候曾经打过这么一场十分神奇的战役。刘裕带了十几个侍从,也就是非战斗人员去前线勘察敌情,去了好长时间没回来,部下可就有点担心了。他的一个部下,叫做刘敬宣,左等右等,等来个坏消息。刘裕跑去搞侦查,结果被数千敌人围攻,刘裕死没死不知道,反正一道去的十几个侍从全都领了盒饭。刘敬宣一听,

  • 南朝刘宋开国君主刘裕,为何要将司马懿的后人全部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刘裕,司马懿,刘宋,桓玄

    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算是南北朝历史上,南朝的第一豪杰。不过,后世提到刘裕的时候,存在这样的一种看法:那就是刘裕诛杀晋朝宗室,开了一个坏头,以至于之后历朝历代,旧王朝覆灭后,前朝宗室都会遭到打击。那么,为什么刘裕要开这样的先例?所谓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刘裕的行为,还要从晋朝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