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出身不好没资本怎么办?南朝雄主刘裕做出了很好的解答

出身不好没资本怎么办?南朝雄主刘裕做出了很好的解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有史 访问量:2126 更新时间:2024/1/19 15:18:31

话说又要到一年一度的就业季了。很多在校生感到惶恐:那就是就业局势有些困难。尤其是这些年,由于文凭大放水的关系,北大博士也只能当个小城管。这让很多家庭出身一般,没什么像样资本的大学生感到纠结。其实,个人觉得,出身不好没资本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比如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就给了后世的人一个很好的示范。

卖鞋小儿

东晋兴宁元年春季(西元 363 年),刘裕出生。刘裕的家庭条件很差:因为刘裕去世后,他的母亲因为难产而过世。对于新生儿来说,如果不能哺乳,那就不能存活。刘裕的父亲一度打算遗弃刘裕——原因很简单,家里请不起奶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刘裕家里确实很穷。否则,他的父亲也不至于考虑抛弃他。后来还是因为旁人看不下去,表示愿意给刘裕的哺乳提供帮助,刘裕这才侥幸活下来。

刘裕家里穷,自然也就没有什么读书学习的机会。事实上在东晋社会,对于穷人来说, “读书无用论”还真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东晋是门阀社会,出身基本上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上限。刘裕出身和寒门差不多,因此刘裕即便打算通过读书来出人头地,也是无济于事的。

因此刘裕长大后,为了生计,他砍柴、摆摊卖鞋,做过不少营生。但是这些营生,在东晋时期,也只是勉强糊口而已。当时几乎没人认为,刘裕这辈子可能有出息。

从军行

在过去,穷人家孩子想要出人头地,都有哪些选择?

理论上说,其实不外乎是科举、经商或者务农、从军。

事实上,能够从事科举的,一来需要在唐宋以后,二来,如果家里没有一定的资产,也是玩不起科举的 ——戏文里说的穷孩子科举翻身,其实都是美丽的愿望;因此对于刘裕来说,指望走科举的道路,是很不现实的——毕竟,那个年代没有科举,他也走不起科举之路。

而经商也需要有商业头脑以及有试错成本。刘裕无疑没有这样的成本;

务农的话,意味着需要一辈子辛勤劳动,还得有点运气助攻,才能在晚年攒够几亩田地。东晋时期,大量土地掌握在豪族手里,刘裕的这条路,其实也走不通。

当然事实上,刘裕也考虑过翻身之路:那就是捞偏门。刘裕年轻时候曾沉迷赌场。不过,自古以来,没听说赌徒能发财的。刘裕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刘裕非但没能在赌场起家,反倒欠下了一堆债务。

而最后一条路,就是从军了。其实从军这条路,也是非常难走的。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又毕竟,古来征战几人回。

不过当时东晋朝廷内忧外患,作为赌徒来说,刘裕敢赌钱,也敢赌命。因此刘裕决定从军,看看能否在大争之世脱颖而出。

刘裕没有想到,他的这个选择,让中国历史上有了一个刘裕大帝 ——如果说桓温是东晋第一英雄的话,那么,刘裕绝对是南朝第一豪杰。

刘裕从军后,因为表现突出,为人精明果敢,因此,从军不久就获得提拔 ——刘裕就这样成了东晋北府军里的一个司马。

当时东晋爆发孙恩起义。孙恩领导的农民军对东晋朝廷的统治造成严重冲击。而东晋朝廷派去弹压孙恩起义的部队里,就有刘裕所在的部队。刘裕在参与平定孙恩的叛乱中脱颖而出,很快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之后的东晋遭到了权臣篡夺,刘裕则利用这个机会,起兵讨伐篡位者,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之后的刘裕南征北战,为东晋朝廷开拓大量疆土,也为之后自己的称帝,树立了威望。

从刘裕的故事,相信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没什么资本的草根子弟来说,有时候,投笔从戎,投身军旅,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尤其是在当代,在部队里好好表现,有可能提干,也有可能学到实打实的技术,总之,前途无量。

标签: 刘裕平定刘宋东晋时期

更多文章

  • 刘裕初登场:以数百人面对孙恩一万余人,英勇作战吓退敌军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裕,孙恩,太守,晋军,刘裕初,孙恩(东吴),三国

    孙恩初起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十月,年底即被刘牢之、谢琰之军赶人海岛。东晋朝廷担心孙恩再度登陆,即命令谢琰率领徐州刺史府文武兼任会稽太守、都督五郡诸军事,驻守在海岸线。果然,第二年,隆安四年五月,孙恩真的再度从海岛率军朝会稽杀来。孙恩之所以能够卷土重来,主要与刘牢之、谢琰措置失当有关。刘牢之的北

  • 北魏攻宋河南之战:刘裕刚刚病逝,拓跋嗣就发兵南下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刘裕,拓跋,北魏,刘宋,奚斤,太守

    对于拓跋嗣而言,他一直没有忘记刘宋占领的滑台等黄河以南的土地曾是北魏的领土。刘裕在世的时候,拓跋嗣畏于刘裕的威名,不敢有所行动。当他听说刘裕已死的消息后,拓跋嗣立即召集大臣商议发兵攻取洛阳、虎牢关(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滑台(今河南省滑县)三个黄河以南的军事据点。白马公崔浩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

  • 刘裕灭南燕,慕容超弃用良策并非蠢笨,刘裕建移动城池化解劣势

    历史解密编辑:月色如遇梦标签:刘裕,慕容超,南燕,北魏

    刘裕击败桓玄,掌控东晋朝政后,队内减轻赋税,休养民力以待时机,而北方则是一直处于动乱之战,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并没有一个强大且国祚绵长的政权出现,这也给了刘裕北伐的时机。东晋义熙五年(409),刘裕率军北伐南燕,并于次年攻克南燕都城广固,俘获南燕末代帝王慕容超,也是慕容氏在位的最后一位帝王,而在

  • 宋武帝刘裕:刚驾崩2年,4位顾命大臣就联手废帝,儿子太不争气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宋武帝,刘裕,刘宋,北魏,刘邦,刘穆之

    引言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这首词中的“寄奴”指的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宋武帝刘裕,刘裕雄才伟略,在没有称帝前就致力于北上收复中原,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将胡虏驱逐出去的人,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这丝毫不影响他

  • 刘裕碰见海盗头子孙恩,见一次打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裕,刘邦,刘宋,司马元显,谢安,辛弃疾

    孙恩是中国的‘海寇之始’,第一任的海盗船长攻下了绍兴,还杀了王羲之的二公子王凝之,势如破竹般杀向南京才几天时间,就弄了好几十万他为啥能聚这么多人,就是因为当时掌权的司马元显的政策不得民心为了扩充兵源,他把世家大族的那些家人、奴仆们,征招去充军那世家大族们肯定反对啊,所以三吴地区民心不稳孙恩就借此机会

  • 南朝皇室为何总是父子兄弟相残不断?刘裕轻教育、重宗室开了坏头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裕,刘宋,平定,刘子业,王镇恶,南朝皇室

    说到南朝皇室,南朝四个朝代从刘宋开始,皇室内部父子相杀、兄弟相残的闹剧上演了上百年,从刘宋各种性格扭曲的皇帝残害宗室开始,后面的南齐、南梁、南陈三个朝代总是不断的反复出现皇室的内讧,手足相残几乎贯穿了整个南朝,可以说南朝皇室历史就是一部手足相残的历史,那么为何南朝之前的秦汉三国晋时期只会因为某个皇帝

  • 北伐还是称帝?刘裕丢了长安才明白,刘义真的命比江山重要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刘裕,刘义,王镇恶,沈田子,长安,姚泓,北伐,刘义(代王)

    历史上绝大多数想要篡位的权臣,在即位之后都或多或少地对曾经的盟友和部下动手,借此稳固自己的帝位,但是东晋最后的权臣刘裕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他打算称帝之前,就已经着手处理掉那些功劳卓著的“老朋友”了。刘毅的骄狂与被灭平定桓玄之乱中与刘裕并驾齐驱的刘毅第一个走进了刘裕的视野,对于刘毅,刘裕还是有些感情的。

  • 刘宋诸帝:如愿以偿的武帝刘裕(中)

    历史解密编辑:悦儿谈情感标签:刘裕,岳飞,长安,刘穆之,赵构,刘义真

    岳飞的做法是,让部队留驻五日掩护老百姓南迁,并奏请朝廷将汉上六郡闲田让这些南迁的老百姓耕种。刘裕则安慰老百姓说,我留下第二个儿子与一批文武贤才在这儿镇守,你们大可放心。虽然后来长安很快就被夏国赫连勃勃攻破,三秦父老又处于匈奴族的残暴统治之下,不过平心而论,这也不是刘裕愿意看到的情况,当他听说长安失陷

  • 自称刘备后人的刘裕,掌握大权后,为何还要将司马懿后代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刘裕,刘备,司马懿,刘邦,王莽

    按照刘裕的说法,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而刘备是刘邦的后代,所以,即使刘裕真的是刘家子孙,他也不是属于刘备这一支的,不属于他的后人。话说,两汉宗亲到刘裕这里,也经历了快两百年的光景,只能算是祖上阔过的,背景啥的对他而言也不重要,只是后来称帝了需要一个镀金身份而已,自然也不存在什么

  • 刘裕因自身年高而儿子们年轻故杀害司马德文与晋朝诸多宗室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刘裕,司马德文,晋朝,桓玄,刘宋,曹魏

    周王朝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很多伦理制度形成于周朝。自周王朝之后,就推行以德配天的政治伦理。周武王就执行过二王三恪的制度,把唐尧虞舜夏商以来的皇族后代,划定地方封土建国,以继其宗族祭祀,体现出周王室兴亡继绝的道德观。此后王朝都以黄帝后裔自居,盖出自一家人,变更国号以明其德而已。所以,曹魏篡夺汉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