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荣荣
编辑:钟毓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封建君主统治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在这段时间当中,曾先后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而其中有不少的开国皇帝,他们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为后代子孙们,为中国历史的延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每每谈到开国皇帝,我们总是会先想到那些实现大一统的皇帝们,比如秦始皇、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明太祖朱元璋等,因为要创立一个国家还要实现中原领土的统一,这个过程非常的困难,因此这些开国皇帝们也就更显得伟大。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皇帝,他虽然没有开拓出大一统的帝国,但也是名副其实的开国皇帝,他就是南朝第一帝刘裕。
辛弃疾曾做过一首诗,名字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面的诗句我们肯定并不陌生,“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正是赞扬了刘裕率军北伐为国立功的事迹。一个寒门子弟,如何能够通过两次北伐,前后灭南燕,破北魏,亡后秦,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实现“七分天下,而有其四”,让江淮流域得到保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刘裕两次北伐,实现“七分天下,而有其四”,英雄胆魄不输孙权。
刘裕的苦出身,给了他精神的动力和强健的体魄。
每每说到出身贫寒,却作出一番开天辟地的伟业时,我们总是想到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因为这两个苦命皇帝都是吃饭都困难的草根出身,最后不仅打下了江山,还统一了全国。而刘裕的家境也不富裕,出生在低级士族家庭,祖父虽然做过小县令,但是到了父亲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了。刘裕孩子襁褓中时,母亲就去世了,没有办法,刘裕只能被送到同村刚生完孩子的家庭去蹭奶喝,就这样,这个襁褓中的婴儿捡回了一条性命。刘裕注定是要在悲苦中长大的,在他刚刚能从事劳动力的时候,父亲也去世了,从此,刘裕成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为了生存,小小年纪步入社会,一个人要干很多活才能讨口饭吃,而这个凄苦无依的小孩,在众多苦难中也磨炼出了他惊人的毅力和健康的身体,为了走出贫苦,他奋发图强,动力十足。
刘裕生活的时代是东晋破败不堪的时代,朝廷的不作为以及官僚的贪污腐败导致老百姓们苦不堪言,各路起义军们纷纷涌现,而刘裕也是在这个时期参加了政府军,效力刘牢帐下。随着以孙恩为首的起义军的不断壮大,刘牢被委派镇压孙恩,在镇压孙恩的过程中,年轻的刘裕展现了勇猛和果敢的一面,这让刘牢非常欣赏。不仅如此,刘裕的战场雄风也引起了桓玄的赏识。元兴二年,桓玄逼迫晋安帝退位,自己登上皇位,但是桓玄却不得人心,上位不久就令人怨声赞道。刘裕趁此机会,扬言要恢复晋室,于是发动了起义,竟然一时间四方将士纷纷响应了刘裕的号召。桓玄在刘裕的步步紧逼之下,很快就扛不住了,不得不逃跑,而刘裕作为这次起义的首领,当领头功,凭借着这份功劳,刘裕成了掌领朝政,辅佐君王的权臣。
刘裕获得朝政大权后,开始整顿朝纲,把东晋王朝长久以来的陋习和奢靡之风统统整治了一番,让晋朝廷焕然一新,文武百官也以全新的面貌以迎接接下来历史的发展。除此之外,刘裕开始了自己的北伐之路,409年,刘裕带兵击败频频侵扰淮北一代的南燕皇帝慕容超,最终打的慕容超想向刘裕投降,割地称臣,但刘裕想要的可不是多那么一点土地。于是在第二年,刘裕在南燕尚书悦寿的帮助下攻下内城,最终让南燕宣告灭亡。
在此之后,刘裕又先后破北魏,亡后秦,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418年,晋安帝去世,晋恭帝继位,两年后刘裕废掉晋恭帝,自称为帝,建立“刘宋”王朝。从399年,刘裕初出茅庐,到418年,成为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用了将近二十年,或许他的整个打拼天下的时间并不比其他开国皇帝时间短,但是能让辛弃疾写出如此壮丽诗篇去歌颂的人,他的功勋和魅力定是不同凡响。
参考内容:
《刘裕与“元嘉之治”》
《试论刘裕》
《论刘裕北伐后秦之战及其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