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裕两次北伐,实现“七分天下,而有其四”,英雄胆魄不输孙权

刘裕两次北伐,实现“七分天下,而有其四”,英雄胆魄不输孙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4930 更新时间:2023/12/6 11:33:53

文|荣荣

编辑:钟毓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封建君主统治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在这段时间当中,曾先后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而其中有不少的开国皇帝,他们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为后代子孙们,为中国历史的延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每每谈到开国皇帝,我们总是会先想到那些实现大一统的皇帝们,比如秦始皇、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明太祖朱元璋等,因为要创立一个国家还要实现中原领土的统一,这个过程非常的困难,因此这些开国皇帝们也就更显得伟大。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皇帝,他虽然没有开拓出大一统的帝国,但也是名副其实的开国皇帝,他就是南朝第一帝刘裕

辛弃疾曾做过一首诗,名字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面的诗句我们肯定并不陌生,“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正是赞扬了刘裕率军北伐为国立功的事迹。一个寒门子弟,如何能够通过两次北伐,前后灭南燕,破北魏,亡后秦,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实现“七分天下,而有其四”,让江淮流域得到保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刘裕两次北伐,实现“七分天下,而有其四”,英雄胆魄不输孙权

刘裕的苦出身,给了他精神的动力和强健的体魄。

每每说到出身贫寒,却作出一番开天辟地的伟业时,我们总是想到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因为这两个苦命皇帝都是吃饭都困难的草根出身,最后不仅打下了江山,还统一了全国。而刘裕的家境也不富裕,出生在低级士族家庭,祖父虽然做过小县令,但是到了父亲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了。刘裕孩子襁褓中时,母亲就去世了,没有办法,刘裕只能被送到同村刚生完孩子的家庭去蹭奶喝,就这样,这个襁褓中的婴儿捡回了一条性命。刘裕注定是要在悲苦中长大的,在他刚刚能从事劳动力的时候,父亲也去世了,从此,刘裕成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为了生存,小小年纪步入社会,一个人要干很多活才能讨口饭吃,而这个凄苦无依的小孩,在众多苦难中也磨炼出了他惊人的毅力和健康的身体,为了走出贫苦,他奋发图强,动力十足。

刘裕生活的时代是东晋破败不堪的时代,朝廷的不作为以及官僚的贪污腐败导致老百姓们苦不堪言,各路起义军们纷纷涌现,而刘裕也是在这个时期参加了政府军,效力刘牢帐下。随着以孙恩为首的起义军的不断壮大,刘牢被委派镇压孙恩,在镇压孙恩的过程中,年轻的刘裕展现了勇猛和果敢的一面,这让刘牢非常欣赏。不仅如此,刘裕的战场雄风也引起了桓玄的赏识。元兴二年,桓玄逼迫晋安帝退位,自己登上皇位,但是桓玄却不得人心,上位不久就令人怨声赞道。刘裕趁此机会,扬言要恢复晋室,于是发动了起义,竟然一时间四方将士纷纷响应了刘裕的号召。桓玄在刘裕的步步紧逼之下,很快就扛不住了,不得不逃跑,而刘裕作为这次起义的首领,当领头功,凭借着这份功劳,刘裕成了掌领朝政,辅佐君王的权臣。

刘裕获得朝政大权后,开始整顿朝纲,把东晋王朝长久以来的陋习和奢靡之风统统整治了一番,让晋朝廷焕然一新,文武百官也以全新的面貌以迎接接下来历史的发展。除此之外,刘裕开始了自己的北伐之路,409年,刘裕带兵击败频频侵扰淮北一代的南燕皇帝慕容超,最终打的慕容超想向刘裕投降,割地称臣,但刘裕想要的可不是多那么一点土地。于是在第二年,刘裕在南燕尚书悦寿的帮助下攻下内城,最终让南燕宣告灭亡。

在此之后,刘裕又先后破北魏,亡后秦,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418年,晋安帝去世,晋恭帝继位,两年后刘裕废掉晋恭帝,自称为帝,建立“刘宋”王朝。从399年,刘裕初出茅庐,到418年,成为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用了将近二十年,或许他的整个打拼天下的时间并不比其他开国皇帝时间短,但是能让辛弃疾写出如此壮丽诗篇去歌颂的人,他的功勋和魅力定是不同凡响。

参考内容:

《刘裕与“元嘉之治”》

《试论刘裕》

《论刘裕北伐后秦之战及其历史影响》

标签: 刘裕孙权桓玄刘邦朱元璋

更多文章

  •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带你看宋武帝刘裕的发家史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裕,桓玄,桓温,刘邦,宋武帝,南北朝,国防政策,军事制度,军事政策

    常州,地处江苏南部,夹在南京与无锡中间,别称龙城,如今颇为发达。一千六百年前,已经是东晋末年。彼时,东晋北方有许多民族建立政权,与其爆发了多年的战乱。再加上东晋还未出现科举制,老百姓无法通过考试实现阶级跃迁,高门大阀则任人唯亲,贪污腐败,因此这个本就日暮西山的国度早已是岌岌可危。在这个内外凋敝的时代

  • 刘裕已经掌握大权,为何还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刘裕,司马懿,桓玄,刘宋,刘毅,诸葛亮

    谈起三国这本书,相信大多读者不会陌生,在这部四大名著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谊、更有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而在《三国演义》之中,更是有着几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良将谋士,也正是他们的锦囊妙计相助魏蜀吴三国在乱世之中行程割据。 谈到治国能臣我们不得不说起诸葛亮,不过作为

  • 出身不好没资本怎么办?南朝雄主刘裕做出了很好的解答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刘裕,平定,刘宋,东晋时期

    话说又要到一年一度的就业季了。很多在校生感到惶恐:那就是就业局势有些困难。尤其是这些年,由于文凭大放水的关系,北大博士也只能当个小城管。这让很多家庭出身一般,没什么像样资本的大学生感到纠结。其实,个人觉得,出身不好没资本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比如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就给了后世的人一个很好

  • 刘裕初登场:以数百人面对孙恩一万余人,英勇作战吓退敌军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裕,孙恩,太守,晋军,刘裕初,孙恩(东吴),三国

    孙恩初起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十月,年底即被刘牢之、谢琰之军赶人海岛。东晋朝廷担心孙恩再度登陆,即命令谢琰率领徐州刺史府文武兼任会稽太守、都督五郡诸军事,驻守在海岸线。果然,第二年,隆安四年五月,孙恩真的再度从海岛率军朝会稽杀来。孙恩之所以能够卷土重来,主要与刘牢之、谢琰措置失当有关。刘牢之的北

  • 北魏攻宋河南之战:刘裕刚刚病逝,拓跋嗣就发兵南下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刘裕,拓跋,北魏,刘宋,奚斤,太守

    对于拓跋嗣而言,他一直没有忘记刘宋占领的滑台等黄河以南的土地曾是北魏的领土。刘裕在世的时候,拓跋嗣畏于刘裕的威名,不敢有所行动。当他听说刘裕已死的消息后,拓跋嗣立即召集大臣商议发兵攻取洛阳、虎牢关(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滑台(今河南省滑县)三个黄河以南的军事据点。白马公崔浩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

  • 刘裕灭南燕,慕容超弃用良策并非蠢笨,刘裕建移动城池化解劣势

    历史解密编辑:月色如遇梦标签:刘裕,慕容超,南燕,北魏

    刘裕击败桓玄,掌控东晋朝政后,队内减轻赋税,休养民力以待时机,而北方则是一直处于动乱之战,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并没有一个强大且国祚绵长的政权出现,这也给了刘裕北伐的时机。东晋义熙五年(409),刘裕率军北伐南燕,并于次年攻克南燕都城广固,俘获南燕末代帝王慕容超,也是慕容氏在位的最后一位帝王,而在

  • 宋武帝刘裕:刚驾崩2年,4位顾命大臣就联手废帝,儿子太不争气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宋武帝,刘裕,刘宋,北魏,刘邦,刘穆之

    引言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这首词中的“寄奴”指的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宋武帝刘裕,刘裕雄才伟略,在没有称帝前就致力于北上收复中原,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将胡虏驱逐出去的人,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这丝毫不影响他

  • 刘裕碰见海盗头子孙恩,见一次打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裕,刘邦,刘宋,司马元显,谢安,辛弃疾

    孙恩是中国的‘海寇之始’,第一任的海盗船长攻下了绍兴,还杀了王羲之的二公子王凝之,势如破竹般杀向南京才几天时间,就弄了好几十万他为啥能聚这么多人,就是因为当时掌权的司马元显的政策不得民心为了扩充兵源,他把世家大族的那些家人、奴仆们,征招去充军那世家大族们肯定反对啊,所以三吴地区民心不稳孙恩就借此机会

  • 南朝皇室为何总是父子兄弟相残不断?刘裕轻教育、重宗室开了坏头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裕,刘宋,平定,刘子业,王镇恶,南朝皇室

    说到南朝皇室,南朝四个朝代从刘宋开始,皇室内部父子相杀、兄弟相残的闹剧上演了上百年,从刘宋各种性格扭曲的皇帝残害宗室开始,后面的南齐、南梁、南陈三个朝代总是不断的反复出现皇室的内讧,手足相残几乎贯穿了整个南朝,可以说南朝皇室历史就是一部手足相残的历史,那么为何南朝之前的秦汉三国晋时期只会因为某个皇帝

  • 北伐还是称帝?刘裕丢了长安才明白,刘义真的命比江山重要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刘裕,刘义,王镇恶,沈田子,长安,姚泓,北伐,刘义(代王)

    历史上绝大多数想要篡位的权臣,在即位之后都或多或少地对曾经的盟友和部下动手,借此稳固自己的帝位,但是东晋最后的权臣刘裕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他打算称帝之前,就已经着手处理掉那些功劳卓著的“老朋友”了。刘毅的骄狂与被灭平定桓玄之乱中与刘裕并驾齐驱的刘毅第一个走进了刘裕的视野,对于刘毅,刘裕还是有些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