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七夕会美食 | 徐光启“尝”野菜

七夕会美食 | 徐光启“尝”野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新民晚报 访问量:4691 更新时间:2024/1/9 4:53:52

约莫廿年前,我从旧书网上买了本《上海的野生植物》,这是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书中介绍上海常见的可食用野菜竟达27种之多,除了人们常吃的荠菜、马兰等外,还有鹅儿肠、鼠麴草等。也有的野菜实在不敢轻易认可,如扁蓄,这是一种茎枝很硬的野草,书上说它的嫩茎叶可食用,还可“晒干供冬用”等。正当我对这27种野菜大惊小怪之时,却又从明代大科学家徐光的《农政全书》看到,他把记叙更多野菜的《救荒本草》和《野菜谱》收入书里,上海的各种野菜自然也在其中,他还记录了“尝吃”野菜的事实。

《农政全书》是徐光启农政思想的总结性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科学史上最完备的一部农学百科全书。全书分“农本”“农事”等12目,共60卷,约50余万字。而“荒政”一目有18卷之多,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其中有14卷的篇幅记载、编辑了朱橚的《救荒本草》,另用1卷介绍磐的《野菜谱》,着眼点都是为老百姓的救荒度饥活命。这让我了解了,彼时的“野菜”不是今日之“野菜”,先人把凡是可用于“救荒”能“吃”的绿色植物,包括很多木本植物的叶枝果,都列为“野菜”。吃过一些野菜的后人如我,不能想象,先人的食谱,竟然和牛羊等牲畜的大同小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可那是几百年前的事实。

光启先生对前人所记载的野菜,以极认真的态度对待之。《救荒本草》中的四百多种植物,原作者都有“救饥”提示,即可用哪个部分,怎样煮食等等。光启先生又以“玄扈先生曰”的形式加注,亦即补充说明。我统计了一下,他对其中55种植物加了注,注明亲自“尝过”的有31种之多,而注明“难食”的植物也有好几种。有一种上海农村方言叫“落帚”的野草,它可长到一人来高,分枝极多,千头万绪,细小繁密。到秋天等其枝秆木质化后,砍下做扫帚,专扫场地用。老宅上挨家挨户都种过,我也每年都种,可从来没有想到它也是一种“野菜”。它在《救荒本草》上的名称叫“独扫苗”,朱橚说其嫩苗可用油盐调食,晒干后炸食,其味尤佳。光启先生特地注明,这种“野菜”“可作恒蔬,南人名落帚”,而且他还“尝过”。小桃红(一名夹竹桃)也是野菜,你信吗?《救荒本草》中这样记载:“叶苦微涩。救饥:采苗叶炸熟,水浸一宿做菜,油盐调食。”光启先生加了四个字:“尝过。难食。”芦苇如笋嫩根也可食用,光启先生又特地注明:“其笋,则北方者可食,南产不可食”。另有17种植物,光启先生加注的是“嘉蔬”“恒蔬”,表明是可作日常食用蔬菜的,如“马兰头”“马齿苋”“水芹”。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菜,艸之可食者,从艸,采声”。我们现在常吃的野菜,也是先人在广食各种野草后逐渐锁定的目标,有的还被培育成“菜”。时到如今,大量的野草已退出了“野菜”序列,回到了野草的行列,恢复了本来的属性,“野菜”的内涵外延都变了,功能自然也完全改变了。到现在,吃野菜又要成为一种时尚了,《农政全书》等古书上的不少记载至今仍有实用参考价值,尤其是被注明“嘉蔬”“恒蔬”的那些野草。自然,现在去考证谁是第一个吃野菜的人已没有意义了,先人敢吃野菜和敢吃螃蟹也没有可比性,他们同样是勇士。而且,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一定是先吃过野菜,是吃野菜的勇气奠定了他吃螃蟹的勇气。

光启先生的如实记录,有的也已成为珍贵的方言书证资料,上文中的“落帚”就是。一种北方称“孛孛丁菜”的野菜,他的加注是“南俗名黄花郎,《本草》蒲公英”。几百年过去了,在上海农村,蒲公英至今称“黄花郎”。在其他卷中,我也摘录到了不少流传至今的方言词语,这是另一个可研究的领域。(褚半农)

更多文章

  • 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时便曾预言后世必将普及

    历史解密编辑:仙王的日常标签:徐光启,几何原本,翻译,数学,几何学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第一个翻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Elements)的是明朝数学家徐光启。不过史书上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蒙元时期。中国古代数学里几何算比较发达的,《周髀算经》记录了勾股定理的结论并提出3、4、5一组勾股数,这在世界历史上仅次于巴比伦、埃及和印度,是第四个发现勾股定理的古代文明。三国时期

  • 在现存时间最早的东方皇家御用星图前,和徐光启“仰望”同一片浩瀚星空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宇宙,火器,徐光启,徐家汇,汤若望,科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东方皇家御用星图

    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文献《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前和徐光启“仰望”同一片浩瀚星空;在海派文化之源百年书香之旅里触摸宇宙魅力丈量岁月过往;在首家向公众开放的“上海音像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视听阅览室回望城市影像资源;聆听大咖云集的光启科学经典读书活动;跟随《太阳的女儿》探寻古希腊文明;随时随地云逛“数字徐家

  • 各界人士上午祭扫徐光启墓,纪念爱国科学家徐光启逝世390周年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祭扫,纪念,明朝,科学家,数学家,徐光启墓,天文学家

    新民晚报讯(记者 孙云)清明将至,今天上午,在庄严肃穆的《徐光启缅怀曲》中,徐光启后裔代表、光启小学师生代表以及各界人士近200人来到光启公园里的徐光启墓地前,为这位伟大的爱国科学家送上黄色康乃馨,表达纪念徐光启逝世390周年的深切怀念之情。主办方供图徐光启是中国明末向西方追求科学和真理的先行者,是

  • 徐家汇这个由徐光启“题字”的“巨型盒子”亮了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徐光启,徐家汇,徐汇区,徐汇,手迹,图书馆,科学家,明朝,数学家,艺术家

    图说:徐汇区图书馆新馆效果图。徐汇区供图新民晚报讯 (通讯员 张文菁 施悦炜 记者 袁玮)走过路过徐家汇,你有没有注意到,百年圣依纳爵教堂广场一侧近日出现了一个优雅低调、由无数细长翅片包裹的米色盒子?是地铁出口?咖啡馆?美术馆?写字楼?社区中心?原来,这是徐汇区图书馆的新家。老馆关闭这些年,徐汇居民

  • 纪念徐光启逝世390周年,这处城市山林迎候您走近上海先贤!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徐汇标签:祭扫,江南,纪念,先贤,火器,上海市,科学家,数学家,徐光启墓

    忆上海先贤,明爱国之志;扬科学精神,承经世之志。4月3日上午,纪念爱国科学家徐光启逝世390周年清明祭扫活动在徐光启墓地(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举行。徐光启是明末向西方追求科学和真理的先行者,是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也是关心国计民生的爱国者。今年适逢这位上海先贤逝世390周年,为纪念和缅怀他的

  • 徐光启丨天文名家录

    历史解密编辑:逐星科技标签:万历,举人,火器,徐光启,哥白尼,大统历,科学家,数学家,崇祯历书,天文学家,地方官员,天文名家录

    4月24日徐光启 丨 Xu Guangqi今天是我国明代学者徐光启诞辰461周年。徐光启19岁时考取秀才, 1597年成为举人, 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入仕后徐光启历任翰林院检讨、内书房教习、翰林院纂修、河南道监察御史等职,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外交部长、国务

  • 与“越迷”一起回望历史,徐光启也曾开启大明“小进博”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徐汇标签:徐光启,利玛窦,康熙,几何原本

    国人总是一边回望过去,一边走向未来。当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火如荼地召开,徐汇“日晖有戏”的空间里开始了一次“进博精神”的溯源和创新诠释。日前,斜土路街道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越剧讲座。“徐光启出生的六十多年前,麦哲伦的船队进行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大航海时代开始了。”徐光启纪念馆策展人冯志浩一下子将在场的

  • 【舆图人物】徐光启和深藏皇宫的“总星图”

    历史解密编辑:古地图数字博物馆标签:星图,皇帝,火器,明朝,徐光启,汤若望,利玛窦,数学家,天文学家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绘制于我国明朝崇祯七年(1634)七月,木印彩绘纸本,宫裱蓝绫,为屏挂式,由8条幅纵向拼组而成,每幅板框高171.4厘米、宽56.5厘米,拼组完成后全图板框高171.5厘米、宽452厘米,连原裱外沿,则全图高200厘米、宽452厘米。全图主要由两个大图组成,即南赤道所见星图和北赤

  • 世界读书日|来徐家汇书院,和徐光启“仰望”同一片浩瀚星空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火器,徐光启,汤若望,读书日,数学家,科学家,天文学家,徐家汇书院

    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文献《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前,和徐光启“仰望”同一片浩瀚星空,是怎样的景象?4月22日,《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特展在徐家汇书院开展。与此同时,“有光”2023年世界读书日徐汇区主题活动启幕,同步拉开2023年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徐汇系列活动序幕。此次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适逢世界读书

  • 徐家汇这个“巨型盒子”亮了!由徐光启“题字”的这里竟是→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徐汇标签:徐光启,徐家汇,徐汇区,徐汇,图书馆,教堂,军事政策,数学家,军事制度,艺术家

    走过路过徐家汇,你有没有注意到,百年圣依纳爵教堂广场一侧,这个优雅低调、由无数细长翅片包裹的米色盒子?是地铁出口?咖啡馆?美术馆?写字楼?社区中心?是徐汇区图书馆的新家吧!老馆关闭这些年,徐汇居民都盼着它快快建成开放!想听大师讲座。要带孩子来玩。想坐拥景观位看一整天书。听说还有文创市集。好期待!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