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卢象升死后,明朝震动?卢象升的死,对崇祯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说卢象升死后,明朝震动?卢象升的死,对崇祯意味着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1627 更新时间:2024/1/9 3:14:28

卢象升的死代表着明朝的死,不要认为我说得极端,因为卢象升死之后,大明朝再无可用之人。

那有人就说了不对啊,明朝的时候军事理论家不是很多吗?

没错多是多,但是卢象升是最特殊的那一位,相对而言他要谋略有谋略,要智商有智商,忠心耿耿地侍奉崇祯以及大明朝,却被某些文臣颠三倒四的胡说一气。

更重要的是就连皇帝都不信任自己了。

卢象升的悲剧已经向上升到了整个明帝国的悲剧当中,而卢象升也是明帝国末期的缩影之一。

卢象升的第一战,一战成名

在公元1633年也就是崇祯6年的时候,山西这个地界涌入了很多的流民,也可以称之为贼兵。

而这些贼兵慢慢地从山西转移到了京师郊区附近,如果大家打开中国地图来看一下的话,就不难发现山西当时离着京城的距离其实是很近的。

而卢象升不能说凭借一人之力击退了来犯,但最起码也差不多。

当时和总兵、参议等人接连打败贼兵。

更要命的是在接连打败对方的前提之下,还把对方赶回了山西。

请注意这个时候的卢象升做了一个举动,这个举动在明朝末期的时候,大多数将领都不愿意去做。

卢象升设计了一些埋伏,而设计这些埋伏之后大败贼兵。

并且斩杀贼人的首领11位,收服降兵以及遣返人员达到了2万余人。

大家不要单纯地认为这只是打赢了一场战争,事实上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可怕。

因为在明朝末期的时候,尤其是崇祯皇帝执政的时候,部队的行军作战基本是这个样子的:

比如东南西北都有高等级将领坐镇,而这些高等级将领作战之后的唯一诉求和目的就是把这些流民也就是贼兵赶到其他地方去。

你只要不在我所管控的范围之内为非作歹,兴风作浪,那么就没人管你。

而卢象升不是这个样子的,卢象升本着做好事要做到头,要送佛送到西的觉悟,如果你是贼兵的话,那就一直穷追不舍,直到把你送去见上帝。

当然你也可能会去见阎王,但不久之后我们就会惊恐地发现,这个人世间竟然真的有一位阎王。

卢象升的第二战,被称为卢阎王

卢象升曾经有一战,这一战可以说是一战成名。

相比于上面那一场战争而言,下面这一场战争更加可怕。

可怕到什么程度呢?

有一次卢象升在一个特别险要的道路上追击敌军,这个时候追击敌军往往就意味着只能单枪匹马地往前冲。

而卢象升遇到贼兵之后,又表现得如同打了鸡血一样,不管不顾。

所以在这个背景的前提下,就导致卢象升稍微有点身先士卒了。

身先士卒其实是好事,但是身先士卒也有其本身的危害。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卢象升受到了危害,什么危害呢?

一个贼兵突然之间放了一箭,直接打中了卢象升的头。

按照常理来说,高级将领都受伤了,这场战争就这样算了呗。

毕竟擒贼先擒王,对方已经把我们的王擒住了。

不好意思,卢象升虽然额头中了箭,而且另一支箭飞来的时候,卢象升的仆夫死于马下。

但卢象升压根不为所动,反而拿起自己的武器杀得更加勇猛了。

就这样一个举动,一下子把敌人给吓傻了。

大家都见过打仗的,但是没有见过打仗不要命的。

于是一时之间在所有的贼兵心目当中有这样一个认知:卢象升就是那个打架不要命的主。

当时的贼兵们害怕卢象升害怕到什么程度?

甚至有不少的贼兵为了躲避卢象升,因为卢象升主要是在黄河以北地区行军作战,所以有一部分人直接渡过了黄河往南跑去。

在这里说一下,所谓的贼兵,其实大多数都是自己人。

在明朝末期的时候,大明朝经历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以及部分朝廷官员的贪污腐败,整个社会制度是出了问题的。

所以有很多很多的老百姓吃不饱饭,饿着肚子。

饿肚子怎么办?就变成了流民。

这些流民成群结队,三五十人、三五百人甚至三五千人,到最后演变出来了几万、几十万、上百万人的大队伍。

他们浩浩荡荡跑到一个地方去之后,就如同蝗虫一样,瞬间把这个地方的所有资源侵蚀一空。

而当时的卢象升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别人控制不了,但卢象升能够控制得住。

卢象升的第三战,已经不需要自己出面战动了

大家知道一个人威名远扬最直接的证明是什么吗?

那就是他不需要出手,就这样站在你面前,然后你就吓尿了。

这个世界真的有这样的人吗?

有!谁?卢象升!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存在于历史上的故事。

在公元1635年的时候,卢象升的实力越发庞大,为什么,因为整个朝廷没有人了?

此时的卢象升担任右副都御史,同时还巡抚湖广两地,在8月份的时候又统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的军务兼任湖广的巡抚。

再之后,卢象升被解除巡抚,因为有更重要的任务让他去做。

此时的卢象升成为了兵部侍郎,管理山西,陕西的军务,以及此外刚才讲到其他地方的军务,崇祯皇帝还给她的尚方宝剑,想用随便用。

如果没有记错,崇祯皇帝曾经给袁崇焕一把尚方宝剑,而最终袁崇焕被崇祯皇帝杀去了。

在这里卢象升遇到了自己的敌人,敌人是谁?还是贼兵。

而这些贼兵人数达到了30万余人,声势特别浩大,卢象升命令周边的人拿着自己的弩箭射击贼兵,最终死了1000多人。

而当这些贼兵们知道卢象升在此地的时候,包括李自成等人也先后离他而去,转而去打其他地方。

想来想去,现在和卢象升打不划算,而且更重要的是还打不赢。

卢象升的最后一战,抗清战争

在崇祯皇帝执政的最后几年时间里面,卢象升简直就是个救火队员。

崇祯皇帝哪里需要卢象升,卢象升就会往哪里跑。

之前的时候卢象升,虽然对抗的一直都是流民,但是慢慢地伴随着崇祯皇帝手头上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够用了,只能把卢象升拿过来。

让他去对付北方的蛮夷之人,而在崇祯11年12月的11日一场悲剧由此而出。

卢象升率领着部队和清朝的人碰上了,而此时卢象升的部队不多,被清朝的部队团团围住。

万般无奈之下,卢象升只能派自己的心腹向其他地方寻求援助。

没有想到当时卢象升的部队来到高起潜的部队那边的时候,高起潜连理都不理。

那大家知道当卢象升去世之后会面对怎样的悲剧吗?

首先卢象升去世了,而当时的一些人的刁难之下,导致有这样的传言,卢象升没有死。

那有人就奇怪了,人死没死尸体都在这摆着呢,你还摆什么迷魂阵?

因为只要把卢象升没死的名声安排在卢象升的头上,那么卢象升此战就不是惨烈而死就不是报效朝廷而死而是卢象升投降了清朝。

他是个叛徒,换句话来说,卢象升死之后,明朝的这部分人最先想到的是如何给卢象升泼脏水。

在种种刁难之下,卢象升死了80天之后,尸体才得以收敛。

而第2年的时候,王氏也就是卢象升的家人请求获得朝廷抚恤,第3年的时候,卢象升的弟弟再次请求都没有获得。

什么意思?死就死了,要什么抚恤,跟我大明朝有何关联?当然这中间有政治斗争就不多讲了。

再之后经过了种种磨难,卢象升才被封为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而等到南明的时候,卢象升又被建立祠堂。

但这一切都晚了,毕竟大明帝国都没了,你还在一旁玩个溜溜球啊。

卢象升非常特殊特殊到什么地步?他完全就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

在真正掌握军事权力之前,他也只是一个乖宝宝而已。

要知道他还是个读书人,可以一个读书人杀红了眼,拿出自己的武器,拼了命地往前冲时,大明朝内竟无有敌人。

而大明朝以外的清朝,即便想要消灭卢象升,也得动用诸多关系网,同时明帝国在不在爱惜自己人才的前提之下,才能够获得如此战果。

那为什么说卢象升死了之后大明朝也就没了呢?

原因很简单,一个不爱惜自己臣子的帝国怎么可能走得远,尤其是这个臣子,对于大明朝简直是有再造之恩。

以至于有人说卢象升死了,大明朝也就没了。

清朝散文家方苞:明之亡,始于孙高阳之退休,成于卢忠烈之死败。

这句话真是越看越有理,可惜可悲。

标签: 卢象升崇祯明朝巡抚

更多文章

  • 徐光启对上海科技创新发展有何影响?这场调研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徐汇标签:徐光启,上海,徐家汇,光启,徐汇

    今年是中国科创先驱徐光启诞辰460周年。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以来睁开双眼看世界第一人,首开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的先河。他主张东西交融,互帮互学,为上海播下了科创的种子,植入了创新基因。徐家汇因徐光启而得名,中国最早的天文台、气象台、图书馆和慈善学校等都建在徐家汇。近日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一行就徐光启对上

  • 和徐光启“仰望”同一片星空,五一来徐汇进行一场追光阅读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徐汇,追光,崇祯,徐光启,徐家汇,汤若望,地方官员,徐光(1960年)

    在《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前和徐光启“仰望”同一片星空;在海派文化之源的百年书香之旅里感受宇宙魅力;在首家向公众开放的“上海音像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视听阅览室回望城市影像资源;聆听大咖云集的光启科学经典读书活动;跟随《太阳的女儿》探寻古希腊文明……为迎接第28个世界读书日,“有光”2023年世界读书日徐汇

  • 和徐光启仰望同一片星空,“有光”世界读书日徐汇区主题活动启幕

    历史解密编辑:人民资讯标签:火器,徐光启,徐汇区,徐家汇,汤若望,科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世界读书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田泓4月22日,“有光”2023年世界读书日及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徐汇区主题活动,在上海徐家汇书院启幕,将陆续推出近百道全民阅读盛宴。《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特展体现徐汇“天问”精神在徐家汇书院中庭举办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特展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绘制于明朝崇祯年间的《赤道南北

  • 崇祯和徐光启穿上了西装!“明朝那些事儿”还能这么演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嘉定标签:明朝,火器,徐光启,科学家,数学家,崇祯皇帝,天文学家

    @嘉定的小伙伴们,你喜欢看历史题材的话剧吗?昨天(4月2日)晚上,嘉定区公益文化周项目第4场《大明崇祯五年》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演,在这部话剧中,徐光启和崇祯皇帝身着西装,以现代化的表现形式赋予历史人物以新生命。这是一个关于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故事。大明崇祯五年,即公元1632年,正是风雨飘摇的明朝末期

  • 七夕会美食 | 徐光启“尝”野菜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荠菜,明朝,火器,徐光启,野菜谱,七夕会,科学家,救荒本草,农政全书,天文学家

    约莫廿年前,我从旧书网上买了本《上海的野生植物》,这是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书中介绍上海常见的可食用野菜竟达27种之多,除了人们常吃的荠菜、马兰等外,还有鹅儿肠、鼠麴草等。也有的野菜实在不敢轻易认可,如扁蓄,这是一种茎枝很硬的野草,书上说它的嫩茎叶可食用,还可“晒干供冬用”等。正

  • 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时便曾预言后世必将普及

    历史解密编辑:仙王的日常标签:徐光启,几何原本,翻译,数学,几何学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第一个翻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Elements)的是明朝数学家徐光启。不过史书上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蒙元时期。中国古代数学里几何算比较发达的,《周髀算经》记录了勾股定理的结论并提出3、4、5一组勾股数,这在世界历史上仅次于巴比伦、埃及和印度,是第四个发现勾股定理的古代文明。三国时期

  • 在现存时间最早的东方皇家御用星图前,和徐光启“仰望”同一片浩瀚星空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宇宙,火器,徐光启,徐家汇,汤若望,科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东方皇家御用星图

    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文献《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前和徐光启“仰望”同一片浩瀚星空;在海派文化之源百年书香之旅里触摸宇宙魅力丈量岁月过往;在首家向公众开放的“上海音像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视听阅览室回望城市影像资源;聆听大咖云集的光启科学经典读书活动;跟随《太阳的女儿》探寻古希腊文明;随时随地云逛“数字徐家

  • 各界人士上午祭扫徐光启墓,纪念爱国科学家徐光启逝世390周年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祭扫,纪念,明朝,科学家,数学家,徐光启墓,天文学家

    新民晚报讯(记者 孙云)清明将至,今天上午,在庄严肃穆的《徐光启缅怀曲》中,徐光启后裔代表、光启小学师生代表以及各界人士近200人来到光启公园里的徐光启墓地前,为这位伟大的爱国科学家送上黄色康乃馨,表达纪念徐光启逝世390周年的深切怀念之情。主办方供图徐光启是中国明末向西方追求科学和真理的先行者,是

  • 徐家汇这个由徐光启“题字”的“巨型盒子”亮了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徐光启,徐家汇,徐汇区,徐汇,手迹,图书馆,科学家,明朝,数学家,艺术家

    图说:徐汇区图书馆新馆效果图。徐汇区供图新民晚报讯 (通讯员 张文菁 施悦炜 记者 袁玮)走过路过徐家汇,你有没有注意到,百年圣依纳爵教堂广场一侧近日出现了一个优雅低调、由无数细长翅片包裹的米色盒子?是地铁出口?咖啡馆?美术馆?写字楼?社区中心?原来,这是徐汇区图书馆的新家。老馆关闭这些年,徐汇居民

  • 纪念徐光启逝世390周年,这处城市山林迎候您走近上海先贤!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徐汇标签:祭扫,江南,纪念,先贤,火器,上海市,科学家,数学家,徐光启墓

    忆上海先贤,明爱国之志;扬科学精神,承经世之志。4月3日上午,纪念爱国科学家徐光启逝世390周年清明祭扫活动在徐光启墓地(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举行。徐光启是明末向西方追求科学和真理的先行者,是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也是关心国计民生的爱国者。今年适逢这位上海先贤逝世390周年,为纪念和缅怀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