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祖大寿降清,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不得已而为之

祖大寿降清,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289 更新时间:2024/1/19 19:56:31

祖大寿降清,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不得已而为之

祖大寿,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吴三桂的舅舅。在明朝时,祖大寿从基层游击军士干起,凭着多年摸打滚爬赢得的战功,屡获升迁,后驻守宁远。

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军攻宁远,祖大寿还之以炮火,结果,努尔哈赤被炸城重伤,退回大本营后,不久便死去。皇太极即位后,两国战火更加猛烈,祖大寿也历练成一代名将。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祖大寿因“宁远大捷”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明朝委派驻守锦州,后来,成为袁崇焕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在历次保卫战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袁崇焕因故下狱,祖大寿担心受到牵连,于是,毁山海关逃出。

崇祯皇帝不想失去这样一位名将,忙命袁崇焕写信招抚,祖大寿这才返回关内。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十月,祖大寿在大凌河之战中,奋力抗敌,最终,因粮尽援绝,被迫投降,皇太极大喜过望,以女真人最高贵的抱腰礼相见,并设坛盟誓。

祖大寿降清,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不得已而为之。旋即,祖大寿便向皇太极打报告,称自己妻子儿女均在锦州,趁锦州不知他已归降,想返回锦州,进而夺取锦州,结果,皇太极上了当。祖大寿一回到锦州城,就立马组织防御,抗击清军。事情传到北京后,崇祯皇帝对祖大寿降清一事,不仅没有降罪,反而提升他为左都督,领锦州。崇祯皇帝猜忌心很重,对祖大寿不惩反赏,不过是为了稳住他,再设法加害。对此,祖大寿心知肚明,故多次拒绝进京,死活不肯离开锦州半步。

先投降,后背弃,祖大寿出尔反尔,皇太极虽然窝火,却也敬重祖大寿,故三番五次派密使前来,提醒祖大寿不要忘记盟誓,并督促他赶紧献出锦州。祖大寿不但不听,反而多次与清兵激战。皇太极想争取祖大寿,想夺下锦州城,却毫无办法,频繁写给祖大寿的信,也如泥牛入海。

十年后,也就是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三月,皇太极发起“松锦大战”,锦州被困,援军洪承畴兵败投降,祖大寿又顽强地坚守了一年,粮尽军疲。在难以言表的绝望和困境中,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三月,祖大寿为保存军民性命,率部第二次降清。

当祖大寿跪倒在崇政殿时,皇太极竟走下宝座,亲自将他扶起,好言抚慰:“你上次背叛我,是为了你的国君,为了亲人。我曾经对大臣们说过,祖大寿一定不能死,如果日后再次投降,我决不会杀他。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皇太极对祖大寿非常优待,封其为汉军正黄旗总兵,希望他能够为己效力。然而,祖大寿虽被迫投降,却不甘心为满清效力。直至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病逝,祖大寿除了给外甥吴三桂写过一封劝降信,再无任何汉奸记录。

祖大寿寿终正寝后,葬于北京清河附近的永泰村。对于这位炮杀努尔哈赤,二次降清,双手沾满八旗将士鲜血的明朝降将,顺治皇帝还是给予了诸如“持身敬慎”“秉性老成”的高度评价。祖大寿的传奇并没有就此结束,二百六十多年后,约1919年左右,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委托英籍皮货商克罗夫茨,在中国采购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显爵墓葬,克罗夫茨选来选去,最终,选择了祖大寿墓。后来,克罗夫茨将祖大寿墓及墓前的石雕、石桌、文武翁仲、石骆驼等一起装运上船,漂洋过海,整体倒卖给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如今,一走进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赫然映入眼帘的就是祖大寿墓。

(全篇完)

更多文章

  • 祖大寿与祖家将的组成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祖大寿,祖家将,孙承宗,袁崇焕,宁远,康熙

    祖大寿这个人是明末辽东将领中极富争议的一个人。说他是忠臣的也有,投降了清廷是不得已,然后又回到明朝这边;说他是奸臣、二臣的也不少。杀何可纲,不战而降,吃平民...等等问题。那么这样的人又是怎样起来的呢?据《宁远卫选簿》,祖大寿到了二十五岁,继承其父祖承训的卫所武官之宁远指挥佥事一职。“辽事”爆发后,

  • 祖大寿好不容易投降,皇太极却不重用他,当初又为何招降他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后金,崇祯,明朝,清朝,祖大寿,皇太极,袁崇焕,洪承畴,小说家

    明朝崇祯时期,在与皇太极率领的后金军战斗时,逐渐处于下风的原因,除了崇祯杀了袁崇焕,自断臂膀的行为外,还与明朝将领,纷纷降清有关系。在这些投降的将领中,有一位就是祖大寿。皇太极为了劝降祖大寿,费了很多功夫,可是祖大寿投降后,皇太极却不重用他。这就很奇怪了,既然皇太极费尽心思拉拢他,为何又不重用他呢?

  • 祖大寿只是投降了清朝,他的墓地,为什么却在遥远的加拿大

    历史解密编辑:吕肥肥来搞笑标签:祖大寿,皇太极,袁崇焕,洪承畴,崇祯,明军

    祖大寿的陵墓竟然在遥远的加拿大,这是怎么回事呢?要说明这个问题,咱们先来看看祖大寿这个人,这个被称为“最不像汉奸的汉奸”。祖大寿是明末勇将,他出身于宁远望族,其祖上历代为明朝武将。到他的父亲祖承训时,战功赫赫,后因抵御蒙古骑兵立有大功,被提拔为辽东副总兵。虎父无犬子,祖大寿长大后,也投身军旅,21岁

  • 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人物祖大寿,他的墓为何出现在加拿大?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吴三桂,祖大寿,袁崇焕,皇太极,努尔哈赤,清军

    2014年4月份的一天,央视4台《国宝档案》播出了一期非常耐人寻味的节目,这期节目讲述的就是祖大寿及其他的坟墓为什么保存在加拿大的故事。在回答这道问题之前,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祖大寿。一、祖大寿是何许人也?在他身上有这样几个标签。1.吴三桂的舅舅。2.世代为辽东望族。3.祖氏三兄弟皆为辽东将领。4.协助

  • 祖大寿炮杀努尔哈赤二次降清,葬于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努尔哈赤,祖大寿,皇太极,袁崇焕,崇祯,吴三桂

    祖大寿是明末清初的一个传奇人物。说他传奇,一是因为他战功显赫,名噪一时;二是因为他利用炮火,干掉了满清老祖努尔哈赤;三是因为他在降清问题上出尔反尔,前后两次投降;四是他虽然降清,但鲜有汉奸的骂名;五是因为他死在北京,葬于北京,其坟墓却被搬到了加拿大。祖大寿(?—1656年),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

  • 同样投降清朝,为何祖大寿骂名很少?他的坟墓又为何在加拿大?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清军,清朝,明朝,祖大寿,吴三桂,袁崇焕,洪承畴,皇太极,加拿大,小说家

    明末清初,民族危亡之际,为了抵御清军入寇,诞生了一大批爱国将领,如卢象升、孙承宗等人。但是,犹如阴阳两面,汉奸这个“职业”从古至今从未断绝,明末时期的民族败类自然也毫不意外的层出不穷。当时,有一批明朝将领投敌卖国,打开山海关大门,迎清兵入关,最终导致中原沦陷的吴三桂,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至今,

  • 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杨国柱已任怒江州委副书记

    历史解密编辑:汲古知新标签:明朝,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怒江州委,杨国柱(泾阳)

    微信公众号“怒江州人民政府网”消息,5月4日,怒江州召开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1周年座谈会。州委副书记杨国柱出席并讲话。此消息显示,原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杨国柱已任怒江州委副书记。杨国柱是大理州白族自治州鹤庆县人,也是一位白族干部。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他,毕业后便回到家乡云

  • 日本唐通事的设立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小殷的科技标签:唐船,唐朝,唐通事,日本历史,历史背景

    唐通事作为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职位,扮演着连接唐朝和日本的桥梁作用,对于唐船贸易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唐通事设立的原因、作用以及其对唐船贸易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历史现象。一、唐通事设立的原因唐通事的设立,源于日本与唐朝及其他较为发达的国家之间的商贸往来。由于当时日本国内的物产有限,且政治制度

  • 《回到明朝当王爷》张寅原型,明朝嘉靖初年“真假李福达案”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李福达,嘉靖皇帝,内阁首辅,回到明朝当王爷,张寅(正德进士)

    在小说《回到明朝当王爷》中,弥勒教教主李福达阴谋反叛,遂通过结交权贵,化名张寅混入军中,意图掌控一定兵权造反,结果被主角最终化解。《回明》虽是一本历史架空小说,但该事件却并非完全虚构,其历史原型便是爆发于明朝嘉靖初年的“真假李福达案”。指挥使被告发为反贼,后经审理认定为诬陷在历史上,如果说哪个民间邪

  • 李福达之狱:大明皇帝要帮反贼头子翻案,这正史居然如此荒诞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福达,皇帝,嘉靖皇帝,郭勋

    《斩明》——用人之得失,用权之道路,为你描绘大明王朝的权谋长卷(12)上一章:反贼买官记:通缉名单上的造反头子,居然成了正三品的朝廷大员?(李福达 形象)事情的起因,是一桩十分荒诞的案件。曾多次组织造反的大明A级通缉犯李福达改了个名字,叫做张寅,然后向朝廷无偿捐献了一百万石粮食,最后他又四处运作,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