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为何都不吃猫肉?李时珍早已在《本草纲目》中给出答案

古人为何都不吃猫肉?李时珍早已在《本草纲目》中给出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丹宝说文史 访问量:4622 更新时间:2024/1/8 11:23:49

说到饮食,古今中外怕是没有哪个国家会有中国人会倒腾。在民以食为天观念的影响下,我们的饮食化发展很久了,传说中的神农氏更是挨个挨个品尝百草,帮助我们确定哪些东西是可以吃的,哪些东西是不可能吃的,而哪些原本不可以吃的在经历过特殊加工后又变成能吃的了……总之,发展至今,从天上飞的地上游的地上跑的,我们都有一套饮食方法,就算不能烹饪,还可以用作医药,用作生产。

但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面对一些外来的入侵物种时,往往都会想到这个东西能不能吃,应该怎么吃,可是猫这个在中华大地生活了上千年的物种,至今却好似都没听到什么烹饪方面的说法。古人为什么不吃猫肉?是猫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么?其实这个问题,时珍早在《本草纲目》里就给过答案了。

古人真的不吃猫肉么

猫咪在中华大地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有关猫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诗经》《礼记》等先秦文献,足见它并不是近些年才有的。而生活在中华本土,最原始的猫咪品种就是狸花猫,著名的狸猫换太子讲的就是狸花猫和人类间发生的故事,可以看出,朝的时候,猫咪就早已进入寻百姓家了。

百姓们为什么要养猫?其实和现在养猫的用途差不多。农民们有了收成,在保存食物的时候需要借助猫咪这个体型较小而行动十分灵敏的物种,来帮助人类捕捉藏在角落里的破坏者——老鼠。而家境优渥的人家则是看中了猫咪的课外外形,养做宠物作为寻常玩耍、嬉戏使用。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唐朝的仕女图里,总能看见一些猫咪的踪迹,而且那个时候的猫咪就已经有了很多品种了。与此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狗的踪迹,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猫猫狗狗都已经很早就进入了人类生活,成为了我们的伙伴,那为什么古往今来吃狗肉的记载我们始终都能看到,有关猫肉的说法却没有呢?是古代真的没人尝试吃猫肉么?

不吃猫肉的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既然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然也会有第一个吃蜘蛛的人。按照中医里面一切皆可入药的说法,猫咪的食用价值和医用价值肯定也是有人研究过的。但为什么日常生活里我们确实感觉没有听到什么吃猫肉的说法呢?其实这主要有三点原因。

不吃猫肉的原因

猫肉能不能吃,古人其实早就研究过了,甚至研究了猫肉的相关价值。尤其是在医书里,猫肉被记载了具有补气疏风、通经络、散淤结等功效,这些功效对于普通人而言十分实用,毕竟气血不足、气虚,以及风湿劳累、疼痛等时大众常见的病症,按照猫肉的这个功效,普通人应该非常需要,并能发展出一套相关的产业才对。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究其原因主要包含了三点:

首先,猫肉虽然药用效果不错,但是猫在古代一直都是邪恶的化身。很多有关怪力乱神的传说里,猫都是作为不好的那一面而出现的。比如猫会招邪,走夜路遇到猫咪从面前跨越而过寓意不好等。所以在民间,猫常被看作通灵的存在,即便是猫咪死了,也要被挂在当地最高的那棵树的树梢上,让它更好的沟通天地。

这样的风俗在不同地方略有差异,但总体都是从猫咪通灵这一点散发开来的。而这么一个通灵的存在,人们也自然会产生敬畏,自然也就不敢吃它的肉。

其次,猫咪确实太萌了,在日常生活里,很多豢养猫咪的人常常会被猫咪引得十分溺爱,想给它最好的东西,自然也不忍心伤害它。而寻常人家又会考虑到猫咪抓老鼠有功,一般不到了山穷水尽,也不会打猫肉的主意。

最后,有人确实尝试过吃猫肉,但是不好吃。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里明确记载了猫肉的味道是又咸又酸,十分难吃。而且他还在后面加了一句评语,那就是猫肉不好吃,所以没有被纳入食谱,世上吃猫肉的人也少。而李时珍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大家也都知道,经过他的这个评语,吃猫肉的人也就更少了。

养宠物的特殊意义

基于如上三点,人们不吃猫肉的原因也就明了了。但事实上,就算是从药用价值来考虑,猫肉也不是能随便吃的。比如猫咪虽然可以疏通经络、补充气血,但是患有风湿和体虚症状的人又不能直接吃猫肉,因为猫肉很容易带来并发症,没有经过特殊处理的话,普通人直接使用了不但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还会让自己的病更加严重,重则中毒。孕妇等特殊人情就更不适合吃猫肉了。

看来猫肉就和猫咪的性格一样,十分古怪、难以应付,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遭到反噬。也怪不得民间传说中猫总是和邪恶挂钩了。

当然,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大家也不缺吃食了。以前的人会尝试各种吃食就是因为不够吃,而农业上的内容都是靠天吃饭,一旦发生天灾人祸,人相食的惨剧都会上演,连生产瓷器的观音土也会被人吃下,更况各种动植物。中华大地能有这么广泛的食谱发展出来,其实也是一种人在自然中博取生存空间的一种体现。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靠天吃饭的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而且杂交品种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我们也不必再去尝试那些稀奇古怪的物种的吃法了。猫猫狗狗也更能回归宠物本身,在城市里作为我们生活上的伙伴,在农村里发挥它们看门、防盗、抓老鼠的职责,与人类实现和谐共处。这也是新时代养宠物的重要意义——陪伴。

这也是人与自然更和谐共处的一种体现。

总结

时代变了,人与宠物之间的关系也变了,我们其实也不必探讨猫咪等宠物在我们生活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在你伤心的时候、孤独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孩子亲昵的上来贴贴抱抱,治愈效果确实是无以复加的。好好享受身边那些治愈的力量就够了,毕竟,我们生活的已经不是那个缺少吃食的时代了。无论是宠物还是野生动物,都可以尽量好好保护着,让人与动物和谐共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李时珍决心撰巨著只因这件事触动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里的智慧标签:李时珍,本草纲目,证类本草,名医别录,神农本草经,甘草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李时珍三十五岁。这几天,李时珍就像着了魔似的,吃了晚饭就钻进书房,不停地让徒弟庞宪送不同的草药,房间桌上堆了几十本药书和读书摘录,地上像天女散下的花一样,到处是整棵整棵的药材,也不让夫人打扫房间,每天工作到凌晨。家人也不知他受了什么刺激,只有徒弟庞宪心知肚明。这样不知过了

  • 李时珍的故事:水鸟

    历史解密编辑:老胡胡侃电影标签:水鸟,清晨,白鱼,渔民,鲢鱼,李时珍

    李时珍故事之水鸟李时珍住的瓦硝坝,在东门外,离他家不过一箭之远就是本地最出名的雨湖。这雨湖,也叫诸家湖,有二十多里宽广。湖北岸住着百来户人家,都是靠打鱼过活的。李时珍常常到湖边去走动,同这里的渔民差不多个个认识。这孩子有个脾气,就是看见了什么都要问,问也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老伯伯,你这个叉子是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主要记载了什么?有何用处?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李时珍,本草纲目,本草,千金方,内经

    除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外,明代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也比较发达。嘉靖、万历年间,出了位杰出的医学和药物学家,叫李时珍;他花毕生精力,写了部优秀的医药学巨著,叫《本草纲目》。李时珍出生在蕲(qi)州(今湖北蕲春),家里世代行医。他父亲的医术在当地有些名气,治病之余,也喜欢研究医药,写过《人参传》。李时珍从小

  • 农村常见的佛耳草,为什么李时珍说它“治肺之要药”?

    历史解密编辑:燕无衣标签:李时珍,佛耳草,本草蒙筌,配伍,款冬

    在浩瀚的中草药宝库里,佛耳草其实顶多只能说是名声寥寥,和麻黄桂枝、人参甘草之类比起来,其存在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对于佛耳草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那么,它到底有哪些功用与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佛耳草这个名字,最早见于明代早期本草家陈家谟编撰的《本草蒙筌》,算起来远

  • 李时珍死缠烂打“三顾茅庐”拜樵夫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里的智慧标签:李时珍,本草纲目,樵夫,草药,客店

    1549年,有一位四川客商半月多来,一直咳嗽、胸痛,有时痰中夹有血丝,就慕名来找李时珍看病。李时珍两次诊断后,只得据实相告,然后开了一张处方,递给那客商:“您还是立即动身回家吧!路途中按这处方服药,尚可到得了家。”这客商谢过后便走了。谁知半年后,李时珍上山采药,在路上又遇到了那位客商。只见他容光焕发

  • 李时珍称它是血气双补之王(附食疗方)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天地标签:李时珍,红枣,生姜,食疗,黄精

    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焦点天地最清新、最文艺的心语,最浪漫、最清澈的情怀,只发精品,拒绝糟粕.触动心灵,传递温暖.气血双补——黄精有一种中药,李时珍称它为“气血双补之王”。《本草纲目》说:“能补中气,除风湿,安五脏,补五劳七伤,强筋骨,耐寒暑

  • 女人来月经疼痛难忍,李时珍说:多吃它,让卵巢毒素排干净

    历史解密编辑:医无疆标签:李时珍,大枣,枸杞子,益母草,调经

    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女人来月经疼痛难忍,李时珍说:多吃它,让卵巢毒素排干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重点写出: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明目益精,调女人经脉,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则宜并用为良。意在指出益母草调经

  • 中国人为什么不吃猫肉?原来李时珍早已道出原因,古人试过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猫肉,明朝,李时珍,武则天,化学家,医学家,本草纲目,朝野佥载,生物学家

    引言网上的很多人都说中国人是吃货,还直言中国人很会吃而且什么都敢吃。关于中国人是吃货,这一点从中国的美食也可以看出几分道道。我国地域广大,所以每个地方的美食都不一样而且品种还非常多。但是如果说我们什么都敢吃的话却不敢恭维,至少有一样东西不敢吃,那就是猫肉。如果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在中国几乎很多东西都可以

  • 港城“李时珍”的寻“宝”旅途

    历史解密编辑:苏州新闻网标签:李时珍,中草药,中药,中医药,中医,草药

    普查队员深入校园宣传中医药文化。《张家港地产中草药彩色图谱》。普查队员在山林中寻找野生中草药。【96466帮事苏州】本报记者 赵晨民10名普查队员,2年时间,足迹遍及张家港全境。2019年,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正式启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张家港站项目工作。每名普查队员都是精挑细选,不仅中草药理论知识扎实,中

  • 故事:民间故事:李时珍收徒

    历史解密编辑:老胡胡侃电影标签:李时珍,汤头歌,药性赋,本草纲目,老虎

    大清年间,汪南村有位叫汪大毛的年青人,小时失去父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这天他吃过早饭,到朋友家去转转,走到半路,见路旁坐着一位老人,在呻吟。汪大毛站了下来。自从他父母去世后,他一见到年龄大的人心里就有那种亲近感。现在这位老年人在呻吟,使他的心好像受震动一样,咚,的一下,不由自主地走到跟前,弯腰对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