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主要记载了什么?有何用处?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主要记载了什么?有何用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4003 更新时间:2024/1/8 11:32:30

除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外,明代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也比较发达。嘉靖、万历年间,出了位杰出的医学和药物学家,叫李时珍;他花毕生精力,写了部优秀的医药学巨著,叫《本草纲目》。

李时珍出生在蕲(qi)州(今湖北蕲春),家里世代行医。他父亲的医术在当地有些名气,治病之余,也喜欢研究医药,写过《人参传》。李时珍从小在旁边看父亲给人治病、开方,有时还跟着上山采药。耳濡目染,对医道和医药有了一些基本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了许多花草和动物。稍大一点,他更喜欢读医书,常到一些有书的大户人家借书看。

李时珍的父亲却不希望儿子仍然做医生,而要李时珍考科举,谋个好官职,光宗耀祖。但李时珍兴趣却在医学与“本草”(药物学)上,加上他身体不好,他中过秀才后,几次乡试都没有上榜,就放弃了考科举做官的念头,一心学医。

李时珍牢记他父亲的话:“熟读叔和(晋代著名医学家),不如临症(临床看病)多。”他刻苦认真,不仅熟读熟背《内经》、《千金方》等经典医学著作,还重视临床治疗,积累实际经验。他时刻不忘医生的崇高职责,做治病救人的好医生。遇到水旱灾荒,李时珍更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治疗,尽管他的生活也不很富裕,但穷苦乡亲来诊治,他连药费也不收。

李时珍以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很快在家乡出了名。蕲州是楚王王府所在地。一天,楚王的儿子生病,抽风不止。王府医生束手无策。王爷的管家说:“听说有个李大夫医术高明,王爷何不请他来给公子看看。”于是,李时珍被请来。他看过孩子的脸色,又拿过脉,问了几句,就确诊是肠胃病引起的,富贵人家的孩子饮食不知节制,容易得这样的病。他给开了个方子,叫管家到药铺抓了药,熬汤给孩子喝下,很快就好了。

楚王非常高兴,就留李时珍在王府里做事。公元1556年,北京太医院征求名医,楚王将李时珍推荐上去,做了个医官。

明世宗迷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一天到晚在宫里炼丹吃药,倒吃出一身病。太医院里一些医生迎合皇帝的喜好,也大讲丹药的事。但李时珍却鲜明地反对炼丹吃药,他后来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揭露方士们炼丹术的骗人把戏,说朱砂、硇(náo)石等药物有大毒,吃了对身体有害,从来没有见过长生不老的人。不过,李时珍从前待在楚王府,现在在太医院,倒是给他创造了一个阅读官家收藏的、大量珍贵难见的医学典籍的机会,还有见识、研究许多名贵药材的场所。

李时珍在太医院没待几年,就辞官回家了。此后,他把心思放在医药学的研究上。在家里,他开辟了百草园,亲自栽种药物。他愈加勤奋地研读医学专著和各种文化典籍。他经常出远门,北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南下广东、福建,以及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几乎跑遍全国,有时到深山老林,人烟稀少的地方,采挖药草,访问药农药工,印证、检验古代医书上的叙述和记载。

有一回在广西,他遇到一队士兵,有个受伤的士兵,正在服一种药末。那是从一个像小核桃一样大,灰黑色的硬果实上刮下来的。他就上前打听,那士兵告诉他:这是三七,产于云南。士兵受了伤,常常服用它,也可以外用,有神奇的功效。李时珍便将这段新采访到的药物知识记下来。后来,写进了他的著作中。

有人说,湖北均州(今湖北丹江。)武当山上生长一种榔梅,是仙果,具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朝廷要求地方官员年年进贡,禁止老百姓私自采摘。有一年,李时珍来到武当山,特地找了当地老药工带领,攀登悬崖峭壁,终于采到了榔梅。他把榔梅带回家研究,确认它的确是一种珍稀的水果,有生津止渴的作用,但绝对不能让吃了它的人长生不老。

通过文献的比较研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实际药物的认识,李时珍发现,前人的医药书,尽管有丰富的知识,但也有不少缺陷和错误。他决心对古代的药书来一次全面的总结、整理,写出一部全新的、反映时代水平的药物学著作来。

李时珍于公元1552年他三十五岁时开始写作,花了近三十年时间,终于写出优秀的中国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这部书近二百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其中李时珍增加的药物三百七十四种,收集药方一万多个。他对药物的分类,比以前更加科学,更接近现代植物学、动物学的分类方法。

这部书,不仅在中国流传很广,也被译成日文、德文、英文、法文、俄文等多种文字,传遍世界;对中国,对世界的药物学及动物植物学的研究,都有重大贡献。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你气质那么好还来看小甲的文章,喜欢历史和房产知识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小甲,每天都会更新好文章哦^_^

更多文章

  • 农村常见的佛耳草,为什么李时珍说它“治肺之要药”?

    历史解密编辑:燕无衣标签:李时珍,佛耳草,本草蒙筌,配伍,款冬

    在浩瀚的中草药宝库里,佛耳草其实顶多只能说是名声寥寥,和麻黄桂枝、人参甘草之类比起来,其存在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对于佛耳草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那么,它到底有哪些功用与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佛耳草这个名字,最早见于明代早期本草家陈家谟编撰的《本草蒙筌》,算起来远

  • 李时珍死缠烂打“三顾茅庐”拜樵夫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里的智慧标签:李时珍,本草纲目,樵夫,草药,客店

    1549年,有一位四川客商半月多来,一直咳嗽、胸痛,有时痰中夹有血丝,就慕名来找李时珍看病。李时珍两次诊断后,只得据实相告,然后开了一张处方,递给那客商:“您还是立即动身回家吧!路途中按这处方服药,尚可到得了家。”这客商谢过后便走了。谁知半年后,李时珍上山采药,在路上又遇到了那位客商。只见他容光焕发

  • 李时珍称它是血气双补之王(附食疗方)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天地标签:李时珍,红枣,生姜,食疗,黄精

    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焦点天地最清新、最文艺的心语,最浪漫、最清澈的情怀,只发精品,拒绝糟粕.触动心灵,传递温暖.气血双补——黄精有一种中药,李时珍称它为“气血双补之王”。《本草纲目》说:“能补中气,除风湿,安五脏,补五劳七伤,强筋骨,耐寒暑

  • 女人来月经疼痛难忍,李时珍说:多吃它,让卵巢毒素排干净

    历史解密编辑:医无疆标签:李时珍,大枣,枸杞子,益母草,调经

    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女人来月经疼痛难忍,李时珍说:多吃它,让卵巢毒素排干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重点写出: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明目益精,调女人经脉,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则宜并用为良。意在指出益母草调经

  • 中国人为什么不吃猫肉?原来李时珍早已道出原因,古人试过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猫肉,明朝,李时珍,武则天,化学家,医学家,本草纲目,朝野佥载,生物学家

    引言网上的很多人都说中国人是吃货,还直言中国人很会吃而且什么都敢吃。关于中国人是吃货,这一点从中国的美食也可以看出几分道道。我国地域广大,所以每个地方的美食都不一样而且品种还非常多。但是如果说我们什么都敢吃的话却不敢恭维,至少有一样东西不敢吃,那就是猫肉。如果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在中国几乎很多东西都可以

  • 港城“李时珍”的寻“宝”旅途

    历史解密编辑:苏州新闻网标签:李时珍,中草药,中药,中医药,中医,草药

    普查队员深入校园宣传中医药文化。《张家港地产中草药彩色图谱》。普查队员在山林中寻找野生中草药。【96466帮事苏州】本报记者 赵晨民10名普查队员,2年时间,足迹遍及张家港全境。2019年,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正式启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张家港站项目工作。每名普查队员都是精挑细选,不仅中草药理论知识扎实,中

  • 故事:民间故事:李时珍收徒

    历史解密编辑:老胡胡侃电影标签:李时珍,汤头歌,药性赋,本草纲目,老虎

    大清年间,汪南村有位叫汪大毛的年青人,小时失去父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这天他吃过早饭,到朋友家去转转,走到半路,见路旁坐着一位老人,在呻吟。汪大毛站了下来。自从他父母去世后,他一见到年龄大的人心里就有那种亲近感。现在这位老年人在呻吟,使他的心好像受震动一样,咚,的一下,不由自主地走到跟前,弯腰对那有

  • 李时珍一针救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时珍,本草纲目,高尚,棺材

    1541年,李时珍外出行医,路过湖口,偶遇送葬队伍。行人纷纷让路,唯独李时珍伸开双手,拦住队伍。队伍中一男子怒骂道:“快让开,别误了时辰。”没想到李时珍的一句话,让男子当场下跪。那天气候炎热,汗流浃背的李时珍,背着药箱,路过湖边,用手捧起冰凉的湖水,痛快地洗了个脸。就在这时,李时珍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

  • 这些新冠偏方,看哭了李时珍

    历史解密编辑:雷斯林标签:新冠,拔罐,良方,李时珍,医学家,化学家,民间偏方,生物学家,地理学家

    01最近我在家族群看到了好多治疗新冠的偏方。他们相信,高手在民间,神药被遗忘,只有自己那双慧眼才能挖掘出一颗颗当代还魂丹。他们说黄豆水可以用来退烧。一位男士甚至用人格和生命保证它的退烧功效,但这并不值得我们去信他的誓言。他们又说古籍里也有这样的科技与狠活:“几瓣蒜捣成蒜泥,放在鼻子前,深深吸其蒜味,

  • 李时珍告诉我们,办法总比困难多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时珍,贵妃,皇帝,嘉靖皇帝,医书,医学家,明朝,地理学家,科学家

    李时珍行医的4个故事,相信能给我们带来人生的启迪。一日,李时珍将一枚小刀藏在椅子里,再铺上面粉,告诉贵妃:“提起裙子,用力坐!”。果然,贵妃刚一坐上去,就“啊”的一声跳了起来,小刀划破了她的皮肤。李时珍如此大胆,也是迫不得已。1558年,嘉靖帝下旨,遍寻天下名医,充实太医院。楚王一听,忙举荐李时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