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时珍死缠烂打“三顾茅庐”拜樵夫为师

李时珍死缠烂打“三顾茅庐”拜樵夫为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故事里的智慧 访问量:4206 更新时间:2024/1/8 11:47:23

1549年,有一位四川客商半月多来,一直咳嗽、胸痛,有时痰中夹有血丝,就慕名来找时珍看病。

李时珍两次诊断后,只得据实相告,然后开了一处方,递给那客商:“您还是立即动身回家吧!路途中按这处方服药,尚可到得了家。”这客商谢过后便走了。谁知半年后,李时珍上山采药,在路上又遇到了那位客商。只见他容光焕发,全然是无病的样子,便惊奇地问:“先生这病是如得好的?”

这位客商也未隐瞒。他感激地告诉李时珍,上次在你那儿看了病后,第二天就动身回家,一路上病情日渐加重,亏得先生开的药,才慢慢拖到夷陵州(现今的宜昌)。

到夷陵州时,已近傍晚,刚进入一客店,有一年老的樵夫替客店送柴来。

这老樵夫见我咳嗽咳个不停,又咯出不少痰血,他便不让我走,说他能治这病,那时我已浑身无力,觉得住下也好,便没再走。

这老樵夫每天送柴来时,捎上一大把草药,让店中人煎了让我服下。服了数日,这病真见好。这一住就是一个月,我也整整服了一个月的药,不想这病全好了,身体也强壮了。李时珍又问,这药是什么样子。

客商答道:“我没细瞧,也没问,只是喝那熬好的药汁。”

李时珍无奈,只能把那客店的牌号、位置及老樵夫的情况仔细问清楚了。

回到家里,把这一切与夫人说了,就打点行装,第二天起了个早,直奔那夷陵州。到了夷陵州,很快就找到了那客店。他也顾不得这几天路途上的辛苦,只在店堂里等着。

傍晚时分,这老樵夫又送柴来了。

李时珍看得真切,忙上前施礼,说明来意。

那樵夫并不搭理李时珍,把砍柴的用具收拾好后,径自走了。

李时珍急得没办法,只能店主人打听这老樵夫的住处,想到他家中去求教。

这店主人却说:“谁也不知道他住哪儿,他送柴来,我给了钱,不就完了?他不来,也没人想去找他。”

李时珍心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先住下来再说,待明后天他送柴来时,再好好求他吧。第二天,还是傍晚时分,老樵夫送柴来了。

李时珍早在店门处恭敬迎候,但老樵夫如昨日一样,拒人以千里之外,连瞧也不瞧李时珍一眼,把柴送进去后,扁担、绳索往肩上一撂就走了。

李时珍这时情急生智,心想:“何不随他前去,也可知道他的住处。”于是,便远远地跟随在后。

走了有十来里路,前面是一片农田,田野尽头,有几户人家,见那樵夫往那人家处走去,心中便有了底。第三天,李时珍便往那人家处去打听。

这儿人家不多,一问便有人把这老樵夫的住处告诉了他。而这儿的几家人家都知道这樵夫懂得些草药,能替人治病。

李时珍来到这樵夫的住处,樵夫早上山打柴去了。

但见这屋前晾晒着些草药。李时珍仔细地照瞧了一遍,有的他认识,有的他不认识。心中却有几分高兴:“我真找到个好老师了!”他便把这些草药好好整理一番,并把这屋前屋后打扫了一遍。那老樵夫回到家时,见李时珍站在那儿,先是吃了一惊,接着他发现这儿有人打扫过了,便问李时珍:“是你打扫的吗?”

李时珍很有礼貌地作了回答。

老樵夫这才把李时珍从上到下地打量了一番,但还是对李时珍说:“我不会治病,只是父亲教我认识了些草,我也没有什么可教你的,你还是走吧。”

说罢,进了家门,把李时珍晾在门外。李时珍当然不死心,每天来到他家门前等候,并替他打扫屋子周围的场地。

到了第五天,李时珍像往日一样,来到老樵夫家门前打扫场地。

眼看天色黑了下来,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李时珍想,这时刻那樵夫一定是在回家的路上,这周围一片田野,他上哪儿避雨呀?

想到这里,李时珍向这樵夫的乡邻借了雨具,往这道上去接他。

走出不多远,见那樵夫在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李时珍忙赶上前去,送上雨具,老樵夫深为感动。

待李时珍把他送到家门,他一把抓住了李时珍的手,把李时珍让进了屋里。

他看着李时珍谦虚真诚的样子,便把治那客商病症的药方告诉了他,并答应明日带李时珍上山采药去。

李时珍这下可乐了,连声道谢。

待天放晴后,与老樵夫告辞,回到了客店中。到了明日,天还没亮,李时珍就起来了,准备好笔墨纸砚,还带上吃的,往老樵夫家来了。

到老樵夫家时,天还刚亮,在门前等了有半个时辰,这老樵夫才开门出来。

见时珍早在门前等候,笑哈哈地说:“一大早,露水还未干呢,你自己可别得病呀!”

李时珍心里一股暖流涌来,感到面前这老樵夫是多么淳朴,多么善良。待太阳露头时,老樵夫才带着李时珍上山。

这山又高又大,草木繁茂,药材真不少,两人边走边挖。每挖一种药材,老樵夫都会把药名、特点、治什么病、怎么用法等说得一清二楚。

到半山腰时,他俩已采了不少草药。老樵夫让李时珍在一棵大树底下歇着,自己进到林子里边去砍柴了。李时珍在大树底下,把这些草药倒在地上,取出笔墨纸砚,把老樵夫刚才说的一一记在纸上。

有的他以前没有见过的,还画下了图形。有的老樵夫说得跟书本上不一样,他记录得更加详细。就这样,李时珍天天随老樵夫上山,居然在夷陵州待了半个多月,这半个多月里他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也体会到这些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掌握了许多经验,所以李时珍以后上山采药时经会向打柴的樵夫或种田的农民请教,为编写《本草纲目》打下了基础。

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心诚则灵。李时珍孜孜求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有时一个人的伟大不是偶然的,宽广豁达的胸怀、不耻下问的韧劲、广采博取的精神,正是一个人成就事业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标签: 李时珍本草纲目樵夫草药客店

更多文章

  • 李时珍称它是血气双补之王(附食疗方)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天地标签:李时珍,红枣,生姜,食疗,黄精

    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焦点天地最清新、最文艺的心语,最浪漫、最清澈的情怀,只发精品,拒绝糟粕.触动心灵,传递温暖.气血双补——黄精有一种中药,李时珍称它为“气血双补之王”。《本草纲目》说:“能补中气,除风湿,安五脏,补五劳七伤,强筋骨,耐寒暑

  • 女人来月经疼痛难忍,李时珍说:多吃它,让卵巢毒素排干净

    历史解密编辑:医无疆标签:李时珍,大枣,枸杞子,益母草,调经

    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女人来月经疼痛难忍,李时珍说:多吃它,让卵巢毒素排干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重点写出: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明目益精,调女人经脉,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则宜并用为良。意在指出益母草调经

  • 中国人为什么不吃猫肉?原来李时珍早已道出原因,古人试过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猫肉,明朝,李时珍,武则天,化学家,医学家,本草纲目,朝野佥载,生物学家

    引言网上的很多人都说中国人是吃货,还直言中国人很会吃而且什么都敢吃。关于中国人是吃货,这一点从中国的美食也可以看出几分道道。我国地域广大,所以每个地方的美食都不一样而且品种还非常多。但是如果说我们什么都敢吃的话却不敢恭维,至少有一样东西不敢吃,那就是猫肉。如果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在中国几乎很多东西都可以

  • 港城“李时珍”的寻“宝”旅途

    历史解密编辑:苏州新闻网标签:李时珍,中草药,中药,中医药,中医,草药

    普查队员深入校园宣传中医药文化。《张家港地产中草药彩色图谱》。普查队员在山林中寻找野生中草药。【96466帮事苏州】本报记者 赵晨民10名普查队员,2年时间,足迹遍及张家港全境。2019年,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正式启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张家港站项目工作。每名普查队员都是精挑细选,不仅中草药理论知识扎实,中

  • 故事:民间故事:李时珍收徒

    历史解密编辑:老胡胡侃电影标签:李时珍,汤头歌,药性赋,本草纲目,老虎

    大清年间,汪南村有位叫汪大毛的年青人,小时失去父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这天他吃过早饭,到朋友家去转转,走到半路,见路旁坐着一位老人,在呻吟。汪大毛站了下来。自从他父母去世后,他一见到年龄大的人心里就有那种亲近感。现在这位老年人在呻吟,使他的心好像受震动一样,咚,的一下,不由自主地走到跟前,弯腰对那有

  • 李时珍一针救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时珍,本草纲目,高尚,棺材

    1541年,李时珍外出行医,路过湖口,偶遇送葬队伍。行人纷纷让路,唯独李时珍伸开双手,拦住队伍。队伍中一男子怒骂道:“快让开,别误了时辰。”没想到李时珍的一句话,让男子当场下跪。那天气候炎热,汗流浃背的李时珍,背着药箱,路过湖边,用手捧起冰凉的湖水,痛快地洗了个脸。就在这时,李时珍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

  • 这些新冠偏方,看哭了李时珍

    历史解密编辑:雷斯林标签:新冠,拔罐,良方,李时珍,医学家,化学家,民间偏方,生物学家,地理学家

    01最近我在家族群看到了好多治疗新冠的偏方。他们相信,高手在民间,神药被遗忘,只有自己那双慧眼才能挖掘出一颗颗当代还魂丹。他们说黄豆水可以用来退烧。一位男士甚至用人格和生命保证它的退烧功效,但这并不值得我们去信他的誓言。他们又说古籍里也有这样的科技与狠活:“几瓣蒜捣成蒜泥,放在鼻子前,深深吸其蒜味,

  • 李时珍告诉我们,办法总比困难多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时珍,贵妃,皇帝,嘉靖皇帝,医书,医学家,明朝,地理学家,科学家

    李时珍行医的4个故事,相信能给我们带来人生的启迪。一日,李时珍将一枚小刀藏在椅子里,再铺上面粉,告诉贵妃:“提起裙子,用力坐!”。果然,贵妃刚一坐上去,就“啊”的一声跳了起来,小刀划破了她的皮肤。李时珍如此大胆,也是迫不得已。1558年,嘉靖帝下旨,遍寻天下名医,充实太医院。楚王一听,忙举荐李时珍入

  • 李时珍半路拦截棺材救活“死人”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里的智慧标签:棺材,产妇,人参,李时珍,医学家,化学家,本草纲目,生物学家,地理学家

    1574年9月,太和山脚下,来了一支送葬队伍。突然一个50开外的老人冲进人群前,双手挥舞道:“老乡,请慢一点!”众人惊住了。这时,从棺材后面走出一个年轻人,满面怒色,厉声问道:“为何挡道?”老人焦急而又恳切地说:“这棺材里的人还有救啊!”老人就是李时珍。原来,去年8月,李时珍从太和山采了曼陀罗花回来

  • 为何“黄鼠狼”不能吃, 难道是迷信! 听听李时珍怎么说的

    历史解密编辑:欢子生活录标签:李时珍,老鼠,黄鼠狼,动物,狐狸

    黄鼠狼,小型食肉动物,身体长28-40厘米,棕色毛皮。黄鼠狼生活在平原、沼泽、村庄、山区等地,经常在晚上出没。在众多人的眼里,黄鼠狼是一只充满奇幻色彩的动物。说到黄鼠狼,民间有很多传闻。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它的“黄大仙”身份。因为这个身份,很多人对它非常敬畏。其实,关于黄鼠狼还有一种传闻,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