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学家丨法国汉学家魏明德:今天如何延续利玛窦与徐光启的文明对话?

汉学家丨法国汉学家魏明德:今天如何延续利玛窦与徐光启的文明对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新社华舆 访问量:1665 更新时间:2023/12/5 7:38:52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 题:今天如何延续利玛窦与徐光的文明对话?

——专访法国汉学家魏明德

中新社记者 崔相光

公元1600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南京相遇,留下了“中西会通”的历史佳话。

似乎是为了追随利玛窦的脚步,法国汉学家魏明德(Benoît Vermander)1987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农村开展了十余年的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徐光启—利玛窦文明对话研究中心”学术主任的魏明德,此前在北京参加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联合北京语言大学主办的“世界汉学讲坛”期间,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就如何延续利玛窦与徐光启的文明对话的议题,进行阐述。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历史上,利玛窦和徐光启是如何相遇的?两人在东西方文明对话中相互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魏明德:1600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在南京初次相识,此后直到1607年,二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往。这7年间,他们完成了很多中文和拉丁文之间的互译工作。可以说,利玛窦和徐光启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比较深刻的中西对话,二人不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在中西两个不同的知识系统间不断地交换信息资源。

  1. 徐光启与利玛窦还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几何原本》影响了整个中国科学界,而不仅仅是自然科学领域。在当时的欧洲,几何学是超越语言的语言,是最有普遍性的语言,你可以用几何学的逻辑、推论方式去考虑任何问题。这也是利玛窦最大的贡献之一。

中新社记者:利玛窦是传教士汉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传教士汉学对西方汉学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魏明德:利玛窦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四书五经”的拉丁文版本翻译,但遗憾的是,他的译本从未发表过。直到利玛窦去世77年后的1687年,耶稣会依据利玛窦等来华传教士的译稿出版了第一部关于中国经典的拉丁文译著《中国哲学家孔子》(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

  ▲明人游文辉以西方油画技法创作的《利玛窦像》,是中国人创作的第一幅油画。姚俊 摄

与作品相比,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利玛窦对待汉学的精神。他耐心地研究中国,研究儒家经典,为中西方对话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这种治学态度,影响了后续来华传教士和一代代汉学家。

不容忽视的是,中华文明是以文本为中心的文明。当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必须要阅读经典。如果他们不能够理解这些经典,就没有办法深入了解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中国人。因此,许多传教士在华期间阅读了大量儒家经典,他们读《论语》《礼记》《孟子》等等,自然而然地也会完成一些翻译工作,这就是传教士汉学的开端。在此过程中,传教士们逐渐发现了儒家经典中独有的东方智慧。当这些中国经典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德文等各种语言版本流传到欧洲,客观上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观众在辽宁省博物馆欣赏由利玛窦绘制的《两仪玄览图》(仿制版)。孙昊声 摄

中新社记者:你在法国主要研究政治学,后转为研究汉学。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开始对汉学产生兴趣?你是如何与中国结缘的?

魏明德:我在做政治学研究的时候,最开始了解到中国礼仪中的政治学概念,并对它产生了浓厚兴趣。

1987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大约是从那个时候,中国开始了飞速的发展变化。变化中的中国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开始在中国生活并且研究汉学。

从那时起,我开始学习中文、学习文言文,“发现中国”成为我新的学术研究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喜欢上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现在,水墨画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中新社记者:你已在中国生活多年,对中国近些年的发展变化感受如何?请谈一谈直观感受。

魏明德:我从2009年开始到复旦大学工作,已经在上海生活了14年。2010年,这里举办了世博会,随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口号的提出,上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大都市的发展模式,即人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这与20世纪末大规模扩张式发展有很大的不同。每座大都市有它自己的灵魂,每个灵魂有其宝贵的价值。

  ▲2022年2月,上海外滩。玉宇 摄

中新社记者:你曾在四川进行了十余年的田野调查。遇到了你的“徐光启”吗?

魏明德:我的确交了很多很好的中国朋友,但我不是利玛窦,他们也不是我的“徐光启”。譬如,我在四川学习国画的时候,结识了画家李金远,他今年已经77岁了,我们之间的友谊持续了30多年。这是份非常难得的友谊。我们一起到过很多地方写生,一起办画展等等。在复旦大学,我跟我的同事宗教学系主任李天纲也有很多学术上的合作。

我从1995年开始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做田野调查,当时结交了很多彝族朋友。近30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们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有的考入了上海的大学,还会来复旦大学拜访我。我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照顾他们。当年埋下的友谊的种子,伴随着两代人成长,这种感觉很神奇。

在情感上,我想我也许和利玛窦有着相似的收获——交朋友是人生命中最美妙的事情。原本语言不通、理念不同、体验不同,但最终机缘巧合地擦出了友谊的火花。

中新社记者:作为台北辅仁大学神学硕士和巴黎耶稣会神哲学院(Facultés Jésuites de Paris)神学博士,你当前着重从神学角度研究中国儒家经典。如何从神学角度看待中国儒家经典?

魏明德:神学是有关“超越性”的存在与可能的研究,这是一个哲学问题。笼统地说,“超越”关涉到那些超出我们日常经验与科学认知的东西。“超越”一词可以涉及一种信念,例如相信“世界是由某种外部机制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来的”;也可以仅仅指向一个问题,如“为什么是有而不是无”。在后一种情况下,对“有”的追问必然会引起对“无”的探寻。这正是主导《老子》的问题。

《论语》中“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问的问题可以说与神学有关,即“天”会不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它的能力。在诸子百家的各种作品中,有一些思想家提出“天”的概念,还有一些则以“道”贯穿始终。其中“天”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天命”或“天意”,涉及“天”对人的关怀,如《诗经·巧言》中的“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意为:高高远远的苍天,如同人之父母)。其二,指自然法则的制定者。“天何言哉”中的“天”则属于后者,而“道”的概念可以说是对上述第二个方面的系统化。

  ▲孔子博物馆。崔楠 摄

在中国儒家经典当中可以找到“自然神学”(Natural Theology)的概念,这是与“启示神学”相对的范畴,指人凭借自然(本性/理性)而能达到的对神圣者的认知。虽然这是一个西方神学传统内的概念,但“自然神学”的态度和方法并非西方思想所特有。人对经验知识以外的事物能够有一种自然和内在的认识,这是与孟子所表达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意为:人如果能竭尽心力,就会知道本性。知道了本性,就会知道天了)相呼应的。

中新社记者:你的研究方向中有“如何促进不同智慧传统之间的对话”,你认为东西方的“智慧”是如何对话的?

魏明德:当今社会,全人类面临着共同的挑战——生态环境问题、恐怖主义危机等等。面对这些挑战,东西方不同的“智慧”有着各不相同的解决方案。“智慧”是一种文化资源,它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哲学思想、方法、实践经验都可以包含其中。“智慧”是实用知识和行为的宝库,使我们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及其危机,从而确保我们团体的生存和福祉。

例如,伊斯兰教、道教、儒家传统、佛教、基督教或印度教,各有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我属于这些传统之一,了解其它一些传统,或仅仅是了解其它某一个传统,都将使我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解释我自己的传统:我将看到自身传统的一些局限,也会重视它的优势和直觉;我将借鉴其他人阅读传统的方式,来重新解读我自己的传统,因此,我最终将会获得对我自己传统的新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调动其资源来应对当前的环境及其危机。

这种“他者”的视角恰恰就是汉学家的社会作用,“他者”的智慧促进了自身的不断进步。(完)

受访者简介:

魏明德(Benoît Vermander),法国汉学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徐光启—利玛窦文明对话研究中心”学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人类学、比较灵修学。已出版《舞在桥上:跨文化相遇与对话》《全球化与中国》等二十余部著作,发表《从文明基因到当代诠释》《比较经典与汉学的对话性》等两百余篇学术论文。2014年,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被评为“中法关系五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五十名法国人”之一。

更多文章

  • 药圣李时珍是如何成为世界文化名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药圣,医术,李时珍,医学家,化学家,本草纲目,成为世界,文化名人,生物学家,地理学家

    李时珍乃明代时期的名医,最为后人所熟知的便是他的《本草纲目》,这是一本近200万字的巨著,完稿耗时27年。事实上,《本草纲目》李时珍重修前人《本草》而来的,收录有1892种药物,新增374种,药方则有11096种,其中3/4为新增。此外,1109幅药图中1081幅为李时珍自行绘制的,可以说,《本草纲

  • 李时珍称:它是男人的“黄金水”,男人婚后要多喝!

    历史解密编辑:鲁晓芙看欧洲标签:sd,明朝,李时珍,flv,医学家,化学家,地理学家,netease,videolib

    00:3701:04

  • 李连杰, 我的偶像是李时珍, 演员不苦, 因为他们赚钱了!

    历史解密编辑:泽平谈科技标签:演员,杨澜,记者,李连杰,李时珍,陈道明,李成儒,医学家,生物学家,功夫巨星

    演员和建筑工人到底谁辛苦?戏骨李成儒接受采访时谈到过这个话题,他认为:建筑工人的辛苦,是因为在8个小时工作制中耗费了大量的体力,演员这个职业的辛苦,是因为要花费体力、心力,还要忙于角色的变换,所以不要觉得演员是一个很舒服的工作。爱豆上官喜爱卖惨说自己九个月没收入,之前有十八线线演员哭诉行业惨淡每一个

  • 李连杰:我的偶像是李时珍,演员不苦,因为他们赚钱了!

    历史解密编辑:青瓷清茶倾城标签:李连杰,李时珍,演员,杨澜,陈道明,李成儒

    演员和建筑工人到底谁辛苦?戏骨李成儒接受采访时谈到过这个话题,他认为:建筑工人的辛苦,是因为在8个小时工作制中耗费了大量的体力,演员这个职业的辛苦,是因为要花费体力、心力,还要忙于角色的变换,所以不要觉得演员是一个很舒服的工作。爱豆上官喜爱卖惨说自己九个月没收入,之前有十八线线演员哭诉行业惨淡每一个

  • 皇妃臀部长脓疮,李时珍巧用面粉做手术:内藏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时珍,太医,嘉靖皇帝,太监

    嘉靖年间,李时珍将一把小刀藏在椅子里,再用面粉盖住,然后对张贵妃说,“用力坐下去!”果然,贵妃刚一坐,就 “啊”一声弹跳起来,大骂道,“老匹夫,给我打!”李时珍之所以进宫,还得从湖口知县说起。一次,他在江边来回张望,想坐船到湖口去,可左等右等,只有一条船停泊,还不愿拉他。李时珍心急如焚,他家中已穷得

  • 未婚女子腹部隆起,族长威逼沉塘,李时珍一坨泥巴救命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李时珍,族长,道士,王世贞,本草,本草纲目

    1565年,一个女子被五花大绑,吊在湖边!族长大喝,“动手!”李时珍却一把拦住,“别急,先吃坨泥巴!那天一早,李时珍正要上山,立刻被村民拦住,“敢上武当山,那就是下场!”李时珍抬头一看,不远处的城门口,吊着一个男子,浑身鲜血,奄奄一息!原来,这里的道士蛮横,声称武当山的一草一木,都要敬献皇帝,旁人敢

  • 古人为何都不吃猫肉?李时珍早已在《本草纲目》中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猫肉,老鼠,吃食,李时珍,科学家,医学家,本草纲目,地理学家,生物学家

    说到饮食,古今中外怕是没有哪个国家会有中国人会倒腾。在民以食为天观念的影响下,我们的饮食文化发展很久了,传说中的神农氏更是挨个挨个品尝百草,帮助我们确定哪些东西是可以吃的,哪些东西是不可能吃的,而哪些原本不可以吃的在经历过特殊加工后又变成能吃的了……总之,发展至今,从天上飞的地上游的地上跑的,我们都

  • 李时珍决心撰巨著只因这件事触动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里的智慧标签:李时珍,本草纲目,证类本草,名医别录,神农本草经,甘草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李时珍三十五岁。这几天,李时珍就像着了魔似的,吃了晚饭就钻进书房,不停地让徒弟庞宪送不同的草药,房间桌上堆了几十本药书和读书摘录,地上像天女散下的花一样,到处是整棵整棵的药材,也不让夫人打扫房间,每天工作到凌晨。家人也不知他受了什么刺激,只有徒弟庞宪心知肚明。这样不知过了

  • 李时珍的故事:水鸟

    历史解密编辑:老胡胡侃电影标签:水鸟,清晨,白鱼,渔民,鲢鱼,李时珍

    李时珍故事之水鸟李时珍住的瓦硝坝,在东门外,离他家不过一箭之远就是本地最出名的雨湖。这雨湖,也叫诸家湖,有二十多里宽广。湖北岸住着百来户人家,都是靠打鱼过活的。李时珍常常到湖边去走动,同这里的渔民差不多个个认识。这孩子有个脾气,就是看见了什么都要问,问也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老伯伯,你这个叉子是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主要记载了什么?有何用处?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李时珍,本草纲目,本草,千金方,内经

    除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外,明代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也比较发达。嘉靖、万历年间,出了位杰出的医学和药物学家,叫李时珍;他花毕生精力,写了部优秀的医药学巨著,叫《本草纲目》。李时珍出生在蕲(qi)州(今湖北蕲春),家里世代行医。他父亲的医术在当地有些名气,治病之余,也喜欢研究医药,写过《人参传》。李时珍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