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妃臀部长脓疮,李时珍巧用面粉做手术:内藏玄机

皇妃臀部长脓疮,李时珍巧用面粉做手术:内藏玄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202 更新时间:2024/1/15 3:05:14

嘉靖年间,李时珍将一把小刀藏在椅子里,再用面粉盖住,然后对张贵妃说,“用力坐下去!”果然,贵妃刚一坐,就 “啊”一声弹跳起来,大骂道,“老匹夫,给我打!”

李时珍之所以进宫,还得从湖口知县说起。

一次,他在江边来回张望,想坐船到湖口去,可左等右等,只有一条船停泊,还不愿拉他。

李时珍心急如焚,他家中已穷得揭不开锅,就连路费,都是妻子典当了嫁妆凑的。岂敢有半点耽搁。

原来,那段时间,蕲州发了一场大水,周围的农田都淹没殆尽,紧接着,又爆发一场疫病,死伤无数。

李时珍和父亲在玄妙观坐诊,心如刀绞。他们免掉所有诊费,甚至对贫困的人,连药费都不收。

等大水褪去,病情止住,李家那点微博的家财,也消耗殆尽!

迫于无奈,李时珍只得远走湖口,只身闯江湖。可没想到,一连3日,码头只来了一条船,还不愿载客。

其实,这也怨不得船家,这条船,是湖口县太爷的官船,况且,县官的公子重病,不愿被打扰。

李时珍忙细细打问,这才得知,县太爷带儿子去武昌求医,不料,名医们都说没法治,他们这才落寞而归。

李时珍一阵激动,别的不行,治病他最在行,忙毛遂自荐,要为公子诊病。

县太爷见他一脸稚气,还不到30岁,连连摆手,“不必了!”

李时珍急了,拱手道,“若治不好,您打我板子。”

见他如此执着,县太爷也松了口,让他上船瞧一瞧。

只见那公子脸色惨白,肚皮鼓胀,稍稍一碰,就大哭喊疼。李时珍沉思片刻,说这是“胆道蛔虫病”。

县太爷皱了皱眉,“可还有救?”

李时珍笑了笑,“当然,不过,你们要等我半日,回家取药。”说罢,跳下船,飞奔朝家中跑去。

来回几十里,李时珍不敢耽搁,一路狂奔,可那公子见了药,却捂住嘴大哭,死活不肯吃。

李时珍大笑,“这可不是吃的。”然后将几味药炒了炒,用纱布包住,放在公子的鼻子下,让他闻药味。

当晚,李时珍便住在船上,亲自照料小公子,第二天一早,公子竟说肚子饿,要吃东西!

一连几日,公子的精神越来越好,到达湖口时,已能下床行走。

县太爷惊喜万分,给他重金酬谢,李时珍却憨笑道,“酬谢就不必了,老爷免了我的船费,已万分感激!”

分别后,李时珍找了家客栈,并挂起了医幡,岂料,接连数日,百姓只是打量一番,便摇摇头走了。

眼看盘缠将尽,李时珍心急如焚,恰在此时,一个官差模样的人,上前搭话,“你可是蕲州李时珍?”

李时珍忙点点头,那人一挥手,几个轿夫,立刻将他拖上轿子,一路小跑向府衙奔去。

落地后,县太爷笑着说,“你不要钱财,那我就替你扬名吧!”

说罢,宴请湖口县乡绅富豪,将李时珍仗义救子的事迹,宣扬出去,并夸他医德高尚,不慕名利。

很快,李时珍的名号,就响彻湖口,慕名求诊的人不计其数。

而李时珍也不负众望,救下无数百姓,还治好了楚世子的顽疾。

楚王如获至宝,推荐他入宫当太医。可这一去,却差点让他送了命。

当时,嘉靖帝的宠妃张氏,得了种奇怪的病,众太医束手无策。嘉靖帝大怒,要将太医全砍了。

李时珍不甘心,突然站出来说,“我试试看。”

众太医惊掉了下巴,只见他找了把太师椅,在脚踏处画了2个脚印,并在椅子上,铺了厚厚的面粉,请贵妃坐下。

随后,他吩咐两个小太监,将太师椅搬到屏风后, 趁人不备,摸出一把锋利的小刀,埋在面粉中,并让贵妃用力往下坐。

贵妃踩着脚印一坐,瞬间“啊”一声弹跳起来,边哭边骂,“老匹夫,给我打!”

岂料,李时珍却笑着说,“恭喜娘娘,顽疾得治。”

原来,贵妃长了个脓包,据宫女说,比核桃还大。

按理说,这么点小病,用针刺破敷药即可。可宫里的太医,却束手无策!因为这脓包长在臀部,谁敢碰?

李时珍略施小计,化解尴尬,立刻晋升为御前红人,可没待几天,他就递上了辞呈。

原来,他立志重修本草,造福后世,无奈嘉靖帝舍不得花钱,对他爱答不理。

无奈之下,李时珍带着徒弟,踏遍山川,亲尝百草,亲验秘方,历经37个寒暑,才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

之后,经多方努力,《本草纲目》在1596年刊发。然而,此时的李时珍却已去世3年,他耗尽毕生心血的作品,终究还是未能亲眼看到。

但现在,《本草纲目》早已名誉全球,地位堪比达尔文的《进化论》。

李时珍医者仁心,终不负此生!

标签: 李时珍太医嘉靖皇帝太监

更多文章

  • 未婚女子腹部隆起,族长威逼沉塘,李时珍一坨泥巴救命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李时珍,族长,道士,王世贞,本草,本草纲目

    1565年,一个女子被五花大绑,吊在湖边!族长大喝,“动手!”李时珍却一把拦住,“别急,先吃坨泥巴!那天一早,李时珍正要上山,立刻被村民拦住,“敢上武当山,那就是下场!”李时珍抬头一看,不远处的城门口,吊着一个男子,浑身鲜血,奄奄一息!原来,这里的道士蛮横,声称武当山的一草一木,都要敬献皇帝,旁人敢

  • 古人为何都不吃猫肉?李时珍早已在《本草纲目》中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猫肉,老鼠,吃食,李时珍,科学家,医学家,本草纲目,地理学家,生物学家

    说到饮食,古今中外怕是没有哪个国家会有中国人会倒腾。在民以食为天观念的影响下,我们的饮食文化发展很久了,传说中的神农氏更是挨个挨个品尝百草,帮助我们确定哪些东西是可以吃的,哪些东西是不可能吃的,而哪些原本不可以吃的在经历过特殊加工后又变成能吃的了……总之,发展至今,从天上飞的地上游的地上跑的,我们都

  • 李时珍决心撰巨著只因这件事触动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里的智慧标签:李时珍,本草纲目,证类本草,名医别录,神农本草经,甘草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李时珍三十五岁。这几天,李时珍就像着了魔似的,吃了晚饭就钻进书房,不停地让徒弟庞宪送不同的草药,房间桌上堆了几十本药书和读书摘录,地上像天女散下的花一样,到处是整棵整棵的药材,也不让夫人打扫房间,每天工作到凌晨。家人也不知他受了什么刺激,只有徒弟庞宪心知肚明。这样不知过了

  • 李时珍的故事:水鸟

    历史解密编辑:老胡胡侃电影标签:水鸟,清晨,白鱼,渔民,鲢鱼,李时珍

    李时珍故事之水鸟李时珍住的瓦硝坝,在东门外,离他家不过一箭之远就是本地最出名的雨湖。这雨湖,也叫诸家湖,有二十多里宽广。湖北岸住着百来户人家,都是靠打鱼过活的。李时珍常常到湖边去走动,同这里的渔民差不多个个认识。这孩子有个脾气,就是看见了什么都要问,问也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老伯伯,你这个叉子是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主要记载了什么?有何用处?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李时珍,本草纲目,本草,千金方,内经

    除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外,明代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也比较发达。嘉靖、万历年间,出了位杰出的医学和药物学家,叫李时珍;他花毕生精力,写了部优秀的医药学巨著,叫《本草纲目》。李时珍出生在蕲(qi)州(今湖北蕲春),家里世代行医。他父亲的医术在当地有些名气,治病之余,也喜欢研究医药,写过《人参传》。李时珍从小

  • 农村常见的佛耳草,为什么李时珍说它“治肺之要药”?

    历史解密编辑:燕无衣标签:李时珍,佛耳草,本草蒙筌,配伍,款冬

    在浩瀚的中草药宝库里,佛耳草其实顶多只能说是名声寥寥,和麻黄桂枝、人参甘草之类比起来,其存在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对于佛耳草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那么,它到底有哪些功用与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佛耳草这个名字,最早见于明代早期本草家陈家谟编撰的《本草蒙筌》,算起来远

  • 李时珍死缠烂打“三顾茅庐”拜樵夫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里的智慧标签:李时珍,本草纲目,樵夫,草药,客店

    1549年,有一位四川客商半月多来,一直咳嗽、胸痛,有时痰中夹有血丝,就慕名来找李时珍看病。李时珍两次诊断后,只得据实相告,然后开了一张处方,递给那客商:“您还是立即动身回家吧!路途中按这处方服药,尚可到得了家。”这客商谢过后便走了。谁知半年后,李时珍上山采药,在路上又遇到了那位客商。只见他容光焕发

  • 李时珍称它是血气双补之王(附食疗方)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天地标签:李时珍,红枣,生姜,食疗,黄精

    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焦点天地最清新、最文艺的心语,最浪漫、最清澈的情怀,只发精品,拒绝糟粕.触动心灵,传递温暖.气血双补——黄精有一种中药,李时珍称它为“气血双补之王”。《本草纲目》说:“能补中气,除风湿,安五脏,补五劳七伤,强筋骨,耐寒暑

  • 女人来月经疼痛难忍,李时珍说:多吃它,让卵巢毒素排干净

    历史解密编辑:医无疆标签:李时珍,大枣,枸杞子,益母草,调经

    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女人来月经疼痛难忍,李时珍说:多吃它,让卵巢毒素排干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重点写出: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明目益精,调女人经脉,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则宜并用为良。意在指出益母草调经

  • 中国人为什么不吃猫肉?原来李时珍早已道出原因,古人试过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猫肉,明朝,李时珍,武则天,化学家,医学家,本草纲目,朝野佥载,生物学家

    引言网上的很多人都说中国人是吃货,还直言中国人很会吃而且什么都敢吃。关于中国人是吃货,这一点从中国的美食也可以看出几分道道。我国地域广大,所以每个地方的美食都不一样而且品种还非常多。但是如果说我们什么都敢吃的话却不敢恭维,至少有一样东西不敢吃,那就是猫肉。如果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在中国几乎很多东西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