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间,李时珍将一把小刀藏在椅子里,再用面粉盖住,然后对张贵妃说,“用力坐下去!”果然,贵妃刚一坐,就 “啊”一声弹跳起来,大骂道,“老匹夫,给我打!”
李时珍之所以进宫,还得从湖口知县说起。
一次,他在江边来回张望,想坐船到湖口去,可左等右等,只有一条船停泊,还不愿拉他。
李时珍心急如焚,他家中已穷得揭不开锅,就连路费,都是妻子典当了嫁妆凑的。岂敢有半点耽搁。
原来,那段时间,蕲州发了一场大水,周围的农田都淹没殆尽,紧接着,又爆发一场疫病,死伤无数。
李时珍和父亲在玄妙观坐诊,心如刀绞。他们免掉所有诊费,甚至对贫困的人,连药费都不收。
等大水褪去,病情止住,李家那点微博的家财,也消耗殆尽!
迫于无奈,李时珍只得远走湖口,只身闯江湖。可没想到,一连3日,码头只来了一条船,还不愿载客。
其实,这也怨不得船家,这条船,是湖口县太爷的官船,况且,县官的公子重病,不愿被打扰。
李时珍忙细细打问,这才得知,县太爷带儿子去武昌求医,不料,名医们都说没法治,他们这才落寞而归。
李时珍一阵激动,别的不行,治病他最在行,忙毛遂自荐,要为公子诊病。
县太爷见他一脸稚气,还不到30岁,连连摆手,“不必了!”
李时珍急了,拱手道,“若治不好,您打我板子。”
见他如此执着,县太爷也松了口,让他上船瞧一瞧。
只见那公子脸色惨白,肚皮鼓胀,稍稍一碰,就大哭喊疼。李时珍沉思片刻,说这是“胆道蛔虫病”。
县太爷皱了皱眉,“可还有救?”
李时珍笑了笑,“当然,不过,你们要等我半日,回家取药。”说罢,跳下船,飞奔朝家中跑去。
来回几十里,李时珍不敢耽搁,一路狂奔,可那公子见了药,却捂住嘴大哭,死活不肯吃。
李时珍大笑,“这可不是吃的。”然后将几味药炒了炒,用纱布包住,放在公子的鼻子下,让他闻药味。
当晚,李时珍便住在船上,亲自照料小公子,第二天一早,公子竟说肚子饿,要吃东西!
一连几日,公子的精神越来越好,到达湖口时,已能下床行走。
县太爷惊喜万分,给他重金酬谢,李时珍却憨笑道,“酬谢就不必了,老爷免了我的船费,已万分感激!”
分别后,李时珍找了家客栈,并挂起了医幡,岂料,接连数日,百姓只是打量一番,便摇摇头走了。
眼看盘缠将尽,李时珍心急如焚,恰在此时,一个官差模样的人,上前搭话,“你可是蕲州李时珍?”
李时珍忙点点头,那人一挥手,几个轿夫,立刻将他拖上轿子,一路小跑向府衙奔去。
落地后,县太爷笑着说,“你不要钱财,那我就替你扬名吧!”
说罢,宴请湖口县乡绅富豪,将李时珍仗义救子的事迹,宣扬出去,并夸他医德高尚,不慕名利。
很快,李时珍的名号,就响彻湖口,慕名求诊的人不计其数。
而李时珍也不负众望,救下无数百姓,还治好了楚王世子的顽疾。
楚王如获至宝,推荐他入宫当太医。可这一去,却差点让他送了命。
当时,嘉靖帝的宠妃张氏,得了种奇怪的病,众太医束手无策。嘉靖帝大怒,要将太医全砍了。
李时珍不甘心,突然站出来说,“我试试看。”
众太医惊掉了下巴,只见他找了把太师椅,在脚踏处画了2个脚印,并在椅子上,铺了厚厚的面粉,请贵妃坐下。
随后,他吩咐两个小太监,将太师椅搬到屏风后, 趁人不备,摸出一把锋利的小刀,埋在面粉中,并让贵妃用力往下坐。
贵妃踩着脚印一坐,瞬间“啊”一声弹跳起来,边哭边骂,“老匹夫,给我打!”
岂料,李时珍却笑着说,“恭喜娘娘,顽疾得治。”
原来,贵妃长了个脓包,据宫女说,比核桃还大。
按理说,这么点小病,用针刺破敷药即可。可宫里的太医,却束手无策!因为这脓包长在臀部,谁敢碰?
李时珍略施小计,化解尴尬,立刻晋升为御前红人,可没待几天,他就递上了辞呈。
原来,他立志重修本草,造福后世,无奈嘉靖帝舍不得花钱,对他爱答不理。
无奈之下,李时珍带着徒弟,踏遍山川,亲尝百草,亲验秘方,历经37个寒暑,才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
之后,经多方努力,《本草纲目》在1596年刊发。然而,此时的李时珍却已去世3年,他耗尽毕生心血的作品,终究还是未能亲眼看到。
但现在,《本草纲目》早已名誉全球,地位堪比达尔文的《进化论》。
李时珍医者仁心,终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