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围绕叶名琛的拜相,民间还有不少迷信传说

围绕叶名琛的拜相,民间还有不少迷信传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静嘉小可爱说故事 访问量:1523 更新时间:2023/12/8 12:20:45

围绕叶名琛的拜相,民间还有不少迷信传说

叶名琛,字昆臣,湖北汉阳人,道光十五年进士。公元1852年,由广东巡抚升任两广总督,拜体仁阁大学士,是近代中国史上一位著名人物。公元1857年广州失陷后,叶名琛被俘,解往印度加尔各答。在囚禁中,客死他乡。时人曾讥讽叶名琛为“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之罕有。”

围绕叶名琛的拜相,民间还有不少迷信传说。一说叶名琛拜相与风水有关。时人均认为,湖北一省风水系于黄州城外之青云塔上。道光季年,青云塔倒塌,乡中风水先生到北京,游说鄂籍京官修复此塔,谓此塔若复,鄂中必出封拜之人。当时,沔阳陆建瀛和叶名琛均在翰林院中,陆建瀛负馆阁重望,同僚认为,他入阁乃意中事,但颇不信此等封秩之说。而在京官中,以陆、叶二人主张修复青云塔最力。不久,该塔重修告成,不数年,陆建瀛荐陟两江总督,叶名琛旋又由司道升两广总督,以剿“匪”功及力阻洋人入城功,授体仁阁大学士,赐封一等男爵。前此封拜之说,应验于叶名琛身上。还有说,清代阁衔,体仁阁最不吉利,嘉道以后尤甚。曾有一书历举体仁阁大学士,大多非获咎,即遇祸,或不久即捐馆。张之洞拜相未及三年便告终。叶名琛亦其中之一,故无好结局。

客观地说,叶名琛应该是晚清腐败政治的牺牲品。叶名琛早年作为朝廷能干之大员,尚能知人善任、勤勉政事。任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后,负责对外交涉事宜。他开始有些夜郎自大,盲目拒外,声称要“雪大耻,尊国体”,“凡遇中外交涉事,……每接文书,辄书数字答之,或竟不答”。

英国掠夺者利用亚罗号事件,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他获悉三艘英舰驶入珠江,攻占猎德炮台的军情,竟笑曰:“没有事,太阳下山,他们自己会走的。”还下令珠江水师偃旗息鼓,勿向英人放炮还击。对于英军的挑衅,他既不谈判,又不力战,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

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英法联军攻入珠江白鹅潭,向叶名琛发出了要求入城和赔款的照会。叶名琛虽复照拒绝,但又不与广州将军、广东巡抚等官员计议战守之策。叶名琛一生迷信吕洞宾,家中设有乩坛,此时扶乩更勤,一切军政大事均取决于对乩语的解释。僚属见形势危急,请下令调兵设防和召集团练,他均不准,却按乩语上说的宽慰众人:“姑待之,过十五日,必无事。”

岂料,11月13日英法联军便大规模炮击广州城,叶名琛见乩语不灵,自知在劫难逃,便逃匿起来。

第二天,广州沦陷,侵略军大肆抢掠、搜索。不几日,侵略军终于在左都统署花园的八角亭里,将叶名琛搜出,抬至城外英舰上。他的随从曾暗示他应投水自尽殉国,但他佯装不懂。他被英人挟持到香港,每天应英人之请,写字作画,随从劝他勿署姓名,乃题“海上苏武”四字。后来,被押解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囚禁在镇海楼上,还日诵《吕祖经》,不废吟咏。

公元1859年4月,在印度加尔各答,叶名琛在吃完从家中携带的食物之后,因不食异乡粟米绝食而亡。

有人评价,其气节堪比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后来,英人将其遗体和诗作运来广州,归还中国。读了他的诗后,人们深憾其玩敌误国,为其下评语曰:“‘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总督”。

薛福成《书汉阳叶相广州之变》一文,辑录有叶名琛当年诗作两首,从中可见其被囚海外时之复杂心境,诗一曰:“镇海楼头月色寒,将星翻作客星单。纵云一范军中有,怎奈诸君壁上观。向戍何心求免死,苏卿无恙劝加餐。任他日把丹青绘,恨态愁容下笔难。”诗二曰:“零丁洋泊叹无家,雁札犹传节度衙。海外难寻高士粟,斗边远泛使臣槎。心惊跃虎笳声急,望断慈乌日影斜。惟有春光依旧返,隔墙红遍木棉花。”

叶名琛死后,由其族人开办的汉口叶开泰药店,曾一度掀起一股抵制西药之风,在汉口一地呼应者众多。由此,也使叶开泰药店从此生意颇为兴隆,乃至其药被夸张到“吃死人也是好的”之境地。今武汉健民制药的前身即叶开泰。

(本篇完)

发布于:广东

更多文章

  • 叶名琛:清朝一品大员,传言被人抓到印度当猴展览,这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漂江孤影标签:叶名琛,总督,林则徐,鸦片战争

    对于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和林则徐并列的还有一位清朝的官员——叶名琛,他是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一位一品大臣,最终却被英国人带去印度,传言竟说他被关进玻璃笼中供人观赏。“六不”方针提起叶名琛,令人们疑惑不解的就是面对侵略者他采取的“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战略方针,

  • 叶名琛:英国人奉之为“东方的拿破仑”,很多史学家却视之为小丑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叶名琛,拿破仑,总督,咸丰,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记得以前读初中,有一篇课文,叫《观巴黎油画记》。作者为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薛福成。薛福成出使西欧,有幸参观巴黎油画院,当看到法国名画《普法交战图》时,有感于法国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故作该文谴责当时腐败的大清帝国屡战屡败、屈服于列强的软弱无能,呼唤同胞要吸取教训,思国耻、雪国恨。毫无疑问,薛

  • 叶名琛、柏贵「奏折副折」及「闲邪公家传」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柏贵,巡抚,总督,清朝,叶名琛,奏折副折,闲邪公家传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咸丰年两广总督叶名琛、广东巡抚柏贵奏折副折及内府楷书手写“闲邪公家传”各一件,奏折内容为“奏报广东省收捐武乡试文武监生名数银数等事宜”、有朱批“户部知道”,内府楷书手写“闲邪公家传”,此笔法娴熟、细腻圆润、雍容华贵、堪称绝笔,保存完好。

  • 为什么说叶名琛放弃了一个取得外交胜利的极好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叶名琛,包令,外交,洋人,照会,清朝

    麦莲一八五四年三月,美国政府任命麦莲为新的驻华公使。麦莲是现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的政治密友。他赴任前被美国政府授予了极大的权限。到任后麦莲首先去天京考察了太平天国。从天京回到香港后,他会见了英国新任驻华公使包令。包令此时已经被英国政府授予了爵士封号。包令告诉麦莲,英国政府现在给他的任务是:一,

  • 为什么说叶名琛是近代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悲剧性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叶名琛,总督,清军,太平军,伊里布

    叶名琛雕像叶名琛出身于书香门第。由于受到家庭的熏陶,从小便以诗文而闻名。道光十五年中进士,官至广东巡抚,两广总督,通商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那么,这样一个在当时如此突出的精英人物,为什么最后会成为一个不战,不降,不和,不守,不走,不死,颟顸无能的小丑的呢?叶名琛自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叶名琛一

  • 清朝“六不总督”叶名琛,对待外敌态度强硬,最后却饿死在了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小吴体育记标签:叶名琛,总督,耆英,咸丰,巴夏礼

    作为咸丰皇帝封赏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生到最后竟落得个饿死在印度的结局。在任职两广总督期间,不同于清政府官方的软弱,叶名琛面对英国的咄咄逼人,敢于据理力争,敢于用强硬的态度去抵抗。但螳臂挡不住大车,叶名琛守卫的广州城还是被英军的大炮轰占了。在战争失败后,急于向英国示好的清政府撇清

  • 1859年,下场最悲惨的两广总督叶名琛的留影,没有什么军事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游戏讲真标签:总督,咸丰,军事,被俘,两广,清朝,叶名琛

    这是1859年,下场最悲惨的两广总督,叶名琛一张罕见的留影,他虽然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任命为两广总督,之后他率领广东军民奋起抗击侵略者,不幸被俘。令人寒心的是咸丰帝得知叶名琛被俘,不仅没有任何营救想法,反而将他免职处理,后来他被带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开始绝食,数日后死于该地。

  • 凭借实力吓退英军的叶名琛,最后却以牢狱生活收尾!

    历史解密编辑:高白说奇闻标签:水师,清军,联军,清朝,叶名琛,清王朝

    常言道“国难显忠臣”,在国家面临列强入侵时,有太多臣死殉国的案例。这些臣子们,终其一生也难以改变国困民穷的洪流,也难以抵挡列强们的不断蚕食,更难以左右最高统治集团那颗冷酷的天子心。我们今天讲的这位英雄凭借自己的实力吓退英军,他就是——叶名琛!身为中华子孙,他们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守住国家最后的尊严,即使

  • 1859年,身处异国两广总督叶名琛最后照片,当时被英军带到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哈喽电竞标签:总督,印度,两广,清朝,叶名琛,加尔各答

    这是1859年,身处异国他乡的两广总督,叶名琛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当时的他被英军带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随身携带的粮食吃完后,他选择绝食而死。叶名琛的名字也许很多人都非常陌生,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两广总督,面对敌人的坚船利炮,他率领广东军民奋起抗击,最终不幸被俘,后来被侵略者带往印度加尔各答,数

  •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六不”总督叶名琛是如何炼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总督,清廷,耆英,咸丰,清朝,叶名琛,巴夏礼,额尔金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廷被迫签下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由于中英两方翻译引起的歧义,英国人认为,战后他们可以进入作为通商口岸的城市。清廷则通告英国领事,“城邑”兼指城市内外,而英国人前来通商是客,不宜喧宾夺主,自应在城外居住。对此,英方自然不同意,因为根据《中英南京条约》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