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叶名琛:清朝一品大员,传言被人抓到印度当猴展览,这是真的吗?

叶名琛:清朝一品大员,传言被人抓到印度当猴展览,这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漂江孤影 访问量:3314 更新时间:2024/1/17 14:10:25

对于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和林则徐并列的还有一位清朝的官员——叶名琛,他是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一位一品大臣,最终却被英国人带去印度,传言竟说他被关进玻璃笼中供人观赏。

“六不”方针

提起叶名琛,令人们疑惑不解的就是面对侵略者他采取的“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战略方针,他到底还有没有民族气节,怎么能如此消极?

叶名琛,生于1807年,17岁便考上了贡生,学历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学识出众,而且他在职场也是一路高升,在45岁时被咸丰皇上封为两广总督,犹如现在的省长,管理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权力重大,肩负的担子也非同小可。

叶名琛能够升为两广总督,离不开他精湛的工作能力。

一方面是他对待镇压起义人士毫不心软,杀伐果断,为皇帝铲除了很多祸患,另一方面是他在对待洋人时的态度以巧妙的“拖”字诀的方式,能够缓解当时一部分中外矛盾。

与洋人打交道

1840年之前,对于在广州做官,官员们都是求之不得。

可自从1840年之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之后,广州作为中英贸易的通商口岸,这时的广的官员就没有之前那样轻松自在,叶名琛经常要与洋人打交道。

叶名琛之前在广州任职的几个前任在与洋人的相处方式都是迂回战术,在面对开放广州的这个通商口岸上,迟迟都没有直接允许。

再加上1841年的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发生,人民势力强大,英国人也是不敢强硬攻取,只是和在广州任职的一任又一任的中方管理人员协商。

叶名琛以为他也能和前任的领导一样,运用“拖”字诀把英国人限制住,没想到预判失误,英国人的丑恶嘴脸已经忍无可忍了。

“亚罗”号事件

1856年,叶名琛任职两广总督已有四年,这一年他的命运因为一艘名叫“亚罗”号的船而发生了转变。

“亚罗”号是一艘商船,在香港由英国当局已经登记过,可是当这艘船抵达广州时,有人广州的水师千总梁国定举报上面有海盗,因此梁国定随即率领部下在船上抓捕了12名水手。

可是英国船长肯尼迪却十分抗议,说中国人侵犯了英国的主权,并诬陷中国人撕毁了英国的国旗。

其实这都是英国人的恶意中伤,“亚罗”号的船主是中国人,肯尼迪只是雇佣的船长,而且抓捕的海盗梁明太和梁建富就是假扮着水手的身份隐藏其中。

当时船上只有一面信号旗,未曾有什么英国国旗,所以欲加之罪患无辞,犯错方硬性指向中方。

后来作为两广总督的叶名琛也为了缓和中英两国的对立局面,再三委曲求全,叶名琛亲自带着被扣押的12名水手去英国领事馆,但是拒绝道歉。

然而英方并没有接受叶名琛给出的这种处理方式,直接拒绝接收送来的水手,之后,英国军舰开始炮轰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想方设法的抵抗

鸦片战争在广州爆发,作为两广总督的叶名琛并未消极作战,只是当时许多精英部队都被派去镇压义和团,所以能够利用的兵力十分有限。

可是尽管常常面对寡不敌众的情况,叶名琛依然不放弃,他想尽各种办法来应对英国军队。

叶名琛先是在街上张贴告示,激起民众的意愿,协同当地的爱国人士和贫苦农民一起拿起武器反抗英军。

他在告示中提出只要在船上看到有英国人在滋事,就及时跟进将其剿捕或斩杀,按照斩杀的每名首级可赏银三十大元的规定。

另外叶名琛还招募了大量乡兵,利用乡兵和将士们一起守城。

白天,利用乡兵对英军进行偷袭和干扰,晚上,他派装满炸药的沙船接近英军驻扎的部队,对英军进行火攻。

更值得称赞的是,叶名琛还袭击英军的后方基地香港,对香港实行禁运,派人向香港投放毒药,很多英国人非常恐慌,纷纷逃至澳门躲避。

在叶名琛的巧妙应对之下,英军四个月都没有攻破广州城,不得不说他真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民族英雄。

败于现实

本以为叶名琛对于这次鸦片战争,一直都能处事不惊,应对自如,然而这种情况却未能一直持续下去。

他在战争中运用了情报员的手段来了解敌情,不承想这些情报员浑水摸鱼、技能不专业,传来的消息多半都是当时已经公开的无用新闻消息,甚至是一些虚假的内容。

关于英军与别国的作战情况,明明是英国战胜了,叶名琛得来的情报却是英国战败了。

因此根据得来的虚假情报叶名琛推测英军与中方的战争应该坚持不了多久,没想到完全失算了,再加上已经无钱来召集乡兵,广州即将面临着无兵可守。

12月29日,英军彻底攻破广州城,叶名琛被捕。

前往印度、绝食而亡

叶名琛被抓后,英国人并没有过分虐待他,允许他携带干粮和贴身随从,由于叶名琛深受广州当地老百姓的爱戴,英国军方非常害怕中国民众报复,所以思前想后决定将他迁移到印度的加尔各答。

他们抵达加尔各答之后,英国人对叶名琛非常敬重,经常安排人员给叶名琛阅读当地的新闻状况。

当他听到中国获胜的消息时,他喜不自胜,可当听到中国惨败的消息时,他郁郁寡欢。

当他自身带来的干粮吃完后,对于英方提供的食物他是滴水不进,日渐身体衰弱,对于给他看病的医生叶名琛还假装与其谈笑风生。

没过几天,叶名琛绝食而亡,以表明自己的爱国之志。

事实胜于雄辩

对待敌军,叶名琛一直不卑不亢,从容应对,最终以死明志之心感天动地,我们还能够坦然地说他是“六不”方针的消极迎战吗?事实胜于雄辩。

这种消息主要是当时的一些贪官污吏面对广州被破城战败的局面,必须要找一个替罪羊,而远在印度的曾是两广总督的叶名琛再合适不过。

而叶名琛被关进玻璃笼的传闻当然也是英方为了诋毁叶名琛的名声而做的章,他们的目的就是恶意贬低我们的民族英雄。

自古世间从不缺少窦娥,好在叶名琛的冤案终被平反。

读史明智,相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都能够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相。

标签: 叶名琛总督林则徐鸦片战争

更多文章

  • 叶名琛:英国人奉之为“东方的拿破仑”,很多史学家却视之为小丑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叶名琛,拿破仑,总督,咸丰,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记得以前读初中,有一篇课文,叫《观巴黎油画记》。作者为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薛福成。薛福成出使西欧,有幸参观巴黎油画院,当看到法国名画《普法交战图》时,有感于法国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故作该文谴责当时腐败的大清帝国屡战屡败、屈服于列强的软弱无能,呼唤同胞要吸取教训,思国耻、雪国恨。毫无疑问,薛

  • 叶名琛、柏贵「奏折副折」及「闲邪公家传」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柏贵,巡抚,总督,清朝,叶名琛,奏折副折,闲邪公家传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咸丰年两广总督叶名琛、广东巡抚柏贵奏折副折及内府楷书手写“闲邪公家传”各一件,奏折内容为“奏报广东省收捐武乡试文武监生名数银数等事宜”、有朱批“户部知道”,内府楷书手写“闲邪公家传”,此笔法娴熟、细腻圆润、雍容华贵、堪称绝笔,保存完好。

  • 为什么说叶名琛放弃了一个取得外交胜利的极好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叶名琛,包令,外交,洋人,照会,清朝

    麦莲一八五四年三月,美国政府任命麦莲为新的驻华公使。麦莲是现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的政治密友。他赴任前被美国政府授予了极大的权限。到任后麦莲首先去天京考察了太平天国。从天京回到香港后,他会见了英国新任驻华公使包令。包令此时已经被英国政府授予了爵士封号。包令告诉麦莲,英国政府现在给他的任务是:一,

  • 为什么说叶名琛是近代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悲剧性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叶名琛,总督,清军,太平军,伊里布

    叶名琛雕像叶名琛出身于书香门第。由于受到家庭的熏陶,从小便以诗文而闻名。道光十五年中进士,官至广东巡抚,两广总督,通商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那么,这样一个在当时如此突出的精英人物,为什么最后会成为一个不战,不降,不和,不守,不走,不死,颟顸无能的小丑的呢?叶名琛自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叶名琛一

  • 清朝“六不总督”叶名琛,对待外敌态度强硬,最后却饿死在了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小吴体育记标签:叶名琛,总督,耆英,咸丰,巴夏礼

    作为咸丰皇帝封赏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生到最后竟落得个饿死在印度的结局。在任职两广总督期间,不同于清政府官方的软弱,叶名琛面对英国的咄咄逼人,敢于据理力争,敢于用强硬的态度去抵抗。但螳臂挡不住大车,叶名琛守卫的广州城还是被英军的大炮轰占了。在战争失败后,急于向英国示好的清政府撇清

  • 1859年,下场最悲惨的两广总督叶名琛的留影,没有什么军事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游戏讲真标签:总督,咸丰,军事,被俘,两广,清朝,叶名琛

    这是1859年,下场最悲惨的两广总督,叶名琛一张罕见的留影,他虽然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任命为两广总督,之后他率领广东军民奋起抗击侵略者,不幸被俘。令人寒心的是咸丰帝得知叶名琛被俘,不仅没有任何营救想法,反而将他免职处理,后来他被带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开始绝食,数日后死于该地。

  • 凭借实力吓退英军的叶名琛,最后却以牢狱生活收尾!

    历史解密编辑:高白说奇闻标签:水师,清军,联军,清朝,叶名琛,清王朝

    常言道“国难显忠臣”,在国家面临列强入侵时,有太多臣死殉国的案例。这些臣子们,终其一生也难以改变国困民穷的洪流,也难以抵挡列强们的不断蚕食,更难以左右最高统治集团那颗冷酷的天子心。我们今天讲的这位英雄凭借自己的实力吓退英军,他就是——叶名琛!身为中华子孙,他们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守住国家最后的尊严,即使

  • 1859年,身处异国两广总督叶名琛最后照片,当时被英军带到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哈喽电竞标签:总督,印度,两广,清朝,叶名琛,加尔各答

    这是1859年,身处异国他乡的两广总督,叶名琛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当时的他被英军带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随身携带的粮食吃完后,他选择绝食而死。叶名琛的名字也许很多人都非常陌生,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两广总督,面对敌人的坚船利炮,他率领广东军民奋起抗击,最终不幸被俘,后来被侵略者带往印度加尔各答,数

  •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六不”总督叶名琛是如何炼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总督,清廷,耆英,咸丰,清朝,叶名琛,巴夏礼,额尔金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廷被迫签下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由于中英两方翻译引起的歧义,英国人认为,战后他们可以进入作为通商口岸的城市。清廷则通告英国领事,“城邑”兼指城市内外,而英国人前来通商是客,不宜喧宾夺主,自应在城外居住。对此,英方自然不同意,因为根据《中英南京条约》中文版

  • 总督叶名琛被英军俘虏后囚于铁笼中供人观赏,遂愤然绝食客死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叶名琛,总督,印度,巡抚,咸丰,苏武

    叶名琛(1807——1859年),籍贯湖北汉阳。字昆城。清道光年间中进士 。历任陕西兴安(今安康)知府、山西雁平道台、广东布政使等职。道光三十年(1850年),拜上帝教信徒凌十八从广西桂平返乡, 旋即在广东罗定罗境圩发动起义,扯旗反清。凌十八率众游走于罗定、信宜等地,屡次挫败清军围剿。咸丰二年(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