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王朝:田文镜为人尖酸刻薄,为何可以得到雍正重用?

雍正王朝:田文镜为人尖酸刻薄,为何可以得到雍正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好女孩也疯狂 访问量:612 更新时间:2023/12/23 1:21:10

一部雍正王朝,不知多少职场套路。

如果打一个比喻,每一部电视剧都是一个小世界的话,那么雍正王朝这部小世界无疑是很完美的。在这里你不会看到无脑的傻白甜,不会看到没有逻辑的宫斗。而是会看到人世沧桑,看到古代官场上的权谋之术,看到各色人物的亮点,可谓是处处是套路,处处有感悟的。

可以说雍正王朝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他存在的道理,甚至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可以说是代表了某个类型的团体。

那么今天贫道来说说雍正王朝中田文镜这个人物,说起来田文镜这个人可谓是尖酸刻薄,甚至是不善变通,只知道死搬硬套,所以才有了后来在河南巡抚任上,发生了震惊天下的生员罢考案。

那么这样的人,雍正为什么会重用他呢,下面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在这里依旧老生常谈的说一次哈,本分析文章只谈剧不说史,并非是将电视剧当成正史的说。只是分析分析雍正王朝这部经典电视剧蕴含的各种人生道理和职场道理,所有分析都是基于雍正王朝电视剧的剧情而言。

首先来说田文镜这个人有两大亮点。

一是田文镜这个人在官场上可谓是一个另类,因为他是真的爱民如子。甚至在担任扬州知县期间,判官司的时候,严重偏袒穷苦老百姓,所以是出现了“有钱的输给没钱的,钱多的输给钱少的”情况。

正因为田文镜太偏袒老百姓,得罪了很多人,所以在当地官场被排挤,被停职待参了,等于是仕途到此为止了。

而同样的正因为田文镜爱民如子,一心一意的替老百姓着想,所以自然是很得老四的赏识。因此老四下江南赈灾以后,重新用了田文镜。

二是田文镜这个人执行能力很强,甚至可以说无所顾忌,不会考虑官场上那一套,不担心得罪人,只是会一心一意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但执行能力强归强,田文镜还犯了一个毛病,就是只知道强行一味执行,不会考虑触犯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以后,如何应对他们的反弹。所以他在担任河南巡抚期间,虽然新政实行的有声有色,但使地方矛盾激化,所以出现了河南生员罢考的天下震动之事。

平心而论,这是田文镜最大的优点,也是他最大的缺点。正因为他执行能力强,不会顾忌这个顾忌那个的,所以雍正让他担任河南巡抚,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并且是对其委以重任,让他在河南试行新政。

在历史上像田文镜这种执行能力很强,并且一心一意的为民做主,还不会忌惮各种既得利益,不会拉帮结派的人,很多时候,真的会被大人物所看中,并且一飞冲天的。

可以说田文镜就是这类人物的一个代表,在这点上面雍正王朝刻画的就很不错。但这种干实事的人缺点很明显,就是最终还是玩不过那些颇有政治手腕的人,有着大人物庇护,还是没什么的,就算捅出乱子也没事。如果大人物不在了,那么就意味着这种人要失势了。除非他得到另一个大人物的赏识,才可以在官场中生存下来。

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古代宫廷政治的弊端,那便是面对腐烂的政治生态,当权者往往不会考虑在制度上根治这种局面。而是重用执行力很强,而且听话的人来进行局部整治。但只有一时之效,因为这种人虽然执行力强,但是不通善变,只会死搬硬套,效果不一定好,就算好也不会延续下去。

当然雍正王朝中对于雍正帝的刻画还好,在驭人之术上,雍正重用田文镜并非只是因为田文镜听话执行力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于他要推行新政,要触犯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实在无人可用,所以自然要更加重用田文镜。

但雍正也知道田文镜是什么样的材料,所以在雍正王朝之中,同样试行新政的是河南巡抚田文镜和江苏巡抚李卫,结果是不通善变的田文镜在河南巡抚任上到顶,而会办事的李卫则是更进一步成为两江总督,说明雍正还是知人善用的。

而在历史上田文镜虽然被雍正评价为“模范疆吏”,虽然是爱民如子,但可谓是晚节不保。

因为在雍正八年,河南发大水,雍正询问田文镜,他是为了一直保持自己的模范形象,不想晚节不保,是故意隐匿不报,上报中刻意降低水灾事件的负面影响,以至于河南是哀鸿遍野,造成了很恶劣的后果,虽然雍正包庇他,没有治罪于他,但他是真的晚节不保了。

关于田文镜晚节不保这点,雍正王朝也进行了刻画,在神机妙算的邬先生离开田文镜处的时候,告诫了田文镜一句“可疑之利不可收,得之易时失之易呀”。

这句话可以说大有深意,说明田文镜的立场开始不是那么坚定了,已经收起一些“可疑之利”。而当一个纯粹的人不再纯粹的话,那么无疑是不好的,已暗喻了田文镜以后的改变,乃至于会晚节不保的,不得不说雍正王朝的刻画还是很到位的,有些地方还是与历史遥相呼应的。

最后总结来说田文镜这个人物所代表的类型,想必大家也清楚了。而雍正王朝之中其他的人物,也是各有特色。

诸如老成谋国的张廷玉,小心谨慎,一直站在皇帝立场考虑问题,自然是先后被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重用,这样的人物在古代还是有不少的,可以说是最为安全的为官之道。

所以说雍正王朝电视剧是一部经典的职场厚黑学教科书,还是当之无愧的,还是值得一看的。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更多文章

  • 雍正最器重的大臣田文镜,为何死后却被乾隆推平了墓葬?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康熙,清朝,诗人,田文镜,乾隆帝,小说家,雍正王朝

    夹在两个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间,雍正皇帝显得很悲催,不过,雍正虽然在位仅有13年,他的功绩在清朝诸帝中却绝对算得上出类拔萃,他为清朝开创了一个君清吏廉的时代,而这一切,当然也少不了在雍正新政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田文镜、李卫、鄂尔泰等忠臣良将。田文镜是雍正时期三大“模范督抚”之一,以铁腕闻名于天

  • 历史上的田文镜是个怎样的人?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得?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田文镜,雍正,总督,康熙,巡抚

    《清史稿》曰:“卫、文镜受上眷最厚,卫以敏集事,文镜以骄府怨;然当时谓卫、文镜所部无盗贼,斯亦甚难能矣”。雍正评价田文镜是“老成历练,才守兼优,自简任督抚以来,府库不亏,仓储充足,察吏安民,惩贪除弊,殚竭心智,不辞劳苦,不避嫌怨,庶务俱举,四境肃然”。在清朝观其评价,田文镜的确是位能臣干吏,虽他为官

  • 《雍正王朝》:从胤禛起用田文镜看他的驭人之术

    历史解密编辑:茅塞盾开本尊标签:雍正,田文镜,年羹尧,康熙,知县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胤禛奉康熙之命,前往江南筹款赈灾,随行人员只有他最亲密的兄弟十三阿哥。虽然胤禛是以钦差的身份去到江南,然而想要完成这样一件大事、难事,单靠一个兄弟显然是不够的。更何况,整个江南的官、商,都是九阿哥的门人。这些人上下串通一气,早已经想好了如何让胤禛“吃个闭门羹”。胤禛为了在八爷

  • 《雍正王朝》:漫谈田文镜“羞辱”老状元陈文盛的背后

    历史解密编辑:茅塞盾开本尊标签:康熙,知县,田文镜,陈文盛,年羹尧,历史片,古装片,宫廷片,雍正王朝,小说改编片

    话说胤禛接下康熙老爷子安排的追比国库欠款差事后,心中着实犯了难。因为拖欠这些银两的人,既有皇亲国戚,也有立过功劳的老臣。还有相当一批官员是因为康熙发的那点工资根本不够家庭开销,不得已才从国库里借钱养家,此时向他们追讨欠款,无异于是逼他们走上绝路。然而,为了完成康熙交代下来的任务,为了get到康熙许诺

  • 清朝名臣田文镜,康熙冷落雍正重用,乾隆评价:比李卫还要差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田文镜,李卫,雍正,康熙,乾隆,巡抚

    乾隆五年(1740年),河南巡抚奏报朝廷:(田)文镜在豫(河南),百姓至今怨恨不已。河南地方官员和士绅带头,请愿将田文镜从河南地方贤良祠中迁出去!乾隆皇帝为了照顾雍正帝的颜面,不动声色地压下了这个提议。图|乾隆帝田文镜是雍正的宠臣,是雍正时期的“模范督抚”,对雍正皇帝无比忠诚,是他各项改革决策的坚定

  • 雍正王朝:邬思道离开田文镜之际,为何会说“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历史解密编辑:张兵谈科技标签:邬思道,田文镜,雍正,年羹尧,巡抚,李卫

    其实当时最真实的处境,就是邬思道所说的这句话,真的等到雍正带着新科探花刘墨林来到河南,微服私访田文镜“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效果的话,那可能邬思道就真的很难脱身了。 总而言之,邬思道堪称是整部剧当中最为聪明绝顶之人,他所做的一切决定,至少在剧情当中姑且可以看作是“百战百胜,百战不殆”。纵观邬思

  •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田文镜

    历史解密编辑:城市种菜小白标签:田文镜,巡抚,雍正,总督,康熙

    田文镜 (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祖籍奉天广宁,监生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十二岁的田文镜出仕县丞,升知县、知州,历二十余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官内阁侍读学士。雍正帝即位后,深受宠待。雍

  • 铁腕能臣刻薄酷吏田文镜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雍正,巡抚,李卫,总督,田文镜,地方官员,佟佳·隆科多

    田文镜,生于康熙元年1662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大臣。雍正帝即位后,深受恩宠,青云直上。雍正元年(1723年),署山西布政使,次年调任河南布政使,擢升河南巡抚。田文镜凭借多年担任地方官的经验,大力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方针,励精图治勤劳务实以整饬弊政。清查积欠,清查国库亏空,不避权贵,实行耗羡提解

  • 已经死去的田文镜,为何在乾隆登基后被狠批?其实是在为雍正背锅

    历史解密编辑:流连染紫悯标签:李卫,清朝,诗人,田文镜,雅尔图,乾隆帝,小说家,已经死去,雍正王朝

    清朝的雍正皇帝执政时,其麾下曾有三大宠臣,分别是鄂尔泰、李卫、田文镜。其中,田文镜在雍正还在位时,就病逝了,死于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乾隆登基后,已经死去的田文镜被满朝官员狠批,将其描述为“酷吏”,且“百姓至今怨恨”。攻讦和批评田文镜的主力,是以李绂、史贻直、朱轼(乾隆的老师)等为首的科道出

  • 被遗忘的民族英雄:“白马将军”左宝贵血战沙场,平壤城头留英名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左宝贵,叶志超,清军,平壤,日军

    在朝鲜,有个“白马将军”的传说。据说有个叫林善华的老人,从朋友家赴宴,冒雨夜归。他一踏上平壤通往中国的西门石阶,眼前突然出现一个骑着白马的清军将领,手中高挥着闪光的钢刀,昂然北行。人们说,这个白马将军,就是当年甲午战争中的抗日英雄左宝贵的英灵。这个传说,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左宝贵的深切怀念。左宝贵,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