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791年除夕,81岁的乾隆召见79岁的愉妃侍寝,太监在一旁面面相觑

1791年除夕,81岁的乾隆召见79岁的愉妃侍寝,太监在一旁面面相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茅舍品史 访问量:123 更新时间:2023/12/8 6:50:00

1791年除夕夜,81岁的乾隆帝召愉妃侍寝,在一旁伺候的太监们面面相觑,却也不敢多说什么。

要知道,愉妃此时已经79岁,召她来,还能干什么?

自古以来,当皇帝的,身边从不缺美女相伴。乾隆帝来风流,后宫中光是妃子就有四十多位,到他后来88岁的时候,还纳了一位十多岁的少女为妃。

后宫有那么多年轻貌美的妃子可以选择,乾隆帝为什么非要挑已经满脸皱纹、年老色衰的愉妃侍寝?

愉妃为珂里叶特氏,这原本是个蒙古族姓氏,后来在汉字中被称为“海氏”,她的父亲额尔吉图为员外郎,这是个从五品的小官。

乾隆帝还没有登基时,愉妃便作为秀女被选进他的府邸里。

和其他秀女相比,不管是论家族势力、相貌还是个人性格,愉妃都不算出众,乾隆帝继位前,她在府中只是个最低级的侍妾,等到乾隆帝继位后好几年,她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在、贵人,可见并不受宠。

但是,这个不受宠的小秀女有一点是其他妃子都比不上的,那就是,她为乾隆帝生下了一个最出色的儿子。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17个儿子,除了3个早夭的,还有14个。而在这14个儿子之中,最受乾隆帝器重的,当属皇五子永琪,也就是《还珠格格》里面的五阿哥。

永琪打小就聪慧爱学,长大后他博学多才,尤其擅长天算法、书法画画,对骑马射箭等武技方面也十分精通,这几项,正是乾隆帝十分推崇的。

而乾隆二十八年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乾隆帝对这个儿子满意至极。

那一年,圆明园的九州清晏殿突然发生火灾,永琪不顾个人安危,亲自背着父亲逃出了火场。这件事在乾隆帝心中留下了不小的震撼。

此事过去没多久,乾隆便封永琪为和硕荣亲。这可不是一般的待遇。要知道,在乾隆帝的儿子中,只有3个人享有这样的殊荣,其中一个就是后来的嘉庆帝,而永琪是乾隆的儿子中最早享受这种荣誉的。

都说母凭子贵,永琪乖巧孝顺、文武双全,是乾隆帝最喜爱的儿子,作为母亲的愉妃自然与有荣焉。

然而,永琪虽然十分出色,身体却不好,就在被封亲王的第二年,他就因患了附骨疮不幸病亡,死的时候只有25岁。

永琪之死,让乾隆皇帝悲痛欲绝,他其实早已把这个儿子视为最理想的皇位继承人。

直到永琪逝世20多年后,和英国使者谈起诸位皇子时,乾隆皇帝依然毫不忌讳地表明自己当初想要传位给永琪的念头。可想而知,乾隆皇帝对这个儿子有多么大的期许。

永琪英年早逝,比乾隆皇帝更悲伤的是愉妃。

乾隆皇帝儿子多,失去了一个,还有其他的可以继续培养,可是愉妃一生只有永琪这么一个儿子,爱子英年早逝,对一个后宫本就不受宠的妃子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

对她而言,永琪就是她生命中的全部光亮,如今,这唯一的灯火熄灭,愉妃的心中如同枯井一般,再也生不起半分波澜。

愉妃的后半生,都是在对爱子无尽的思念中度过的,在后宫众多妃子之中,她安静地像一粒沙子,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她的存在,包括皇帝。

永琪去世二十五年后的除夕,已经八十一岁的乾隆皇帝突然想起最为出色的爱子永琪,忍不住黯然神伤,他唤来太监,宣愉妃来侍寝。

那个时候,愉妃已经79岁。

两位老人在一起,又能做些什么呢?无非就是回忆一下过去的事儿。

见到皇帝后的愉妃像是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愿,没过多久,她便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结束了悲凉凄苦的后半生。

更多文章

  • 1791年,81岁的乾隆传召78岁的愉妃侍寝,太监阻拦竟遭到怒斥!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乾隆,愉妃,太监,皇上,雍正,永琪

    1791年除夕,81岁的乾隆传召78岁的愉妃侍寝。太监一下傻了,以为听错了,想了半天说:“皇上,愉主子已经78岁了,她的牌子早就撤了,要不要重新选个年轻的?”没想到乾隆怒斥了太监一顿,说就要愉妃侍寝。这下太监不敢再说什么,立刻照办。愉妃接到传召,十分意外,没想到自己风烛暮年,还被传去侍寝,不免有几分

  • 除夕夜,81岁的乾隆传召78岁的愉妃侍寝,太监以为听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仙仙先生标签:乾隆,愉妃,太监,亲王,清朝,永琪

    文|仙仙前不久听到这样一段清朝时期的故事,觉得很有意思。1791年,除夕夜的时候,当时已经81岁的乾隆帝突然传召太监去叫愉妃过来侍寝,然而听到这话太监却愣住了。这并非是太监耳力不好,而是当时愉妃已经足有78岁的高龄,连侍寝的牌子都撤下来好多年了,她本人满头银发不说,身体也不好,还有一点就是愉妃这些年

  • 81岁的乾隆传78岁的愉妃侍寝,太监劝选个年轻的,竟惹乾隆大怒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乾隆,愉妃,太监,亲王,雍正,永琪

    1791年除夕夜,81岁的乾隆传召78岁的愉妃侍寝,太监一下子惊呆了,以为自己听错了,就劝:“皇上,愉妃娘娘已经78岁了,不如选个年轻的?”要知道乾隆是一个既风流又会享受的皇上,他的后宫嫔妃多达43位,在他88岁时,还纳十五六岁的女人做妃子。谁知太监好心一句提醒,竟惹乾隆怒斥:今晚只要愉妃,吓得太监

  • 2万太平军就想北伐清朝! 杨秀清这步棋未免太冒险, 可惜了林凤祥

    历史解密编辑:陌陌谈游戏标签:清军,大军,杨秀清,林凤祥,太平军,太平天国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杨秀清妄图凭借两万人的北伐力量,就想彻底击败清朝政府,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在南方尚未完全落入太平天国之手前,杨秀清就忙着让林凤祥和李开芳领着两万人前去北伐,结果导致北伐彻底失败,而南方也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所以我认为,从战略角度上来说,急忙着北伐是一种错误的试探,试探的代价就是

  • 太平军攻克南京, 杨秀清下令善待旗人女眷, 让她们家庭团聚

    历史解密编辑:陌陌说游戏标签:八旗,旗人,清军,杨秀清,太平军,洪秀全,太平天国

    1854年,杨秀清下令:“护送八旗女子出城,让她们回家团聚”。太平军攻克南京后,对八旗家属、女眷照顾有加,没有所谓的杀戮,这点值得肯定。林凤祥、李开芳踹门而入,南京外城陷落,太平军乘势围攻满城,这是清朝驻防八旗及其家属居住的地方,里面没有汉人。10个小时结束战斗,太平军攻克满城,八旗兵丁大多战死、累

  • 太平军北伐:明知获胜概率小,杨秀清也是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杨秀清,太平军,清军,太平天国,洪秀全,李秀成

    忠王李秀成在监狱中,洋洋洒洒写下了数万言《自述书》,讲述自己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对重要诸侯王进行一番点评,还总结太平天国灭亡的原因。李秀成认为,太平天国灭亡,主要原因有“十点”,其中北伐占了“三点”。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伐;曾立昌率兵增援北伐;秦日纲再次增援北伐,太平军精锐损失惨重。对于太平军北

  • 拿下南京后,杨秀清为何急着部署北伐?2万北伐军是否成了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杨秀清,太平军,清军,清廷,石亚达

    杨秀清虽然不识字,是砍柴烧炭出身,可这家伙绝对是天才型的战略家。就说太平军拿下南京以后的战略部署,绝对堪称战略史上的经典之作。杨秀清将20万水陆大军,兵分三路:第一路,由林凤祥、李开芳等人,带领2万大军进行北伐。这支人马一路打到了天津府静海县,差点儿就进了北京城!第二路,由赖汉英、曾天养等人,带领1

  • 她是太平天国的女状元,才貌双全,却沦为东王杨秀清的玩物

    历史解密编辑:米君观察局标签:杨秀清,东王,太平天国,洪秀全,傅善祥,韦昌辉

    中国的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到1905年结束(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历时1300多年,是世界上最悠久也是比较科学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很自豪地说道: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的。傅善祥那么产生了多少状元呢?历代王朝共选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

  • 同庚叔一次“无理取闹”,成为压垮杨秀清第二根稻草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杨秀清,韦昌辉,石亚达,太平天国,洪秀全,东王

    1854年2月,北王麾下大将张子朋来到水师大营,准备调部队西征,增援两湖战场。谁知,张继庚散布谣言:“东王厚待两广人,鄙视两湖人”,以两湖籍为主的水师不愿意西征。对此,张子朋怒不可遏,直接殴打挑头闹事水兵,激起了兵变。为安抚两湖籍士兵,东王杨秀清让湖南道州人唐正才出任水师统领,并以“上帝下凡”形式杖

  • 杭州市民自称杨秀清遗孤,抓着专家的手请求:请给我的祖宗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东王,市民,遗孤,杨秀清,韦昌辉,洪秀全,曾国藩,太平天国

    杭州市民自称杨秀清遗孤,抓着专家的手请求:请给我的祖宗平反1856年,洪秀全联合北王韦昌辉发动天京事变,将太平天国的实际执掌者——东王杨秀清杀害。同时被杀的,还有杨秀清的全家以及2万多名优秀的战士。杨秀清被杀之前,太平天国的事业蒸蒸日上,打得清军毫无还手之力,甚至连日后飞黄腾达的曾国藩,也被打得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