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1年除夕夜,81岁的乾隆突然传召78岁的愉妃侍寝。敬事房太监一下懵了,以为自己听错了,想了半天说:“皇上,愉主子已经78岁了,她的牌子早就撤了,要不要重新选个年轻的?”
乾隆没有出声,只是盯着桌上的两样东西发呆,一旁的总管太监李玉识趣地带着敬事房太监前去传旨了。
桌上的东西是两个精致的包裹,都已经打开了,其中一个包裹里放着15个香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另一个包裹里放着仅仅织了一半的羊绒围巾。乾隆拿起其中的一个香囊,又看了一眼已经挂在身上15年不曾摘下的另一个香囊,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愉妃在乾隆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嫁给了他,是陪伴乾隆时间最长的妃子。她性格恬静、随遇而安,深受乾隆喜爱。
乾隆身边妃子众多,能抽出时间陪伴愉妃的时间并不多,但她从没有同其他妃子争过宠,始终都是平平淡淡,不争不抢。
公元1741年,愉妃给乾隆生下了五阿哥永琪。乾隆十分高兴,晋封她为“愉嫔”,没几年,又升为了“愉妃”。在此之前她一直仅仅是个常在,但她从来没有向乾隆抱怨过。
永琪刚生下来身体不太好,乾隆特许愉妃将永琪留在身边照看。愉妃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永琪身上,为他悉心调理身体,还严格要求读书识字。永琪也很争气,从小就骑马射箭,样样精通,琴棋书画也毫不逊色,而且还会汉语、满语、蒙语等多种语言。
由于永琪不是嫡子,乾隆之前也没有对他过多关注;直到发生了那场大火以后,永琪在乾隆心中的地位直线上升。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居住在圆明园九州清晏殿的乾隆准备大摆筵席召集皇子及宗室王公大臣们前来共度端午。
就在宴会准备途中,圆明园内突发大火,火势迅速蔓延到了九州清晏殿内,乾隆和前来请安的四阿哥永珹被困在殿内出不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闻讯赶来的五阿哥永琪,不顾火势凶险,以身体和手臂击破殿门,背起慌乱中的乾隆迅速逃离了险地。之后永琪又再次进入殿内营救永珹,却发现他早已独自跳窗逃走了。
经过这件事后,乾隆开始对永琪刮目相看。四阿哥永珹和五阿哥永琪原本是乾隆身边最有希望立储的两个皇子,经过这个事件之后,两人的云泥之别瞬间就对比出来了。
永琪开始正式被乾隆作为储君的人选加以栽培;而永珹则在不久之后就被乾隆过继给了别人。
乾隆给永琪安排了很多繁重的工作对他进行栽培和考验,永琪每次都能很出色地完成。但繁重的工作让原本就身体不太好的永琪不堪重负,最终还是生了一场大病去世了。
永琪去世的当天,无法接受现实的愉妃精神崩溃了,她抓住乾隆的手,对她大喊“是你害死了永琪,是你害死了永琪”。旧社会像这种情况是属于顶撞君王的大罪,是可以直接杀头的。但是乾隆并没有处罚愉妃,而是让人把她送回了自己的宫里。乾隆屏退所有侍卫及太监宫女,独自枯坐于养心殿内良久,他内心的悲痛一点都不比愉妃少。
丧子之痛让乾隆消沉了许久,他也再没有去见过愉妃,他怕一见到愉妃又会想起永琪,更怕见到愉妃那因为失去永琪后生无可恋的脸。
愉妃起初对乾隆十分的怨恨,她恨乾隆为什么要给永琪安排那么繁重的工作,她恨乾隆为什么不遍请天下名医给永琪治病。但是等冷静下来后,她开始理解这是乾隆对永琪的悉心栽培,是乾隆在把永琪作为储君培养。她也了解到,乾隆曾经对治病不力的太医进行了重罚,还先后选了好几位名医轮流给永琪治病。
愉妃还了解到这些年来,她宫里的供俸一点都没少过,逢年过节还能得到很多赏赐。她知道这都是乾隆还在惦念着她。
愉妃开始后悔当初那样对乾隆了,但恬静的性格让她拉不下脸来主动去找乾隆道歉求原谅。就这样一晃过了十年,愉妃后悔的心情越来越强烈,直到乾隆皇帝为了纪念死去的永琪提前加封永琪唯一的儿子绵亿为贝勒时,再也忍不住了。她亲手给乾隆做了一个香囊,请人送了过去,但是却始终没有得到乾隆的回应。之后她每年都会做一个香囊,但却再也没有勇气送出了。
就这样来到1791年,永琪已经去世25年了,78岁的愉妃身子也垮了,但是她还惦记着乾隆。1791年的冬天格外的冷,愉妃想给乾隆织个围巾,但是刚刚织了一半,身体就再也扛不住了。
一直陪伴着愉妃的嬷嬷,替主子心疼,她偷偷地买通了总管太监李玉让他把香囊和围巾交给了乾隆皇帝,才有了故事开头的那一幕。
时隔25年,已经白发苍苍的两人再次见面,愉妃发现乾隆脖子里围着自己刚织了一半的围巾,腰里还挂着一个已经很旧但很干净的香囊。她不争气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二人坐在屋子里静静地谈话就像很多年前那样。乾隆向她解释了收到香囊没有回应的原因,竟是他不知该如何面对愉妃,他知道永琪是愉妃的命根子,他也后悔给永琪那么多繁重的工作把他给累垮。彻底解开心结的二人进行了彻夜的长谈。
在此次见面后不久,愉妃就安详地走了,在生命最后的阶段,她得到了爱人的原谅,重温了人间的亲情,也算是人生圆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