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皇帝与愉妃

乾隆皇帝与愉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贝克曼侃球 访问量:1560 更新时间:2023/12/7 17:35:33

1791年除夕夜,81岁的乾隆传召78岁的愉妃侍寝。太监惊愕地张着嘴,半天才回过神,说:“皇上,愉主子已经78岁了,她的牌子早就撤了。”乾隆怒斥道:“废话真多,还不快去。”

太监不敢怠慢,边走边琢磨:这皇上到底怎么了,年轻貌美的妃子不召,为偏要召78岁的愉主子呢?

愉妃接到侍寝的传召后,先是一惊,后又平静下来了,她知道,是时候要和皇帝做个“了断”了…

当年迈的愉妃梳洗一番,来到乾隆的寝宫后,眼前的一幕让她愣了半晌

只见乾隆正背对着她,端详着五阿哥icon永琪的画像,老泪纵横。

愉妃眼角湿润了,乾隆听见声响,转过身,轻轻地将愉妃拥入怀中,拍着她的背,安慰道:“好了好了,一切都过去了”

其实,乾隆何尝不难过,永琪是他最看重的儿子,他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可是,在他人生刚刚辉煌时,就走完了一生。

那么,这件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故事的始末还要从永琪出生开始

永琪,乾隆皇帝第5个儿子,生母就是愉贵妃icon珂里叶特氏icon,他1741年出生,1766过世,年仅25岁。

以至于生母愉妃悲痛半生,也导致乾隆25年未曾召见过愉妃。

彼时,乾隆还是皇子的时候,愉妃便嫁给了他成为一名格格。

早在顺治年间就有规定,清皇子的妻妾就分为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使女格格的划分。

愉妃当时是格格,可想而知她当时的地位很低。

她的家世背景不高,父亲就是一个员外郎。一次选秀她进了宫,成为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妾室。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愉妃却是陪伴乾隆时间最久的妃子。

愉妃,清秀沉稳,性格温柔,不争不抢,乾隆在她这里能感受到片刻宁静,他便时不时来他这里饮酒聊天,愉妃很快就怀孕了。

1741年,愉妃生下了皇五子永琪后,母凭子贵,晋升为嫔,后为愉妃。

在永琪身上,既有母亲的清秀沉稳,也有父亲的玉树临风,乾隆很喜欢这个儿子。

在永琪的“洗三icon”礼上,下水时,永琪大哭,称为“响盆”,大吉之兆

乾隆听后,哈哈大笑:此子对我味口…

乾隆一生有17个儿子,而永琪却是他最看重的儿子。

永琪生性纯良,不仅才华过人,还精通好几种语言,骑射也好,而且还至诚至孝,这些都是乾隆帝icon最看重的,还封他为荣

乾隆28年,发生了一件事,让乾隆对永琪更加另眼相看。

那年,圆明园icon中的九州清晏殿,突发大火。当时,乾隆的弟弟弘昼、皇四子永珹当值。

可是,那两位早早的就逃离了现场,丢下了乾隆。火势越来越猛,千钧一发之际,22岁的永琪不顾生命危险,破窗而入将老爹乾隆背出火海。

事后,乾隆心里有了小疙瘩,两个儿子一对比就有了差距。

这件事之后,乾隆册封永琪为和硕亲王icon,同时还是他心中的太子人选。

眼看,一切都在好发展,可是永琪却病了。

他突发附骨疮(附骨疽),其实就是骨结核icon。但是,当时的医疗水平差,永琪耽误了治疗时间。

乾隆悲痛欲绝,虽然儿子多,但是,作为一个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痛只有他自己能体会,后来他写下御诗来缅怀永琪。

乾隆将永琪厚葬于密云,据《密云县志》载,这里先后葬有乾隆长子安定亲王永璜、三子循郡王永璋,五子荣纯亲王永琪,故称这些陵墓为“王 爷坟”

而其中最有名的一座,就是永琪的坟,也叫“太子陵”占地360亩,不仅山水环绕,而且地理位置非常好,园内更有大量的建筑物。

而密云作为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优越,在这片土地上有长达260年之久的皇 家风水禁地。

相传刘伯温icon曾经来过这里,这也说明是出于风水的考虑,以及对密云山水的推崇和钟爱,这样的好风水也是皇 家十分看重的

1958年,当地要修建密云水库icon,由于陵墓位于库区范围,所以陵墓建筑被全部拆除。

在永琪的石棺中,有一件乾隆亲笔所书写的陪葬品,这件陪葬品上面写着“荣”字,由此可以看出永琪在乾坤心中的地位。

只可惜,棺椁在运到后山时,进行临时埋葬,随意选了个地方,没有标记位置,后来却找不到永琪的棺椁所在,这也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憾事。

而其实,永琪的离世最悲痛的还是生母愉妃,她不仅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还先去了丈夫。乾隆因害怕看见愉妃而想起永琪,因此25年都未曾召见她。

此时两位老人,一起缅怀儿子,感受着彼此的感受。他们的心结被打开了,他们和过去做了一个了断。

此后两位老人经常走动,聊聊彼此的心声。

不久后,愉妃安然离世,她已经没有遗憾了。乾隆追加她为贵妃,并以贵妃之礼厚葬了她。

@凌云笔

愉妃,与世无争,深得乾隆的心,遗憾的是儿子早逝,让她的后半生都在追忆儿子中度过。

但在生命的尽头,解开了心结,重温了人间的亲情。

乾隆虽是皇帝,但他也是一个父亲,每每想起自己命薄的儿子,他都止不住的苦楚和心酸。除夕夜,万家灯火时,他更是思念儿子,请老妻过来聊聊旧时事。

亲情是温暖我们的光,是思念的起始,但没有终点,是一种对家的留恋,对团圆的渴望,既使九五至尊也不例外。

对于这件事,你么看,欢迎留言!

更多文章

  • 81岁的乾隆突然传召78岁的愉妃侍寝,背后原因令人感动

    历史解密编辑:挑食的老牛标签:乾隆,愉妃,太监,贝勒,永琪

    1791年除夕夜,81岁的乾隆突然传召78岁的愉妃侍寝。敬事房太监一下懵了,以为自己听错了,想了半天说:“皇上,愉主子已经78岁了,她的牌子早就撤了,要不要重新选个年轻的?”乾隆没有出声,只是盯着桌上的两样东西发呆,一旁的总管太监李玉识趣地带着敬事房太监前去传旨了。桌上的东西是两个精致的包裹,都已经

  • 1791年除夕,81岁的乾隆召见79岁的愉妃侍寝,太监在一旁面面相觑

    历史解密编辑:茅舍品史标签:愉妃,永琪,太监,皇帝,清朝,诗人,乾隆帝,小说家,后宫佳丽

    1791年除夕夜,81岁的乾隆帝召愉妃侍寝,在一旁伺候的太监们面面相觑,却也不敢多说什么。要知道,愉妃此时已经79岁,召她来,还能干什么?自古以来,当皇帝的,身边从不缺美女相伴。乾隆帝向来风流,后宫中光是妃子就有四十多位,到他后来88岁的时候,还纳了一位十多岁的少女为妃。后宫有那么多年轻貌美的妃子可

  • 1791年,81岁的乾隆传召78岁的愉妃侍寝,太监阻拦竟遭到怒斥!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乾隆,愉妃,太监,皇上,雍正,永琪

    1791年除夕,81岁的乾隆传召78岁的愉妃侍寝。太监一下傻了,以为听错了,想了半天说:“皇上,愉主子已经78岁了,她的牌子早就撤了,要不要重新选个年轻的?”没想到乾隆怒斥了太监一顿,说就要愉妃侍寝。这下太监不敢再说什么,立刻照办。愉妃接到传召,十分意外,没想到自己风烛暮年,还被传去侍寝,不免有几分

  • 除夕夜,81岁的乾隆传召78岁的愉妃侍寝,太监以为听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仙仙先生标签:乾隆,愉妃,太监,亲王,清朝,永琪

    文|仙仙前不久听到这样一段清朝时期的故事,觉得很有意思。1791年,除夕夜的时候,当时已经81岁的乾隆帝突然传召太监去叫愉妃过来侍寝,然而听到这话太监却愣住了。这并非是太监耳力不好,而是当时愉妃已经足有78岁的高龄,连侍寝的牌子都撤下来好多年了,她本人满头银发不说,身体也不好,还有一点就是愉妃这些年

  • 81岁的乾隆传78岁的愉妃侍寝,太监劝选个年轻的,竟惹乾隆大怒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乾隆,愉妃,太监,亲王,雍正,永琪

    1791年除夕夜,81岁的乾隆传召78岁的愉妃侍寝,太监一下子惊呆了,以为自己听错了,就劝:“皇上,愉妃娘娘已经78岁了,不如选个年轻的?”要知道乾隆是一个既风流又会享受的皇上,他的后宫嫔妃多达43位,在他88岁时,还纳十五六岁的女人做妃子。谁知太监好心一句提醒,竟惹乾隆怒斥:今晚只要愉妃,吓得太监

  • 2万太平军就想北伐清朝! 杨秀清这步棋未免太冒险, 可惜了林凤祥

    历史解密编辑:陌陌谈游戏标签:清军,大军,杨秀清,林凤祥,太平军,太平天国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杨秀清妄图凭借两万人的北伐力量,就想彻底击败清朝政府,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在南方尚未完全落入太平天国之手前,杨秀清就忙着让林凤祥和李开芳领着两万人前去北伐,结果导致北伐彻底失败,而南方也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所以我认为,从战略角度上来说,急忙着北伐是一种错误的试探,试探的代价就是

  • 太平军攻克南京, 杨秀清下令善待旗人女眷, 让她们家庭团聚

    历史解密编辑:陌陌说游戏标签:八旗,旗人,清军,杨秀清,太平军,洪秀全,太平天国

    1854年,杨秀清下令:“护送八旗女子出城,让她们回家团聚”。太平军攻克南京后,对八旗家属、女眷照顾有加,没有所谓的杀戮,这点值得肯定。林凤祥、李开芳踹门而入,南京外城陷落,太平军乘势围攻满城,这是清朝驻防八旗及其家属居住的地方,里面没有汉人。10个小时结束战斗,太平军攻克满城,八旗兵丁大多战死、累

  • 太平军北伐:明知获胜概率小,杨秀清也是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杨秀清,太平军,清军,太平天国,洪秀全,李秀成

    忠王李秀成在监狱中,洋洋洒洒写下了数万言《自述书》,讲述自己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对重要诸侯王进行一番点评,还总结太平天国灭亡的原因。李秀成认为,太平天国灭亡,主要原因有“十点”,其中北伐占了“三点”。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伐;曾立昌率兵增援北伐;秦日纲再次增援北伐,太平军精锐损失惨重。对于太平军北

  • 拿下南京后,杨秀清为何急着部署北伐?2万北伐军是否成了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杨秀清,太平军,清军,清廷,石亚达

    杨秀清虽然不识字,是砍柴烧炭出身,可这家伙绝对是天才型的战略家。就说太平军拿下南京以后的战略部署,绝对堪称战略史上的经典之作。杨秀清将20万水陆大军,兵分三路:第一路,由林凤祥、李开芳等人,带领2万大军进行北伐。这支人马一路打到了天津府静海县,差点儿就进了北京城!第二路,由赖汉英、曾天养等人,带领1

  • 她是太平天国的女状元,才貌双全,却沦为东王杨秀清的玩物

    历史解密编辑:米君观察局标签:杨秀清,东王,太平天国,洪秀全,傅善祥,韦昌辉

    中国的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到1905年结束(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历时1300多年,是世界上最悠久也是比较科学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很自豪地说道: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的。傅善祥那么产生了多少状元呢?历代王朝共选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