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秀清实权在握,为何被洪秀全连根拔起?这个细节左右一切

杨秀清实权在握,为何被洪秀全连根拔起?这个细节左右一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旧闻故史 访问量:3716 更新时间:2024/1/23 5:43:30

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的发生,在这场事变中,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成功除掉了实权在握的东王杨秀清,夷灭其全家,成为政治斗争最后的胜利者。

对此,很多人都纳闷,定都天京后,手握实权的杨秀清为何却斗不过洪秀全呢?

洪秀全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是汉族客家人。他生于耕读世家,从七岁开始读私塾,希望长大后能博取功名,然而直到25岁的他多次参加科考都名落孙山,为此,他急得大病了一。病好后,他变了一个人,他砸了孔子的牌位,改信上帝,随及创办“拜上帝教”,他自称是上帝的二儿子,耶稣的弟弟。

洪秀全在广州传教效果并不理想,为此他和同好友冯云山一起转到了广西传教,结果大获成功,这里成功吸收了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骨干成员入会,“拜上帝会”也正式成立了。

1851年,洪秀全眼看时间成熟,带领信徒发动了金田起义。结果却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

政府镇压,拜上帝会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关键时刻,杨秀清挺身而出,他假借天父下凡的名义,自称是天父,西王萧朝贵自称是“天兄耶稣”。代天父传旨,成功地稳住了人心。

就这样,洪秀全虽然是教主,但杨秀清成了洪秀全的父亲,萧朝贵成了洪秀全的兄长,辈位完全乱了。在永安封王时,洪秀全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萧朝贵为西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太平天国最高领导层及排位也出炉了。

攻克南京后,杨秀清声望一时无二,集教权、政权、军权于一身,成为了太平天国真正的“摄政王”。

而这时的杨秀清也变得不可一世了,他频繁地使用代天父传旨的特权,教导、训斥洪秀全,洪秀全是敢怒不敢言。从辈分上他要听从天父的,悔不该当初给自己定位不准;从实力上洪秀全已经左右不了杨秀清。

1856年,在杨秀清的指挥下,太平军连续攻克了江北、江南大营,杨秀清更是权势滔天,不可一世。为此,杨秀清把洪秀全传到东王府,接受天父的教诲,让他把杨秀清的“九千岁”加封为“万岁”。

至此,杨秀清大权独揽,洪秀全就是一个傀儡,几乎所有的圣旨都出自杨秀清之手。而种种迹象表明,杨秀清的谋权篡位之心昭然若揭。

洪秀全为了自保,决定除掉杨秀清,并且在等待机会。杨秀清的专权,不仅引起了洪秀全的不满,其他诸王对于杨秀清的专权也大为不满。此时,冯云山、萧朝贵已死,地位仅次于洪秀全、杨秀清的北王韦昌辉,对杨秀清表面奉迎,暗地里想夺其权,“阳下之而阴欲夺其权”。

清朝有一本书《贼情汇纂》,其中记载:

“其(杨秀清)法至严,凡有失利取败,违令私财,重则立斩,轻者责降,不敢徇情,略无姑息。

有功亦破格升迁,赏不逾时,而骜不驯之徒,遂群焉俯首,甘心服役,至身临矢石而不惴,膏涂草野而无悔矣。”

严明的赏与罚,即能产生积极的鼓励效果,也会带来心生怨恨的消极后果。太平军将领对杨秀清严厉的赏罚措施既尊敬又畏惧,但更多的是怨恨。就连杨秀清最信任的部下都对杨秀清阳奉阴违、心藏毒怨!

这时内官统领陈承瑢,借杨秀清逼迫洪秀全封其为万岁之事,告发杨秀清要谋权篡位。洪秀全趁机密诏领兵在外的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等人返回天京,诛杀杨秀清。

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韦昌辉乘夜率领三千兵众对东王府进行了突袭,将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众两万多人,几乎全部被屠杀殆尽。

事变后,洪秀全又以韦昌辉、秦日纲屠杀过度,而把二人诛杀。同时,为了感怀杨秀清,将自己的第五子洪天佑过继给杨秀清,袭爵幼东王。

杨秀清的骄横心理使其放松了应有的警惕是他失败的直接原因。洪秀全的宗教领袖地位能得到信徒的认可,是他能调动韦昌辉和石达开的力量之源。

而杨秀清太过于清高了,他不但公然得罪了洪秀全,还把韦昌辉和石达开等诸王都得罪了,处于孤立的状态,最终导致了众犯亲离。由此可见,杨秀清的灭亡有咎由自取的成分。

更多文章

  • 洪秀全亲笔信现身英国后,杨秀清死因曝光,学者:竟是一桩冤案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太平天国,石亚达,太平军

    “东王蓄意谋反,尔等随我诛杀逆贼!”1856年9月5日凌晨,天边刚透出一丝曙光,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城里,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之中。突然,北王府中院传来了这一声呐喊。随后,北王韦昌辉一马当先,率领3000精兵,与燕王秦日纲、佐天侯陈承镕会和,一同突袭东王杨秀清府邸。东王府中人头滚滚,数千仆从皆被斩杀殆尽,

  • 天京事变中,韦昌辉之所以对杨秀清余党赶尽杀绝,实际上是上了当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韦昌辉,杨秀清,洪秀全,石亚达,太平天国,事变

    太平天国的历史,其实是比较曲折的,尤其是他们内部之间的权力斗争,更是充满坎坷,在大多数人看来,太平天国的灭亡,和当年洪秀全以及韦昌辉等人发起的天京事变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天京事变绝对算得上是太平天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了,当时洪秀全授命韦昌辉对东王杨秀清展开铲除行动,韦昌辉行动十分迅速,立即响应

  • 太平天国不准夫妻同宿, 英国人, 如何生育! 杨秀清的回答让人可笑

    历史解密编辑:段坤说体育标签:清朝,清廷,宣扬,杨秀清,洪秀全,古装片,历史片,大清王朝,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

    清朝后期,洪秀全假借上帝的名义搞了个“拜上帝教”,忽悠了一大帮民众,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在反抗腐朽的清王朝上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它也存在着很大的落后性。太平天国里有一项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看起来,都非常匪夷所思的一项规定,那就是夫妻不准同宿。太平天国为什么要推行这项违反人

  • 哪有什么神通广大明察秋毫,杨秀清有的只是密不透风的情报网

    历史解密编辑:家有历史标签:东王,北王,秋毫,杨秀清,洪秀全,韦昌辉,萧朝贵,太平天国

    1847年冯云山被捕、洪秀全出逃的拜上帝会面临着崩溃解散的风险,关键时刻烧炭工杨秀清和萧朝贵先后以“天父”、“天兄”下凡为名晓谕信徒力挽狂澜。因萧朝贵早早战死,杨秀清便每每借“天父”之名严惩叛徒部署军事,众人无不惊叹其策略之准,东王威信遂与日俱增。其实哪有什么通天神迹洞若观火,有的只是杨秀清掌控的密

  • 杨秀清正在睡觉,韦昌辉闯进来,12个侍寝美女当场殒命

    历史解密编辑:东坡史话标签:党羽,杨秀清,韦昌辉,洪秀全,石亚达,太平天国

    清咸丰六年,1856年9月2日凌晨,东王府卧室欢声不断,杨秀清正搂着美人睡觉。韦昌辉带着100精兵怒气冲冲了进来,外堂12个侍寝的美女想要阻拦,瞬间就被喀嚓,身首异处了。杨秀清看大事不妙,便假装拿剑自尽。没想到,韦昌辉的手下夺了剑,直接拿刀砍了上去。东王府也随之迎来了一场血灾。当天夜里,杨秀清的27

  • 曹振镛 『楷书立轴』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乾隆,尚书,道光,进士,曹振镛,大学士,楷书立轴,地方官员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曹振镛(1755—1835年),字俪生,号怿嘉,安徽歙县人。乾隆朝户部尚书曹文埴之子,魏武帝曹操之后。乾隆四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侍读学士。嘉庆初年,升少詹事,授通政使,累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首席军机大臣。道光初年,晋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上书房

  • 清朝官场笑面虎曹振镛的整人秘诀:明处不争,暗处杀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曹振镛,道光帝,清朝,嘉庆,宰相,阮元

    文/雾隐残云做官五十余载,历三朝,二帝,生极恩宠,死亦哀荣——揭秘官场不倒翁曹振镛的从政秘诀清朝有个叫曹振镛的奇人,26岁中举,80岁致仕退休,足足当了53年的官,更厉害的是他不仅当得久而且当得好,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位性格迥异的皇帝,他始终圣眷在身,没遭遇过贬黜,官运亨通到极点,从正七品编修一路

  • 曹振镛辅佐三代帝王,当官52年从未犯错,后人却称他大清掘墓人

    历史解密编辑:枕猫标签:曹振镛,道光帝,乾隆,嘉庆,雍正,皇帝

    清朝历经十二帝,提起大清的名臣,大家耳熟能详的有清初的索尼父子、明珠,清中期有张廷玉、和珅、刘墉,清末期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这些人之所以能够青史留名,要么是身处朝廷中枢的肱骨之臣,要么是霸居一方的封疆大吏,都为巩固清政府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与这些经邦纬国支撑清廷这棵参天大树矗立不倒的能臣相

  • 曹操后人为宰相,执政道光朝15年,曹振镛是清朝衰退的原因吗?

    历史解密编辑:浩然文史标签:曹操,清朝,乾隆,曹魏,三国,东汉,诗人,曹振镛,道光帝,地方官员

    《鸦片战争演义》中的道光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最早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时正值道光皇帝当政,所以在一般印象中,道光就是个昏君。但历史上道光也许并不那么昏庸,在鸦片战争发生前,道光信任的人是“宰相”(首席军机大臣)曹振镛,他主导了平叛回疆和盐政改革,成了大清帝国黄昏下最后的亮色,如

  • 田文镜深得雍正器重,死后葬在雍正陵旁,为何乾隆却要拆毁其陵墓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田文镜,雍正,乾隆,康熙,巡抚

    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皇帝在前往泰陵拜祭自己父亲雍正皇帝的过程中,“阴错阳差”般的拆毁了雍正宠臣田文镜的陵墓。然而,在这样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实际上却是一种必然,原因就在于深得雍正信任和器重的田文镜,一直是被乾隆皇帝所厌恶和鄙视,而这次的“毁陵事件”无疑也成为了乾隆对于田文镜极度不满的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