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禹锡十首经典诗文,不愧大唐一代“诗豪”

刘禹锡十首经典诗文,不愧大唐一代“诗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华诗文学习 访问量:4915 更新时间:2024/1/15 12:52:25

刘禹锡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刘禹锡的传世之作,受到无数人的喜爱。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回顾自己的半生,刘禹锡被贬谪了二十三年,连白居易都同情惋惜不已。可难得是的,刘禹锡苦闷,但并不绝望,他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名句。

《秋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从先秦到唐代,自古以来,秋天都是悲伤的,到了刘禹锡这里,秋天却有了万丈豪情。刘禹锡用自己的豪情一扫秋日的萧瑟与凄凉,赋予了秋日新的含义。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东晋时,乌衣巷曾住着王谢家族,显赫一时,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败,不禁令人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刘禹锡巧妙的以燕子为引: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显赫与衰败,繁荣与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那种人世变幻的沧桑之感,尤为强烈。全诗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被贬夔州时,爱上了这里的民歌《竹枝词》,他依调填词,写下许多佳作。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全诗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此诗怀古伤今,全诗酣畅淋漓,寓意深刻。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

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传颂最广的古文,当属这首《陋室铭》。全文短短八十一字,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陋室铭》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

《陋室铭》不仅是刘禹锡的心声,更是千百年来,许多士子坚守节操的共同心声。

《和乐天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能豪放,能自信,刘禹锡还很温柔。此诗描写一位宫女扮好新妆却无人赏识,只能百无聊赖地独自数花朵解闷,引得蜻蜓飞上头来的别致情景。

诗人通过对宫女神态的传神刻画,表现了她不胜幽怨之情。诗意别出心裁,富有韵味。全诗最妙的在于结尾,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首词写于824年。14年前,刘禹锡被召回长安,在游览玄都观时,写下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被当时的宰相武元衡针对,再次被贬。14年后,刘禹锡再次回到长安,此时,武元衡也早已去世。刘禹锡写下《重游玄都观》,重提旧事,向打击作者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浪淘沙九首·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到夔州时所作。在被贬谪后,刘禹锡依然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晚年的刘禹锡生活在洛阳,和白居易结为好友。这一天,白居易给刘禹锡写了一首诗,感慨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十分消极。刘禹锡于是回了这首诗,没有白居易的消极,充满了昂扬之气。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极力赞扬夕阳西下时的霞光满天,昂扬奔放,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微信号搜索:中华诗文学习;诗文观天下

诗文入群:goodshiwen;商务合作:goodshiwen

欢迎读者朋友以个人名义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用于商业目的。

标签: 刘禹锡白居易陋室铭诗豪此诗

更多文章

  • 诗豪刘禹锡:任命运多舛,我自豪情不改!

    历史解密编辑:淋筱绘故事标签: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长安,王叔文,唐顺宗

    唐朝有位诗人,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亦是他豪情不改的一生。他爱酒,酷似李太白,酒后锦心绣口,经典倍出,更见其纯真个性和谦谦品格。他忠君爱国,辅佐君王,立志革新,尽情地发挥才干。他个性率真,是个天生的乐天派,用壮丽的诗篇和不屈的态度向世俗对抗!他就是刘禹锡。01他叫刘禹锡,字梦得,随家人避安史之乱迁居

  • “诗豪”刘禹锡与清远连州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清远发布标签:刘禹锡,连州,清远,诗豪,连州市

    在连州为官四年九个月,唐代“诗豪”刘禹锡与这座粤北小城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7月30日上午,连州市刘禹锡纪念馆馆长曹春生在江心岛开讲。这也是“悦读城市”之岭南文化系列第一讲。曹春生从为学、为人、为官三方面讲述了刘禹锡与连州的故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官外放,贞元九年(80

  • “诗豪”刘禹锡,甘居陋室的精彩人生〔171〕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典故漫话标签:刘禹锡,陋室,柳宗元,陋室铭,诗豪,白居易

    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也可省为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语义:以山水作比,说明对于一个事物,不必只看外观和形式,而要看它的实质和内容,教人不慕虚而求实。出处:1、清·董皓《全唐文》;2、后晋·刘昫《旧唐书·刘禹锡传》;3、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刘禹锡传》;4、元·辛

  • 刘禹锡写下五首怀古诗,前两首千古流传,白居易说:第一首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刘禹锡,白居易,金陵五题,乌衣巷,范仲淹,石头城

    范仲淹写下传世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千古。可是,你知道吗?《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在河南邓州写就的。范仲淹压根就没有去过岳阳楼。没有去过当地,却能写下绝唱,唐代的刘禹锡,也是个中人才。刘禹锡从未去过金陵,却写下一组金陵怀古诗,千古流传,白居易读了之后,说:第二首最好。你是

  • 隶书新作·刘禹锡《陋室铭》+2(“每日一品”第1856期)

    历史解密编辑:小朱很帅标签:隶书,篆书,孔子,一品,唐朝,诗人,刘禹锡,陋室铭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知名度非常高,尤其受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他们多把这篇铭文书写下来挂在室内显眼的位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 从王维、刘禹锡到苏东坡 他们眼中有着怎样不同的秋天?|国庆进阶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封面新闻标签:王维,刘禹锡,苏轼,诗词,西江月

    来源: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国庆大假,封面新闻推出了“国庆进阶计划”。在其中一个计划中,邀请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诗刊》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彭敏,通过线上分享的方式,上了一堂诗词云课。在这个云课堂上,彭敏以“诗词里的秋天”为题,选择了几首特别有代表性的古人咏秋的名作给予详细解析,带领读者从

  • 军旅书法家王成志立秋节气挥毫泼墨刘禹锡《秋词》夏云英《立秋》

    历史解密编辑:财经科技报道标签:立秋,刘禹锡,秋词,节气,书法家

    军旅书法家王成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法,学渊深深,家传厚重,取法乎上,起点不凡,落笔不俗。书法作品“最美中华、大国兴起",曾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18年举办的纪念香港回归21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作品展“特邀金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妇女报、解放军报

  • 唐代顶级高手赛诗,刘禹锡率先写了一首后,白居易元稹都不敢提笔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刘禹锡,元稹,白居易,陈后主,金陵怀古

    提起古代文人之间的赛诗会,总有不少朋友会把它们与现在很多歌唱比赛相提并论,毕竟古代很多诗就是写来给大家唱的。但事实上,这两种比赛又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古代的赛诗一般是没有评委的,谁胜谁负,诗人们自己一看便知。这就有点儿像古龙小说中,两位高手决斗,只是拿着长剑挥了两下,其中一人便自己承认:“我输了!”

  • 刘禹锡被贬十年后返回国都,才一个月又被贬,导火索竟是一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禹锡,柳宗元,王叔文,白居易,唐宪宗,杜牧

    公元805年,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史为唐顺宗,年号永贞。德宗朝遗留下来的弊政很多,于是顺宗以曾经的太子侍读王伾、王叔文两人为先锋,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永贞革新。革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废除宫市(白居易的《卖碳翁》就是记录宫市制度的黑暗)、削弱藩镇即为其中一二。为使革新推行下去,“二王”(王伾、王叔

  • 中韩关系如何发展?中方告诫别反华,韩用刘禹锡名句回应

    历史解密编辑:梁子谦说标签:刘禹锡,中韩,朝核问题,王毅

    中韩关系如何发展?中方告诫别反华,韩用刘禹锡名句回应。在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正式履职之后,中韩两国的关系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尹锡悦在竞选时期就毫不掩饰其亲美的政治立场,同时也作出过很多激进的发言。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会担心中韩关系是否会迅速恶化。为了稳定当前的局势,中韩两国外长进行了会面并交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