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诗豪刘禹锡:任命运多舛,我自豪情不改!

诗豪刘禹锡:任命运多舛,我自豪情不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淋筱绘故事 访问量:3291 更新时间:2024/1/27 2:33:07

唐朝有位诗人,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亦是他豪情不改的一生。

他爱酒,酷似李太白,酒后锦心绣口,经典倍出,更见其纯真个性和谦谦品格。

他忠君爱国,辅佐君王,立志革新,尽情地发挥才干。

他个性率真,是个天生的乐天派,用壮丽的诗篇和不屈的态度向世俗对抗!

他就是刘禹锡

01

他叫刘禹锡,字梦得,随家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在江南度过了少年时期。

从小学习儒家经典,擅长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江南旖旎的风情,父母的爱和教育,和谐的成长环境,如同清澈的溪流,流进了刘禹锡的血液。

也塑造了刘禹锡乐观积极、善良谦逊的品德,成就了他人生精神最重要的一部分。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已然成长为一位饱读诗书、胸怀文韬武略的有志青年,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学而优则仕,刘禹锡怀着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决心,决定前往长安科考。

一路跋山涉水、日夜兼程,旅途异常艰辛,到达长安的时候,已经是十月末了。

长安城高大的城墙、巍峨的宫殿、喧闹的车马,望着眼前的一切,刘禹锡心潮澎湃,更激发出一番志气。

02

在这里,刘禹锡结识了一生的知己好友——同样来长安参加科举的柳宗元

两位未来的文坛巨匠产生了心灵的碰撞,他们心有灵犀,彼此吸引。

他们评说天下大事,畅谈理想,有相同的抱负和理想,令他们颇有知己相见恨晚的感受。

随着刘柳二人交往日久,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他们志同道合,彼此欣赏,巧的是,这一年二人同中进士!

从此之后,他二人便能同展抱负了。

太子及其亲信侍读王叔文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觉得他是个可用之才。

看似顺风顺水的刘禹锡年纪轻轻就做到了正八品的监察御史,品级虽不高,权力却大:“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后,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

这段时间里,刘禹锡得到重用,施展才干、报效朝廷的热情一天高过一天,与柳宗元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

与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理想而奋斗,这该是刘禹锡人生中最幸福充实的日子,如果这就是故事的结局,那该多好。

03

革新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这些改革触犯了权贵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

唐顺宗被迫让位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后被贬。

从此,刘禹锡开始了他漫长的贬谪生涯。

第一次,被贬朗州,将近十年。

秋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个人面对挫折、身处逆境的态度,更彰显他坚韧的品质。

而刘禹锡,就是这样坚强不屈的人。

一个偏偏说秋日凋零之景更甚春日繁花之景的人,是因为他够乐观、够豁达!

才不管你秋天是不是该悲情伤感的,我自然能活出我自己的态度。

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时隔多年,重游故地,心中难免生出许多感慨。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好不容易被赦免回京,一时激动,又不小心“祸从口出”了。

此诗以桃花喻权贵,含有轻蔑之意,讽刺这些人是在自己被排挤出朝的情况下提拔起来的,所谓“刘郎去后栽”。

游客们看见题诗议论纷纷,其中有人暗暗用笔录下了这首诗,将此诗密报给了宪宗皇帝。

皇帝本就对革新派心有不满,现在听到刘禹锡带有嘲讽意味的话,自然被激怒了!

试想,皇帝把你从贬谪之地召回来,你不感激也就罢了,反倒讥讽起来,皇帝哪能忍受?

刘禹锡再度遭贬,辗转连州、夔州、和州等地。

04

初到和州的时候,县令故意刁难刘禹锡,便随意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可刘禹锡却不在乎,甚至过得很舒心,写道,“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县令一看更加恼怒,又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破旧小屋居住,刘禹锡还是不气馁,也不怨天尤人,他修葺了这所小屋,并命名曰“陋室”。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虽小,却芳香四溢,周围绿草遍地,青苔布满台阶,在此弹琴读经,怡然自得,交往谈心的多是名士鸿儒,尽显风采。

荣辱不惊、淡泊名利,官场的起落似乎并没有这位乐天派,他还是依旧乐观、积极。

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诏回洛阳。

途经扬州,与因病罢苏州刺史准备回洛阳的白居易不期而遇。

宴会上,白居易病中情绪难免低落,喝得烂醉如泥。回忆起宦海种种浮沉,想起这一生郁郁不得志,提笔作诗赠刘禹锡。

而刘禹锡回赠了一首诗,叫人赞不绝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蹉跎于巴山楚水之间,已有二十三年时光。

回忆故人,同道中人多已不在,旁人闻之,皆叹凄凉。

可刘禹锡依然是当初那个初心未变的刘禹锡,对仕途的起伏和世事的变迁,无不展示出豁达的襟怀。

05

刘禹锡从洛阳抵达长安,见京城里桃花开得正好,他再次来到玄都观,而当年玄都观盛开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荒芜。

与当年人潮络绎不绝的盛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刘禹锡触景生情,不禁感慨。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从前,因游玄都观赋诗、得罪权贵而被贬;如今,旧地重游,再次赋诗明志。

在漫长的时间中,皇帝都换了四个,那些附庸的权贵早已不在,人事变迁、沧海桑田,而此诗,作者旧事重提,向那些打击排挤他的权贵发出无情的嘲讽和鄙夷。

也向全天下宣布,昔日那个被贬谪的刘郎,又完整地回来了!

带着依旧昂扬的志气杀回来了!

刘禹锡的人生底色永远是积极向上的,长达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不仅没有打垮他,反而磨炼了他的品性,身处逆境,亦能笑看人生。

面对凄风苦雨的人生,他坚守底线,从未辜负初心,亦未曾丧失过斗志。

傲视逆境,从容不迫,刘禹锡值得更多的赞美和尊重。

来源:古文岛主

编辑:杨兴兰(实习生)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更多文章

  • “诗豪”刘禹锡与清远连州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清远发布标签:刘禹锡,连州,清远,诗豪,连州市

    在连州为官四年九个月,唐代“诗豪”刘禹锡与这座粤北小城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7月30日上午,连州市刘禹锡纪念馆馆长曹春生在江心岛开讲。这也是“悦读城市”之岭南文化系列第一讲。曹春生从为学、为人、为官三方面讲述了刘禹锡与连州的故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官外放,贞元九年(80

  • “诗豪”刘禹锡,甘居陋室的精彩人生〔171〕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典故漫话标签:刘禹锡,陋室,柳宗元,陋室铭,诗豪,白居易

    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也可省为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语义:以山水作比,说明对于一个事物,不必只看外观和形式,而要看它的实质和内容,教人不慕虚而求实。出处:1、清·董皓《全唐文》;2、后晋·刘昫《旧唐书·刘禹锡传》;3、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刘禹锡传》;4、元·辛

  • 刘禹锡写下五首怀古诗,前两首千古流传,白居易说:第一首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刘禹锡,白居易,金陵五题,乌衣巷,范仲淹,石头城

    范仲淹写下传世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千古。可是,你知道吗?《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在河南邓州写就的。范仲淹压根就没有去过岳阳楼。没有去过当地,却能写下绝唱,唐代的刘禹锡,也是个中人才。刘禹锡从未去过金陵,却写下一组金陵怀古诗,千古流传,白居易读了之后,说:第二首最好。你是

  • 隶书新作·刘禹锡《陋室铭》+2(“每日一品”第1856期)

    历史解密编辑:小朱很帅标签:隶书,篆书,孔子,一品,唐朝,诗人,刘禹锡,陋室铭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知名度非常高,尤其受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他们多把这篇铭文书写下来挂在室内显眼的位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 从王维、刘禹锡到苏东坡 他们眼中有着怎样不同的秋天?|国庆进阶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封面新闻标签:王维,刘禹锡,苏轼,诗词,西江月

    来源: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国庆大假,封面新闻推出了“国庆进阶计划”。在其中一个计划中,邀请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诗刊》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彭敏,通过线上分享的方式,上了一堂诗词云课。在这个云课堂上,彭敏以“诗词里的秋天”为题,选择了几首特别有代表性的古人咏秋的名作给予详细解析,带领读者从

  • 军旅书法家王成志立秋节气挥毫泼墨刘禹锡《秋词》夏云英《立秋》

    历史解密编辑:财经科技报道标签:立秋,刘禹锡,秋词,节气,书法家

    军旅书法家王成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法,学渊深深,家传厚重,取法乎上,起点不凡,落笔不俗。书法作品“最美中华、大国兴起",曾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18年举办的纪念香港回归21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作品展“特邀金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妇女报、解放军报

  • 唐代顶级高手赛诗,刘禹锡率先写了一首后,白居易元稹都不敢提笔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刘禹锡,元稹,白居易,陈后主,金陵怀古

    提起古代文人之间的赛诗会,总有不少朋友会把它们与现在很多歌唱比赛相提并论,毕竟古代很多诗就是写来给大家唱的。但事实上,这两种比赛又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古代的赛诗一般是没有评委的,谁胜谁负,诗人们自己一看便知。这就有点儿像古龙小说中,两位高手决斗,只是拿着长剑挥了两下,其中一人便自己承认:“我输了!”

  • 刘禹锡被贬十年后返回国都,才一个月又被贬,导火索竟是一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禹锡,柳宗元,王叔文,白居易,唐宪宗,杜牧

    公元805年,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史为唐顺宗,年号永贞。德宗朝遗留下来的弊政很多,于是顺宗以曾经的太子侍读王伾、王叔文两人为先锋,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永贞革新。革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废除宫市(白居易的《卖碳翁》就是记录宫市制度的黑暗)、削弱藩镇即为其中一二。为使革新推行下去,“二王”(王伾、王叔

  • 中韩关系如何发展?中方告诫别反华,韩用刘禹锡名句回应

    历史解密编辑:梁子谦说标签:刘禹锡,中韩,朝核问题,王毅

    中韩关系如何发展?中方告诫别反华,韩用刘禹锡名句回应。在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正式履职之后,中韩两国的关系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尹锡悦在竞选时期就毫不掩饰其亲美的政治立场,同时也作出过很多激进的发言。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会担心中韩关系是否会迅速恶化。为了稳定当前的局势,中韩两国外长进行了会面并交换了

  • 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却从民歌中得到灵感,作出千古绝唱竹枝词

    历史解密编辑:小话诗词标签:民歌,诗歌,诗人,巴山,唐朝,竹枝词,刘禹锡,千古名句

    有人说,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文学创作离开社会生活,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此话可谓一语中的,不管是自然景观、天象四季、花鸟鱼虫,竹石树木,还是乡村风光、都市风物、人文景观、登临游览,或者是离愁别绪、异域边塞、讽怨爱情、酬答唱和,都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文学创作不是闭门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