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禹锡写下五首怀古诗,前两首千古流传,白居易说:第一首最好

刘禹锡写下五首怀古诗,前两首千古流传,白居易说:第一首最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 访问量:2586 更新时间:2024/1/28 15:32:02

范仲淹写下传世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千古。

可是,你知道吗?《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在河南邓州写就的。范仲淹压根就没有去过岳阳楼。

没有去过当地,却能写下绝唱,唐代的刘禹锡,也是个中人才。

刘禹锡从未去过金陵,却写下一组金陵怀古诗,千古流传,白居易读了之后,说:第二首最好。你是怎么看的呢?

这组怀古诗名为《金陵五题》,其中包括五首诗,分别为: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在这组诗里,刘禹锡写了一个小序: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

刘禹锡在自序中,写了这五首诗的来历。

我少年时,常在江南游历,却从来没去过金陵,十分遗憾。后来,我在和州做官,离金陵那么近,每每翘首眺望。

恰好,有朋友写了《金陵五题》,我看了之后,感慨万千,突然来了灵感,于是写下这五首《金陵五题》。

好朋友白居易看了我写的《金陵五题》之后,赞叹良久,说《石头城》这一首的“潮打空城寂寞回”最好,以后的诗人也写不出来。

我觉得其余四首虽然不及这一句,但也很不错啦,当得起白居易的夸奖 。

南京古称金陵,又称秣陵,在魏晋南北朝时,曾经作为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的都城,是六朝故都。

历阳,即和州,刘禹锡曾任和州刺史。

金陵曾是繁华昌盛之地。到刘禹锡的时代,金陵早已不是政治、经济和化中心了,它已荒落得差不多成为一个“空城”。

刘禹锡在这组《金陵五题》中,以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之变相比衬,抒发怀古叹今之感慨。诗作借古喻今,情、景、事、理融为一体,场景阔远,寓意深邃,堪称唐诗中的艺术珍品。

这组诗共五首,其中,《石头城》和《乌衣巷》最为后世称道。

今天,我们着重说一下这首让白居易赞叹的《石头城》。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此诗写金陵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似乎还可以令人联想到当年虎踞龙盘的模样。但是江潮的拍打和退回,见到的只是空城,已经不知当年灯火楼台、彻夜歌舞的繁华为何物了。

秦淮河畔那轮由古照到今的明月,想必领略过昔时那种醉生梦死的繁华,但当月亮升到高空,到了深夜时,也还只是清光飘零的从矮墙上照进城来。

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周围的地理环境,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格调莽苍,境界阔大,感慨深沉,历来备受赞誉。

这是一个关于历史沧桑和王朝兴废的故事,一个关于变化与永恒的故事。

从来没有去过金陵的刘禹锡,却写下这五首《金陵五题》,千古流传。世事沧桑、荒凉与落寞尽在这诗中,借古抒今,境界高远,让人读后,不禁掩卷沉思。

白居易认为第一首《石头城》好,可是,在后世,第二首《乌衣巷》的粉丝也很多,“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世赞叹不绝。

亲爱的诗友们,你们更喜欢哪一首呢

源自:燕七读诗词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更多文章

  • 隶书新作·刘禹锡《陋室铭》+2(“每日一品”第1856期)

    历史解密编辑:小朱很帅标签:隶书,篆书,孔子,一品,唐朝,诗人,刘禹锡,陋室铭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知名度非常高,尤其受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他们多把这篇铭文书写下来挂在室内显眼的位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 从王维、刘禹锡到苏东坡 他们眼中有着怎样不同的秋天?|国庆进阶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封面新闻标签:王维,刘禹锡,苏轼,诗词,西江月

    来源: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国庆大假,封面新闻推出了“国庆进阶计划”。在其中一个计划中,邀请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诗刊》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彭敏,通过线上分享的方式,上了一堂诗词云课。在这个云课堂上,彭敏以“诗词里的秋天”为题,选择了几首特别有代表性的古人咏秋的名作给予详细解析,带领读者从

  • 军旅书法家王成志立秋节气挥毫泼墨刘禹锡《秋词》夏云英《立秋》

    历史解密编辑:财经科技报道标签:立秋,刘禹锡,秋词,节气,书法家

    军旅书法家王成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法,学渊深深,家传厚重,取法乎上,起点不凡,落笔不俗。书法作品“最美中华、大国兴起",曾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18年举办的纪念香港回归21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作品展“特邀金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妇女报、解放军报

  • 唐代顶级高手赛诗,刘禹锡率先写了一首后,白居易元稹都不敢提笔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刘禹锡,元稹,白居易,陈后主,金陵怀古

    提起古代文人之间的赛诗会,总有不少朋友会把它们与现在很多歌唱比赛相提并论,毕竟古代很多诗就是写来给大家唱的。但事实上,这两种比赛又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古代的赛诗一般是没有评委的,谁胜谁负,诗人们自己一看便知。这就有点儿像古龙小说中,两位高手决斗,只是拿着长剑挥了两下,其中一人便自己承认:“我输了!”

  • 刘禹锡被贬十年后返回国都,才一个月又被贬,导火索竟是一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禹锡,柳宗元,王叔文,白居易,唐宪宗,杜牧

    公元805年,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史为唐顺宗,年号永贞。德宗朝遗留下来的弊政很多,于是顺宗以曾经的太子侍读王伾、王叔文两人为先锋,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永贞革新。革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废除宫市(白居易的《卖碳翁》就是记录宫市制度的黑暗)、削弱藩镇即为其中一二。为使革新推行下去,“二王”(王伾、王叔

  • 中韩关系如何发展?中方告诫别反华,韩用刘禹锡名句回应

    历史解密编辑:梁子谦说标签:刘禹锡,中韩,朝核问题,王毅

    中韩关系如何发展?中方告诫别反华,韩用刘禹锡名句回应。在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正式履职之后,中韩两国的关系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尹锡悦在竞选时期就毫不掩饰其亲美的政治立场,同时也作出过很多激进的发言。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会担心中韩关系是否会迅速恶化。为了稳定当前的局势,中韩两国外长进行了会面并交换了

  • 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却从民歌中得到灵感,作出千古绝唱竹枝词

    历史解密编辑:小话诗词标签:民歌,诗歌,诗人,巴山,唐朝,竹枝词,刘禹锡,千古名句

    有人说,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文学创作离开社会生活,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此话可谓一语中的,不管是自然景观、天象四季、花鸟鱼虫,竹石树木,还是乡村风光、都市风物、人文景观、登临游览,或者是离愁别绪、异域边塞、讽怨爱情、酬答唱和,都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文学创作不是闭门造

  • 13岁小孩说《陋室铭》有错,父母也觉得在理,难道刘禹锡真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刘禹锡,陋室铭,孔子,诸葛亮,骆宾王,诗作,唐朝,艺术家

    很多有名人从小就被发现拥有超出常人的天赋,别人几岁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他们几岁就已经开始写诗作文章,这些孩子在中国有一个统一的词汇叫作神童,而中国历史之中从古代到今天,被称为神童的孩子一点都不少。比如东汉末年的才女蔡文姬在4岁的时候就已经是知道了音律之美,今天我们小学生课本之中所学的《咏鹅》是唐朝初年

  • 刘禹锡:是诗人也是政治家,率真的本性让他饱受贬谪,一生不得志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李白,李绅,唐朝,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艺术家

    刘禹锡:引杯添酒饮,把箸击盘歌在我能背诵的唐诗中,刘禹锡所占比例不少,开初读来是敬重满满,随着后来多读了些书,感觉就有些异样了起来,这是因为虽然他是一位文学史上的人物,但细究起来,他应该归于政治史上,写诗作文只是其副业而已。从他的诗文来看,他又实在应该属于文学史人物,他在唐代文坛上虽不属于大佬级人物

  • 唐诗中与众不同的一首秋天的诗,别人悲秋,刘禹锡真诚赞美秋天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悲秋,秋词,诗歌,杜甫,李白,秋天,唐诗,唐朝,刘禹锡,柳宗元,艺术家,千古名句

    中国诗歌史上有一句话,叫春女思秋士悲。说的是中国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固有的现象,就是当万紫千红的春天到来之时,是女孩子们害相思病的时候,而到了秋天,男人们特别是文人们,感到莫名的悲伤。这种悲秋的情绪,之所以说是莫名其妙,是因为也许我们无法说出悲伤的理由,也许也从来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悲伤的事情,但就是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