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正史中的九大猛将,尉迟敬德居首,秦琼为何只排第二或第三?

唐朝正史中的九大猛将,尉迟敬德居首,秦琼为何只排第二或第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 访问量:1327 更新时间:2024/2/15 5:42:47

《旧唐书》列传第十七记载的是唐朝开国两大名帅,也就是李靖和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第十八到第十九记载的是仅次于李靖李勣的九大名将,第二十记载的就是文官王珪、戴胄岑文本了。

李靖李勣在《新唐书》中的位置比较靠后,在列传第十八,而尉迟敬德、秦琼等猛将,则在列传第十四到第十五。

我们把新旧两唐书综合起来看,去掉隋朝老将屈突通和文官唐俭,就会发现史书中的开唐九大名将的排序是不一样的:《旧唐书》依次是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张公谨、侯君集、张亮、薛万彻、薛万钧,而《新唐书》则是尉迟敬德、张公瑾、秦琼、段志玄、刘弘基、殷开山(殷峤,据说但不是唐玄奘的外祖父)、程咬金、柴绍、丘行恭。

《新唐书》把薛万钧、薛万彻兄弟跟因谋反被杀的侯君集张亮合为一传(列传第十九),主要是因为这哥俩在玄武门之变中是站在太子建成一边的,而《旧唐书》则不论阵营只论战功——薛家兄弟的战力和战功,显然不比张公瑾丘行恭差。

张公瑾在两唐书九大猛将中分别位列第五和第二,这有点说不过去,因为在玄武门之变前,他干的基本都是文职:“初为王世充洧州长史。武德元年,与王世充所署洧州刺史崔枢以州城归国,授邹州别驾,累除右武候长史。初未知名,李勣尉迟敬德亦言之,乃引入幕府。”

张公瑾并不像隋唐演义小说写得那样,是燕王罗艺的旗牌官或什么小头目,也不曾在江湖中行走,最擅长不是武功而是文才。他之所以能在玄武门之变中脱颖而出,还要感谢宋朝以前的尚武风气——不会舞刀弄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孔圣人弟子。

文官上战场,在宋朝之前是常事儿,隋唐两代更是司空见惯,张公瑾在紧要关头,爆发出了惊人的战力:“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后世称之为‘玄武门十大将’或‘玄武门十杀手’,另外八人是尉迟敬德、侯君集、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其中并没有秦琼和程咬金)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读者诸君请注意,即使是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张公瑾在事成之后受封的郡公爵位,也比秦琼程咬金那样的老牌国公低一级,但食邑却比同是七百户的秦琼程咬金都多三百户。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一日之间封了数十个公侯,而秦琼程咬金等李渊钦封的国公却吃了亏:据《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记载,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像秦琼程咬金那样的开国公,都是从一品(跟郡王平级,仅次于亲王)、食邑三千户。李世民大封玄武门功臣,官服官帽好弄,还不需要狗尾续貂,但是封邑却成了大问题,于是他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把老国公们明码标价的三千户食邑巧立名目(食实封)削减,秦、程两家平白无故丢了四千六百户食邑。

秦琼程咬金吃了大亏,尉迟敬德和张公瑾等人却占了大便宜,他们原本都是没有任何爵位的“白身”,一跃而成为国公、郡公,虽然没能拿到武德年间的三两千户食邑,但是得到一千三百户和一千户,也是喜出望外心满意足了。

估计李世民在夺取玄武门之战胜利后也要擦一把冷汗并怒火中烧:尉迟敬德提着建成元吉的首级和滴血的长矛去威胁皇帝李渊,要没有张公瑾拼死作战,薛万彻、谢叔方、冯立等人就把我也砍掉了——在这紧要关头,最能打的秦琼和打仗最不要命程咬金,跑哪里躲清闲去了?

熟读唐朝史料的人都知道,秦琼程咬金没有出现在“玄武门十大将”名单中肯定另有隐情,不管他们是另有任务还是做壁上观,都没有对李渊的子孙大开杀戒(此战不但建成元吉全部被杀,他们的十个儿子,也无分大小,全被李世民斩草除根),这可能就是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只能叨陪末座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细看两唐书,就会发现在大唐开国之战中,秦琼的战功远比尉迟敬德显赫,尉迟敬德之所以投降,也是被秦琼打得实在无处可逃才投降的,而且按照墓志铭记载,尉迟敬德很有可能不是主动投降而是被秦琼抓了俘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土的秦琼之子墓志铭明确记载着秦琼“从高祖神帝(李渊)擒尉迟敬德”。

秦琼之子承袭了秦琼的上柱国、开国公勋爵,他的墓志铭是要经过朝廷审核的,而且尉迟敬德的子孙尚在,其孙女还嫁给了秦琼的儿子,两家也算姻亲,墓志铭是万万不可以作假的。

墓志铭的记载,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能找到印证:“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走(打跑)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积赐金帛以千万计,进封翼国公。”

一朝天子一朝臣,秦琼和程咬金是唐高祖李渊封的食邑三千户开国公,李世民当了皇帝,食邑就变成了七百户;原本没有任何爵位,也没有半户食邑的尉迟敬德和张公瑾,不但在两唐书九大猛将中位列第一、第二,郡公的食邑比国公还多,这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似乎都起源于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敬德心安理得地拿到了做梦都没想的国公爵位和一千三百户食邑,李世民觉得这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又把四弟(正史中玄霸是老三,元吉是老四)的全部家产都赐给了尉迟敬德:“齐王府财币器物,封其全邸,尽赐敬德。”

杀光了四弟的五个儿子(元吉死的时候才二十四岁,他的儿子有多小就可想而知了),笑纳了四弟的正妻,这种事情落在秦琼眼里,肯定是五味杂陈:“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

秦琼给自己放了十二年长假,李世民也从不派遣御医去诊疗——秦琼倒掉唐太宗赐药,纯属网文瞎编,在史料中一个字都找不到。

李世民与秦琼相忘于朝堂,史官也凑趣把尉迟敬德排在了唐朝九大猛将首位,这种排序,估计很多人都会不服气:尉迟敬德只比秦琼晚一年加入唐军,如果他真的战功赫赫,为什么秦琼受封上柱国、翼国公,端着李渊赠送的金酒瓶查收“以千万计”的金银财帛的时候,尉迟敬德连个男爵都不是?

在半壶老酒看来,秦琼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末位并不公平,在两唐书中排在尉迟敬德之后也不公平,能够与秦琼一较高下的,可能只有被列入两唐书《忠义传》的罗士信而已,即使按功劳战绩排序,秦琼也应该排在尉迟敬德前面,起码也要比张公瑾要高出许多,所以最后还要提请读者诸君给出一个公允的评价:在大唐开国战将中,秦琼的真正实力和战功,到底应该位列第几?李世民为何在称帝后既削减了秦琼的食邑,又拉低了他在庙堂和史料中的地位?

更多文章

  • 在隋唐正史中,秦琼能打赢尉迟敬德,却可能打不赢自己的两个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秦琼,尉迟敬德,罗士信,李世民,程咬金,张须陀

    说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中最为鼎盛的朝代都不为过,因为唐朝不仅人才济济,唐朝的太平盛世也是绝无仅有的,它还十分开放,接受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前来学习交流,这与清朝的闭关锁国不一样。这一点说明了唐朝是更加自信的,也是更加昌盛的,而唐朝能够如此繁荣,与唐朝皇帝的治理脱不开关系,和唐朝的文才武将也离不开关系。在唐

  • 秦琼、尉迟敬德和李元芳的官爵很有意思:三人相见,先给谁敬礼?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秦琼,李元芳,尉迟敬德,李世民,李渊,狄仁杰

    狄仁杰身边的李元芳从千牛卫中郎将升任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检校”是加官,只享受正三品待遇,却并不能真正指挥调动千牛卫兵马。这就像尉迟敬德作为李世民的贴身护卫,看起来威风八面,但最后论功行赏,却很难获得晋升的机会。李元芳似乎是李唐宗亲,武则天不会封他为国公、县侯或子爵,尉迟敬德在唐高祖李渊执政期间,既不

  • 唐太宗李世民最信任的名将,尉迟敬德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李靖,突厥,李渊,唐太宗,国防政策,书法家,隋朝

    毫不夸张的说,唐太宗与尉迟敬德,那是超过手足之情的义气。然而尉迟敬德在天下安定之后,生活过得既非常滋润,又十分郁闷。结局是安享晚年。于高宗显庆三年,74岁高龄寿终正寝。朝廷下令罢朝三日,命京城中所有五品以上高官都去参加吊唁。为什么说尉迟敬德又过得很郁闷呢?因为自唐太宗登基之后不久,尉迟敬德就离开了军

  • 秦琼和三个小弟都在昭陵陪伴李世民,尉迟敬德的两个跟班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秦琼,李世民,尉迟敬德,单雄信,王世充,李密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这句话评书中经常出现的话,用荀子的话来说,那就是“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单田芳先生在长篇评书《隋唐演义》中说过类似的话,我们翻看唐朝正史,就会发现此言非虚,仅以秦琼和尉迟敬德的三个小弟两个跟班为例,就能看出老话讲的“跟啥人学啥人”,果然是智慧的

  • 李世民庆幸:秦琼程咬金没来,他们来了尉迟敬德会不会被揍趴下?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李世民,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李渊

    秦琼和程咬金可能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但绝对没有参加玄武门战斗,这是可以在《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找到确凿证据的。《旧唐书》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八,《新唐书》列传第四、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五,《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都明确记载了建成元吉把秦琼必杀名单头一名,也记载了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发生

  • 李世民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年仅花甲的尉迟敬德?

    历史解密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李元吉,李建成,李渊,玄武门之变

    尉迟敬德比李世民大12岁,李世民却主动提出把女儿嫁给他,但尉迟敬德却坚决拒绝。这是怎么回事呢?一、忠心耿耿图片尉迟敬德对李世民的忠心是从归降那天开始的。起初,尉迟敬德是跟着刘武周和宋金刚混的。他作战勇猛,跟唐军交手时,不光多次击败唐军,还俘虏过唐军将领多名。李渊没有办法,只得派秦王李世民对付宋金刚和

  • 尉迟敬德:打铁打出锦绣江山的门神爷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尉迟敬德,李世民,王世充,李渊,窦建德,李勣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他是打铁出身的铁汉,在李世民的创业史上出场虽晚,却后来居上。出身将门的他因为世道陵替,沦落为一名朔州铁匠,在乱世中艰难图存。他从参与平叛开始出道,之后追随刘武周起兵,小试牛刀后入了李世民的法眼。兵败后追随李世民,很快得到李世民的厚待,从此成为李二

  • 尉迟敬德墓被打开,墓志书法震撼!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尉迟敬德,尉迟恭,昭陵,墓志,并州

    唐名将尉迟敬德,是中国历史上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两《唐书》中均有传。尉迟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敬德戎马一生,在李唐建国统一战争及玄武门政变中功绩显赫,深受唐太宗李世民赏识和器重。高宗显庆三年(658)十一月二十六日,寿终于长安隆政里,年74岁,陪葬昭陵。敬德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街道,

  • 尉迟敬德连摔三个跟头差点丢命,秦琼程咬金的自保之道有多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李世民,李渊,长孙无忌

    在大唐开国名将中,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不是官职最高的,但却跟李靖、李勣、魏征一样,属于知名度最高的。尉迟敬德和秦琼并为左右门神,昭陵秦琼墓前还有其他将领没有的石人石马,程咬金跟李世民做了亲家,这三位名将,也是后世隋唐英雄系列小说、评书的主角。正史和演义总是有些差别的,在正史中,程咬金没当过混世魔王

  • 唐太宗李世民的“恩威”之尉迟敬德

    历史解密编辑:东湖说文史标签:尉迟敬德,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刘邦,李道宗,韩信

    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突然问尉迟敬德:有人说你要造反,这是真的吗?尉迟敬德忽然提高了嗓门:是的,臣就是要造反。不久,唐太宗李世民还准备把女儿嫁给尉迟敬德。当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己谋反的时候,尉迟敬德感觉到很委屈:我替陛下四处征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陛下今天竟然怀疑我要造反?说着就把上衣脱掉,遍身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