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李世民最信任的名将,尉迟敬德的结局如何?

唐太宗李世民最信任的名将,尉迟敬德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计划儿 访问量:1632 更新时间:2024/1/2 13:56:38

毫不夸张的说,唐太宗与尉迟敬德,那是超过手足之情的义气。然而尉迟敬德在天下安定之后,生活过得既非常滋润,又十分郁闷。

结局是安享晚年。于高宗显庆三年,74岁高龄寿终正寝。朝廷下令罢朝三日,命京城中所有五品以上高官都去参加吊唁。

为什么说尉迟敬德又过得很郁闷呢?

因为自唐太宗登基之后不久,尉迟敬德就离开了军队,之后一直在州刺史、州都督的职位上辗转履历。

贞观年间讨伐突厥、征服四夷、开彊拓土的战争,骁勇无双的大唐第一名将尉迟敬德竟然一次也没参加,这也是令人费解的。

如此,对一位尚且年富力壮的百战大将而言,你说郁闷不郁闷?

所以,贞观六年九月。

时任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受邀回京出席御宴时,在酒席上因座次之争,就当着唐太宗的面,打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架。

还一拳把前来劝架的宗室亲王李道宗打成了“乌眼羊”,差点儿就打瞎了皇帝嫡亲堂弟的眼睛。

若是肚子里没点怨气,谁能干得出这事?

别以为这是小事!

在皇帝御宴上当着皇帝之面打皇亲,在古代那属于“大不敬”的灭族之罪。可参考西汉灌夫之事。

而尉迟敬德就这样大闹了一通,结果竟仍旧安然无事,只是挨了顿训斥,照样回去执掌一州了。

这是什么?这就是君臣之义的千古楷模。

那么,为何唐太宗要让能征惯战的尉迟敬德去当州刺史、都督等地方官,而不让他去打仗、去为大唐开边了呢?

有人说:

平突厥、开彊拓土自有军神李靖在,其之能力远超尉迟敬德,所以轮不上他!

这样说,那就错了!

李靖固然厉害,但正史上的尉迟敬德也决不是小说中的铁匠出身、毫无文化的大老粗。

尉迟敬德乃汉化的北魏鲜卑军功贵族之后,决不是铁匠。

(1)尉迟敬德之曾祖尉迟本真,为北魏冠军将军、渔阳懋公。

(2)祖父尉迟孟都,为北周济州刺史。

(3)父亲尉迟伽,隋朝仪同大将军。

这样的门庭,论其出身还高于李靖。尉迟敬德武艺绝伦,而出身也决定了其人文化也决不会低。

在前隋时,尉迟敬德就因力平民乱而得到了朝散大夫的荣誉散官头衔。

隋末天下大乱,在刘武周麾下为将,曾独领一军,打得唐军落花流水,并擒获了唐军诸多名臣名将。

尉迟敬德与李靖间,二人的统兵作战能力倒真有一事可对比。

武德八年八月,玄武门事变前。

突厥颉利可汗率十余万众大举进犯太原。李渊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统率江淮劲卒万余兵驻守太谷,与并州总管任瑰等诸军迎击突厥。

战斗结果:

由于突厥骑兵来去如风,其势凶猛,诸军迎战多失利,任瑰更全军覆没,唯李靖一军得以保全。注意,只是得以保全,而不是大胜。

武德九年八月,玄武门事变后。

唐太宗初登基。突厥可汗颉利又乘唐朝帝位更替之机,召集十几万骑兵再次入侵。

唐太宗任命李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又同时任命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大总管。二人分赴灵州、泾州,率军扺御突厥入侵。

泾州,在今甘肃泾川。

灵州道,在宁夏与甘肃之间。

二人的战果对比如下:

李靖所部以谨守为主,仍无斩获之军功。

(2)

尉迟敬德却果断出击,先率轻骑挑战,阵斩突厥名将数员,随后麾兵直击,大破泾州当面敌军,斩首千余级。尉迟敬德所部之骁勇,展示了唐军的战斗力,让突厥为之胆寒。

这也是为唐太宗的“渭水便桥之盟”作了有力助攻,让突厥知难而退。

由此,就尉迟敬德与李靖之间唯一的一次同时出征,就战绩对比上来看,显然是让尉迟敬德压了一头。

当然,这并不是说尉迟敬德就一定强过李靖,而是指如果让尉迟敬德统兵,同样也能大破突厥。

而唐太宗之所以让骁勇善战的尉迟敬德离开军队,出任地方州刺史、州都督等职,实质是对尉迟敬德的保护与善待。

因为尉迟敬德已经功高盖世,真的再也不能立功了。

如果让尉迟敬德继续统军,再立下了开彊灭国擒王的军功,那真是赏无可赏,反而要害人了。

尉迟敬德擅长率领千骑突阵,每战必斩将夺旗,战功赫赫。尤其是曾经立下过的四大救驾、护驾的盖世奇功,那是无人能比的。

李世民伐洛阳时,轻骑前出,不慎被单雄信重兵包围,激战中左右从骑皆死,李世民箭矢已尽,又被单雄信执槊紧追。正危急时,尉迟敬德单骑飞驰而来,横刺单雄信于马下,这是第一次从敌军锋刃下救了李世民。

(2)

虎牢关破窦建德时,李世民率五百骑前出,命令秦叔宝、程知节、李世勣三将分率百余骑埋伏,却亲自与尉迟敬德二人直驱河北骑兵军寨前挑战诱敌。敌军大怒,数千骑出寨追击二人。

有敌骑将追近、稍远时,由李世民挽弓回射,每发一矢、必毙一敌。

有敌骁骑快马逼近,由尉迟敬德回马执槊返刺,无不立毙。

于是李世民大呼痛快,意气风发的对尉迟敬德说:

“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就算敌军有百万众,又能奈我何!”

这是妥妥的、独一无二的护驾之功!

(3)

玄武门之变,射毙太子建成之后,昔日万军阵中乱战也从未惊慌过的秦王李世民,心乱之下,竟手足发软,差点儿亡于齐王元吉手下。关键时,又是尉迟敬德飞马过来,射杀齐王。

这是又一次救了李世民。

玄武门杀太子与齐王后,尉迟敬德披甲执兵直驱李渊处,说白了就是逼宫,然后取得李渊敕令“立秦王为太子、监国、总督内外军事”的手书,并砍下建成元吉之首示众,由此彻底瓦解了正在猛烈围攻玄武门的东宫兵马斗志,从而迅速平定了乱局。

这又是一桩“冒了背锅风险”的盖世奇功。

尉迟敬德这样的功绩背在身上,如果再让他统率重兵,日后难免是要受到小人诬陷的。

所以,唐太宗干脆就让尉迟敬德离开军队,远离京城出任地方州官,这实际是最大程度的保护功臣。

除非是唐太宗亲征,否则尉迟敬德这样的大将,是再不会领兵打仗了。

尉迟敬德在贞观年间的历任职务。

贞观三年。

右武候大将军、吴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的尉迟敬德离京,出任襄州都督,后又迁任同州刺史。

这大概是大唐历史上地位最尊贵的地方官了。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分封功臣,诏令授予尉迟敬德世袭宣州刺史。

贞观十三年,尉迟敬德调任鄜州都督。

自古功高盖世者,必有小人构陷。尉迟敬德虽已远离京城十余年,长期都督地,仍也难免受到了暗箭。

有人密奏,尉迟敬德有谋反意图。于是,唐太宗召敬德进京,君臣面对。

太宗问:

“有人举报说,卿欲谋反,这是为何?”

尉迟敬德闻言,勃然大怒,当场除却上衣,露出胸背之上的累累伤疤,跪坐于地回答道:

“臣确实谋反,但反的是隋!早年随陛下征伐四方,身历百战,而今臣身上这些刀疤箭痕,就是当十年造反证据。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有人便开始怀疑我要谋反吗?”

唐太宗见到尉迟敬德的一身伤痕,也回忆起了当年二人的征战岁月,也因为敬德的忠勇而再次感动,不由得流下眼泪,于是扶起敬德,说道:

“赶紧的,穿上衣服,朕丝毫不曾怀疑你,所以才跟你这么说,何必这么恼怒呢?”

要说三千年来哪个皇帝最讲义气,那肯定的非唐太宗莫属了!

不久后,尉迟敬德又出任夏州都督。

贞观十七年二月。

外任当了十四年地方官,年已59岁的尉迟敬德上表朝廷,请求回家养老。

退休后的尉迟敬德,闭门以歌舞自娱十六年不与人交往。

尉迟敬德致仕后,朝廷授予尉迟敬德开府仪同三司,让他只须每月初一、十五进宫朝拜。

同年,唐太宗追忆旧日元勋,建凌烟阁二十四开国功臣画像,尉迟敬德位列第七名,排名武臣第一。

尉迟敬德退休在家,闭门研究丹药,在府中挖池塘、建楼台亭阁,用白色花纹的丝织物予以装饰,每日歌舞自娱,并自学着演奏清商乐曲。

公元658年12月

享年七十四岁的尉迟敬德在府中去世。当日,高宗李治下令,为哀悼这位功勋卓绝的大唐名将而停朝三天,并命令在京城五品以上官员前去吊唁。

朝廷追赠尉迟敬德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于照陵。这是得到了最高身后哀荣。

更多文章

  • 秦琼和三个小弟都在昭陵陪伴李世民,尉迟敬德的两个跟班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秦琼,李世民,尉迟敬德,单雄信,王世充,李密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这句话评书中经常出现的话,用荀子的话来说,那就是“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单田芳先生在长篇评书《隋唐演义》中说过类似的话,我们翻看唐朝正史,就会发现此言非虚,仅以秦琼和尉迟敬德的三个小弟两个跟班为例,就能看出老话讲的“跟啥人学啥人”,果然是智慧的

  • 李世民庆幸:秦琼程咬金没来,他们来了尉迟敬德会不会被揍趴下?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李世民,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李渊

    秦琼和程咬金可能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但绝对没有参加玄武门战斗,这是可以在《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找到确凿证据的。《旧唐书》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八,《新唐书》列传第四、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五,《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都明确记载了建成元吉把秦琼必杀名单头一名,也记载了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发生

  • 李世民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年仅花甲的尉迟敬德?

    历史解密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李元吉,李建成,李渊,玄武门之变

    尉迟敬德比李世民大12岁,李世民却主动提出把女儿嫁给他,但尉迟敬德却坚决拒绝。这是怎么回事呢?一、忠心耿耿图片尉迟敬德对李世民的忠心是从归降那天开始的。起初,尉迟敬德是跟着刘武周和宋金刚混的。他作战勇猛,跟唐军交手时,不光多次击败唐军,还俘虏过唐军将领多名。李渊没有办法,只得派秦王李世民对付宋金刚和

  • 尉迟敬德:打铁打出锦绣江山的门神爷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尉迟敬德,李世民,王世充,李渊,窦建德,李勣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他是打铁出身的铁汉,在李世民的创业史上出场虽晚,却后来居上。出身将门的他因为世道陵替,沦落为一名朔州铁匠,在乱世中艰难图存。他从参与平叛开始出道,之后追随刘武周起兵,小试牛刀后入了李世民的法眼。兵败后追随李世民,很快得到李世民的厚待,从此成为李二

  • 尉迟敬德墓被打开,墓志书法震撼!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尉迟敬德,尉迟恭,昭陵,墓志,并州

    唐名将尉迟敬德,是中国历史上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两《唐书》中均有传。尉迟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敬德戎马一生,在李唐建国统一战争及玄武门政变中功绩显赫,深受唐太宗李世民赏识和器重。高宗显庆三年(658)十一月二十六日,寿终于长安隆政里,年74岁,陪葬昭陵。敬德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街道,

  • 尉迟敬德连摔三个跟头差点丢命,秦琼程咬金的自保之道有多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李世民,李渊,长孙无忌

    在大唐开国名将中,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不是官职最高的,但却跟李靖、李勣、魏征一样,属于知名度最高的。尉迟敬德和秦琼并为左右门神,昭陵秦琼墓前还有其他将领没有的石人石马,程咬金跟李世民做了亲家,这三位名将,也是后世隋唐英雄系列小说、评书的主角。正史和演义总是有些差别的,在正史中,程咬金没当过混世魔王

  • 唐太宗李世民的“恩威”之尉迟敬德

    历史解密编辑:东湖说文史标签:尉迟敬德,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刘邦,李道宗,韩信

    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突然问尉迟敬德:有人说你要造反,这是真的吗?尉迟敬德忽然提高了嗓门:是的,臣就是要造反。不久,唐太宗李世民还准备把女儿嫁给尉迟敬德。当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己谋反的时候,尉迟敬德感觉到很委屈:我替陛下四处征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陛下今天竟然怀疑我要造反?说着就把上衣脱掉,遍身的刀

  • 玄武门之变诸多功臣,为何尉迟敬德为首功,他都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逍遥史贵族标签:李渊,唐朝,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尉迟敬德,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最后他政变成功,被李渊立为太子,没多久得到李渊禅位,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是为唐太宗。在论功行赏时,李世民将尉迟敬德定为首功,不仅赐了他一万匹绢,甚至连整座齐王府,以及府中的钱财器物,都全部赏给了他。我们知道,玄武门之变的成功

  • 尉迟敬德和秦叔宝比武,谁更厉害些?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秦叔宝,尉迟敬德,李世民,王世充,罗士信,唐军,李渊,秦琼,黄易小说人物,唐朝

    尉迟敬德和秦叔宝曾交战过,并且是秦叔宝代表的唐军胜了,但是,尉迟敬德和秦叔宝有没有真正对战过,或者有没有分出胜负则不好说。实际上两人的武力值是差不多的,不过,四姑娘还是认为尉迟敬德要略胜一筹。我们先来看看尉迟敬德输掉的这场战争。619年,刘武周在宋金刚的建议下南下,试图攻克晋阳以图天下,夏县人吕崇茂

  • 同为门神的秦琼和尉迟敬德,地位和际遇却迥然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春语夏阳标签:秦琼,太宗,唐朝,尉迟恭,李世民,李元吉,王世充,尉迟敬德

    秦琼和尉迟敬德两人都为民间传说中的门神,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是对比两人一生的轨迹,发现他们两人地位和人生际遇迥然不同。门神的诞生唐太宗李世民是经过玄武之变弑兄杀弟夺得帝位的,因此有一段时间夜里经常梦见冤魂索命,以致无法安睡。秦琼得知此事后,自告奋勇与尉迟敬德拿着武器站在宫门前守卫,那夜太宗竟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