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敬葛堂:中医传奇 “药王” 孙思邈

敬葛堂:中医传奇 “药王” 孙思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肖克喜欢吃美食 访问量:4937 更新时间:2024/1/16 16:48:36

敬葛堂:中医传奇 | “药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药王”的名称来自佛经。有个药王菩萨慈悲为怀,擅长施用良药,救治众生病苦。后来老百姓就把精于方药、救人疾苦的神农、扁鹊、孙思邈等人称为“药王”。现在就来讲讲药王孙思邈。孙思邈是陕西省耀县人,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据说他活了100多岁,人们都把他当做“神仙”,尊为“药王”。

他从小勤奋好学,7岁读书,每日能背诵1000多字,有“圣童”的名声。到了20岁,已通晓诸子百家学说,既精通儒道思想,又对佛经深有研究,学问非渊博。

“药王”的诞生

隋唐两代帝王屡次请他做官,他都没有接受,而是立志行医。他的这种志,是从切身体验中养成的。小时候,孙思邈体弱多病,经常上门请医生诊治,耗尽家产,却疗效不佳。周围贫苦百姓,也跟他一样,因为患病而穷困不堪,有的竟得不到治疗而悲惨死去。这一切都使他感到:人的生命最重要,比千金还珍贵;一个药方能救人,功德能超越千金。

孙思邈18岁开始“志于学医”,一直到白发苍苍的晚年,始终手不释卷。因此,他的医学造诣很深,成为隋唐时期医药界的佼佼者。代林亿称颂道:“唐世孙思邈出,诚一代之良医也。”

有一次,孙思邈在路上看到几个人抬着棺材在前面走,从棺材里滴出几点鲜血,后边跟着一个老婆婆,伤心大哭。这种情况引起他的注意。上前一问,才知道棺材里的“死人”是老婆婆难产刚死的独生女儿。他就告诉老婆婆,产妇并没有死。于是开棺抢救,一看,产妇脸色蜡黄,一丝血色也没有,同死人无异,但一摸脉搏还在微微地跳动。孙思邈选定穴位,只扎了一针,不一会,产妇就苏醒过来,胎儿也顺利产下。眼看母子得救,大家十分感激,齐声称赞他的医术高明。

医经之宝——千金方

孙思邈一生跨越了三个朝代,分别是南北朝、隋朝和唐朝。他致力于医学上的造诣,对功名利禄毫无兴趣,由此也能静下心来专注于医学药典的编纂,为后世带来了医学巨著《千金方》。

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内容极为丰富,收方5300首,并首创“复方”。《伤寒论》的体例是一病一方,而《千金要方》为一病多方。有时两三个经方合成一个“复方”,以增强疗效。这是孙思邈对医学的重大贡献,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大革新。他的另一本《千金翼方》是对《千金要方》的补编,收录了唐代以前本草书中所未列的药物,补充了很多方剂和治疗方法。这两部书合称为《千金方》,它对于学习、研究我国传统医学来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后人称赞其为“医经之宝”。

对后世的影响

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时至今日,还在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心态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饮食应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暴饮暴食;气血应注意流通,不要懒惰呆滞不动;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等等。

更多文章

  • 李世民重病求医,孙思邈:冠袍给我,妻妾给我,李唐天下给我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秦王,皇帝,画家,李世民,孙十常,李唐天,唐高祖,孙思邈,医学家,李唐(宋朝)

    公元618年,李世民在军营中突然一病不起,找来许多郎中大夫过来诊治,均无好转。满营将士都极为担心,孙思邈听闻后,来到军营为其诊病,号脉之后,他看着李世民说道:“此病可医,但我想要殿下几样东西。”李世民问道:“是哪几样东西?”“我想要殿下的的冠袍、殿下的妻妾和李唐天下。”闻听此言,李世民已是怒火中烧,

  •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晚年为何告诫后人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孙思邈,五石散,张仲景,皇甫谧,药方,备急千金要方,神医,医学家

    魏晋时期是很多人怀念的一段时期,在这一时期,真名士自风流,他们畅所欲言,他们放浪形骸,竹林七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魏晋名士喜欢两样东西:清谈和五石散。说到五石散,它和近代的鸦片性质相似,都曾是药品,但是配方经过改良之后变成了能让人上瘾的毒品。五石散,顾名思义,由五石构成,据传五石散是张仲景发明的药方

  • 药王孙思邈秘传良方,专治“诸虚百损、脾肾阳虚”,尤其适合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神希园标签:全方,诸虚百,菟丝子,山药丸,孙思邈,医学家,脾肾阳虚

    在中医界,几乎都知道脾和肾的重要作用,毕竟一个是“先天之本”,另一个是“后天之本”。如果先天之本虚弱,就要补肾;如果后天之本虚弱,就要健脾。如果脾肾两虚呢?自然是需要脾肾双补。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着不少人有脾肾两虚的状况,比如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肠道失调、小便不利、夜尿频多、肢体浮肿,而且自己对镜

  • 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心梗、心衰,药王孙思邈:这个方,心可安

    历史解密编辑:神希园标签:心肌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治疗

    中医的一个经典名方,运用得当,有“起死回生”的力量,清代名医汪昂对它如此评价,“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可见这个方剂的实力,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生脉散。但它的来源一直存在争议,关于它的最早出处,主要争议在于,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医学启源》和《内外伤辨惑论》这四种主要源流说法。对

  • 药王孙思邈六字养生诀,每天练一练,补肝气祛湿热,肝气足身体好

    历史解密编辑:爱宠物爱生活标签:小便,肝胆,虚症,面赤,脉象,孙思邈,医学家

    药王孙思邈六字诀—“嘘”字功是养肝胆的保健功法,常练习可以保证肝胆气足,功能正常,抵制湿热袭身。前段时间有个女孩来找我看病,告诉我她有一件很难为情的事一一她觉得自己的小便赤黄气味骚臭。她觉得一个女孩子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求我给她治疗。给她诊治时,发现她面赤唇红,舌质红,少津,脉象滑数。问二便有

  • 药王孙思邈的13条养生秘笈(简单,实用!)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卫视标签:穴位,药王,孙思邈,唐高宗,医学家,千金要方,养生秘笈

    在1341年前的今天,682年3月29日唐代著名药王孙思邈去世。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西魏大统七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

  • 唐朝人均寿命不到60岁,而药王孙思邈用这种方法却能活过140多岁

    历史解密编辑:金生道标签:孙十常,思邈,艾灸,养生法,养生,华佗

    古代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大唐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物质文明十分丰富,国民生活水准很高,百姓寿命大大超过后世元、明、清朝代。 根据对当时5100个墓志铭的统计,唐朝人均寿命59.3岁。绝对是当时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之一。 而唐代的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

  • 孙思邈养生妙法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孙十常,养生,丹田,气海,千金要方

    养生妙法药王孙思邈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活到141岁才仙逝,其长寿心得必有过人之处。但事实上幼时的孙思邈体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学医,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着———《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的养生之法相信会对您有所裨益。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

  • 142岁药王孙思邈,临终再三嘱咐:此药方要销毁,万不可流落民间

    历史解密编辑:柳故事标签:孙十常,长孙皇后,李世民,牛刀

    养身、长寿、乃至于长生(非永生)是人们自古以来的追求。许多人在其中走入迷途,身败名裂:也有许多人掌握了其中的关键,逍遥无比。道家著名人物庄子为了让人们知道养身的奥秘,还专门写了一篇《养身住》,他在文章中写庖丁解牛当中暗含的养身奥秘:“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所解数千牛

  • 解读一个,孙思邈的大补方,从头补到脚

    历史解密编辑:小易养生标签:鹿鞭,人参,甘草,牡蛎,古方,茯苓,补方,脾胃,枸杞子,孙思邈,医学家

    那为什么肾一虚,人就显老了呢?这是因为,在咱中医里肾可是被称为“命门”、“先天之本”的,可见它有多么重要,咱们的一身精血全靠它来生成,肾虚了,人自然就也虚了。应该有不少朋友感觉自己“身体比年龄还老”吧,明明年纪不算太大,但是感觉自己身体亏损过度,感觉这个人啊,虚弱苍老得厉害,这些其实都是咱们肾虚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