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甘肃大地遗忘的英雄,敦煌壁画中的唐名将张议潮

被甘肃大地遗忘的英雄,敦煌壁画中的唐名将张议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的百态 访问量:3938 更新时间:2023/12/23 0:30:27

名将张议潮,敦煌壁画中的唐朝英雄

说到敦煌,历史上有一个人不能不说,他就是张议潮。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一下张议潮的故事。

莫高窟的一幅壁画,隐藏着一个想不到的故事

敦煌古称沙州,位于甘肃河西走廊最西端,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连接中原朝与西域的门户重镇。历史上,这里出过许多重要人物,张议潮就是其中的一位。说到张议潮,要从敦煌莫高窟的一幅壁画说起,它现存于敦煌莫高窟156窟,就是《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它绘制在156窟的南北壁及东壁南北两侧底部,是一个长卷式壁画,前部为武仪仗行列,中部张议潮着红袍跨白马,后部有军队随从……

这幅壁画是晚唐壁画的重要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敦煌人民对张议潮的爱戴。

张议潮,汉族,沙州敦煌(今属甘肃)人。他率领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了盘踞河西地区上百年的吐蕃,以大唐节帅之名克复瓜、沙等十一州。凉州收复,从此河西走廊又畅通无阻,对于加强西北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

时事造就英雄,张议潮的崛起,要从那个时代的特殊环境说起。中原王朝把敦煌作为经营西域的桥头堡,而北方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则把敦煌当做和中央政府一较高下的舞台。独特的交通枢纽位置,决定了敦煌上演出一幕幕各种战争的大戏。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为了平定叛乱,从边塞各地抽调兵将参加平叛。当时朝廷的命令说:“朔方、河西、陇右兵,除留守城堡外,皆赴行营,令节度使自将之。”结果导致边塞空虚,吐蕃统治者趁机大举进攻。

吐蕃人先占据青海一带的堡寨要地,接着进攻河西走廊,然后逐渐东进。

大约到786年沙州沦陷时,河西走廊大多陷入吐蕃统治者之手。沙州沦陷前,沙州刺史周鼎率众抵抗吐蕃的进攻,后沙州都知兵马使阎朝又率领将士坚守11年之久。最后,粮食器械皆尽,沙州军民才以“不得迁徙,分散安置”的条件下,出城投降。

他提出“归国”号召,留下《清谢死表》

吐蕃占据唐王朝的陇右、河西两大节度使辖区后,设立青海、鄯州、河州、凉州、瓜州五个节度使,另外还设立东境节度大使。对于大唐中央王朝的管理体系而言,有着游牧习俗的吐蕃人,其管理方式相对落后野蛮,他们往往是以帐为单位来统计管理的。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吐蕃人统治不满的人越来越多了。矛盾经过相当长的发酵,终于到了临界点。这时吐蕃人发生了内乱,公元842年,吐蕃赞普遇刺身亡,吐蕃随之发生内乱。甘肃境内的吐蕃统治集团也发生了内讧。驻扎在甘肃洛门川(今甘肃武山洛门)的讨击使论恐热率先起兵,随后同另两个军阀尚思罗、尚婢婢连年大战。这次军阀混战,前后延续达20多年,不仅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而且也大幅度削弱了河西陇右地区吐蕃统治者的军事实力,为唐王朝反攻提供了条件。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张议潮逐步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张议潮出生于敦煌世家大族,其家族郡望为南阳,但迁移到沙州已达数百年之久,其家族“世为州将”。他祖上曾担任过节度留守、支度营田转运使等官职,其父亲谦逸(益)曾被朝廷封赠工部侍郎。

少年时期,张议潮目睹了吐蕃统治者对当地的掠夺和压榨,十分推崇曾长期戍守边疆、后惨遭宦官陷害的名将封常清,他还抄录过《封常清谢死表》。吐蕃统治者虽然控制了沙州,但当地世家大族和居民并没有被异地迁移肢解,依旧是一个势力颇为强大的集团。另一方面,张议潮更是四处奔走,联络各路豪杰,形成一个志相同、关系密切的团体。

名不正则言不顺。张议潮他们要发动起义,就必须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归国” 为号召,并以此为基础,更为广泛地联络各地的有识之士,共举义旗。

举义旗收复11州,建立归义军政权

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张议潮率众起事,他们聚集在州门前鼓噪,吐蕃守将闻听消息后,急忙逃走了。随即,张议潮率众控制了沙州,并摄州事,派出十队使节,前往长安报信。其中一队使节绕道东北方,最后从天德军抵达唐境,天德军在今内蒙古乌拉特旗南,可见行路的艰难。这是沙州陷落七八十年后,再一次传来的捷报,整个长安城为之轰动。

在报捷的同时,张议潮发动大军陆续收复瓜州、伊州等地,后来又收复肃州、甘州。在积累一定实力后,收复了今天的甘肃岷县、临夏,青海化隆等地,势力范围达11州。唐王朝在沙州设立归义军,张议潮为节度使,同时任11州观察使,管理11州事务。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张议潮率七千众,东征凉州,收复凉州。

张议潮在归义军境内,实施了一系列恢复生产的举措,成功地稳定了局面。对丝绸之路的恢复起到了很大作用,也在敦煌莫高窟和藏经洞留下他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可惜的是,唐王朝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对归义军势力既喜且忧,因担心危及自己的统治,唐朝中央采取措施,阻止归义军扩张。以至于后来张议潮也不得不“束身入朝”留居长安,成为变相的人质。咸通十三年八月,张议潮在长安去世,年74岁。

敦煌莫高窟156窟是由张议潮的侄子张淮深主持开凿,这幅规模甚大的长卷式壁画显然是为了纪念张议潮而创作的。敦煌壁画上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给我们保存了当年张议潮率军收复11州的情形,归义军甲械齐整,旌旗鲜明,再现了陇上健儿的雄姿。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转发惠己利人!赞赏坚持动力!留言精神鼓励!

欢迎朋友们转发朋友圈

标签: 张议潮唐王朝沙州吐蕃归义军

更多文章

  • 张议潮:收复十三州的唐朝名将,做错了什么被移出教材?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唐朝,回鹘,张议潮,唐王朝,高仙芝

    甘肃,敦煌。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州郡,距离大唐长安远达三千多里,安史之乱期间被趁机侵占,归属吐蕃已经长达三十多年。州郡的西南方向是阳关,连接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道,每当大漠落日洒耀天地间,残破城墙上仿佛有字影闪动。一对祖孙在城关下歇脚,祖父讲述着那场浩大的战事,孙子盯着风沙侵蚀的隘口,依稀辨认着题词诗句的

  • 驱逐吐蕃:张议潮崛起与归义军政权的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吐蕃,回鹘,沙州,唐朝,张议潮,吐谷浑,归义军

    由于长期不受重视,张议潮和他建立的归义军势力,一直很少出现在历史叙事当中。关于这批隔绝于中原之外的唐军,是如何摆脱吐蕃控制的问题,大部分人并没有概念。吐蕃的内战鼎盛时期的吐蕃帝国版图公元842年,一心灭佛的吐蕃赞普朗达玛,遭到僧人行刺暗杀。吐蕃王后拥立养子为新的赞普,但另一帮贵族却以养子没有王族血统

  • 张议潮趁吐蕃内乱收复瓜州、沙州等地,前往长安后其侄子执掌当地

    历史解密编辑:鹏哥爆笑视频标签:张议潮,沙州,吐蕃,回鹘,张义潮,节度使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属于张议潮,也属于河西唐民的机会终于降临。辉煌了接近200年的吐蕃王朝,在末代赞普朗达玛的手中轰然崩塌。随着,吐蕃国内陷入党派内斗,地处边疆的河陇地区,也沦为吐蕃军阀自相残杀的战场。自命为大相的陇右军阀“论恐热”与鄯州(青海西宁)节度使“尚婢婢”,展开了长达24年的血腥搏

  • 张议潮:大唐最后的脊梁,一人支撑起唐帝国最后的希望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回鹘,沙州,吐蕃,唐朝,张议潮,节度使

    《旧唐书》卷十八《宣宗纪》:(大中五年)沙州刺史张义潮遣兄义泽以瓜、沙、伊、肃等十一州户口来献,自河、陇陷蕃百余年,至是悉复陇右故地。公元七百九十九年,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张议潮出生在沙洲,也就是今天的甘肃敦煌一带,张议潮的家里世代都是当地长官,还不是小长官,是大长官,一州之长的级别,是敦煌地区的名门望

  • 归义军——张议潮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张议潮,归义军,节度使,长安,唐玄宗

    一、西域陷落 公元七五五年冬,为唐玄宗做得“胡旋舞”,身兼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兵锋直指长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进攻的钲鼓惊醒了还沉浸于着“开元盛世”的大梦的唐玄宗。当凌厉的铁蹄踏破了夜夜笙歌的长安城,唐朝各个藩镇节度使的内心也开始躁动起来。自此,

  • 裴寂才华出众,又是李渊亲信,为何李世民看见他就生气?

    历史解密编辑:百变大冰标签:李渊,裴寂,皇帝,宰相,隋朝,李世民,刘文静,唐太宗,书法家

    裴寂是唐朝重臣。他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幼年丧父。隋朝时,历任驾部侍御史、承武郎等职。同时,他还是唐朝第一任宰相,李渊的心腹。两人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裴霁很受李渊的器重,李世民却很不喜欢他。每次看到裴寂,他都会生气。为什么?隋末,李渊在太原叛隋。当时,他与刘文静在太原晋阳共事。之所以敢于这样做,是因为李

  • 有佐命元从之功的裴寂,为什么会被排除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外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裴寂,李渊,李世民,刘文静,唐高祖,隋炀帝

    李渊能够从太原起兵到占据关中不到一年就称帝,有两个人至关重要,他们是晋阳宫副监裴寂和晋阳县令刘文静,尤其是裴寂。虽然他只是副监,但他是隋炀帝的眼睛,只要他一封密信奏上去说李渊造反足够他喝一壶的。他可不是野史里面的宦官太监,他有儿有女,儿子尚公主,女儿嫁皇子。跟唐高祖李渊不仅是儿女亲近,更是李渊的好兄

  • 《贞观之治》之裴寂落末

    历史解密编辑:著字以育人标签:裴寂,李世民,房玄龄,李渊,杜如晦,长孙无忌

    李世民和众位大臣商议后决定开放边关让百姓自己寻找生路,这样的举措大大缓解了百姓的压力,李世民在长舒一口气后让房玄龄接着办理吏部官员考核的事情,赵德言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赶来长安拜见房玄龄,他说房大人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家反省过错,现在我已知错改过还望大人在皇上面前为我美言几句啊。房玄龄说我虽然主管这件事可

  • 李渊有多信任裴寂?让三位贵妃亲临其府第彻夜宴饮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渊,裴寂,刘文静,隋炀帝,李世民,高祖

    要说武德年间李渊最信任的人是谁,不是李建成、李世民等儿子,也不是李孝恭、李神通等李唐宗室,而是李渊昔日的同事裴寂。相信很多人对裴寂这个人都比较熟悉,毕竟他就是那个让刘文静嫉恨的人。裴寂虽然出自于河东裴氏,但是他的前半生实在是平平无奇,等到616年,年近五十的裴寂成了晋阳宫的副监,而他的领导、晋阳宫监

  • 有人说,唐朝第一宰相裴寂,遭到了李世民的疯狂打击,这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裴寂,李世民,李渊,刘文静,宰相,杜如晦

    疯狂打击?知足吧,倘若他遇上的不是李世民,恐怕命都保不住,如果不小心对位朱元璋,裴家就准备“封门息业”吧!裴寂出身河东豪门裴氏,不过他家并不显赫,当年被举孝廉进京,没钱坐马车,靠两条腿走到京城。裴寂在官场混了大半辈子,仕途也是不温不火,年近四十还是个七品芝麻官。按这个速度,太守基本上是他这辈子的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