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泌平定安禄山后,皇帝下旨赏赐,李泌道:我想睡在您的膝盖上

李泌平定安禄山后,皇帝下旨赏赐,李泌道:我想睡在您的膝盖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哈哈说历史 访问量:2002 更新时间:2024/1/10 7:39:43

李泌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之一,他与唐肃宗李亨虽然是君臣,但是私下却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安史之乱,李泌收复长安和洛阳,唐肃宗问其要何赏赐,文武百官都认为他会提加官晋爵,却没想到他的回答却是:“我想睡在陛下膝盖上。”李泌为何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李泌从小聪明伶俐,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唐玄宗李隆基将他召入宫中随太子李亨一同读书学习,两人很快处成了好朋友。有李泌的辅佐,李亨的太子之位才能得以稳坐。可是李泌他为人太过正直,这也导致了他在朝堂上立敌无数。他不习惯朝堂的勾心斗角,便辞官隐居山林了。李泌离开了,李亨失去了为他出谋划策的伙伴,父亲李隆基对他的种种行事心生不满。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往四川,李亨留下平定战乱。李泌知道昔日好友的困境,此时便赶来帮助李亨。李亨想要封李泌为相国,李泌拒绝了。李泌帮助李亨出谋划策,李光弼郭子仪两位战士才得以将安禄山打的节节败退。

战乱平定之时,就有了开篇的论功行赏,当李泌说到想要睡在皇帝膝盖上,皇帝大笑一口应允。晚上李亨来到李泌住所,李泌如同儿时一般,将他的头躺在了李亨的膝盖上。

朝中众臣无一不忠于君王,拥戴君王,但是对于李泌而言是真心实意爱护君王。其他人的忠诚拥戴,君王须努力工作以报,但是对于李泌而言,君王可以永远是那个一起嬉戏的少年。就如同儿时在花园里玩累了,互相躺在彼此膝盖上睡觉一般。往日重现,永远少年。

更多文章

  • 艺术品里的历史:隐藏在《张议潮出行图》中的归义军武装报告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唐军,吐蕃,归义军,节度使,武装报告,张议潮出行图

    由于并非古代中原政权,张议潮建立的归义军很容易被人忽略。但非常讽刺的是,后人在复原唐朝军队的原貌时,又不得不参考当年的归义军组织和结构。一切都源自敦煌莫高窟中的著名壁画:《张议潮出行图》。这幅图的题词全称是《河西节度使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节度使张议潮统军□-除吐蕃收复河西一道行图》,这个称号本身就有内

  • 石窟往事:《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背后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敦煌,常书鸿,常沙娜,莫高窟,石窟往事,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幽暗的光线抹在《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的马蹄上,像敷了一层淡淡的霜。连续几个小时,画家常书鸿保持着躬身俯视的姿态,他需要努力地眯起眼睛才能看清它们。张议潮的故事,常书鸿已不陌生。公元 848年,张议潮率领敦煌军民起义

  • 张议潮:豪杰之志何人知?孤臣丹心为归国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标签:张议潮,安史之乱,长安,沙州

    “大唐”,代表一段繁华盛世,令多少文人墨客魂牵梦绕,不吝笔墨和想象来描绘这片天上仙境。然而张议潮眼中的景色却大相径庭,醉生梦死的长安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是烧杀抢掠的吐蕃,河西沦陷于异邦手中,从小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张议潮决心赶走占据家乡的侵略者,带领陷没百余年之久的故地和人民重回大唐的怀抱。一、家乡沦陷

  • 大唐有孤忠:沦陷百年的河西,张议潮亲手恢复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长安,沙州,唐朝,张议潮,张义潮,大唐有孤忠,河西省(中华民国)

    河西沦陷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归路,一振雄名天下知。安史之乱后,河西陇右的军队被调到内地平叛。边防的空虚,让吐蕃有机可乘。他们采取步步蚕食的策略,占据了河西,甚至威胁长安。公元770年,吐蕃围攻最西端的沙洲(今敦煌)。沙州军民抵抗了足足十一年,在获得吐蕃人不将居民外迁的承诺后,刺史阎朝才

  • 张议潮:不该被遗忘的名将,收复失地十一州的功绩,正史却无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夏觅一年标签:张议潮,吐谷浑,回鹘,节度使,沙州

    不该被遗忘的名将:张议潮唐朝自从安史之乱后,无力国力和军事实力都一蹶不振,曾站在东亚领土这位巨人,似乎就要暗淡地退场了。可是偏偏有一人靠着一己之力,为这位巨人添上最后一抹荣光,让大唐的军威再一次照耀在西北的大地上,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张议潮,沙州敦煌人,作为吐蕃统治下成长起来的唐人,恢复大唐在西北的

  • 被甘肃大地遗忘的英雄,敦煌壁画中的唐名将张议潮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张议潮,唐王朝,沙州,吐蕃,归义军

    名将张议潮, 敦煌壁画中的唐朝英雄 说到敦煌,历史上有一个人不能不说,他就是张议潮。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一下张议潮的故事。 莫高窟的一幅壁画,隐藏着一个想不到的故事 敦煌古称沙州,位于甘肃河西走廊最西端,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连接中原王朝与西域的门户重镇。历史上,这里出过许多重要人物,张议潮

  • 张议潮:收复十三州的唐朝名将,做错了什么被移出教材?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唐朝,回鹘,张议潮,唐王朝,高仙芝

    甘肃,敦煌。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州郡,距离大唐长安远达三千多里,安史之乱期间被趁机侵占,归属吐蕃已经长达三十多年。州郡的西南方向是阳关,连接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道,每当大漠落日洒耀天地间,残破城墙上仿佛有字影闪动。一对祖孙在城关下歇脚,祖父讲述着那场浩大的战事,孙子盯着风沙侵蚀的隘口,依稀辨认着题词诗句的

  • 驱逐吐蕃:张议潮崛起与归义军政权的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吐蕃,回鹘,沙州,唐朝,张议潮,吐谷浑,归义军

    由于长期不受重视,张议潮和他建立的归义军势力,一直很少出现在历史叙事当中。关于这批隔绝于中原之外的唐军,是如何摆脱吐蕃控制的问题,大部分人并没有概念。吐蕃的内战鼎盛时期的吐蕃帝国版图公元842年,一心灭佛的吐蕃赞普朗达玛,遭到僧人行刺暗杀。吐蕃王后拥立养子为新的赞普,但另一帮贵族却以养子没有王族血统

  • 张议潮趁吐蕃内乱收复瓜州、沙州等地,前往长安后其侄子执掌当地

    历史解密编辑:鹏哥爆笑视频标签:张议潮,沙州,吐蕃,回鹘,张义潮,节度使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属于张议潮,也属于河西唐民的机会终于降临。辉煌了接近200年的吐蕃王朝,在末代赞普朗达玛的手中轰然崩塌。随着,吐蕃国内陷入党派内斗,地处边疆的河陇地区,也沦为吐蕃军阀自相残杀的战场。自命为大相的陇右军阀“论恐热”与鄯州(青海西宁)节度使“尚婢婢”,展开了长达24年的血腥搏

  • 张议潮:大唐最后的脊梁,一人支撑起唐帝国最后的希望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回鹘,沙州,吐蕃,唐朝,张议潮,节度使

    《旧唐书》卷十八《宣宗纪》:(大中五年)沙州刺史张义潮遣兄义泽以瓜、沙、伊、肃等十一州户口来献,自河、陇陷蕃百余年,至是悉复陇右故地。公元七百九十九年,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张议潮出生在沙洲,也就是今天的甘肃敦煌一带,张议潮的家里世代都是当地长官,还不是小长官,是大长官,一州之长的级别,是敦煌地区的名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