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和大家一同对贾岛的《夜喜贺兰三见访》这首诗进行了赏析。
在秋分时节的午后,读着这样一首颇为应景的诗文,感受着难得的秋高气爽,让思绪随之海阔天空一番,这本身也是一种无比欢愉的享受。
如我在处暑节气系列文章中的预告,未来我的自媒体矩阵也会关注一些传统节气,并会借着这一机会对一些应景的古诗词进行赏析,共同感受诗人对外在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自己对于文化修养层面的关注,一旦自己的文化修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那么在很多事情的认知上便会变得更为通透,不会受任何燥热之气所烦扰,好似秋分节气中的这股神清气爽传递到了我们的心中。
对于古诗文的赏析并不是唯一目的,我的目的是要从这一篇篇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诗文中探索出对人生的感悟,正如通过《夜喜贺兰三见访》这首诗,我想表达的是对“挚友”的深切感悟。
今天我将继续围绕“挚友”这一话题进行展开,关注挚友间在相互交流上的极度自由。
自由自在的情感交流
对真正的挚友而言,双方间的情感交流可以认为是极度自由的,丝毫没有任何障碍。
这样的自由恰似《夜喜贺兰三见访》这首诗中所展现出来的意境。
在一座适宜隐居的空灵深山中,除了泉水的叮咚声和仙鹤被惊扰时发出的声响外,只有诗人贾岛和他的挚友间的漫步和交谈之声了。
在深山之中,两位挚友或是漫步于山间小路,或是头枕于山石之上,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和惊扰,谈天说地,自由而惬意。
我相信在绝大多数人的脑海中,这就是挚友间自由交流的真实意境所在,这样的意境也许会永存于人世间,不会因地域、时代或是科技而发生任何改变。
挚友间在交流上的自由体现在两个层面:
“交流场合”的自由
第一个层面是“交流场合”上的自由。
《夜喜贺兰三见访》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挚友间惬意交流的图景。在这里,诗人贾岛隐居的山林便是一种好的交流场合。
无论身处哪个年代,也无论身处哪种环境,没有什么能够阻碍挚友间的真切交流,空间因素更不会成为问题。
在古时候,挚友间交流的场所可能是任意一方的居所、客栈,也可以直接融入到各种自然环境之中,使人与环境融为一体。
而如果在当代,那么可选的余地就更多了,科技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交流场合上的自由,挚友双方之间可以随时随地通个电话,随时随地发个微信,或是随时随地选择一个独具特色的咖啡厅,就着醇香的咖啡,在和煦的阳光下,促膝长谈。
“交流场合”本身并不重要。因为在挚友间热切的交流中,对于场合与环境的感受会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情感间的交流、观点间的碰撞、心绪上的愉悦。
这些都将占据我们所有的感官,最终我们甚至不会感受到自己身居何处。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当一对挚友在一处相约时,就好似在时间层面上设置了两个“关键帧”。
第一个关键帧是挚友双方进入交流场合的那一刻,这时也许会对场合有一定的感慨之辞;
第二个关键帧是离开交流场合的那一刻,这时也许会再次关注所处的场合。
而在这两个“关键帧”之间,我们的思绪将不再停留在交流场合之上。从这个角度来看,挚友间的交流场合一定是自由的。
“交流内容”的自由
第二个层面则是“交流内容”的自由。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交流场景都会给双方带来一些压力,唯一不会带给我们压力的便是家人和挚友。
我们会在与同事或客户的交流中感受到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压力,我们会耗费大量的脑力,不仅需要做到边交流、边思考,还要快速处理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有时还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如果从“精力”这一视角来看的话,这样的交流一定会消耗我们的精力。
我相信,在我们完成了上述这些场景的交流之后,一定会感受到无比的疲惫,当然,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很多时候也会带给我们更多收获,比如获取了某某商机,达成了某某共识等。
从职场角度而言,如此耗费精力的交流推动了商业世界的发展,也推动了我们在职场中的不断进步。
而与挚友间的交流并不会如此。
任何时候,挚友间的交流无需刻意准备,交流的内容一定也会是海阔天空、无拘无束的,因为在相似的三观之下,无论谈及的是怎样的内容,都能引起双方之间的兴趣和共鸣。
与此同时,在交流中,我们既不需要“思路清晰”,也不需要“逻辑清晰”,更不需要各种“传播学上的技巧”。
在话题与话题之间,我们不需要任何话题切换的技巧,也不需要追求无缝切换,即使话题如青蛙一般跳来跳去,难以捉摸,也不会给对方带来任何困扰。
挚友间的交流是极度自由、无拘无束的,并且内容富有无可比拟的“营养”,这些营养面向的并不是任何成功学话题中所涉及的知识提升、能力提升或是底层思维的提升,而是对双方内心的滋养,以及对于人生更为深刻的感悟。
这样的交流非但不会消耗双方的精力,还会为双方间的精力带来“滋养”,最终也会将原有的疲惫消除殆尽。
挚友间的自由交流所带来的是极度自由的友情,这样的友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磨殆尽,反而会不断升华。
在这个过程中,友谊的小船会一直慢慢向前行驶,直至人生的终点。而在行驶过程中,即使遇到惊涛骇浪,挚友间也会共同努力,将外界强加而来的危险彻底消除,使航程重新归于风平浪静。
唐代大诗人贾岛和他的挚友虽然早已离这个世界而去,但他们之间的友情并不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而销声匿迹,最终,这样的友情会成为人世间最为真挚的情感而永存世间,不断滋养着一对对挚友。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将聊一聊挚友间的“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