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房山有座寺庙曾是“诗奴”贾岛的修习之地

房山有座寺庙曾是“诗奴”贾岛的修习之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家住房山 访问量:179 更新时间:2024/3/10 15:26:09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许多人知道贾岛

大抵都是因为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

此外,他的一句“僧敲月下门”

也让“推”“敲”的故事被讲了一千多年

那贾岛又为什么会在字句上

这么狠下工夫呢?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

曾居于房山,在石楼出家的

唐代诗人——贾岛

让我们点开视频

听讲述人名赫为您一一道来

苦吟诗人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阆(làng)仙,唐代(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儒客大家,人称“诗奴”。《新唐书·韩愈传》曰:“贾岛,字浪仙,范阳人。”唐代范阳包括今北京市房山区一带。据化文物学者考证,贾岛故里就是今房山区石楼镇大次洛村。

关于贾岛的生平,我们可以从视频中了解一二,此外,唐朝人苏绛所撰的《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铭》也保留着的一份原始资料。

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传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失意之,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佛门为僧,在云盖禅寺(如今位于房山区石楼镇大次洛村)出家,法名“无本”。

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的性格,耽幽爱奇,淡于荣利,喜怒鲜形于色,世事颇少萦怀。但他仍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贾岛也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贾岛与云盖寺

云盖寺位于房山区石楼镇大次洛村,村里曾有多座古刹,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已荡然无存,只有云盖寺的一部分被修复保存下来,据说这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寺院。

据寺内碑文记载,云盖寺建于西晋太康年间,明嘉靖三年在《重修云盖寺碑》的碑文中记载“及夫断碑之有曰其云盖寺之设也,乃贾岛修习之处”,说明曾有残碑,上面记载着贾岛在云盖寺修行。

除了云盖寺内的石碑,明崇祯八年刊印的《帝京景物略》中也清晰记载着:贾岛初祝发法善寺、一曰云盖寺,今房山有石庵,曰贾岛庵。

在诗人云集的唐代

贾岛虽称不上耀眼,但却极具个性

他以“推敲”的态度和“十年磨一剑”的精神

执着于诗歌的创作

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诗坛上获得了很高的地位

一生著作诗文400余首

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其现实的处世态度、“苦吟”的作诗方法

精益求精的“推敲”精神

也值得我们学习、敬仰

您还对房山的哪里亦或哪位名人感兴趣呢

不妨留言告诉我们哦~

■说明:本文由家住房山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 源:房山旅游 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网络等。

关注家住房山

看房山大事小情,搜身边吃喝玩乐!

======= 房山邻友圈!=======

商务微信:jiasupao2014

标签: 贾岛房山诗奴诗人寻隐者不遇

更多文章

  • 贾岛的“剑客”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贾岛,剑客,韩愈,诗作,诗人

    贾岛有《剑客》诗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时常闻人言说,做事业、搞创作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持续地打磨、提高、求精,为的是一试身手,决战决胜,这样的精神是极为可贵的。《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能坚持,不甘寂寞,难有升堂入室,出类拔萃的成就。贾岛有《剑客》诗

  • 云深不知处:爱静、爱瘦、爱冷的贾岛

    历史解密编辑:高考锦鲤王标签:贾岛,诗歌,白居易,孟郊,唐才子传,闻一多

    字数:1903,聆听阅读时间:约13分钟-有音频,更精彩-(点击音频,即可收听)主播栖桐每个在动乱中毁灭的前夕都需要休息,而在这个前夕中,贾岛的诗歌就格外值得拿出来品味。《唐才子传》有言贾岛诗歌:“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晚唐五代时期,学贾岛的诗人数不胜数,在那个时代,不妨称之为贾岛的时代。当中老

  • 唐诗三百首 | 《寻隐者不遇》贾岛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贾岛,寻隐者不遇,唐诗,隐者,隐士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译文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注释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童子:没

  • 郜国公主母女之死,真的是风月案件?李泌一句话点破唐德宗的隐私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李泌,唐德宗,郜国,太子妃,唐玄宗,唐肃宗

    郜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历史上它遭到周边的鲁国、宋国和郑国的轮番蹂躏。1500年后,以郜国为封邑的大唐郜国公主,却活得“有声有色”。这位郜国公主是唐肃宗的女儿,唐玄宗的孙女,成年后,她被嫁给了虢国夫人的儿子裴徽。虢国夫人就是杨贵妃的三姐,也就是说郜国公主嫁给了“奶奶”的娘家姨侄。这位裴徽在《太平广

  • 唐朝防线仅剩352里,李泌一招反转围攻吐蕃,做法今日也能借鉴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泌,吐蕃,唐朝,南诏,唐德宗,唐代宗

    大唐盛世,让人心心念!想当年贞观之治何其威武,开元盛世何其荣耀,最后却在安史之乱后渐入颓势。从巨唐、盛唐进入了持续百余年的衰世。顶峰跌落的苦楚背后,是一场大动乱之后的人口虚耗,还有版图内的藩镇割据。这时局,让大唐在后续遭遇不少不堪,进而陷入了一次次治而后乱,又治理又乱的循环之中。曾经的顽疾,河北藩镇

  • 平凉劫盟背后阴谋,吐蕃一举砍断大唐三大支柱,李泌一计亡羊补牢

    历史解密编辑:朝夕搞笑官方标签:李泌,吐蕃,浑瑊,马燧,南诏,唐朝,唐德宗,尚结赞,散文家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闰五月,大唐与吐蕃在平凉举行盟会。不料,吐蕃人突然变脸,袭击了唐军,导致大唐60余名官员被俘,500人战死,这就是著名的“平凉劫盟”事件。趁双方“结盟”的机会干出“劫盟”的勾当,是非常恶劣的外交手段,史上罕见。吐蕃人为何要做这么做呢?朝廷又是如何善后的呢?这件事还要从四年前

  • 聪慧的李泌,懂得在合适的时间收手,使自己获得周全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李泌,唐肃宗,平定,唐军,杨国忠,皇帝

    如果皇帝能有一个真正有才的谋士,那么他将会获得很大的支持,使得他可以在管理朝政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唐肃宗在刚刚继位的时候身边的官员们总共才不到30个人,而那个时候朝廷刚刚建立,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甚至一些武将还不愿意听从指挥,所以他要去平定叛乱的话就需要有能人来辅助他。这个时候他就想到了自己在以前的一

  • 名将李泌,历仕四朝、四落四起,为何皇帝都信任他?一般人学不来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李泌,皇帝,唐肃宗,韩滉,李光弼,安禄山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李泌(722~789),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即以“神童”名闻天下;“及长,博学,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言神道之术,与皇帝、太子作布衣交,历4朝(玄、肃、代、德),事3君(肃

  • 李泌这首诗,写清了人活着的意义,别白忙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往事随风而已标签:李泌,宰相,玄宗,范蠡,唐朝,张九龄,郭子仪,李林甫,散文家

    每天学一点知识,让生活充满诗意欢迎关注槐序姑娘01 | 一代奇士李泌(bì),中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没有之一。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又力保顺宗登基。“安史之乱”后,是李泌力挽狂澜,救大唐于水火,又与外甥张志和制策,大胆启用“回纥”兵,郭子仪才得以复长安。顺便说一下,张志和就是写出“西塞山

  • 素有“白衣宰相”之称的李泌,为何一生崇尚道教?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李泌,道教,张九龄,隐士,道士,唐玄宗

    李泌(722-789年),字长源,唐朝中晚期杰出的军事战略家与政治家,历仕肃宗、代宗、德宗三朝,曾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唐朝历史发展的进程。而这个被世人称为“白衣宰相”的人物,一生却崇尚道教、信仰道教,同时也成了道教的代表人物之一。十七岁时,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