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聪慧的李泌,懂得在合适的时间收手,使自己获得周全

聪慧的李泌,懂得在合适的时间收手,使自己获得周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奇案故事本 访问量:2847 更新时间:2024/3/10 15:27:19

如果皇帝能有一个真正有才的谋士,那么他将会获得很大的支持,使得他可以在管理朝政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唐肃宗在刚刚继位的时候身边的官员们总共才不到30个人,而那个时候朝廷刚刚建立,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甚至一些武将还不愿意听从指挥,所以他要去平定叛乱的话就需要有能人来辅助他。这个时候他就想到了自己在以前的一个好友李泌,于是就让人把李泌给接了过来。其实在之前的时候,李泌就已经在朝廷当中有所表现,只不过他因为与杨国忠不合而被排挤在外。

当唐肃宗这次在邀请他前来为国家献计策的时候,他也知道自己应该为这个国家献出一份力量,于是就与皇帝见了面,而唐肃宗在看到这位大臣之后也相当高兴,觉得自己有了依靠。朝廷才刚刚建立,所以很多规矩都没有拟定,因此唐肃宗和李泌还像以前那样,经常在一块,没有什么限制。面对皇帝的加封,李泌完全不会在意。他表示自己能够帮助到皇帝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获得什么样的官职。不过在皇帝的坚持下,他还是在最后得到了军师这一官职。

唐肃宗知道这位好友肯定希望自由,所以他也表示等到国家安定之后再真正的让他归隐。他们也在不断的去平定叛乱,而且在这个时候各地的文书从来没有间歇过,这使得皇帝有些吃不消,所以他就下令这些文书首先要给李泌看,如果里面觉得有一些比较紧急的那就给肃宗,两个人一直都可以很好地配合着,使得国家在如此动乱的条件下也被管理得相当有条理,而且他们在平定叛乱的过程当中也能够做的相当到位。

在这样的势态下,李泌和皇帝也就一直在占着一定的主动,那些叛军不仅不敌唐军,同时他们内部也起了内讧,这就使得唐军在最后取得的胜利,而这位皇帝也因此获得了安定,不过在这个时候的李泌却没有打算一直这么下去,等到朝廷彻底稳定之后,他就有了归隐之心。在那个时候,太子也发现了张良娣等人想要去谋害李泌,不过他对此并不在意,因为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归隐之日快要到来了。并且这对他来讲也是一件比较幸福的事情。

在与皇帝共同饮酒的过程当中,他就说明了自己的这一请求。虽然唐肃宗一直不愿意答应,但是在李泌的一再坚持下,他只好同意了。因此,李泌到最后就过上了非常安定的生活,没有过多的在朝廷当中去进行竞争。这对他来讲也是一个好处,有些时候人们总想让自己在某一方面发展得特别好才会罢休,而这个过程可能就会做的有些过激。应该像李密那样,懂得在适合的时候收手,那么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使得我们在最终能够获得周全,这也是一件相当关键的事情。

参考文献:《上下五千年》

标签: 李泌唐肃宗平定唐军杨国忠皇帝

更多文章

  • 名将李泌,历仕四朝、四落四起,为何皇帝都信任他?一般人学不来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李泌,皇帝,唐肃宗,韩滉,李光弼,安禄山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李泌(722~789),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即以“神童”名闻天下;“及长,博学,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言神道之术,与皇帝、太子作布衣交,历4朝(玄、肃、代、德),事3君(肃

  • 李泌这首诗,写清了人活着的意义,别白忙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往事随风而已标签:李泌,宰相,玄宗,范蠡,唐朝,张九龄,郭子仪,李林甫,散文家

    每天学一点知识,让生活充满诗意欢迎关注槐序姑娘01 | 一代奇士李泌(bì),中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没有之一。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又力保顺宗登基。“安史之乱”后,是李泌力挽狂澜,救大唐于水火,又与外甥张志和制策,大胆启用“回纥”兵,郭子仪才得以复长安。顺便说一下,张志和就是写出“西塞山

  • 素有“白衣宰相”之称的李泌,为何一生崇尚道教?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李泌,道教,张九龄,隐士,道士,唐玄宗

    李泌(722-789年),字长源,唐朝中晚期杰出的军事战略家与政治家,历仕肃宗、代宗、德宗三朝,曾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唐朝历史发展的进程。而这个被世人称为“白衣宰相”的人物,一生却崇尚道教、信仰道教,同时也成了道教的代表人物之一。十七岁时,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

  • 中唐兴衰(十章)李泌受到唐朝三位皇帝器重,为何难以封侯拜相?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李泌,皇帝,侯拜相,中唐,宰相,唐玄宗

    中唐既是唐朝兴衰动荡的时期,也是名臣将相频出的时代。在安史之乱和吐蕃入侵的背景下,唐朝出现了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但是在同一时期唐朝的朝廷中也不乏名垂青史的名臣,而李泌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李泌在中唐时期的声望极高,在后世甚至被认为是才比诸葛亮的人物,受到很多后世文人的推崇。然而在中唐前期,李泌的处境

  • 唐肃宗为何不用李泌的“彭原对策”平叛?唐帝国的财政不足是短板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唐肃宗,李泌,唐玄宗,郭子仪,宰相,玄宗

    导语:在肃宗欲命建宁王李倓为天下兵马元帅时,李泌明确提出了反对意见,在唐前期,太宗、高宗、玄宗等都是以非嫡长子的身份即位,立建宁王为元帅,最后若立有大功却没有被立为太子,支持建宁王的人岂肯罢休,太宗与玄宗之事便是前车之鉴。一、肃宗灵武政局探微1、肃宗即位前的政治形势肃宗在平凉收到李涵的汇报后,虽然“

  • 唐蕃维州之战的三大功臣:李泌的困蕃之策居功至伟!

    历史解密编辑:可乐历史标签:李泌,韦皋,南诏,唐蕃,唐朝,唐德宗,节度使,唐王朝,散文家,维州之战,官宦世家

    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伤痕累累且麻烦不断,内部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外部吐蕃几乎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致使铁血郡王郭昕被隔绝在西域长达十五年,至唐宪宗元和三年,吐蕃攻陷龟兹,郭昕与麾下将士一同埋骨沙场。762年十月,吐蕃更是以二十万大军东进,轻松拿下大唐都城长安,杀得唐代宗仓皇而逃。更让唐王朝头疼的是,此

  • 李泌:“七岁神童 四朝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神州翰林院标签:李泌,唐玄宗,宰相,贺知章,唐德宗,杨国忠

    大唐盛世,人才辈出,使那个令人骄傲的国度变得更加举世无双。各国文人侠客为之付出的贡献更是各有千秋。在这其中有一个人,名为李泌,他历经了四个朝代,他被三位皇帝当做自己的老师,在两个朝代为卿相。李泌可以获得帝王的信任,他可以在完成每一件大事之后都功成身退。仅仅这一点,就受到了无数后人的模仿,但是无一例外

  • 名相李泌的实践之“政隐两全“与最终大隐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李泌,李辅国,唐肃宗,宰相,商山四皓,杜甫

    李泌的一生,虽然多次出入朝廷,但真正由李泌自行辞退,遁隐山林的却只有一次。那次便是在肃宗至德二年(757)收复两京时,李泌以"五不可"为由断然隐逸。恒以智免还是贯彻志向──李泌"政隐两全"之实践李泌的"五不可",其一为"遇陛下太早"、其二为"陛下任臣太重"其三为"宠臣太深"、其四为"臣功太高"、其五

  • 忠义、智慧化身的白衣宰相李泌骗了你,司马光揭开他的另类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可乐历史标签:李泌,宰相,诗人,宋朝,司马光,唐德宗,唐玄宗,唐肃宗,科学家,官宦世家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男主角李必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其原型叫“李泌”,出身于赵郡李氏辽东房,是瓦岗寨首领李密的族曾孙。李泌的一生非常传奇,他六岁得到唐玄宗的召见。宰相张说以“方圆动静”为题测试,李泌答以“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论棋道,被誉为“神童”。小小孩童不喜欢“大灰狼与小白兔

  • 35岁的李泌归隐山林,唐肃宗十分不解,李泌:我不走就要被您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唐肃宗,李泌,唐德宗,唐玄宗,宰相,李辅国,唐朝,艺术家,五代十国

    “陛下今日在臣的卧榻之上,尚且不同意臣归隐山林的请求,他日到了御案前,臣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唐肃宗摇头苦笑:“没想到你对我的疑心竟然如此之重,难道我是昏君吗?”“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陛下有五条理由杀臣,而臣只有此刻这一个机会,陛下不让臣走,就是杀臣。”这是唐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