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秋分时节,重读贾岛的《夜喜贺兰三见访》(上)

秋分时节,重读贾岛的《夜喜贺兰三见访》(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Meta烟中雯城 访问量:3561 更新时间:2024/1/20 13:54:58

大家好!

今天是2022年9月23日,也是一年一度的秋分时节。

秋分时节是一个在传统与科学上兼容并蓄的时节,因为这两者在秋分的解读上极为相似,在二十四节气中,这样的节气十分少见。

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有“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样的描述,而从地理学学来解释的话,秋分这一天昼夜均分,昼与夜均为12小时。而秋分过后,夜渐渐变长。

“阴阳各半”是秋分的显著特征之一。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赏析一首在阴阳各半的秋分时节所作的古诗--唐代诗人贾岛的《夜喜贺兰三见访》。

在这首诗中,连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也具有一寂一喜、寂喜相伴的特点,不失为一种精妙的巧合。

“寂”—“喜”—“寂”

我们先一起来进行品读:

时光荏苒,悠忽之间,又到了一年的秋分时节,漏壶仍然像往一样保持着滴答的节奏,此时,夜还未深。

泉水叮咚,时时发出的声响惊扰了古松上休憩的仙鹤,抬头望天空,发现在秋风的吹拂下,原本将月光遮住的云朵已然飘离,皎洁的月光再次出现。

我正在和挚友漫步于长满青苔的山间小道之上,兴致盎然,走得时间久了,便在小道边上找了一处休憩之地,头枕山石,畅聊推心之语、置腹之言,诗词歌赋、时事见解、人生感悟等无所不包。

在长谈中,我和挚友两人的声音在山间不断回响,突然感慨万千,我所栖身的这座闲适野山,依然如往常一样平静空灵,只有眼前的这位挚友知己会偶尔拜访。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对于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一般有两种解读。

一种是由“寂”到“喜”,在寂寞空灵的深山之中,有自己的知己挚友相伴,促膝长谈,共度秋分时节,会让人感受到无比开心。聊到兴致之时,便如进入了桃花源一般。对作者而言,人生的巅峰莫过于此;

另一种便是如过山车一般,先由“寂”到“喜”,再从“喜”回到“寂”。

有一位挚友在这空山中相伴,谈天说地,消除寂寞,这固然是一件可喜之事,但这样的相伴并不是一种常态,挚友总会离开,寂寞仍然会回归到自己的身边。

事实上,寂寞才是一种常态。

我更趋向于第二种解读,因为第二种解读更接近于人生的真理。

我们身边的挚友

如果诗人穿越到现代世界,并不偏不倚地回到同一座深山中时,并不会感觉有多么不一样,因为其在《夜喜贺兰三见访》这首诗中抒发的感慨仍然适用。

在我们的人生长河中,总会邂逅形形色色的人。

  • 在学生时代,我们会与很多同学结缘,共同聆听同一位教师的教诲;
  • 在职场中,我们会与很多同事或者合作伙伴结缘,共同完成一个个激动人心的任务,实现人生价值;
  • 在某次旅行中,我们可能会邂逅不少驴友,他们对于旅行的看法和认知与我们相仿,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如果我们统计一下人数的话,会发现其数量其实还是非常可观的,但最后能够“脱颖而出”,并成为我们挚友的人并不多。

这就像是我们日常的数据筛选工作。

在面对海量的数据时,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条件、指令等的组合,对数据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清洗和筛选,直至找到我们最终想要的数据,这些数据将用于我们后续的分析,并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带来赋能。

在这里,这些海量数据可以认为是我们以往所接触的所有人,而筛选条件便是我们心中对于挚友的期许,同样地,对方也会有相应的筛选条件。

只有当双方之间的筛选条件基本吻合时,那么才有可能擦出火花,成为真正的挚友。

在这些筛选条件中,最为重要的一定是双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一致、对于同一件事、同一类遭遇的看法是否一致,一旦能在这些方面保持一致的话,那么双方之间只需对一对眼神,便能成为挚友。

拥有相似且正面的三观是成为挚友的重要前提,有了这样的前提,很多世俗眼光下的“障碍”都将不复存在,比如年龄、地理位置等。

我们日常所说的“忘年交”便是挚友的一种类型,双方的年龄差距可能非常悬殊,但这样的差距并不会妨碍三观相似的双方成为真正的挚友。

笔者身边也有多位忘年交,如果从年龄上来看,他们都是我的父辈,但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忘了他们的年龄,因为我们之间非常聊得来。

在与他的交往中,我常常会有这样感觉:

在面对双方都未曾接触过的新生事物,或者全新的社会现象时,我们都能持有相似的看法,而少数观点的分歧和碰撞便成为了双方之间的收获,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营养”。

而在面对双方都有一定接触的事物时,我们会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分享和交流。

在我们这对挚友中,年纪较大的那位往往会以其丰富的阅历作为落脚点,分享自身的经验,而年纪较小的我则会将短暂实践中所获得的心得分享出来,其中也不乏会有一些全新的看法。

这个时候,我们便同样会遇到一场“互补式的碰撞”,双方在分享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全新的东西,经过相互间的交融后,会给双方带来一些正面的改变,这便是一种互补。

在三观相似的前提下,这样的良性碰撞或者互补式的交流便会带来一种同样良性的循环,双方之间的维系将会因此而变得更为紧密。

在与这位忘年挚友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话题往往会不知不觉地转移到做菜这件事上,因为我们两个都非常喜欢做菜。

我的这位忘年挚友是一位典型的上海男人,有着数十年的做菜经历,能够为家人做出一手好菜,而我也正从菜鸟级别的掌勺人逐渐向着熟手蜕变,虽然蜕变的过程非常痛苦。

针对相同的菜肴或食材,我的挚友会将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小窍门分享出来,经常会让我恍然大悟,而我也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分享上班族所特有的快速烹饪经验,有时也会让对方眼前一亮。

在当天的交流结束后,我们并不是听过算过,而是会将对方所分享的经验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之中,我们也会在心中由衷地赞美对方。

其实,真正的挚友之间一定会有聊不完的话题,而最终这些话题都会在交流和碰撞中得以升华,其中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升华。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将和大家就如看待作者的第二个“寂”进行展开。对于真正的挚友而言,这样的“寂”并不会成为问题或障碍。

更多文章

  • 房山有座寺庙曾是“诗奴”贾岛的修习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家住房山标签:贾岛,房山,诗奴,诗人,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许多人知道贾岛大抵都是因为《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此外,他的一句“僧敲月下门”也让“推”“敲”的故事被讲了一千多年那贾岛又为什么会在字句上这么狠下工夫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曾居于房山,在石楼出家的唐代诗人——贾岛让我们点开视频听讲述人王名赫为您

  • 贾岛的“剑客”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贾岛,剑客,韩愈,诗作,诗人

    贾岛有《剑客》诗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时常闻人言说,做事业、搞创作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持续地打磨、提高、求精,为的是一试身手,决战决胜,这样的精神是极为可贵的。《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能坚持,不甘寂寞,难有升堂入室,出类拔萃的成就。贾岛有《剑客》诗

  • 云深不知处:爱静、爱瘦、爱冷的贾岛

    历史解密编辑:高考锦鲤王标签:贾岛,诗歌,白居易,孟郊,唐才子传,闻一多

    字数:1903,聆听阅读时间:约13分钟-有音频,更精彩-(点击音频,即可收听)主播栖桐每个在动乱中毁灭的前夕都需要休息,而在这个前夕中,贾岛的诗歌就格外值得拿出来品味。《唐才子传》有言贾岛诗歌:“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晚唐五代时期,学贾岛的诗人数不胜数,在那个时代,不妨称之为贾岛的时代。当中老

  • 唐诗三百首 | 《寻隐者不遇》贾岛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贾岛,寻隐者不遇,唐诗,隐者,隐士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译文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注释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童子:没

  • 郜国公主母女之死,真的是风月案件?李泌一句话点破唐德宗的隐私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李泌,唐德宗,郜国,太子妃,唐玄宗,唐肃宗

    郜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历史上它遭到周边的鲁国、宋国和郑国的轮番蹂躏。1500年后,以郜国为封邑的大唐郜国公主,却活得“有声有色”。这位郜国公主是唐肃宗的女儿,唐玄宗的孙女,成年后,她被嫁给了虢国夫人的儿子裴徽。虢国夫人就是杨贵妃的三姐,也就是说郜国公主嫁给了“奶奶”的娘家姨侄。这位裴徽在《太平广

  • 唐朝防线仅剩352里,李泌一招反转围攻吐蕃,做法今日也能借鉴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泌,吐蕃,唐朝,南诏,唐德宗,唐代宗

    大唐盛世,让人心心念!想当年贞观之治何其威武,开元盛世何其荣耀,最后却在安史之乱后渐入颓势。从巨唐、盛唐进入了持续百余年的衰世。顶峰跌落的苦楚背后,是一场大动乱之后的人口虚耗,还有版图内的藩镇割据。这时局,让大唐在后续遭遇不少不堪,进而陷入了一次次治而后乱,又治理又乱的循环之中。曾经的顽疾,河北藩镇

  • 平凉劫盟背后阴谋,吐蕃一举砍断大唐三大支柱,李泌一计亡羊补牢

    历史解密编辑:朝夕搞笑官方标签:李泌,吐蕃,浑瑊,马燧,南诏,唐朝,唐德宗,尚结赞,散文家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闰五月,大唐与吐蕃在平凉举行盟会。不料,吐蕃人突然变脸,袭击了唐军,导致大唐60余名官员被俘,500人战死,这就是著名的“平凉劫盟”事件。趁双方“结盟”的机会干出“劫盟”的勾当,是非常恶劣的外交手段,史上罕见。吐蕃人为何要做这么做呢?朝廷又是如何善后的呢?这件事还要从四年前

  • 聪慧的李泌,懂得在合适的时间收手,使自己获得周全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李泌,唐肃宗,平定,唐军,杨国忠,皇帝

    如果皇帝能有一个真正有才的谋士,那么他将会获得很大的支持,使得他可以在管理朝政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唐肃宗在刚刚继位的时候身边的官员们总共才不到30个人,而那个时候朝廷刚刚建立,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甚至一些武将还不愿意听从指挥,所以他要去平定叛乱的话就需要有能人来辅助他。这个时候他就想到了自己在以前的一

  • 名将李泌,历仕四朝、四落四起,为何皇帝都信任他?一般人学不来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李泌,皇帝,唐肃宗,韩滉,李光弼,安禄山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李泌(722~789),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即以“神童”名闻天下;“及长,博学,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言神道之术,与皇帝、太子作布衣交,历4朝(玄、肃、代、德),事3君(肃

  • 李泌这首诗,写清了人活着的意义,别白忙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往事随风而已标签:李泌,宰相,玄宗,范蠡,唐朝,张九龄,郭子仪,李林甫,散文家

    每天学一点知识,让生活充满诗意欢迎关注槐序姑娘01 | 一代奇士李泌(bì),中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没有之一。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又力保顺宗登基。“安史之乱”后,是李泌力挽狂澜,救大唐于水火,又与外甥张志和制策,大胆启用“回纥”兵,郭子仪才得以复长安。顺便说一下,张志和就是写出“西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