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泌这首诗,写清了人活着的意义,别白忙一辈子

李泌这首诗,写清了人活着的意义,别白忙一辈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往事随风而已 访问量:3034 更新时间:2024/2/9 7:49:52

每天学一点知识,让生活充满诗意

欢迎关注槐序姑娘

01 | 一代奇士

李泌(bì),中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没有之一。

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又力保顺宗登基。

“安史之乱”后,是李泌力挽狂澜,救大唐于水火,又与外甥张志和制策,大胆用“回纥”兵,郭子仪才得以复长安。

顺便说一下,张志和就是写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那位,同样也是一位奇人,25岁就官至左金吾卫大将军,封金紫光禄大夫,享正三品。

要知道,宰相也不过是三品官员。

但是,26岁时张志和却突然致仕,携渔童、樵青漫游五湖,自谓“烟波钓徒”,不问世事,这一点和他的舅舅李泌很像。

在雷佳音领衔的《长安十二时辰》中,靖安司小道士长源(易烊千玺饰)便是李泌的原型,长源为李泌的字。

在这部剧里,很多人物在历史上都有其人,如后来与李泌作对的元载(宰相),以及不良人张小敬,传马嵬驿杀死杨国忠的勇士,便是张小敬。

在唐代,做官未必能名扬天下,除非你能做到五品以上,但如果你藏书足够多,那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名士,这是最低调的“炫富”。

李泌便是藏书大家,充栋盈车,所以有“书城”之号。

他七岁能文,有“神童”之誉,擅“周易”,崇“老庄”,与白居易有知遇之恩的大诗人顾况,便是李泌的门生。

最重要的是,李泌不喜功名,玄宗朝得李隆基赏识,后遭李林甫排挤,遂子自请出朝隐居嵩山问道。

当时的燕国公张说、宰相张九龄皆极欣赏李泌,称其为“小友”。

即便是肃宗朝,李泌独掌大权,“白衣卿相”与皇帝伴驾时,亦是几度请辞,一心悟道。

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泌虽为宰相,却有“国师”之名,可卜朝运,同时又擅军政,在李唐出现危机时,屡屡匡扶社稷。

就连嘴一向很刁的司马光也说:泌虽诡诞好谈神仙,然其知略实有过人者。至于佐肃、代复两京,不受相位而去,代宗、顺宗之在东宫,皆赖泌得安,此其大节可重者也。

所以就功业而言,李泌确为一代奇人,时无人出其左右。

我们也总是讲,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和他的思想高度息息相关,所以今天我们读李泌的诗。待解析完以后,或许你对人的一生将会有一个全新的审视。

02 | 品读经典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出自李泌的《长歌行》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李泌曾多次直言“我要当宰相”,现实中的李泌也确有这样的志向。

他潜心悟道,又志在功名,听起来似乎有点矛盾,但读完他这首诗,或许你就明白了。

诗文大意可解为:

人生于天地间,上有苍穹,下有厚土,天地养育了我们,到底是无意还是有意?

如果无意,为何有人辟谷求仙,有人追求功名利禄,宦游帝都,指点江山。

就连那些长久得不到赏识的人也不肯离去,空做一个慷慨激昂的大丈夫?

真正的大丈夫,我心目中的大丈夫,一定是肯用生生世世去追求自己心中的未竟之志。

不信且向前看百年,诸如范蠡那般,亦是功成名就后才五湖泛舟,翱翔于天地间。

03 | 一生何为

苏格拉底有三个著名的问题: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这也是哲学的终极问题,即人存在的意义。

而李泌这首诗的起句便是这样的思考。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生而为人,谁也不是无用的存在,至少没有人愿意去承认,哪怕是一个乞丐,他也有乞丐的尊严和人格,不然就不会有丐帮。

可如果把人视为一个单纯的个体,你的生与灭便是世界的存在和寂灭。

你呱呱坠地,对你而言,这个世界便有了新的意义,你可以选择为别人奋斗,也可以选择为自己奋斗,但本质上来说,随着你百年之后的离开,这个世界便不再和你有关。

从你的视角看,这个世界瞬间就坍塌了。

诸如一款《三国志》街机游戏,你投了币,选了关羽张飞赵云便是设定的角色,如果你不能通关,张飞、赵云会随着你被怪物打死,而一起消失。

但是在另一台机器里,张飞、赵云依然鲜活。

所以残酷点说,就个体而言,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和物,都是你生命存在的一个设定,包括你的父母、你的孩子。

李泌在这两句诗里,有这样的思考,并在接下来的诗文里加以佐证。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是虚妄的,那么还有奋斗的意义吗?若有神仙,为何我们当初不直接辟谷修行,得道飞升?

那些聚集在京师求仕之人,他们是看不开吗?宁可穷苦也不离去,空负一腔热血蹉跎年华,难道说他们都错了吗?

非也!

这是诗人提出的疑问,以问制问总是最聪明的方式。

但诗人确实给出了答案,就在下面两联。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此一丈夫,彼一丈夫,居农在田时可让粮食丰收,亦是大丈夫之举。

举第为官,可指点江山、匡扶社稷,同样是在行使自己的职能。

这也恰好说明了,人的品格无高低贫贱之分,一切都只在于自己的内心和世俗的眼光。

简单点说,生而为人的意义,就是做什么像什么,只要立下志向,就要勇往直前,把这份使命尽最大努力去完成。

老庄讲无为而治,既然无为,何谈于“治”,可仔细想来这并不冲突,“无为”是心态、是境界,治理则是行为。

有行为、有思想,就是后世的“知行合一”。

所以你看,哲学是有用的,读诗也是有用的。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在最后这一联中,诗人李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人要图志图业,这是生命的意义。

现代人,20几岁的孩子就漫看云卷云舒,这叫躺平,不叫看开了。

生命是一个过程,谁也不清楚我们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只有让每一天都活得有价值,完整的一生才更有价值。

范蠡功成身退,“鸟尽弓藏”,才携西施泛舟五湖,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之后淡泊名利,这才叫看透了。

同时,李泌叹“一丈夫兮一丈夫”,并不是强调人一定要位极人臣,或者富可敌国,不然这世界就没有平民和穷民。

诗人只是慨叹,人要有自己的梦想,并可以付出一辈子的努力去完成,用这样的行为去充实生命,实现价值。

所以不要因为生活层次不同而感到卑微,即便你是一个“外卖员”,如果你可以通过劳动齐家,让父母、老婆孩子有相对舒逸的生活,你也是成功的。

只要,你的目标就是拥有一个恬淡、平稳、简单的生活。

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说着平凡可贵。

(精心打造,欢迎品鉴)???

#历史开讲#

更多文章

  • 素有“白衣宰相”之称的李泌,为何一生崇尚道教?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李泌,道教,张九龄,隐士,道士,唐玄宗

    李泌(722-789年),字长源,唐朝中晚期杰出的军事战略家与政治家,历仕肃宗、代宗、德宗三朝,曾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唐朝历史发展的进程。而这个被世人称为“白衣宰相”的人物,一生却崇尚道教、信仰道教,同时也成了道教的代表人物之一。十七岁时,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

  • 中唐兴衰(十章)李泌受到唐朝三位皇帝器重,为何难以封侯拜相?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李泌,皇帝,侯拜相,中唐,宰相,唐玄宗

    中唐既是唐朝兴衰动荡的时期,也是名臣将相频出的时代。在安史之乱和吐蕃入侵的背景下,唐朝出现了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但是在同一时期唐朝的朝廷中也不乏名垂青史的名臣,而李泌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李泌在中唐时期的声望极高,在后世甚至被认为是才比诸葛亮的人物,受到很多后世文人的推崇。然而在中唐前期,李泌的处境

  • 唐肃宗为何不用李泌的“彭原对策”平叛?唐帝国的财政不足是短板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唐肃宗,李泌,唐玄宗,郭子仪,宰相,玄宗

    导语:在肃宗欲命建宁王李倓为天下兵马元帅时,李泌明确提出了反对意见,在唐前期,太宗、高宗、玄宗等都是以非嫡长子的身份即位,立建宁王为元帅,最后若立有大功却没有被立为太子,支持建宁王的人岂肯罢休,太宗与玄宗之事便是前车之鉴。一、肃宗灵武政局探微1、肃宗即位前的政治形势肃宗在平凉收到李涵的汇报后,虽然“

  • 唐蕃维州之战的三大功臣:李泌的困蕃之策居功至伟!

    历史解密编辑:可乐历史标签:李泌,韦皋,南诏,唐蕃,唐朝,唐德宗,节度使,唐王朝,散文家,维州之战,官宦世家

    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伤痕累累且麻烦不断,内部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外部吐蕃几乎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致使铁血郡王郭昕被隔绝在西域长达十五年,至唐宪宗元和三年,吐蕃攻陷龟兹,郭昕与麾下将士一同埋骨沙场。762年十月,吐蕃更是以二十万大军东进,轻松拿下大唐都城长安,杀得唐代宗仓皇而逃。更让唐王朝头疼的是,此

  • 李泌:“七岁神童 四朝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神州翰林院标签:李泌,唐玄宗,宰相,贺知章,唐德宗,杨国忠

    大唐盛世,人才辈出,使那个令人骄傲的国度变得更加举世无双。各国文人侠客为之付出的贡献更是各有千秋。在这其中有一个人,名为李泌,他历经了四个朝代,他被三位皇帝当做自己的老师,在两个朝代为卿相。李泌可以获得帝王的信任,他可以在完成每一件大事之后都功成身退。仅仅这一点,就受到了无数后人的模仿,但是无一例外

  • 名相李泌的实践之“政隐两全“与最终大隐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李泌,李辅国,唐肃宗,宰相,商山四皓,杜甫

    李泌的一生,虽然多次出入朝廷,但真正由李泌自行辞退,遁隐山林的却只有一次。那次便是在肃宗至德二年(757)收复两京时,李泌以"五不可"为由断然隐逸。恒以智免还是贯彻志向──李泌"政隐两全"之实践李泌的"五不可",其一为"遇陛下太早"、其二为"陛下任臣太重"其三为"宠臣太深"、其四为"臣功太高"、其五

  • 忠义、智慧化身的白衣宰相李泌骗了你,司马光揭开他的另类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可乐历史标签:李泌,宰相,诗人,宋朝,司马光,唐德宗,唐玄宗,唐肃宗,科学家,官宦世家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男主角李必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其原型叫“李泌”,出身于赵郡李氏辽东房,是瓦岗寨首领李密的族曾孙。李泌的一生非常传奇,他六岁得到唐玄宗的召见。宰相张说以“方圆动静”为题测试,李泌答以“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论棋道,被誉为“神童”。小小孩童不喜欢“大灰狼与小白兔

  • 35岁的李泌归隐山林,唐肃宗十分不解,李泌:我不走就要被您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唐肃宗,李泌,唐德宗,唐玄宗,宰相,李辅国,唐朝,艺术家,五代十国

    “陛下今日在臣的卧榻之上,尚且不同意臣归隐山林的请求,他日到了御案前,臣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唐肃宗摇头苦笑:“没想到你对我的疑心竟然如此之重,难道我是昏君吗?”“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陛下有五条理由杀臣,而臣只有此刻这一个机会,陛下不让臣走,就是杀臣。”这是唐史读

  • 为何唐肃宗放李泌归隐衡山?不从安史之乱中吸取教训还设节度使?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唐肃宗,李泌,节度使,安史之乱,郭子仪,唐玄宗,宰相,衡山,唐朝,艺术家,五代十国

    题记安史之乱后,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带着杨贵妃跑路了,太子李享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即位,这就是唐肃宗。唐肃宗即位不久,身边的文武官员只有30人,“自己人”更是少之又少,这个临时建立的朝廷,什么事都没有秩序,一些文臣武将也不太听指挥。肃宗想平定叛乱,非常需要有个能人来帮助他。这时候,李泌来

  • 李泌击溃安禄山,皇帝问他要何赏赐,李泌:我就想睡在陛下膝盖上

    历史解密编辑:格林动画世界标签:李泌,安禄山,唐肃宗,李林甫,唐玄宗

    因曰:“若臣之所愿,则特与他人异。”肃宗曰:“何也?”泌曰:“臣绝粒无家,禄位与茅土皆非所要。为陛下帷幄运筹,收京师后,但枕天子膝睡一觉,使有司奏客星犯帝座、一动天文足矣。”这段话是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一段趣闻。这里的肃宗,即唐肃宗李亨,而这里的“泌”乃是唐代名臣——邺侯李泌。当时正值安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