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尉迟敬德初入唐营时,众多将士主张杀了他,李世民为何非要保住他

尉迟敬德初入唐营时,众多将士主张杀了他,李世民为何非要保住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嫋嫋故事会 访问量:742 更新时间:2024/1/18 18:26:40

《新唐书》中有载:“敬德之来,李世民以赤心付之,桑廕不徙而大功立。君臣相遇,古人谓之千载,顾不谅哉!”

古人言: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匹万里挑一的好马也需遇见懂马之人,方能成为千里马,否则不过是众多马匹中平凡不过的一者。人才亦是同理,唯有遇见赏识之人,方可一显才华,诸如刘备诸葛亮,又如李世民于唐名将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投奔李世民,从此有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列前茅的名将,有了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此二人的君臣相遇,可谓是成就了一段千年佳话。

一、君臣相遇,然杀声愈高

尉迟恭,字敬德,故又称尉迟敬德,其乃是铁匠出身,身强力壮。时处朝代更迭,值社会动荡不安,百姓何以安家?壮年之际的男子或从军,或起义。尉迟敬德先是在高阳服役,并参与了数次的剿捕匪盗战斗,屡屡立功。而后校尉刘武周在山西朔州扯旗造反,勇猛的尉迟敬德投身起义之列。

乱世之下,群雄逐鹿,而其中最大的一派当属陇西的李氏家族李渊,其所占据的太原之地是夺取天下的重要一地。这也就意味着,任何想南下的势力都必须先过了李渊这一关,刘武周亦是如此。一个是北周的世袭贵族、隋朝的国公,一个是出身乡野的军阀、校尉,孰优孰劣,一眼可见。

然,本是实力差距巨大的两方,在首次对战时,刘武周派出的尉迟敬德却是轻而易举地就击溃了唐军,甚至活捉了唐军的主要将领。如此局面,于唐军来说,何尝不是奇耻大辱。

最终还是军事才能过人的李世民及时赶到,才将刘武周的势力打得节节败退,只留尉迟敬德一人困守孤城。在尉迟敬德手上牺牲的唐军将士不胜其数,本该落一个必死的结局,幸而得了爱惜人才的李世民招降。这便是尉迟敬德和李世民的君臣相遇,亦是日后数十年君臣之义的开始。

然,降将在新的阵营里,注定是要经历一些不顺的。尉迟敬德初入唐营时,便议论纷纷,其中大多皆是不认可他入唐营的。

原因有二,一是李渊的堂弟李孝基死于敌军,且是被尉迟敬德所俘虏的;其二,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过于信任,引起了众人的不满。

甚至于以屈突通、殷开山为首等人多次请求李世民杀了尉迟敬德,而李世民却始终没有同意。那么李世民为何顶着将领的不满,坚决要保住尉迟敬德呢?此原因有三。

二、忠心不二,数次的救命之恩

救命之恩纵然不报,亦不可杀之。最表面来说,尉迟敬德对于李世民是有着多次的救命之恩的,以其中两三次为例。

其一是于公元620年,在讨伐王世充的战事中,李世民曾率几百骑兵到榆窠打猎,却不想被王世充的数万士兵包围。如此紧要关头,优劣势立显,王世充骁将单雄信更是直逼李世民,幸而有勇猛的尉迟敬德奋勇冲上,救下了李世民。

亦是趁此时机,尉迟敬德护卫着李世民杀出了敌军的重围,随后又孤身突入敌军,在唐军赶到后,大败了王世充军。尉迟敬德还活捉了敌军的大将军陈智略,胜果累累。王世充只身逃脱。

此战足以可见尉迟敬德誓死效忠的决心,李世民也因此而特赐他黄金百两。亦是此后,两人的君臣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了。

其二便是在玄武门之变中的救主,在政变时,李世民在纵马追赶李元吉之际,却因衣服被树枝挂住,而坠马落地,被李元吉夺弓欲扼杀李世民。正是在如此危难之时,尉迟敬德及时赶到,并喝叱李元吉,并一箭射死了李元吉。

尉迟敬德救主的故事不仅仅于此二次,尉迟恭屡屡在最紧要的关头救了李世民的性命。救命之恩莫过于最大的恩情,因而李世民才如此厚待和赏识他,自然也就不会杀了他。

三、夺位有功

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中所立功绩,亦是他能够稳固地位的重要原因。彼时,李世民在玄武门对付太子李建成时,是尉迟敬德驱散了东宫及齐王府兵马,单身匹马地闯入了立刻唐高祖李渊所住的临湖殿。以护驾之名,逼李渊不得不交出兵权,并封李世民为太子。

此后,尉迟敬德还亲手砍下了李元吉的人头,并取太子李建成二人的首级示于东宫府兵之前。东宫众人见此局面,便纷纷放下了武器,减少了不必要的牺牲,也确保了最终的胜利。

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成功即位的,而在整个政变的过程中,尉迟敬德的功劳不可谓是不大,因而他被立为了首功,这样的大功臣如何能说杀就杀呢?

四、帝王权谋,必然不杀

李世民是出了名的不杀功臣,尤其是对于自己统一大业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功臣。秦王李世民因屡屡立功,而形成了以天策府谋士和勇将为核心的秦王政治集团,秦琼、尉迟恭便是其中重要的人物。

彼时的唐朝初立,天下的形势并不不稳定,内部百废待兴,外部还有突厥这样强劲的对手。李世民身为一国之主,纵然他军事能力过人,也不可能次次亲征了。因而尉迟敬德这样的猛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这个方面来说,李世民也不会杀掉他的。

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涉及了唐朝的骑兵制度。在唐朝立国伊始,所征所战的大部分依靠便是骑兵。这样的局势是由北朝所遗留下来的,北周贵族出身的李渊所建立的唐代自然也继承了北朝遗留下来的中亚草原骑兵习惯。

在数次的对外的战斗中,唐朝的骑兵部队毋庸置疑是为唐朝的胜利而立下了不可小看的功劳。纵观历代、纵观世界,唐朝的骑兵都可以说极负盛名的。

而建造如此强大的骑兵部队,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不容小看的。最为重要的骑兵素质,更是需要优秀的将领来训练。李世民对待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这样精擅骑射之术的骑兵将才,自然是十分重视的。可见,李世民在重视武将的背后,又何尝不是对骑兵的重视呢?

小结

常言道:文韬武略,文人擅谋略,武将善战略。纵观古今,著名的勇猛武将众多,实力出类拔萃者不少,但能同时具备政治眼光的却是不多的。加之,武将易功高盖主,若是稍加不注意,便触及皇权威严,因而能够善始善终的武将并不在多数。

故而,对于武将来说,能够择明君,便是对自己命运的最好把握。尉迟敬德便是如此,他与李世民的相遇成就了他的成名。

对于唐太宗来说,尉迟敬德的功劳绝不小,尤其是在玄武门之变中。事实上,尉迟敬德虽然是武将,但他却非鲁莽之人。他是一个能观大局的人,因而他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了李世民的安全问题,为这场政变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

这也是为何一个唐太宗指定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上,除却皇族李孝恭之外,武将排名第一的便是尉迟敬德,领先于唐初期的第一帅才李靖。最大的原因便是尉迟敬德在关乎唐太宗命运的玄武门之变中的惊艳表现,文韬武略兼备。

纵观这样一位谋略、武力都是佼佼者的名将,他本可凭借赫赫战功而享受李唐家的后半生礼遇。然,不想尉迟敬德却因功自傲,在得罪皇族李道宗后,而逐渐被唐太宗疏远。后半生只能在家修道炼丹,长居家中,终是碌碌无为的离世。幸而,他最终还是位列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之一,得到了一代名将的崇高待遇。

参考资料:《新唐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欣赏 | 从海春轩塔谈尉迟敬德 赏将马钱展现大将英姿

    历史解密编辑:首席收藏标签:马钱,古塔,大将,昭陵,唐朝,尉迟恭,尉迟敬德,从海春轩

    海春轩塔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西溪之南、泰东河畔,西溪旅游景区内。海春轩塔历史悠久,在当地久负盛名,我曾多次前往参观。最早的一次是从田边小道走过去的,周边一片农田,仅有几间小屋陪伴其旁。后来再去,一次比一次亮堂。今春又去,以前的印象荡然无存,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巍峨挺拔,气势非凡。在广袤的沿海平

  • 李世民展示尉迟敬德画像,众将都很害怕,秦琼为何将其揉成一团?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李世民,秦琼,尉迟敬德,李渊,秦叔宝,程咬金

    谁是唐太宗李世民驾前第一勇将?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是我们熟知的秦琼秦叔宝,肯定不在其中:从贞观元年开始,唐朝第一猛将是尉迟敬德,从贞观十八年开始,这个位置上坐的是薛礼薛仁贵。秦琼和尉迟敬德是战友,也是姻亲,但是他们对待李渊的态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而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和秦琼的态度,也是迥然不同:玄武门

  • 伴君如伴虎,尉迟敬德功虽高,被唐太宗当头棒喝,乖乖夹尾巴做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王世充,李元吉,李建成,单雄信

    成语“灌夫骂座”的主角灌夫本姓张,因父亲张孟是颍阴侯灌婴家臣,得赐姓灌。灌夫在吴楚七国之乱中表现勇猛,屡建奇功,被封为中郎将。战后,又改任代国宰相。公元前131年,安武侯田蚡娶燕王的女儿。灌夫奉王太后的命令前去祝贺,在席间遭到田蚡及他的手下的怠慢,灌夫借酒使性,破口大骂,大闹酒宴,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 李世民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年近花甲的尉迟敬德?

    历史解密编辑:无声告白PLUS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李道宗,长孙无忌,李元吉,房玄龄

    历史上开国之后,没有大杀开国功臣的朝代,一个是有名的“杯酒释兵权”的宋朝,另外一个就是唐朝。唐朝开国功臣尉迟敬德,武艺高强,能征惯战,在隋末战乱中,开始跟随刘武周起兵,后来投靠了李世民。尉迟敬德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英勇杀敌,屡立战功,深得李世民的信任。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更是李世民忠实的拥护者。他

  • 为何秦琼排在凌烟阁第24位,尉迟敬德却排在第7位,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秦琼,尉迟敬德,李世民,凌烟阁,李渊,王世充

    秦琼排在“凌烟阁24功臣榜”第24位,尉迟敬德却排在第7位,足足差了17位。看功绩,秦琼也立功不少啊!这李世民为何如此不公道?1、秦琼,最受前任皇帝李渊的认可和青睐秦琼,是个历史中、演义中都特别出色的男子,为李唐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曾经,秦琼做过隋朝官员,跟随过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这些隋朝的牛逼人

  • 唐俭和李世民下棋差点被杀,尉迟敬德表示:我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唐俭,李世民,尉迟敬德,李渊,魏征,皇帝,唐太宗,军事政策,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向来是一个很有容人之量的皇帝,他广开言路,将谏官的权力放大,魏征、王珪等都以进谏而知名,而且李世民一直善待大唐的开国功臣,其胸襟非常,但就是这样一位帝王,也有被臣子气的想杀人的时候,而且还是小事引起的。有一次,李世民和唐俭下棋,就被气得差点杀了唐俭。唐俭这个人在唐初是很知名的,他既是太原

  • 尉迟敬德退避三舍,李白王维趋之若鹜:唐朝四种不干净分别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李白,尉迟敬德,王维,唐朝,李世民,玉真公主

    强汉盛唐确实是美名,脏唐乱宋是否符合史实,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准确的答案了。唐朝是前期是比较强盛的,但是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下的唐朝,就变得比宋朝和汉末三国还乱了:各地节度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皇帝只能百分之百承认并下委任状,如果朝廷反对,那些军阀就老实不客气地起兵反抗。宋之乱,乱在重文轻武

  • 李渊拿出尉迟敬德画像,李世民部将心惊胆战,秦琼为何将其扯过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李渊,李世民,秦琼,尉迟敬德,秦叔宝

    谁是唐太宗李世民驾前第一勇将?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是我们熟知的秦琼秦叔宝,肯定不在其中:从贞观元年开始,唐朝第一猛将是尉迟敬德,从贞观十八年开始,这个位置上坐的是薛礼薛仁贵。秦琼和尉迟敬德是战友,也是姻亲,但是他们对待李渊的态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而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和秦琼的态度,也是迥然不同:玄武门

  • 李元吉指名道姓要与尉迟敬德比武,结果输得恨不能找条地缝钻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元吉,尉迟敬德,李世民,王世充,秦叔宝,单雄信

    排槊兵是王世充的王牌部队,被李世民的玄甲兵一番猛砍,竟然损失了七八千人!这一仗,让王世充又惊又怕,逃回洛阳城后,继续发扬了龟缩不出的革命作风,死撑着等李世民回心转意或者粮尽后退兵。李世民回营帐后,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抬来一箧金银赏赐给尉迟敬德,然后当着众人的面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大丈夫意气相投,自

  • 秦琼的孙子称爷爷曾生擒尉迟敬德,是他吹牛还是史实?您来判断

    历史解密编辑:雪清爽雪千寻标签:秦琼,尉迟敬德,李世民,说唐,程咬金,魏征

    在演义小说里面,秦琼和尉迟敬德都是一等一的大英雄、大豪杰。按照小说《说唐》所写,秦王李世民登极后,曾让人制作了一别对联,高悬在金銮殿殿门前。上联写:双锏打出唐世界。下联写:单鞭撑住李乾坤。秦琼的兵器是双锏,尉迟敬德的兵器是单鞭,以兵器喻人,意指李唐江山主要是靠他们两位打下来的,并且,维护这江山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