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59岁尉迟敬德告老还乡, 李世民十分不舍, 他道, 我不走就要谋反啦

59岁尉迟敬德告老还乡, 李世民十分不舍, 他道, 我不走就要谋反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志子懂生活 访问量:3713 更新时间:2024/1/21 8:44:01

在我国的封建时代,皇帝无疑是国家至高无上的主宰,但碍于古代落后的通信与交通设施,皇帝一人很难治理整个国家,就有了各种级别的文臣武将,替他掌管地方,镇守边疆。

毫不夸张的说,皇帝能够治理好一个国家,他的臣子都功不可没。官员的生涯是十分忙碌的,但他们也有退休的时候。在古代,一个官员如果年老或者重病,就会向皇帝“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

一般来说,皇帝大多不会拒绝这个要求,毕竟大臣为他卖了十几年命,晚年想要落叶归根、颐养天年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唐朝时期,59岁的老将军尉迟敬德就曾经向唐太宗告老还乡,唐太宗十分不舍,这可是跟随他起家的老将啊!

可尉迟敬德却坚持要辞职退休,被逼的急了之后,他甚至不惜对唐太宗抱怨道:“我再不走可就要谋反了!”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缘故,竟能让一个大臣口吐谋反二字呢?

告老还乡

公元634年的某天,唐太宗闲来无事,便把老将尉迟敬德召进宫中作陪,他本想和尉迟敬德聊聊往事打打马球,放松一下。可没想到尉迟敬德到了之后,话都没说两句,就“哐当”一声跪到了地上:“陛下,臣年老体衰,请陛下让臣告老还乡吧!”

这是从何说起?唐太宗立刻就被惊的站了起来,要知道尉迟敬德可不是什么普通的臣子,他是跟唐太宗一起发家的老兄弟,早在唐太宗还是个秦王的时候,就忠心耿耿的跟随在他身边,立下了不知多少功劳。

如今他虽然年迈,但远没到要告老还乡的时候啊!唐太宗思考再三,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尉迟敬德的退休请求,只是敷衍了两句,就让他回家等消息。

不是说唐太宗的个人感情,尉迟敬德的能力和功劳放在那里,理应为大唐发光发热,这么早退休算是怎么回事?撵走了尉迟敬德之后,唐太宗坐在原地,尉迟敬德年轻时的那些功劳又浮现在脑海中。

当年他和嫡长兄李建成争夺皇位时,李建成凭借名分一度占领上风,那时他身边不少将领臣子都受到了李建成的拉拢,可尉迟敬德对此却断然拒绝,对他忠心不二。

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敬德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他被齐王李元吉追杀,如果不是尉迟敬德及时赶到,捶死了李元吉的话,之后的胜负还两说呢!

等到他上位之后,尉迟敬德也一直尽心尽力的南征北讨,维护大唐的安稳,可谓是他的股肱之臣了。

这么多年以来,尉迟敬德兢兢业业的为国尽忠,李世民也不吝封赏,盛世君臣名副其实,尉迟敬德怎么就突然想要告老还乡了呢?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原因?

不得不走

其实,尉迟敬德告老还乡并非是心血来潮,而是时势所逼,不得不走。论起打仗的话,尉迟敬德的确是个行家,但是在官场混,他就不够格了。他的性格不像李李靖等同僚那样谨慎,反而十分暴躁,经常容易在冲动之下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儿。

比如有一次他看不惯有人坐在他上席,竟然当着唐太宗的面破口大骂,太宗的亲堂弟李道宗害怕事情闹大,赶忙上来劝架,结果被他一拳打的翻倒在地,眼睛都差点瞎了。

这事儿一出,满朝哗然,御史们纷纷上书请求定尉迟敬德的罪,唐太宗虽然没有同意,但也大大训斥了他一顿:

“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

此事之后尉迟敬德收敛了很多,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在朝中得罪的官员还是数不胜数,近年以来,甚至有人在唐太宗面前诬告他造反。唐太宗的反应却十分耐人寻味:他提出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敬德。

要知道,唐太宗虽然经常把女儿嫁到功臣之家,但是嫁的都是房遗爱之流的小辈,尉迟敬德如果娶了公主,那就差辈分了啊!

而且尉迟敬德早就有了糟糠之妻,这婚事是万万做不得的,他赶紧跪地请求唐太宗收回成命,好不容易才推了这桩婚事。

但经过以上种种事情,尉迟敬德也清醒的意义是到唐太宗对他的信任不如以前了。如今他在朝中的人缘也不大好,再不早日抽身的话恐怕很难保全晚年的身家富贵,这才有了他向唐太宗请求告老还乡一事。

惊天言论

让尉迟敬德万万想不到的是,他告老还乡的请求还没被批准,唐太宗就把他召过去问道:“最近有人说你在谋反,这是怎么回事呢?”

尉迟敬德大惊失色,要知道谋反可是掉脑袋的大罪呀,他都打算退休了,这些人怎么还要赶尽杀绝呢?更让他心寒的是,唐太宗竟然也来问他。

激愤之下,尉迟敬德当着唐太宗的面脱光了上衣,露出满是伤痕的上半身,他眼中含泪的对唐太宗大声道:“臣反是实!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馀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

我的确造反了,跟您一起造的反,好不容易平定了天下,您还怀疑我?

唐太宗看了这满身伤痕也觉得恻然,连忙扶起了尉迟敬德,安慰他自己就是不怀疑他才问他的,还断然拒绝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授予了他夏州都督的职位,让他继续在朝堂发光发热。

尉迟敬德心中很明白,再不走的话,迟早有一天就真的要被当成谋反犯了。在四年后,他再次请求告老还乡。这一次唐太宗允准了,还给予了他数不尽的荣华富贵,以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殊荣,他就此脱离官场得以善终。

在古代,做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做的差了自不用说,倾家荡产满门抄斩,做的好了也得时刻提心吊胆。尉迟敬德这种跟李世民出生入死的老将,尚且逃不过他人的诬陷和君王的猜忌,更何况其他大臣呢?这可真是进退两难啊!

更多文章

  • 尉迟敬德初入唐营时,众多将士主张杀了他,李世民为何非要保住他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李渊,王世充,李元吉,尉迟恭,唐营,唐太宗,国防政策,军事政策,军事制度

    《新唐书》中有载:“敬德之来,李世民以赤心付之,桑廕不徙而大功立。君臣相遇,古人谓之千载,顾不谅哉!”古人言: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匹万里挑一的好马也需遇见懂马之人,方能成为千里马,否则不过是众多马匹中平凡不过的一者。人才亦是同理,唯有遇见赏识之人,方可一显才华,诸如刘备于

  • 欣赏 | 从海春轩塔谈尉迟敬德 赏将马钱展现大将英姿

    历史解密编辑:首席收藏标签:马钱,古塔,大将,昭陵,唐朝,尉迟恭,尉迟敬德,从海春轩

    海春轩塔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西溪之南、泰东河畔,西溪旅游景区内。海春轩塔历史悠久,在当地久负盛名,我曾多次前往参观。最早的一次是从田边小道走过去的,周边一片农田,仅有几间小屋陪伴其旁。后来再去,一次比一次亮堂。今春又去,以前的印象荡然无存,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巍峨挺拔,气势非凡。在广袤的沿海平

  • 李世民展示尉迟敬德画像,众将都很害怕,秦琼为何将其揉成一团?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李世民,秦琼,尉迟敬德,李渊,秦叔宝,程咬金

    谁是唐太宗李世民驾前第一勇将?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是我们熟知的秦琼秦叔宝,肯定不在其中:从贞观元年开始,唐朝第一猛将是尉迟敬德,从贞观十八年开始,这个位置上坐的是薛礼薛仁贵。秦琼和尉迟敬德是战友,也是姻亲,但是他们对待李渊的态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而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和秦琼的态度,也是迥然不同:玄武门

  • 伴君如伴虎,尉迟敬德功虽高,被唐太宗当头棒喝,乖乖夹尾巴做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王世充,李元吉,李建成,单雄信

    成语“灌夫骂座”的主角灌夫本姓张,因父亲张孟是颍阴侯灌婴家臣,得赐姓灌。灌夫在吴楚七国之乱中表现勇猛,屡建奇功,被封为中郎将。战后,又改任代国宰相。公元前131年,安武侯田蚡娶燕王的女儿。灌夫奉王太后的命令前去祝贺,在席间遭到田蚡及他的手下的怠慢,灌夫借酒使性,破口大骂,大闹酒宴,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 李世民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年近花甲的尉迟敬德?

    历史解密编辑:无声告白PLUS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李道宗,长孙无忌,李元吉,房玄龄

    历史上开国之后,没有大杀开国功臣的朝代,一个是有名的“杯酒释兵权”的宋朝,另外一个就是唐朝。唐朝开国功臣尉迟敬德,武艺高强,能征惯战,在隋末战乱中,开始跟随刘武周起兵,后来投靠了李世民。尉迟敬德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英勇杀敌,屡立战功,深得李世民的信任。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更是李世民忠实的拥护者。他

  • 为何秦琼排在凌烟阁第24位,尉迟敬德却排在第7位,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秦琼,尉迟敬德,李世民,凌烟阁,李渊,王世充

    秦琼排在“凌烟阁24功臣榜”第24位,尉迟敬德却排在第7位,足足差了17位。看功绩,秦琼也立功不少啊!这李世民为何如此不公道?1、秦琼,最受前任皇帝李渊的认可和青睐秦琼,是个历史中、演义中都特别出色的男子,为李唐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曾经,秦琼做过隋朝官员,跟随过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这些隋朝的牛逼人

  • 唐俭和李世民下棋差点被杀,尉迟敬德表示:我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唐俭,李世民,尉迟敬德,李渊,魏征,皇帝,唐太宗,军事政策,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向来是一个很有容人之量的皇帝,他广开言路,将谏官的权力放大,魏征、王珪等都以进谏而知名,而且李世民一直善待大唐的开国功臣,其胸襟非常,但就是这样一位帝王,也有被臣子气的想杀人的时候,而且还是小事引起的。有一次,李世民和唐俭下棋,就被气得差点杀了唐俭。唐俭这个人在唐初是很知名的,他既是太原

  • 尉迟敬德退避三舍,李白王维趋之若鹜:唐朝四种不干净分别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李白,尉迟敬德,王维,唐朝,李世民,玉真公主

    强汉盛唐确实是美名,脏唐乱宋是否符合史实,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准确的答案了。唐朝是前期是比较强盛的,但是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下的唐朝,就变得比宋朝和汉末三国还乱了:各地节度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皇帝只能百分之百承认并下委任状,如果朝廷反对,那些军阀就老实不客气地起兵反抗。宋之乱,乱在重文轻武

  • 李渊拿出尉迟敬德画像,李世民部将心惊胆战,秦琼为何将其扯过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李渊,李世民,秦琼,尉迟敬德,秦叔宝

    谁是唐太宗李世民驾前第一勇将?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是我们熟知的秦琼秦叔宝,肯定不在其中:从贞观元年开始,唐朝第一猛将是尉迟敬德,从贞观十八年开始,这个位置上坐的是薛礼薛仁贵。秦琼和尉迟敬德是战友,也是姻亲,但是他们对待李渊的态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而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和秦琼的态度,也是迥然不同:玄武门

  • 李元吉指名道姓要与尉迟敬德比武,结果输得恨不能找条地缝钻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元吉,尉迟敬德,李世民,王世充,秦叔宝,单雄信

    排槊兵是王世充的王牌部队,被李世民的玄甲兵一番猛砍,竟然损失了七八千人!这一仗,让王世充又惊又怕,逃回洛阳城后,继续发扬了龟缩不出的革命作风,死撑着等李世民回心转意或者粮尽后退兵。李世民回营帐后,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抬来一箧金银赏赐给尉迟敬德,然后当着众人的面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大丈夫意气相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