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趣学书法巧集联: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集字联十四副

趣学书法巧集联: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集字联十四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秘笈 访问量:2659 更新时间:2023/12/21 8:19:37

唐·世南书《孔子庙堂碑》(局部)

孟会祥(竹堂)节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编者按】《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撰文并书,后世公认为虞书最著者。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清杨宾《大瓢偶笔》),北宋黄山谷有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据传此碑刻毕,车马集碑下,捶拓无虚日。未几火烬毁,武周长安三年(703),武曌命相王旦重刻,后又毁。唐刻拓本今罕见。后唐拓本《孔子庙堂碑》流入日本,现藏日本东京三井文库。

此碑二千余字,文辞雅正,甚合集联。今得中长联十又四比,各有题旨,虽皆粗制,差可补“集联无长句”之白。予不通书艺,于虞书临习更无体悟。承蒙竹堂先生应允,将其旧文《临虞世南》录于上,文中更有真言涉及此碑,诸师虞书家当有获益。先生节临之作,栩栩然尤见风规。若所临全本,予必取为集,自可免生漶漫之叹也。莫非记于癸卯闰二月初八日。

— 图 版 —

其一 生辰自况

诗卷尽删之,岂有浮名标竹素

酒尊空久矣,难从罔象入槐安

其二 读史感怀

风雨晦明因,王道未从青史鉴

江山规模在,世人空作白云歌

其三 在世为人

天道岂人知,纵一千年,仍穷在命

性情难自适,惟三五子,与视同怀

其四 三载避疫

覆载感时艰,奥妙无凭,游风月境

张弛殊世象,精微莫测,化海桑心

其五 澄怀观道

固穷乃古人言,有君子如锡如璧

乐道其仁者寿,犹南山不骞不崩

其六 俯仰之间

日月幽明,无非用舍之间、行藏在道

烟霞运化,至若栖迟所致、坠覆为怀

其七 读史有感之一

经纶载玉人功,霸业图存,关吴越国

史册垂臣子道,英猷渐绝,失汉唐风

其八 读史有感之二

道所溺霸王图,羽八千兵戈与永绝

天何生君子义,横五百壮士俱无名

其九 读史有感之三

君道日趋衰也,何足以教天下士伏膺

人心时与鉴之,自知能使水中舟倾覆

其十 林泉隐者

知命息机,岂必幽玄,但自平居穷旦暮

模山范水,以为仁智,从来高致在清淳

其十一 出游偶感

山形朴质,云迹斯文,殊致同怀,兼则可矣

风起青蘋,台成累土,知微见著,岂其然乎

其十二 俄乌战事

秋风羽檄,晓月戎衣,长太息欤,苍茫天地

遗烈乱坟,勒贞幽石,更何论者,俯仰河山

其十三 盛会闭幕

龙阙式青云,时风起素秋,威服襜襜垂盛象

凤箫扬紫露,正日晖丹槛,神光赫赫纪

其十四 风物在怀

波光跃海,月色垂山,莫谓清虚,天地其无尽藏

春雨化宣,秋泉响和,而要峻肃,风雷作不平鸣

更多文章

  • 唐代封安昌楷书《妙法莲华经》虞世南之子监制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虞世南,妙法莲华经,经卷,抄经,敦煌

    敦煌遗书:莫高窟(none)妙法蓮華經卷第四咸亨四年九月手稿,25.9x354厘米,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书中为数不多的宫廷写本,宫廷写经十分严谨,经卷尾部题有 抄经的时间、抄经者、用纸数量、装璜者、初校者、再校者、三校者、详阅者、监制者等详细内容罗列于卷尾,这几乎是所有官抄经书的规制。其中本卷监制虞

  • 虞世南楷书,一派平和中正气象!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虞世南,楷书,孔子庙堂碑,王羲之,宣和书谱,黄庭坚

    《孔子庙堂碑》,虞世南撰并书,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69岁时所书。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

  • 罕见的草书“兰亭”,出自虞世南师父之手,郭沫若:这才是正版的《兰亭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草书,诗人,虞世南,郭沫若,兰亭序,王羲之,剧作家,历史学家,书法作品

    如果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兰亭序》是用什么字体写成的?”,得到的回答可能会非常一致:“行书”,毕竟“天下第一行书”这个头衔已经把答案公布了。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个问题在学界一直颇有争议,甚至有人认为《兰亭序》这一文章都是伪造的。在1965年,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从王谢墓志出土论〈兰

  • 他花了30年,写出“唐代《兰亭序》”,在赵孟頫眼中,欧阳询、虞世南都比不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行书,诗人,唐朝,赵孟頫,欧阳询,虞世南,陆柬之,兰亭序,书法家,书法作品

    我们都知道,元代及以后的书法家,几乎无人不学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包括近代的沈尹默、沙孟海等大师,都是从赵孟頫取法,因为他凭借一己之力复兴了古法,又将书法发展拉回了正轨。那赵孟頫是向谁取法深入晋唐的呢?或者说他是怎么学王羲之的呢?明代收藏家孙承泽给出了我们答案:“赵文敏(赵孟頫)晚年书法全从此得力

  • 虞世南也会写“欧楷”,不愧是智永的亲传弟子,这字刚柔相济,如得道仙人,不沾染分毫凡尘!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欧楷,智永,小楷,唐朝,诗人,虞世南,欧阳询,书法家,破邪论序,书法作品

    虞世南与欧阳询,两人同为唐楷的奠基人,书风截然不同。虞世南是温润典雅,君子藏器的风格;而欧阳询是斩钉截铁,险峻峭拔;他们两人的书法一刚一柔,看似是两个极端。按照我们的传统书学理论,刚柔相济总是要好些。事实证明,刚柔相济,他们并非做不到,真正的大师都是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一向笔致圆融,书风冲和

  • 他是清代书坛的“沧海遗珠”,欧阳询、虞世南正统传人,深得“二王”遗风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楷书,唐朝,二战,欧阳询,虞世南,赵孟頫,书法家,清代书坛,沧海遗珠,台湾清治时期

    纵观书法史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书法家绝大多都是达官贵人,功名就是书名的倚仗。到了明清两代,虽然文化重心往下层阶级转移,但是“清四家”,“清代第一行书人”梁诗正等人,无一不是身份显赫。其实在清代,还有一位平民书法家,因为没有功名在身,所以历史上少有记录,但是他的书法实力实在不容忽视,是请大概书坛的一颗“

  • 他写下大唐第一行书,实力远超虞世南、欧阳询,让赵孟頫也可望而不可及!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文赋,行书,诗人,唐朝,虞世南,欧阳询,赵孟頫,陆柬之,书法家,书法作品

    唐代书法繁盛、名家辈出,除了人尽皆知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还有不少名气相对较弱,但实力超群的人物,如李阳冰、僧无可,以及本文的主人公陆柬之。对书法史了解的朋友可能知道他,陆柬之以一卷《文赋》名垂青史。陆柬之,生于隋开皇五年(585年)的吴郡(今苏州),他家世显赫,是江东大族,也是文人世家。《

  • 欧拙褚巧,皆不如虞世南恰到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行书,米芾,魏征,欧拙,诗人,唐朝,虞世南,褚遂良,唐太宗,书法家,书法作品

    虞世南行草书法《汝南公主墓志》(传)纸本,纵25.9厘米,横38.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汝南公主墓志》此帖无款,传为虞世南书,亦有人认为是旧摹本。贞观十年(636)十一月作,墨迹。18行,行12-15字不等。汝南公主是唐太宗之女,早逝。此墓志书法温润圆秀,用笔近似宋代米芾,故有米临之说。明王世贞评此

  • 虞世南「书法长卷」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侍郎,诗人,唐朝,虞世南,书法家,书法长卷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千两黄金也买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魏征,薛稷,智永,唐朝,诗人,虞世南,王羲之,唐太宗,书法家,书法作品,孔子庙堂碑

    虞世南(558-638),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世居慈溪北乡鸣鹤场。虞氏在慈溪为世家,祖、父、叔、兄俱有重名。叔父虞寄,为陈朝中书郎,因无子,以世南继后,故字曰“伯施”。 虞世南身体文弱,博闻强记。少年时与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学广识的顾野王为师。十余年勤学不倦,学到紧要处,累旬不盥栉。尤喜书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