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长卿:他是五言长城,生不逢时又性格刚直,积极入世却一生沉沦

刘长卿:他是五言长城,生不逢时又性格刚直,积极入世却一生沉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酒苼清栀 访问量:1788 更新时间:2024/1/24 21:48:42

刘长卿: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大唐诗坛星光灿烂,诗到中唐后,愈发显得百花齐放,绚丽多彩,新乐府运动,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还有如李益李贺等等,直耀得人眼花缭乱。

这派那派的,相比于盛唐,似乎少了两个最重要诗派,即边塞和田园,没有边塞诗派可以理解,中唐时,早已没有了初盛唐时开疆拓土的壮举,仅有的边境之战也局限于小规模的防御战,文人们不是满怀斗壮志地从军边塞,征战沙场以博取声名,早已是香风日熏,安享和平的大好时光了。

田园诗派在这时还是有的,只是相比于盛唐时的王维孟浩然,在整体水平上要差了许多,要算起来,这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刘长卿,至于其他,除了一个韦应物,也就乏善可陈了。

刘长卿被誉为“五言长城”,自是以五言诗著称,他以抒发哀伤的情绪来描写山水景物,在山水中寄寓着悲冷寂寞的情感,在当时亦是名动天下。

刘长卿,字文房,安徽宣城人,中唐诗人。后迁居洛阳,进士出身,曾官至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又职转运史,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等,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约60岁时卒。

他名字的读音我很长时期以来一直读作“cháng”,音为“常青”,从未觉得有何不对,但这是错误的,刘长卿的名来自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和西汉的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蔺相如为相国,乃百官之长;而司马相如因羡慕蔺相如,取字为长卿。

所以,刘长卿是以司马相如的字作为自己的名,而他自己的“字”叫“文房”,实为借司马相如掌管皇帝制诰敕诏之职,他希望能像司马相如那样成为文章大家,又能做高官,故而,刘长卿之“长”字的读音,应该就可以确定为“zhang”了,即“长幼”的“长”,而不是“长短”的“长”;如果我们错读,那就抹杀了刘长卿名字背后的文化涵义了。

刘长卿在新旧《唐书》的传记中均无记载,只在《新唐书o艺文志》中有点滴记述,生平事迹都不详,甚至连生卒年都是后人推测而来,所以,可以定位其是一位文学人士,于政治方面有何作为则不得而知了。

刘长卿的生年应该同杜甫差不多,他活了近六十岁,历玄宗、肃宗、代宗及德宗四朝,至于是哪里的人氏也说法也不一,一般认为是宣城,但他年轻时是在嵩山读书,何时登进士第也没个准确的时间,大概应在“安史之乱”前后。

他是在肃宗即位后被授长州当县尉,现在此地属苏州,县尉差不多相当于公安局长,掌管缉盗之事,但不知道因何事,不久便被下了大狱,及遇大赦方才出狱。

出狱后被贬岭南南巴县尉,即今广东电白县,虽是同等级别的“量移”,但地域的不同却也是个“贬”,从富裕之地置换到蛮荒之地,那待遇是大不一样的,幸运的是,他刚走到江西便接到暂缓的通知。

正是在江西待命之时,他遇到了因站错队而被流放夜郎的大诗人李白,二人把酒言欢,离别时他写下了《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后来他的经历就比较地模糊了,但大致是寓居在江淮一带,其中也曾担任过转运使一类的官职,也属于低级别的官员,最后他是被授随州刺史,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随县的最高长官。

刺史这个名称在现在人的感觉上,应该是很大的官职了,但州的大小不同,级别也差了很多,这时唐朝一州之地要比我们熟悉的《三国演义》时要小太多了,刘备一个益州就是整个四川,就能同曹魏抗衡了。

玄宗时全国就划有358个州,分为上中下三等,随州肯定是属于“下州”,最高官员为正四品下,不过,对于刘长卿来说,也算是管理一方土地,有实权的领导了,但史书对他在此的政绩是无一字记载。

他在随州呆的时间应该不是很长,因为当时藩镇割据,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所以,他肯定不可能一直在随州,后来他是流寓江州,晚年去淮南节度使作了幕僚,以上就是他大致了人生轨迹了。

作为五言诗的集大成者,他却是“大历诗风”的代表人物,因为无论从诗风,还是时代的归属上看,他都是一位地道的大历诗人,而仕途的蹇促在他的诗作反映出来的,却有一种别样的厚重和沧桑感。

他所处的时代战乱频仍,所以我们在他的诗中,能够感受到忧国忧民的情怀,面对荒凉萧瑟的国家有着深深忧虑,他经常感叹国破家残,万物凋零,所用辞句也显得情深意切,令人动容。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刘长卿最有名的代表作,被选入小学课本,是必背的诗作,诗人以简洁凝练的笔致,层层添染的手法,描画了一幅日暮孤旅的《风雪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真可谓是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从苍山远路日将晚,到夜半风雪的白屋柴门,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寒冷浸骨,伴随着阵阵犬吠,渐次添染而出,将投宿人所经历的苍山则由远而近地笔笔添染出来。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此诗的用字相当之精炼,一个“远”字,扩展了时空距离,将关山万重,路途遥远的意境展现得韵味远,继而又以一个“贫”字,把友人在苍山深处的简陋茅屋作了交待,使我们眼前顿时出现了一个高洁隐士的形象。

前两句是一派地寂静和荒凉,呈现出满满地孤独感,一个孤独的行人在山间疲惫地行进;一间孤独的草屋,坐落在偏僻的远山深处,但随着犬吠,一切便又活了起来,喧嚣中,我们似乎看见主人开柴门相迎这久违的来客,在寒屋中的灯光映照下格外地温馨,这里简直就是诗人心目中的天堂。

古人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当缓缓味之,不可造次一观而已。”此言极是,诗他的诗真是要细细地品味,方才觉出妙处,才会感觉到悠然清雅,余味无穷;,而我觉得他于这“远”字特别地钟爱,比如下面这首《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时分,送灵澈返还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前两句其实是诗人的想象,烟岚云岫,碧翠竹林掩映下的竹林寺,此时似乎已响起杳杳的钟声,在夕阳的映照下,灵澈上人身负荷笠,正独自行走在座座青山的蜿蜒小道上,渐行渐远;也是这个“远”字,将遥遥归程,伴随着诗人不舍的惜别之情,婉转又不着痕迹地展现了出来。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在这首《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诗中,刘长卿也用了一个“远”字,这是他第二次遭贬时,遇到了同样遭遇的裴姓郎中时所作,二人同病相怜,诗中所道出的伤感之情,让人感叹不已。

落日夕阳,江边送别,猿猴哀鸣,暮色苍茫,这凄凉的环境被周遭的景物渲染得茹泣吞悲,无比地萧瑟哀婉,同为逐臣,而诗人却挂念着那比他贬谪之途更为遥远的朋友,那内心的惆怅无以言表,心随那远去的孤舟,在万里青山的陪伴下,一同前往,依依惜别之意,由一个“远”字表现得更为丰富和深刻。

刘长卿的性格比较刚直,这给他在仕途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使得他在为官之道上不是太顺,故《唐才子传》有载:“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盛世日渐式微,早已没有了盛唐时的磅礴气势,转而追求隐逸,诗风清冷幽隽,所以才有了“诗至大历而一变”,而刘长卿又是一个积极入世之人,但因性格的原因,格刚而犯上,因而屡遭贬谪,所以,他诗中虽看似有着隐士之风,但却又是心有不甘,有着一种愤世嫉俗基调,体现在诗中,便显得沉郁浑厚。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通过慨叹古调受冷遇,不为世人看重,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舒解世少知音的遗憾,所谓“清琴有古调,更向何人操”是也。

这首《听弹琴》乍一看来,很有些王摩诘的诗意,但不同的是,王维的诗体现的是一个“禅静”,而刘长卿的这首诗展现的却是愤愤不平的“激昂”,随着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就如那滚滚的松涛之声,在“泠泠”的寒意中,挟裹的是风入松的幽清肃穆之感。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随即道出了诗人的心中之言,这是一种曲高和寡的孤独感,琴声中饱含的是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诗咏听琴,只不过是刘长卿借此寄托其孤芳自赏的情操。

全诗意境清雅,苍凉深邃,志趣高洁,语言含蓄,一语双关,弥漫于字里行间的寂寞情怀感人肺腑。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观刘长卿的一生,身处乱世,生不逢时,虽有高才,却因耿介的性格与世人相处艰难,更何况是在人心险恶的官场,是很难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的,他终其一生都是心曲依旧,那把意念中的古琴,一直在他的心头泠泠作响……

更多文章

  • 刘长卿的一首五律,苍凉深邃,不愧为上乘之作

    历史解密编辑:胖虎说故事标签:刘长卿,罗隐,贾岛,枫桥夜泊,诗人,五律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且不说李杜的才华横溢,也不要说元白的玲珑秀丽,更不用说晚唐小李杜的才华横溢,光是那些二流诗人就足以惊艳千古。如常建的《寺后提坡山寺》,句句值得背诵;又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给人们留下了一系列的回忆。贾岛的《隐士》也是必读之作;罗隐的《蜜蜂》更耐人寻味

  • 刘长卿 远公龛

    历史解密编辑:一起学诗词标签:刘长卿,翠微,落日,锡杖

    刘长卿 远公龛松路向精舍,花龛归老僧。闲云随锡杖,落日低金绳。入夜翠微里,千峰明一灯。

  • 苏州西山岛明月湾村口1200岁古樟,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访友所植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视觉摄影标签:古樟,刘长卿,明月,西山岛,诗人

    在苏州西山岛明月湾村口,有一棵古樟,相传为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到明月湾访友时所植。古樟一侧主干因火烧、雷劈后成枯木,只靠后来发出的新枝维持生命,枝叶繁茂,俗称“爷爷背孙子”。这棵树是明月湾古村的标志,树龄已有1200年。那天然奇特的造型,斜倚而曲线向上的树身,一半枯木上自然变化清晰的苍老肌理,整体苍翠

  • 离人正惆怅,新月愁婵娟,刘长卿这首诗是律诗还是古风?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刘长卿,古风,律诗,平仄,律句

    前言在《汉语诗律学》中,王力先生讲解古体诗的时候,说到唐朝古风分仿古和新式两种。为此,他提到了刘长卿的一首诗。这首诗很有特点,每一句都和标准的律句相似,但这首诗又不能称之为律诗。欣赏一下这首诗,有助于大家了解新式古风的特点。一、律诗的4种基本句式首先,老街先把律诗的4种基本句式录入,以备对比。a、仄

  • 早春·刘长卿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沧海,微雨,早春,诗人,唐朝,刘长卿,江南春色

    微雨夜来歇,江南春色回。本惊时不住,还恐老相催。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岂堪沧海畔,为客十年来。

  • 李白与刘长卿:一次见面,两次寻隐者不遇,写尽人生悲欢并不相通

    历史解密编辑:此笺标签:李白,不遇,王维,唐朝,诗人,刘长卿,寻隐者,陶渊明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这句话看似冷漠,其实道出了人生的真相:他人的悲欢离合,旁人无法感同身受,甚至也不愿意倾听感受,这本就是人生常态。就像在盛唐拥有着豪华而庞大朋友圈的诗仙李白,一千多年以前在江西余干与中唐诗人刘长卿相遇,却拥有着完全不同的悲与喜。彼时,李白因为

  • 瀛奎律髓119卷48仙逸类:刘长卿五言长城,此人偏师攻之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韩愈,李白,五律,方回,刘长卿,瀛奎律髓

    前言《瀛奎律髓》第四十八卷,为神仙之说始於燕齐,怪诞而极於秦皇汉武,方士不经甚矣。其徒又自附於老子之书,上推至於黄帝,而曰黄老清净是以无为而治,後世益加附会,自成一教。赋命有修短,我得以操其权,秉质有厚薄,我得以变其本。举凡书符、受籙[lù ]、烧丹、辟谷、缩地、昇天、治鬼、伐病其说不一。愚而失身奸

  • 刘长卿最经典的一首诗,意境悠远,在这个冬天令人爱不释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江南,诗人,柴门,白屋,唐朝,刘长卿,艺术家,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每天诗词故事,欢迎关注长风一年将尽,寒冬腊月。冬天,心底最温暖的一件事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在那万家灯火里,其中有一盏灯是属于你。即使风雪再大、天再冷,只要有这一盏灯,那就有温粥,有暖火,有在你脚下窜来窜去亲热的大黄,还有那最可亲最可爱的家人。无论你在外面多累多苦多晚,只要你回到那盏灯火下,它就能让你

  • 刘长卿最经典的10首诗词,风雪夜归,落花无声,意境太美了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词,贾谊,灵澈,刘长卿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店长微信shiyi0395,进群领福利!他被称为“五言长城”,他性格刚烈,多得罪权贵,他每每写诗,不言姓,但书“长卿”,天下无人不知,他是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刘长卿的传世之作。“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短短20个字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七律名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春风,七律,闲花,水国,唐朝,刘长卿,唐代诗人

    刘长(zhǎng)卿,唐代诗人。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唐代宗大历年间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