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与刘长卿:一次见面,两次寻隐者不遇,写尽人生悲欢并不相通

李白与刘长卿:一次见面,两次寻隐者不遇,写尽人生悲欢并不相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此笺 访问量:3147 更新时间:2024/1/25 0:50:55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这句话看似冷漠,其实道出了人生的真相:他人的悲欢离合,旁人无法感同身受,甚至也不愿意倾听感受,这本就是人生常态。

就像在盛唐拥有着豪华而庞大朋友圈的诗仙李白,一千多年以前在江西余干与中唐诗人刘长卿相遇,却拥有着完全不同的悲与喜。

彼时,李白因为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第二年在白帝城境内收到赦免的消息,简直欣喜若狂,并写了字里行间洋溢着重归自由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而一生不是在贬谪就是在漂泊的微末小吏刘长卿,被贬谪为潘州南巴尉,在今天的广东电白。那个时候,那里还是蛮荒之地。就这样,刘长卿在离开苏州到洪州待命的途中,与李白相遇。

一个遇赦,带着美妻家眷;一个遭贬,人生再次陷入困境。其中悲欢,天差地别,如何相通。

故而,刘长卿与李白相聚之后,写了百感交集的《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其实,李白与刘长卿两个人的人生轨道本就不同。即使不是在人生大起大落的时刻,两个人的心境也不尽相同。不仅悲欢不能相通,人生意趣也各不相同。

同样是写寻隐者不遇,李白与刘长卿内心流露的人生意境截然不同。

1.意境幽静深邃,不遇后怅然若失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与一生落魄的刘长卿不同,李白生来就是天之骄子: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

等到18岁的时候,李白就隐居在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并开始在蜀地各地游历,见识不俗。

这一天,李白去山林深处拜访道士,想必充满了期待,要与道士高谈阔论一番。

这一路跋山涉水,风景变幻。清晨时李白就缘溪而行,山林中一片寂静。一路走来,只有近处溪水潺潺,和着远处起伏不定的犬吠之声,更显清新宁静。而路边的桃花在清晨露珠的点缀下,更显娇艳欲滴。

经过半天的跋涉,李白终于走到了幽林深处。只见麋鹿悠闲地徜徉在林间小路,完全听不到寺庙里有钟声传来。

当李白人逐渐靠近道院,只见茂密修长的竹子,与蓝天白云相接。一线泉水,倒挂在青山翠峰之间,飞流直下。

而道士到底去了哪里,无人告知答案。李白只能斜倚着古松,哀愁长叹。

全篇没有一个静字,却处处传达出道士隐居山林的幽静深邃。以犬、鹿之动,反衬幽林之静;以野竹飞泉之景,烘托道士之静。

这种静,是来自心灵深处的高洁淡远之境。

李白这一路走来,越是被幽静深邃的居住环境吸引,越是迫不及待地想见到道士,一吐为快。可是人生就是这样,初始的时候希望越大,等着落空的时候失望也就越大。

所以最终,李白只能以一个“愁”字结篇: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个时候的李白还是年轻,不知道人生的愁苦还未展开。

等到他真正出蜀,入了长安,成为唐玄宗身边的红人,整日与帝王、美酒甚至有杨贵妃这样的美人相伴,而遭到他人嫉恨谗言再被赐金放还的时候,他就知道人生的悲苦才算开始。

更不用说他糊里糊涂地参与永王李璘叛乱,而被流放夜郎了。

到了那时,哀愁就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意境清幽淡逸,不遇后自在惬意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唐 •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此生不像李白大起大落,因为他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低谷中。

“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他寒窗苦读十余载,才考上了进士。但造化弄人,安史之乱随之爆发,他剑未出,江湖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江湖,没有了大展宏图的机会。

从玄宗,再到肃宗、代宗和德宗,刘长卿经历了四朝更迭,除了最终的随州刺史,其它官职都平平无奇。再加上他性格刚直,忤逆权贵,两度遭贬,在官场历尽多少坎坷,可想而知。

但即使是这样,他也自诩为五言长城,为后世留下了千古流传的佳作。从此,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少不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我们受这些诗歌的滋养,而这些诗歌也是刘长卿人生失意时自我治愈的良药。就像这首寻隐者不遇的古诗,刘长卿非但不因为不遇而沮丧,甚至还悟出了禅意,净化了心灵。

你看他沿着这人迹罕至的山间小路乘兴而去,满路上都是青苔,和道人留下的足迹。白云缭绕,沙洲寂静,芳草绵延的尽头却是道门紧闭。

他没有因此扫兴,遇上新雨,他就静静地等着云销雨霁,欣赏山松雨水洗过后的青翠。途经山路峰回路转,他就缘山探索水源,听那泉水叮咚、溪水潺潺。

在万籁俱静之中,他与幽林溪花默默凝视对望,内心一片澄澈空明,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进入禅境里。

同样是寻隐者不遇,同样是幽林山泉,刘长卿笔下的世界,清幽淡逸,自在惬意。他没有为不遇而沮丧,反而因为随缘自适地欣赏,悟到了自己的禅意。

这种闲适自在,像极了王维笔下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虽然这种怡然自得并非人生的常态,但只要它存在,就能消解刘长卿此生命运多舛的悲凉与愤懑。

就像他此次乘兴而来是为寻访道士隐者,最终不遇却依然能兴尽而返。正是因为在幽林深山里,在溪水松色里,忘记了尘世的喧嚣烦恼,真正感受到了物我两忘的自在通透。

正是陶渊明所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切皆可放下,一切不必言说。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刘长卿这浮生一日闲,不知安抚了多少人。

这样看来,李白以愁字结尾,似乎落了下风,其实不然。

李白虽然寻隐者不遇而哀愁,但他字里行间传达的幽静深邃,依然感染了很多人。

就像颔联的“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被后世化作“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一度火爆全网。

由此可见,不管人生悲欢是否相通,人生意趣是否相同,还有心中所求是遇还是不遇,总会有一个角落,能让我们在这个尘世找到彼此的共通点,温暖彼此,照亮彼此。

哪怕只是片刻,哪怕只是风景,对于浮生若梦的我们来说,已经足矣。

更多文章

  • 瀛奎律髓119卷48仙逸类:刘长卿五言长城,此人偏师攻之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韩愈,李白,五律,方回,刘长卿,瀛奎律髓

    前言《瀛奎律髓》第四十八卷,为神仙之说始於燕齐,怪诞而极於秦皇汉武,方士不经甚矣。其徒又自附於老子之书,上推至於黄帝,而曰黄老清净是以无为而治,後世益加附会,自成一教。赋命有修短,我得以操其权,秉质有厚薄,我得以变其本。举凡书符、受籙[lù ]、烧丹、辟谷、缩地、昇天、治鬼、伐病其说不一。愚而失身奸

  • 刘长卿最经典的一首诗,意境悠远,在这个冬天令人爱不释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江南,诗人,柴门,白屋,唐朝,刘长卿,艺术家,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每天诗词故事,欢迎关注长风一年将尽,寒冬腊月。冬天,心底最温暖的一件事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在那万家灯火里,其中有一盏灯是属于你。即使风雪再大、天再冷,只要有这一盏灯,那就有温粥,有暖火,有在你脚下窜来窜去亲热的大黄,还有那最可亲最可爱的家人。无论你在外面多累多苦多晚,只要你回到那盏灯火下,它就能让你

  • 刘长卿最经典的10首诗词,风雪夜归,落花无声,意境太美了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词,贾谊,灵澈,刘长卿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店长微信shiyi0395,进群领福利!他被称为“五言长城”,他性格刚烈,多得罪权贵,他每每写诗,不言姓,但书“长卿”,天下无人不知,他是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刘长卿的传世之作。“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短短20个字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七律名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春风,七律,闲花,水国,唐朝,刘长卿,唐代诗人

    刘长(zhǎng)卿,唐代诗人。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唐代宗大历年间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诗人刘长卿,自称五言长城,口气够狂,诗也写得够好

    历史解密编辑:真游泳的猫标签:刘长卿,诗人,贾谊,唐诗,杜甫

    #头条创作挑战赛#说起唐诗,大家脑海里一下子想到许多人。而如果说到五言诗,写得比较好的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人。结果,唐代又冒出来一个刘长卿,居然自称五言长城,这口气真是狂得没边了。什么是长城?长城高大雄伟,无法逾越,是古人心目中固若金汤的存在。“五言长城”,就是说,在五言诗这一行列,没有人

  • 天地共情:卢纶《送李端》中的雪和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雨

    历史解密编辑:寓诸无竟标签: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送李端,卢纶,衰草,微雨

    我的唐诗书法直播日课做了一年多,上个月结束,回放视频已全部上传荔枝微课 () 。很多想法只是直播时边写边讲的即兴发挥,但过后想来犹有兴味。昨日小雪节气,虽未下雪而气象浑茫,想起日课中曾经讲到卢纶《送李端》中的暮雪和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雨,颇有应于此时天气,故回看视频,写出一篇文章,在此与寓诸

  • 长安春望·卢纶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浮云,在梦中,望·卢纶,长安春望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 卢纶:他写出盛唐边塞诗的恢宏气势,《塞下曲》使他成为军旅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卢纶,塞下曲,边塞诗,诗人,盛唐,岑参

    卢纶: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诗至中唐,似乎便落寞了许多,虽然有元白的新乐府扛鼎,但比起刚过去的盛唐诗坛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了,后人凑来凑去的,弄了个 “大历十才子”,不过,我相信没几人知道这些才子,大概也就是一个名词存在于中国文学史之中吧。所谓“大历十才子”是指活跃于大历时期的一个诗歌群体,是一群有着大

  • 唐诗三百首 |《塞下曲·其四》卢纶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卢纶,塞下曲·其四,塞下曲,劳军,欢腾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唐代:卢纶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译文在野外天幕下设下劳军盛宴,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喝醉酒后还要和着金甲跳舞,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注释敞:一本作“蔽”。琼筵:盛宴。雷鼓:即“擂鼓”。简析这首诗系《塞下曲》组诗之一。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

  • 卢纶的《塞下曲·其二》堪与李白的《塞下曲》媲美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卢纶,李白,李广,边塞,诗人,千古名句,大历十才子,塞下曲·其二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汉朝名将李广猿臂善射,时任右北平太守,有一次,外出打猎,老远看到草丛中有块石头,状似老虎,欣然拔箭去射,结果,箭头没在草丛中,看不见了,走近去看,原来是将箭射进了石头里。可见其臂力之大,武艺之高。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一时传为佳话。位居大历十才子首位的唐朝诗人卢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