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故事:古代故事:某制军夫人,袁盎张说

故事:古代故事:某制军夫人,袁盎张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李三脚 访问量:3663 更新时间:2023/12/17 11:11:55

某制军夫人

某制军科甲出身,喜爱人才,门下收罗了很多人。制军本人也喜爱风雅,众多姬妾琴棋书画各自擅长一门。他还总让文人们来教姬妾们诗书。某孝廉二十多岁,才貌兼具,家境贫困,投到制军门下。当时制军新得一个小妾,本身就会诗文,制军又让她跟着某孝廉学习。一来二去,小妾和孝廉日久生情,约好了私奔,只是没有机会。

某天制军生日,大摆筵席,还请了戏班,全府上下一片忙碌。小妾收拾细软,和孝廉跳出花园后墙逃走。

第二天仆人来报,制军大怒,找来一个心腹侍卫,给他一把剑说:“赶快向南追赶,杀死二人后,就说那是你妻子被孝廉拐走。然后到当地自首。我自然给你开脱,不但无事,还会升官。”

侍卫刚要出发,制军夫人出来喝止。然后劝丈夫说:“这么做如果泄露就会酿成祸患。想来这件事已经在全省传播开了。你把孝廉引进门,现在又杀害,这是不义。绿头巾也没脱掉,只是掩耳盗铃。况且这个孝廉很有名气,喜爱他才华的不止你一个人。如果有人替他打抱不平,后患无穷。夫君聪明豁达,难道看不到这些吗?”

制军怒气稍减,问道:“那该怎么办?”夫人说:“古代的杨越、裴晋,对盗走侍妾的人不但不追,还赠送钱财。何不模仿?孝廉感恩戴德自不必说,你宽厚仁慈的名声传出去,不但没人笑话,还会夸奖你。希望夫君能三思而行。”

制军很高兴,说:“不是夫人,我差点酿成大错。”然后就写了一封信,让仆人带上,再带上四百两银子去追孝廉。信的大概内容是:我已年逾花甲,并不会在意这件事。其实你和某妾的事我早已知道,本想找机会成全你们,没想到你们心急私奔了。走得太急应该缺少银两吧?我特意派仆人送上路费,还有某妾的衣衫首饰,也一并送去。

二人看到书信,惭愧感激,对着东面跪倒说:“您的恩德比天还高,做犬马也无法报答。”然后回信一封,大意是:“我自从投到您的门下,得到您的照顾,却带走了您的侍妾。本来担心追杀,却没想到送来的是路费。这样宽厚的胸怀千年难遇,我惭愧得无地自容。千言万语无法表达我的感激,现在也无法说报答的话,我会永远记住您的恩德!”

后来,孝廉考中做了进谏的官员,遇到有弹劾制军的,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营救。他和那个小妾白

头偕老,生了好几个孩子。

【原文】某制军由科甲出身,好士爱才,门下皆一时誉髦也。制军风雅甚,如夫人甚众,琴棋诗画各擅一长。咸使名士传之。有某孝廉者,年逾弱冠,品貌俊逸,诗如其人。家屡空,投制军谋食。时制军新得宠姬某氏,诗笔清新,与孝廉相类,遂使姬作女学生。传递诗词,两情甚洽,有文君之约,而未得其便。值制军寿诞,内外优剧百戏并作,乃乘喧杂时,姬订孝廉卷其细软,逾花圃后垣同逸。

次日,仆妇书童报二人夜不归室之事,制军大怒,传心腹武弁入内室,授之剑而谕之故曰:“迅往南追取二人首。认姬作汝妻,被孝廉奸拐,故追而斩之。投所在官司自首,汝既无罪,且不次超迁汝职。”

  弁领命将行,夫人遽出喝止。乃谏制军曰:“机事不密则害成。此等事想已扬播省垣矣。引盗入室,斩之非义。一顶绿头巾终脱不去,徒然掩耳盗铃,不贻笑士林耶?且孝廉才名甚着,爱之者不仅夫君一人。使士林抱不平,察实而发其覆,贻害无穷矣。夫君聪明阔达,岂不见及此?妾恐一时忿怒昧之耳。”制军不觉怒息,曰:“为之奈何?”夫人曰:“是不难,昔杨越、裴晋二公,皆人杰也。盗其侍妾者,不但不追,间有厚赠者。曷不仿而为之?请作札遣家人赠以行资,则孝廉有不感愧图报者乎?且以美姬赠名士,古人恒为之。不但士林不笑,且宽大之誉遍环区矣。孰得孰失,君试思之。”

  制军大悦曰:“非夫人之论,我几大误。”即作书以四百金遣奴子追赠,其书略。

  二人得书,惭愧悲感,望东叩首,曰:“夫子之德竟是二天。当作犬马图报。”再拜作禀,申意其词曰:(略)

后孝廉捷南宫,由词林入谏垣。有与制军为难者,多方营救之。与某姬偕老且多子云。

袁盎张说

汉代袁盎在吴地做相国时(朝廷派到各封地去,起协助监视作用的丞相),有个下属小吏和他的侍妾私通。袁盎知道后,也一直没揭穿。有人用这件事吓唬那个小吏,小吏逃走了。袁盎知道后,亲自追回来,把那个侍妾送给他,还和以前一样对待。

景帝时,袁盎回京做太常,后来再次去了吴国。当时吴正准备谋反,想要杀掉朝廷派来的人。五百人包围了袁盎的住所,但他并不知道。当年那个小吏是带队长官,他弄来二百石好酒,把士兵们灌醉。夜里到袁盎那说:“赶快逃走,明早吴王就要杀掉您!”袁盎已经不认识那个小吏了,惊讶的问他为什么救自己。小吏说:“我就是偷了您侍妾的那个人。”于是,袁盎逃走了。

唐朝张说门下有个书生和他宠爱的一个婢女私通,张说准备重重惩罚他。书生大喊:“相公就没有用人的时候了吗?为什么不舍得一个婢女?”张说很惊奇,就放了他,还送他些钱。后来张说被姚崇弹劾,不知道结果会怎样。这个书生夜晚到来,请求张说拿出夜明帘,他当夜给九公主送去,公主在玄宗面前说了好话,灾祸解除了。

【原文】袁盎为吴相时,有从史私盎侍儿,盎知之,弗泄。有人以言恐从史,从史亡,盎亲追返之,竟以侍儿赐,遇之如故。景帝时,盎既入为太常,复使吴。吴王时谋反,欲杀盎,以五百人围之,盎未觉也。会从史适为守盎校尉司马,乃置二百石醇醪,尽醉五百人。夜引盎起曰:“君可疾去,旦日王且斩君。”盎曰:“公何为者?”司马曰:“故从史,盗君侍儿者也。”于是盎惊脱去。 

  张说有门下生盗其宠婢,欲置之法,生呼曰:“相公岂无缓急用人时耶?何惜一婢?”说奇其语,遂以赐而遣之。后杳不闻。及遭姚崇之搆,祸且不测。此生夜至,请以夜明帘献九公主,为言于玄宗,得解。

标签: 袁盎姚崇小吏制军孝廉

更多文章

  • 姚崇、张说掐架,李林甫为何摔跟头?蔡东藩:一跤摔出了奸相原形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姚崇,宰相,张说,李林甫,蔡东藩,唐玄宗,中书令,民国作家

    开元元年(713年)的一天,御史中丞李林甫奉命到中书令张说府上传旨。眼看就要到张府了,李林甫却离奇地从马背上摔下来。随行的御史吓了一跳,马也走得不快啊,怎么就摔了呢?他赶紧下马扶起一身尘土的李林甫。李林甫坐在地上哼哼半天,御史上上下下替他检查了几遍:领导,您哪儿也没摔坏啊,起来走两步?要不咱先去传旨

  • 1949年,国民党副师长黎强被俘的照片,当时毫不慌张说是我党同志

    历史解密编辑:激情游戏君标签:黎强,我党,国民党,解放军,副师长,开国中将,地下工作者

    1949年,渡江战役打响。而在秋风扫落叶之下,国民党军也兵败如山倒。国民党312师副师长黎强也被俘虏,不过面对解放军他却毫不慌张,并表示自己乃是我党同志。随后他托人用暗语致电党中央,他也被送到了北平。如此一来他的身份也被证实,他确实是特工。作为一名地下工作者,他搜集了很多消息,为我军的作战胜利立下了

  • 毁誉参半的名相张说,怒怼张昌宗被武则天罢免,嫉妒姚崇又丢相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姚崇,玄宗,宰相,张说,诗人,张昌宗,女皇武则天

    如今,我们说到岳阳楼,都会想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但很少有人知道,岳阳楼最初名声鹊起是因为开元名相张说。张说是为何人?《资治通鉴》寥寥数篇,却为我们揭开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张说,字道济、说之,祖籍范阳,后迁至洛阳。张说是武则天时期到唐玄宗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历经四朝风雨,三次为相,两次被贬,一生文治

  • 王张江姚,张说:陈凯歌的作品我一部也没看过

    历史解密编辑:大猫论史事标签:陈凯歌,风萧萧,毛泽东,壮士一去,王张江姚,电影导演

    王张江姚。张说:陈凯歌的作品我一部也没看过。1998年10月20日,在无锡居住生活的张,看了新民晚报后,给女儿写信。他说: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又有新作在京首映,内容是荆轲刺秦王。电影导演分几代,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位先生的作品我一部也没看过。奇怪的是,这部电影,据记者报道说,全部角色都是丑角,许多观众不

  • 临终时,姚崇嘱咐儿子一件事,让张说慨叹:死姚崇算计活张说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姚崇,宰相,唐玄宗,张昌宗,武则天

    721年,姚崇病重,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把儿子们叫到床前嘱咐说道:“我和张说一直有矛盾,我死之后,他可能毁谤我,打击报复你们。你们要按照我说的话去做,这样才可以避免可能的灾祸!”“张说前来吊唁的时候,你们要多陈列奇珍异宝;一旦有他看中的,就直接送给他。如果他接受了你们的赠礼,你们就请求他为我写墓志

  • 韩复榘夫人给张宗昌让座,张说了一句玩笑话,几天后被韩派人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让座,张宗昌,韩复榘,张作霖,东北军,张学良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给你小心心]1932年9月3日,山东济南火车站内。一名身高超过1米9的壮汉,正在与送别之人在站台交谈之际,突然听到一声枪响,随着身上的剧痛传来,才意识到有人对自己行刺。看不到不远处一个年轻人再一

  • 王自健曾去张国立家拜年,张说:你都把我拉黑了,还来我家拜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扒皮标签:王自健,张国立,王宝强,郭德纲,曹云金,马蓉

    王自健去张国立家拜年,张国立冷漠地说:你别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你都把我拉黑了,还敢来我家拜年?王自健眼眶湿润:她扇了我500多个耳光,还拿烟头烫了我6次,进医院8次。2012年,由王自健主持的东方卫视节目《今晚80后脱口秀》开播。这档节目仅仅播出了四期,就“笑傲全国”,荣获全国收视率第二,一时间王自

  • 张说无愧于“诗人宰相”称号,做过三朝宰相,执掌文坛三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宰相,唐玄宗,武则天,太平公主,诗人,张九龄

    作者:赵心放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俗话,用在张说身上再也合适不过了。张说一生仕途坎坷,三次为相,但不论那一次出任宰相,他都十分重视提携有才能的诗人墨客,贺知章、王翰、张九龄、王湾等都得到过他的举荐。张说执掌文坛三十年,被封为燕国公,与写出“车如流水马如龙”的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一)玉燕投怀

  • 盛唐宰相张说一首新年之作,含蓄蕴藉,自然妥帖,令人耳目一新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姚崇,唐玄宗,宰相,京城,幽州,刺史

    写在前面: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唐 张说《钦州守岁》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亲自在洛阳主持制科考试,21岁的青年才俊张说独占鳌头,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从此步入仕途。张说能文,也极负军事才华,是全能型的人才,历任四朝,三度为相,极得唐玄宗赏识,但其仕途坎坷,36岁那

  • 韩复榘太太给张宗昌让座,张说了一句玩笑话,几天后被韩复渠谋杀

    历史解密编辑:老闫侃史标签:张宗昌,韩复榘,韩复渠,冯玉祥,张作霖,张学良

    “你在山东顶了我的窝子,我今天也顶了你太太的窝子”。都说祸从口出,说完这句话后,他在几天后就被人枪杀在火车站。这个因嘴不老实而丢掉性命的,正是“三不知将军”张宗昌。这样戏剧性的死法,也和张宗昌荒唐的人生有些相似。那么,是谁杀死的张宗昌?难道仅仅是因为太太被调戏就恼羞成怒么?点个关注,继续带大家探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