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姚崇、张说掐架,李林甫为何摔跟头?蔡东藩:一跤摔出了奸相原形

姚崇、张说掐架,李林甫为何摔跟头?蔡东藩:一跤摔出了奸相原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史鉴赏观 访问量:281 更新时间:2023/12/4 11:17:31

开元元年(713年)的一天,御史中丞李林甫奉命到中书令张说府上传旨。眼看就要到张府了,李林甫却离奇地从马背上摔下来。

随行的御史吓了一跳,马也走得不快啊,怎么就摔了呢?他赶紧下马扶起一身尘土的李林甫。

李林甫坐在地上哼哼半天,御史上上下下替他检查了几遍:领导,您哪儿也没摔坏啊,起来走两步?要不咱先去传旨,回头下官送您回家?

李林甫皱起眉头:“我的腿啊,我的波棱盖啊……我这幅模样去传旨,岂不是坏了皇家威仪?你去,我回家换身衣服再进宫。”

御史想想也没什么大事,无非是传唤张说见驾,于是他独自前往张府了。

御史刚走,李林甫立刻康复,他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心里一阵冷笑:待会儿等着看好戏吧。

显然,李林甫是故意制造摔伤的假象,以躲避给张说传旨的差事。

传旨又不是什么苦差事,李林甫为何不惜摔跤也要躲避呢?他所谓的好戏又是什么呢?这要从几个月前的一件事谈起。

这年三月,一个人从同州急匆匆地赶往新丰行宫,唐玄宗正在那里等着他。此人就是号称“唐朝四大贤相”之一的姚崇,此刻他的官职是同州刺史。

唐玄宗在宫外秘密召见姚崇为哪般?

原来,唐玄宗有意用姚崇为宰相,但之前二人并无交集,他想对姚崇做一次评估。为了避免朝中起波澜,他决定掩人耳目,与姚崇来一次密谈。

然而,这次会谈相当成功,足以载入史册,姚崇以他的《十事要说》震惊了唐玄宗。于是唐玄宗当即表态:随朕回京,准备就任宰相。

当姚崇出现在长安时,朝中顿时一片哗然。都是老江湖了,谁还看不清接下来的形势?于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最发愁的是中书令张说,准确地说,他不光是发愁,而是恐惧!

原来,张说与姚崇一向不和,二人明争暗斗了很多年了。好在唐睿宗即位后姚崇就被踢出了长安,二人才不至于摩擦过热。

如今“胡汉三”又回来了,马上就要拜相了,从今往后自己还不得被小鞋夹死?

于是张说赶紧行动,他撺掇御史大夫赵彦昭上了一道奏疏,弹劾姚崇不法。岂料唐玄宗一抬手将弹劾状扔进了垃圾堆,看都没看。

张说不甘心,又请唐玄宗的大红人、殿中监姜皎出马,给皇帝提了个“中肯”的建议:老姚这个人有点诡诈,做地方官是一把好手,莫不如让他出任河东总管。

唐玄宗冲姜皎一瞪眼:“张说给了你多少好处?”姜皎吓得一缩脖子跑了。

就这样,唐玄宗快刀斩乱麻,不给大臣们争议的机会,迅速任命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持朝廷政务。

忙活半天,张说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仿佛看见一双精致的小鞋向他飞来,不,那是飞刀。

姚崇混迹朝堂一辈子,绝不是个善茬,他的手段既狠又阴。当年武则天提拔了他,他却暗中提拔张柬之,并在幕后支持张柬之推倒了武周王朝。

以姚崇的作风,赏一双小鞋,那就是对张说的恩赐。

必须自救!张说想到了一个人——岐王李隆范。

李隆范是唐玄宗的弟弟,哥俩关系很铁,如果能得到他的庇护,姚崇即便想下手,也不得不有所忌惮。

于是张说悄悄地潜入岐王府。

这件事张说和李隆范都做得很糊涂,自古朝臣结交藩王就是大忌讳,如此鬼鬼祟祟地交往分明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姚崇不是吃素的,他很快就侦查到了二人的交往,并巧妙地让唐玄宗也得知了详情。

唐玄宗火了:张说你想干嘛啊,前段时间驸马裴虚因为私交亲王刚刚被流放,你还不吸取教训?姚崇领旨,“卿归中书,宜宣与御史中丞共按其事。”

你去中书省拟诏,让御史中丞办他!

“按”就是依法审判的意思,唐玄宗这话其实就是给张说下了定论:你有罪,怎么判由姚崇和御史中丞来定。

领命的御史中丞就是李林甫。

李林甫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宰相大人,咱马上就行动,立刻抓人。”

姚崇却心软了:“哎呀,别那么急嘛,张说毕竟是中书令,多少给他留点面子,逼急了不体面。”

李林甫一惊:“张说此人足智多谋,我怕拖则生变呐。”

姚崇笑了,他挥了一下手中的圣旨:“皇命在此,他张说还能飞了不成?”

李林甫心里一阵冷笑:呆子一枚,没吃过张说的苦,唉,只怕这回又让张说逃脱了。

原来,李林甫曾经吃过亏。几年前,崔隐甫、宇文融曾经两次拉拢李林甫,一起弹劾张说。不过李林甫很谨慎,他干打雷不下雨,喊得凶,但就是不上奏章。

结果眼看张说就要倒台时,不是有人替他说话,就是唐玄宗手软了,最后总是不了了之,反倒是崔隐甫和宇文融被免了官。

两次经历让李林甫脑后发凉:多悬,亏得自己没跌在纸上。

他由此也得出三个结论:其一,张说绝对是老狐狸,其反击的手段五花八门,实力不可小觑;其二,皇帝恋旧情,除非重罪,小打小闹的东西就是挠痒痒;其三,要想扳倒张说,靠几个御史根本没戏。

这一次姚崇出马了,分量够重;罪行是勾结藩王,正好击中皇帝的痛处,掀起惊天骇浪都够用了;唯独张说会使出何种反击手段尚不得而知。

因此李林甫坚持认为要“宜以剧地”,不给张说任何活动的时间。遗憾的是,姚崇根本不听,非要给张说留点面子,等到第二天上午再去办。

以李林甫的精明,他料定这一夜张说肯定会得到报信,也一定做好了反击的准备。如此一来,这次高高举起的大棒还不知道落在谁的头上。

傻瓜才给你们陪葬!李林甫的嘴角露出得意的阴笑。为了把自己摘得干净一点,他故意摔伤自己,成功地躲进了保险箱。

一切正如李林甫所料,张说不慌不忙地跟御史去中书省接受质询。可是审来审去张说始终很淡定,承认去过岐王府,但绝不承认有过任何不当言行。

姚崇刚要准备给张说加点砝码,高力士前来传旨:张说行为不检点,本该严惩,念在以往功劳的份上,既往不咎……

姚崇瘫软在座,“张泥鳅”又滑走了!

唐玄宗为何又网开一面呢?原来就在姚崇呼呼大睡时,张说却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前一天晚上,张说刚想就寝,突然有客来访。双方一照面,那人倒头就拜:“相公不认我了吗?”

张说仔细一看:“怎么是你?”

原来此人是张府的一名门客,后来这家伙不规矩,竟然勾搭了张说的一个侍妾。

张说大为光火,刚要准备将他们双双打死,不料门客的一席话让他改变了主意:“相公难道以后就不会有急用人的时候吗?何必吝啬一位侍婢?”

张说想想也对,一个女人而已,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事情已经发生了,莫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吧。

于是张说干脆将此女赏给了这位门客,还给了他们一些钱,将他们打发走了。

多年不见,没想到门客又出现了,还给张说带来一个惊天的消息:姚崇已经弹劾你,明天一早就要召你问罪。

张说大吃一惊,一时竟然不知如何是好。门客说:“你把‘夜明帘’给我,我替你走一趟,请九公主出面帮你说情。”

张说将信将疑,一个小小的门客哪来这么大事,能跟九公主搭上关系?但事情紧急,就算被骗也无非是一件宝物而已,可万一是真的,那就救了自己的命啊。

张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等到后半夜,门客回来了:“九公主答应天一亮就去见皇帝,尽管放心好了。”

其实张说的二儿媳就是唐玄宗的女儿,八公主,但这种事自己的儿媳去游说,显然不如九公主奏效。八公主只能作为底牌,在家破人亡的时候才能用。

还是九公主懂自己的父皇,她对唐玄宗大打感情牌,搞得唐玄宗都不好意下手了。眼看火候差不多了,九公主使出杀手锏:“上独不念在东宫时,今反用谗耶?”

老爸您忘了做太子时的往事了吗?

唐玄宗一听眼泪下来了。

怎么能忘记呢?那段岁月太艰苦了,姑姑太平公主步步紧逼,不断在父皇唐睿宗面前进谗言,试图废黜他的太子之位。

那时候张说正是唐玄宗的伴读,二人携手度过了那段峥嵘岁月。

有一天,太平公主让一名术士向唐睿宗“告密”:天象显示,五日内宫中将有外兵闯入。

唐睿宗早就被太平公主灌迷糊了:坏了,看来孽子等不及了,想要夺位了,张说,你们几个赶紧做好准备。

张说却一脸正色:“陛下怎么听信小人的谗言,这明显是有人想挑拨您与太子的骨肉亲情。臣建议,陛下莫不如下旨让太子监国,君臣名分大定,流言自然消失。”

经过张说的开导劝慰,唐睿宗终于清醒了,也避免了唐睿宗与唐玄宗之间骨肉相残。但张说也因此深深得罪了太平公主,不久就被太平公主罢黜宰相之职,赶到洛阳任职。

临行前,张说还悄悄地赠送唐玄宗一柄利刃。唐玄宗立刻就明白了张说的心思:太平公主早晚会对您动手,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唐玄宗也不例外。九公主轻松击中了他最脆弱的部分,于是张说逃脱升天了。

姚崇和张说的这次“死掐”搞得刀光剑影,却没人留意到躲在阴影里冷眼观察的李林甫,他其实才是最大的赢家。

首先,李林甫再次躲过一劫。如果他不摔那一跤,以张说的精明,肯定一眼就能看出他与姚崇是一伙的。如此一来,张说极有可能在李林甫羽翼丰满之前就干掉他。

其次,李林甫摸透了皇帝的心思。唐玄宗是个既理性,又感性的人,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情谊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很重。

其三,李林甫看透了朝争的本质。大臣们之间的争斗其实无所谓对错,只要操作得当,黑的能变白,白的也能变黑。

其四,李林甫获得了一个教训。朝廷斗争容不得心慈手软,该痛打落水狗的时候就要乘胜追击,否则就会被反噬。

一个八面玲珑的奸相就这么慢慢养成了,难怪蔡东藩先生说李林甫是个“阴狡之徒”,一个跟头就早早地将他摔出了原形,可惜没人有火眼金睛。

更多文章

  • 1949年,国民党副师长黎强被俘的照片,当时毫不慌张说是我党同志

    历史解密编辑:激情游戏君标签:黎强,我党,国民党,解放军,副师长,开国中将,地下工作者

    1949年,渡江战役打响。而在秋风扫落叶之下,国民党军也兵败如山倒。国民党312师副师长黎强也被俘虏,不过面对解放军他却毫不慌张,并表示自己乃是我党同志。随后他托人用暗语致电党中央,他也被送到了北平。如此一来他的身份也被证实,他确实是特工。作为一名地下工作者,他搜集了很多消息,为我军的作战胜利立下了

  • 毁誉参半的名相张说,怒怼张昌宗被武则天罢免,嫉妒姚崇又丢相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姚崇,玄宗,宰相,张说,诗人,张昌宗,女皇武则天

    如今,我们说到岳阳楼,都会想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但很少有人知道,岳阳楼最初名声鹊起是因为开元名相张说。张说是为何人?《资治通鉴》寥寥数篇,却为我们揭开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张说,字道济、说之,祖籍范阳,后迁至洛阳。张说是武则天时期到唐玄宗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历经四朝风雨,三次为相,两次被贬,一生文治

  • 王张江姚,张说:陈凯歌的作品我一部也没看过

    历史解密编辑:大猫论史事标签:陈凯歌,风萧萧,毛泽东,壮士一去,王张江姚,电影导演

    王张江姚。张说:陈凯歌的作品我一部也没看过。1998年10月20日,在无锡居住生活的张,看了新民晚报后,给女儿写信。他说: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又有新作在京首映,内容是荆轲刺秦王。电影导演分几代,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位先生的作品我一部也没看过。奇怪的是,这部电影,据记者报道说,全部角色都是丑角,许多观众不

  • 临终时,姚崇嘱咐儿子一件事,让张说慨叹:死姚崇算计活张说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姚崇,宰相,唐玄宗,张昌宗,武则天

    721年,姚崇病重,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把儿子们叫到床前嘱咐说道:“我和张说一直有矛盾,我死之后,他可能毁谤我,打击报复你们。你们要按照我说的话去做,这样才可以避免可能的灾祸!”“张说前来吊唁的时候,你们要多陈列奇珍异宝;一旦有他看中的,就直接送给他。如果他接受了你们的赠礼,你们就请求他为我写墓志

  • 韩复榘夫人给张宗昌让座,张说了一句玩笑话,几天后被韩派人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让座,张宗昌,韩复榘,张作霖,东北军,张学良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给你小心心]1932年9月3日,山东济南火车站内。一名身高超过1米9的壮汉,正在与送别之人在站台交谈之际,突然听到一声枪响,随着身上的剧痛传来,才意识到有人对自己行刺。看不到不远处一个年轻人再一

  • 王自健曾去张国立家拜年,张说:你都把我拉黑了,还来我家拜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扒皮标签:王自健,张国立,王宝强,郭德纲,曹云金,马蓉

    王自健去张国立家拜年,张国立冷漠地说:你别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你都把我拉黑了,还敢来我家拜年?王自健眼眶湿润:她扇了我500多个耳光,还拿烟头烫了我6次,进医院8次。2012年,由王自健主持的东方卫视节目《今晚80后脱口秀》开播。这档节目仅仅播出了四期,就“笑傲全国”,荣获全国收视率第二,一时间王自

  • 张说无愧于“诗人宰相”称号,做过三朝宰相,执掌文坛三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宰相,唐玄宗,武则天,太平公主,诗人,张九龄

    作者:赵心放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俗话,用在张说身上再也合适不过了。张说一生仕途坎坷,三次为相,但不论那一次出任宰相,他都十分重视提携有才能的诗人墨客,贺知章、王翰、张九龄、王湾等都得到过他的举荐。张说执掌文坛三十年,被封为燕国公,与写出“车如流水马如龙”的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一)玉燕投怀

  • 盛唐宰相张说一首新年之作,含蓄蕴藉,自然妥帖,令人耳目一新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姚崇,唐玄宗,宰相,京城,幽州,刺史

    写在前面: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唐 张说《钦州守岁》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亲自在洛阳主持制科考试,21岁的青年才俊张说独占鳌头,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从此步入仕途。张说能文,也极负军事才华,是全能型的人才,历任四朝,三度为相,极得唐玄宗赏识,但其仕途坎坷,36岁那

  • 韩复榘太太给张宗昌让座,张说了一句玩笑话,几天后被韩复渠谋杀

    历史解密编辑:老闫侃史标签:张宗昌,韩复榘,韩复渠,冯玉祥,张作霖,张学良

    “你在山东顶了我的窝子,我今天也顶了你太太的窝子”。都说祸从口出,说完这句话后,他在几天后就被人枪杀在火车站。这个因嘴不老实而丢掉性命的,正是“三不知将军”张宗昌。这样戏剧性的死法,也和张宗昌荒唐的人生有些相似。那么,是谁杀死的张宗昌?难道仅仅是因为太太被调戏就恼羞成怒么?点个关注,继续带大家探讨军

  • 唐朝名将郭元振得到了唐玄宗的“恩旨”

    历史解密编辑:王科爱语文标签:唐朝,宰相,尚书,郭元振,唐玄宗,书法家,女皇武则天,中国传统音乐

    713年十一月,唐朝名将郭元振得到了唐玄宗的“恩旨”,他被任命为饶州司马,不必再去流放地新州了。但是,郭元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在一个多月前,他还是唐朝的宰相、兵部尚书,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得罪皇帝了!郭元振怀着忧郁的心情上路,他没能走到饶州,死在了半路上。那么,郭元振为何会得罪唐玄宗呢?一、威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