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贺知章晚年的一首诗,短短28字,写尽了世事沧桑,令人动容

贺知章晚年的一首诗,短短28字,写尽了世事沧桑,令人动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端书馆 访问量:1318 更新时间:2024/1/9 4:11:14

自南梁江淹在《别赋》中写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典诗词中的离别似乎就被定下了悲苦的情调。从故国乡土,到骨肉亲人,再到挚友同僚,一幕幕依依不舍的送别场景,挥之不去的是诗人心中缠绵凄切的离别之情。

而在故国乡土、骨肉亲人、挚友同僚之别中,又以乡土之别最令人动容。因为古往今来,无论时何地何人,只要背井离乡,就始终会有要回归乡土的感情意愿。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八十六岁的贺知章,在离开家乡五十多个年头后,辞官还乡,再次踏入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时,就写了一首名作《回乡偶书》以抒发心中多年的牵挂,及面对世事沧桑后的无限感慨。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年少时离开家乡,回来时已经年老,虽然乡音不曾改变,但是鬓角的毛发却已稀少斑白。年少时的贺知章出外求官,风华正茂,年老后的贺知章辞官回乡,变得老迈衰颓。可见寥寥数字,便概括出了贺知章出走一生,久客他乡的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两句诗流露出的更多的是一种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的变化状态,但是却也着重表明了一个不曾改变的事实,那就是乡音的从未改变。一方面,“乡音无改”代表了贺知章对乡土亲人的牵挂,另一方面,它也为下儿童的发问作了很好的铺垫。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家乡的孩童看到我,竟然没有一个认识我,而是笑着询问我,这位客人,你从哪里来呀?虽说这两句诗描述的片段,算得上一个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它对于贺知章来说,可谓是心头的重击。

看似平淡的一问,却让贺知章不得不面对自己年老衰颓的事实,从而引出贺知章对世事沧桑的无穷感慨。正所谓“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离开的五十多个年头,自身家乡的变化实在太多太多,千言万语说不尽,只剩下无穷的感慨与无奈了。

纵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可以说是短短28字,语言朴素,却内涵深厚,其乡土之情,其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与无奈,包括饶有趣味的儿童发问画面,尽都令人动容,因为它具有普遍性,不仅贺知章会感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数中华儿女都会。

标签: 贺知章回乡偶书故国鬓毛乡土

更多文章

  • 唐代诗人贺知章草书《孝经》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孝经,宗庙,子曰,天下,先王,唐代,草书,唐朝,诗人,贺知章

    贺知章《孝经》草书,纵26.0厘米,横265.1厘米,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本卷以草书写“孝经”,每行四字至十六字不等,共一千余字,无署款。据卷末小楷款识“建隆二年冬十月重粘裱贺监墨迹”,推测为贺知章的作品,北宋《宣和书谱》中亦著录有贺知章所书《孝经》。《孝经》通篇略取隶意,融入章草,气息高

  • 贺知章“金龟换酒”,与李白之间的忘年交,传为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三姐爱读书标签:贺知章,李白,长安,蜀道难,唐玄宗,皇上

    01今天分享贺知章“金龟换酒”的一段佳话。最近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是《诗词里的中国·唐诗1》。这本书通俗易懂,语言流畅,深入浅出地介绍我国唐代具有代表性的大诗人的诗词以及背后的故事。其中,谈到贺知章的时候,有一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那就是贺知章“金龟换酒”的故事。唐天宝元年,当时的贺知章在都城长安担任大

  • 贺知章离开家乡便一去不复返,浓浓的乡思愁却让他活过整个盛唐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李白,杜甫,唐朝,贺知章,孟浩然,艺术家,回乡偶书,千古名句

    当一个人成长到一个阶段的时候,就会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离开自己的家乡,尤其是很多文人墨客,对于思念家乡的情怀往往是很浓厚的,都会通过自己的文笔表达出来。比如我们在咿咿呀呀学语的时候就开始背诵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首《回乡偶书》正是出自贺知章之笔,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字里行间引起共鸣。0

  • 李白是如何成“诗仙”的?凭一首奇幻杂言古诗,贺知章读完都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白,贺知章,蜀道难,一首,杜宇,唐朝,艺术家

    相传,唐代著名大诗人,“诗仙”李白成名比较晚,四十一岁的时候才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下,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开元年间,李白第一次去长安。在出蜀路上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杂言古诗《蜀道难》,因此受到贺知章的赏识,一举成名。结果,这首诗就成了如今高考语文之“必背篇目”。作为曾经的四川考生,仰望此千古名篇,

  • 贺知章的最后一天:听着窗外碧波荡漾,抱怨儿子名字不好听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贺知章,唐玄宗,李白,宰相,武则天,李治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七月,明日高悬,须发皆白的贺知章躺在病榻上,咳嗽连连。窗外微风吹拂,镜湖水波荡漾。忽然间,他停止了咳嗽,口中念念有词。儿子贺孚俯下身子仔细一听,原来念的是他最近作的一首诗: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念着念着,声音愈来愈低,逐渐悄不可闻。

  • 李白&贺知章:中年酒徒的官场现形记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白,贺知章,高力士,唐玄宗,李林甫,武则天

    壹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金龟换酒”之后,在贺知章盛情邀请下,李白搬进了贺府。两人在贺府中,日日吟诗,夜夜把酒,真是不亦快哉!能得到大唐文坛领袖、玄宗宠臣贺知章的垂青,李白的命运就此改变。而那篇《蜀道难》,一时间也洛阳纸贵,在长安人的朋友圈疯传,最后竟传到皇帝李隆

  • 四明狂客贺知章,狂来金龟换酒,诗来回乡偶书,真有才啊

    历史解密编辑:真游泳的猫标签:贺知章,回乡偶书,李白,狂客,四明

    提起大唐诗人贺知章,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起了他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回乡偶书》堪称千古名篇,通过老人与小孩的对比,在衰老与生机之中,表达了贺知章对于家乡的无限眷恋。如果再细致一点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短短28个字,蕴含了三种对比。

  • 贺知章:浙江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杜甫在诗中这样写他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贺知章,杜甫,李白,唐玄宗,玉真公主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杜甫写李白的诗句,十分生动地刻画出了李白以酒助诗兴的豪爽形象。其实,在杜甫的这首诗中,还有七位当时喜欢饮酒的文人,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杜甫写的这首诗名为《饮中八仙歌》,贺知章因为资格老、年纪大排在第一位,后面

  • 贺知章:诗意的张狂与无处安放的柔软

    历史解密编辑:阅览浙江标签:杜甫,苏轼,悠悠,唐朝,诗人,贺知章,李隆基,回乡偶书,无处安放,千古名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贺知章贺知章画像唐朝天宝年间(744年)的春天,萧山湘湖南岸的一个村庄,迎来一位久别的老者。看似耄耋的背影,蕴含一颗柔软而多情的心。如果说,家乡是一个人人生跋涉的起点和终点,那么湘湖无疑是他一生魂牵梦萦的心灵港湾。他和着

  • “儿童相见不相识”的真正原因──贺知章其实是个酒鬼?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贺知章,杜甫,李白,饮中八仙歌,旧唐书,相见不相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段诗是贺知章(西元 659 年—744 年)在《回乡偶书》中的感叹。他回到家乡,家乡里的小朋友却不认识自己了,还问了明明是在地人的自己,从哪里来的?贺知章撷取了生活的小片段,写出老长者的感慨。他三十几岁中进士,便离开故乡越州(现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