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贺知章:中年酒徒的官场现形记

李白&贺知章:中年酒徒的官场现形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2115 更新时间:2024/1/11 3:29:59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金龟换酒”之后,在贺知章盛情邀请下,李白搬进了贺府。两人在贺府中,日日吟诗,夜夜把酒,真是不亦快哉!

能得到大唐文坛领袖、玄宗宠臣贺知章的垂青,李白的命运就此改变。

而那篇《蜀道难》,一时间也洛阳纸贵,在长安人的朋友圈疯传,最后竟传到皇帝李隆基那里。

一篇流传1200多年的亿万+超级热文就这么诞生了!

玄宗早已成为李白的粉丝,在贺知章的极力推荐下,一场大唐皇帝与天下第一自媒体大V的面基终于到来了。

这一天,当李太白穿过王维笔下“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明宫,看到气势磅礴的御街长廊、楼台殿宇,他的内心不免也有些紧张。

▲《妖猫传》剧照

等到移步花萼相辉楼,又是另一番景象。只见这“天下第一名楼”直冲云霄,宛如巨龙昂首张扬。楼外张灯结彩,李白缓步楼内,只见大宴之上,满座绣衣,佳肴名膳,歌舞百戏,竞相媲美。

还没等李白回过神来,玄宗已经激动地从御座中起身,下台阶,小跑出来相迎。粉丝见面会,又逢爱情滋润,见到爱豆的老皇帝心情显得格外愉悦。

赐给李白镶满七彩宝石的华贵桌椅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玄宗还亲手为李白奉上羹汤。

一番交流,李白果真名不虚传。玄宗大喜,然而却仅赐李白为翰林待诏,从六品。说白了就是玄宗文学顾问或者说御用文人。

李白生也逢时,却也不逢时。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公元742年,已经在位29年的玄宗李隆基(此时57岁)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此时李唐帝国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富有之国家。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长安城荟萃世界各国商旅,云集上百万人口,而同期欧洲最大的城市罗马,人口不过10万。

帝国如太阳般璀璨夺目,玄宗的内心却有些落寞空虚。

李隆基已经丧失了开元年间进取的雄心。或许他认为自己奋斗了30年,也该停下脚步,好好享受这盛世。

▲《妖猫传》杨玉环剧照

恰在这时候,杨玉环出现了。不愧是高宗李治的孙子,当年李治娶了小妈武则天(唐太宗封武则天为才人),这回李隆基从寿王李瑁手中夺走了儿媳妇杨玉环。

正值盛年,立志创一番功业的李白,遇到的却是雄心不在,贪图享乐的晚年唐明皇。

人生的悲喜剧就这样发生了。

在2017年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中,李白也出现在那场极乐之宴上。官居正三品的高力士奉玄宗之命向李白讨诗。一副痴狂,似醉非醒间,李白却说:“别人让我写的,不会写。”

高力士暗嘲:“皇上算不算别人呢?他叫你写,你就得写。”

李白转口一说:“你给我把靴子脱了,我就写。”

让高力士俯首脱靴,或许这是李太白最后的骄傲。

▲《妖猫传》中的李白剧照

以嘴湿墨,在高力士背上,眼含热泪的李白挥毫写下那首著名的《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引得贵妃赞叹:“李白,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

身在官场,看似人生最鼎盛的时候,恰恰也是李白最失意的时候。电影中这小段,虽然带有凯歌导演的艺术加工,却刚好是李白一生得志与不得志的交汇点。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李白立志:“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自比管仲晏子,梦想到长安登堂入相,治国平天下,却只能用他天纵诗才记录玄宗和贵妃的风花雪月。当时宫中玄宗最喜欢的二李,李龟年唱曲,李白作词,一曲一词之间,两人俨然成了大唐乐坛的周杰伦和方文山。

生性不羁的李白,内心极其苦闷。

幸好此时长安,还有忘年之交——贺知章。这段时间,李白寄情诗酒,与贺知章、张旭李适之等长安最著名的七个酒鬼,组成了大唐第一天团“饮中八仙”。

▲饮中八仙图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

天宝三年,已经86岁高龄的贺知章生了一场大病,或许是预感大限将至,心想叶落归根。

大病初愈,这位在长安生活了整整50年的老人却嚷嚷着要离开,回他杭州萧山(当时属于越州)的老家。

玄宗收到贺知章的请辞文书后,望着眼前这位满头斑白、面容憔悴的老人,终于点头答应了他的辞呈。

李隆基亲自写诗为他送行,下诏赏赐镜湖一角给贺知章,为了方便照顾,特意提拔贺知章的儿子到越州为官。又下诏在长安东门设立帐幕,让太子李亨及文武百官为贺老饯行。

李白也在送行前列,虽然心情很失落,但李白还是挥毫写了一首《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酒醉的贺知章

长安美酒醉意,折柳依依惜别。

喧闹过后,贺知章回望送行人群,又望了望长安城头……不禁热泪盈眶。

那一瞬间,时间仿佛回到50年前: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36岁的贺知章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从此踏进朝堂。

从武则天、中宗、睿宗到玄宗,贺知章辅佐四朝帝王,亲眼见证了帝国最恢弘壮阔的50年。官至太子帝师、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图书馆馆长(太子宾客、礼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已经混到李唐的核心政治圈。

贺知章告老还乡后,李白的官场结局如何?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华夏两千多年帝制一个普遍规律:帝国兴衰与皇帝勤政或懒政,贤明或昏庸直接相关。即使皇权之下也有相权,但往往两者却是彼此成就。

天子圣明治下往往贤相辈出,而皇帝昏聩总伴随奸臣乱政。

开元年间,玄宗励精图治,李唐中央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贤相辈出,帝国蒸蒸日上。甚至超越了太宗李世民与名相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共同打造的贞观之治。

到了天宝年间,皇帝还是李隆基,此时主政朝堂的却已换成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奸相李林甫,李林甫执掌相位长达十九年,而后面差点革了李唐命的安禄山,恰恰是受李林甫重用,才逐步崛起成执掌大唐20万精锐河东军团的三镇节度使。

李林甫死后,另一名奸相杨国忠上位,而安史之乱的导火索正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合,安禄山以“诛杀杨国忠”之名起兵。

朝局混乱至此,而李白又不是那种能够长期隐忍,低声下气伺候别人的主。

整天喝大酒,不配合领导交代工作。杜甫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贺知章离开后没多久,李白逐渐产生了辞职的念头。看着完全不在工作状态的爱豆,又因为之前得罪了高力士,李白屡屡被高力士等人中伤,终于李白被玄宗下诏“赐金放还”,提前荣退。

当李白离开长安那一天,他骄傲地对着长安城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然而终其一生,李白再也没有返回长安朝堂。

天宝六年,浪迹天涯的李白,到绍兴探访贺知章。当他惊闻贺知章已于告老还乡当年病逝家中时,悲痛欲绝。

回想起初见时长安酒肆“金龟换酒”,回想起贺知章的提携和知遇之恩,李白百感交集,含泪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其中之一: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贺知章与李白金龟换酒图

对于李白而言,他一生见过的风景和人物太多,但是能真正让李白折服的人不多。

在笔者眼里,贺知章是当时大唐极少数可以平视甚至是让李白仰视的人。

在贺知章面前,李白可以卸去骄傲。贺知章称李白是天上下凡的“谪仙人”,而李白也用自己的诗才为贺知章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注脚。

远离官场羁绊,李白才能巡游天下,绣口一吐诗百篇,1200多年过去了,至今我们仍可以从李白诗篇中看到九州山河壮美,还有那令人神往的盛唐。

出走半生心未老,归来仍是少年郎。

更多文章

  • 四明狂客贺知章,狂来金龟换酒,诗来回乡偶书,真有才啊

    历史解密编辑:真游泳的猫标签:贺知章,回乡偶书,李白,狂客,四明

    提起大唐诗人贺知章,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起了他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回乡偶书》堪称千古名篇,通过老人与小孩的对比,在衰老与生机之中,表达了贺知章对于家乡的无限眷恋。如果再细致一点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短短28个字,蕴含了三种对比。

  • 贺知章:浙江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杜甫在诗中这样写他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贺知章,杜甫,李白,唐玄宗,玉真公主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杜甫写李白的诗句,十分生动地刻画出了李白以酒助诗兴的豪爽形象。其实,在杜甫的这首诗中,还有七位当时喜欢饮酒的文人,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杜甫写的这首诗名为《饮中八仙歌》,贺知章因为资格老、年纪大排在第一位,后面

  • 贺知章:诗意的张狂与无处安放的柔软

    历史解密编辑:阅览浙江标签:杜甫,苏轼,悠悠,唐朝,诗人,贺知章,李隆基,回乡偶书,无处安放,千古名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贺知章贺知章画像唐朝天宝年间(744年)的春天,萧山湘湖南岸的一个村庄,迎来一位久别的老者。看似耄耋的背影,蕴含一颗柔软而多情的心。如果说,家乡是一个人人生跋涉的起点和终点,那么湘湖无疑是他一生魂牵梦萦的心灵港湾。他和着

  • “儿童相见不相识”的真正原因──贺知章其实是个酒鬼?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贺知章,杜甫,李白,饮中八仙歌,旧唐书,相见不相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段诗是贺知章(西元 659 年—744 年)在《回乡偶书》中的感叹。他回到家乡,家乡里的小朋友却不认识自己了,还问了明明是在地人的自己,从哪里来的?贺知章撷取了生活的小片段,写出老长者的感慨。他三十几岁中进士,便离开故乡越州(现今中国

  • 原来李白是个超级自恋狂,生平唯一知音,竟然是贺知章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李白,贺知章,唐玄宗,蜀道难,玉真公主

    李白对于咬文爵字的读书人来说绝对不会陌生,甚至于嘤嘤说话的孩童都能背诵两句他的诗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而他也有着“诗仙”的称号,李白一生放荡不羁,豪迈奔放,对权贵不屑一顾,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磨这便是他的写照。李白的诗歌流传至今,恐怕算得上唐朝诗人中最多的,李白除了有

  • 贺知章辞官回乡多轰动?皇帝带头写三十九首诗赠他,堪比兰亭集会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贺知章,唐玄宗,李林甫,李白,玄宗,高力士,兰亭,唐朝,艺术家

    前言《长安十二时辰》的大结局部分,何监在留下了一首未写完的《回乡偶书》之后,便选择回乡归隐。皑皑白雪配上一位少年离家、年迈归乡的诗人,即便没有亲自目睹这一情景,观众内心深处也难免为之叹息,这场面怎一个愁字了得。天宝三载,无论是对于86岁即将辞官归乡的贺知章,还是日渐衰弱的大唐王朝,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

  • 浙江第一位状元贺知章,书法写得妙极了!看看他这仅存的一件草书真迹,不输给孙过庭《书谱》!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书谱,草书,张旭,唐朝,贺知章,孙过庭,书法家,艺术家,书法作品

    人杰地灵、富庶安康的浙江,自古以来诞生了无数风流人物,在书法上也是人才辈出,智永、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都是书坛巨擘,但今天我们要说一位大名鼎鼎但在书法领域又极为低调的人物——贺知章。不论是从语文课本,还是唐诗书籍中,贺知章都是绕不开的人物,诗掩书名,知道他是书法家的人就极少了。贺知章,字季真,自号

  • 李白最诡异的一首诗,被贺知章称为“泣鬼神”,却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李白,诗词,杜甫,唐朝,诗人,贺知章,泣鬼神,乌栖曲,千古名句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店长微信shiyi0395,进群领福利!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在长安见到了贺知章。那时他还只是一个奉诏入京的小翰林,贺知章却已经是太子的座上宾,两人无论从年龄、地位还是阅历,都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商贾出身的李白无法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所以他采用了当时比较通行的方法

  • 贺知章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绝句,却不是众所周知的《咏柳》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贺知章,绝句,唐诗,唐诗三百首,咏柳,回乡偶书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三百首》在历代唐诗选本中的经典地位和传播之广。《唐诗三百首》是清代文人蘅塘退士孙洙所选编的唐诗读本。孙洙曾当过教喻之职,也就是负责一县教化教育工作的“教育局长”。在当“教育局长”期间,他发现《千家诗》选编标准不严,体裁不备,

  • 难得一见的贺知章书法《孝经》

    历史解密编辑:水母网标签:孝经,草书,书法,杜甫,小楷,唐朝,诗人,贺知章,饮中八仙,千古名句

    贺知章《孝经》草书 局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每到万物复苏的春季,就少不了吟咏贺知章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咏柳》。说到贺知章就不得不赞叹他的好运,其出身名门,家境殷实,自小聪慧过人,学习刻苦,十多岁便可写诗赋文,三十多岁就中进士科状元了,成了浙江史上第一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