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金龟换酒”之后,在贺知章盛情邀请下,李白搬进了贺府。两人在贺府中,日日吟诗,夜夜把酒,真是不亦快哉!
能得到大唐文坛领袖、玄宗宠臣贺知章的垂青,李白的命运就此改变。
而那篇《蜀道难》,一时间也洛阳纸贵,在长安人的朋友圈疯传,最后竟传到皇帝李隆基那里。
一篇流传1200多年的亿万+超级热文就这么诞生了!
玄宗早已成为李白的粉丝,在贺知章的极力推荐下,一场大唐皇帝与天下第一自媒体大V的面基终于到来了。
这一天,当李太白穿过王维笔下“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明宫,看到气势磅礴的御街长廊、楼台殿宇,他的内心不免也有些紧张。
▲《妖猫传》剧照
等到移步花萼相辉楼,又是另一番景象。只见这“天下第一名楼”直冲云霄,宛如巨龙昂首张扬。楼外张灯结彩,李白缓步楼内,只见大宴之上,满座绣衣,佳肴名膳,歌舞百戏,竞相媲美。
还没等李白回过神来,玄宗已经激动地从御座中起身,下台阶,小跑出来相迎。粉丝见面会,又逢爱情滋润,见到爱豆的老皇帝心情显得格外愉悦。
赐给李白镶满七彩宝石的华贵桌椅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玄宗还亲手为李白奉上羹汤。
一番交流,李白果真名不虚传。玄宗大喜,然而却仅赐李白为翰林待诏,从六品。说白了就是玄宗文学顾问或者说御用文人。
李白生也逢时,却也不逢时。
贰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公元742年,已经在位29年的玄宗李隆基(此时57岁)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此时李唐帝国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富有之国家。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长安城荟萃世界各国商旅,云集上百万人口,而同期欧洲最大的城市罗马,人口不过10万。
帝国如太阳般璀璨夺目,玄宗的内心却有些落寞空虚。
李隆基已经丧失了开元年间进取的雄心。或许他认为自己奋斗了30年,也该停下脚步,好好享受这盛世。
▲《妖猫传》杨玉环剧照
恰在这时候,杨玉环出现了。不愧是高宗李治的孙子,当年李治娶了小妈武则天(唐太宗封武则天为才人),这回李隆基从寿王李瑁手中夺走了儿媳妇杨玉环。
正值盛年,立志创一番功业的李白,遇到的却是雄心不在,贪图享乐的晚年唐明皇。
人生的悲喜剧就这样发生了。
在2017年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中,李白也出现在那场极乐之宴上。官居正三品的高力士奉玄宗之命向李白讨诗。一副痴狂,似醉非醒间,李白却说:“别人让我写的,不会写。”
高力士暗嘲:“皇上算不算别人呢?他叫你写,你就得写。”
李白转口一说:“你给我把靴子脱了,我就写。”
让高力士俯首脱靴,或许这是李太白最后的骄傲。
▲《妖猫传》中的李白剧照
以嘴湿墨,在高力士背上,眼含热泪的李白挥毫写下那首著名的《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引得贵妃赞叹:“李白,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
身在官场,看似人生最鼎盛的时候,恰恰也是李白最失意的时候。电影中这小段,虽然带有凯歌导演的艺术加工,却刚好是李白一生得志与不得志的交汇点。
叁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李白立志:“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自比管仲、晏子,梦想到长安登堂入相,治国平天下,却只能用他天纵诗才记录玄宗和贵妃的风花雪月。当时宫中玄宗最喜欢的二李,李龟年唱曲,李白作词,一曲一词之间,两人俨然成了大唐乐坛的周杰伦和方文山。
生性不羁的李白,内心极其苦闷。
幸好此时长安,还有忘年之交——贺知章。这段时间,李白寄情诗酒,与贺知章、张旭、李适之等长安最著名的七个酒鬼,组成了大唐第一天团“饮中八仙”。
▲饮中八仙图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
天宝三年,已经86岁高龄的贺知章生了一场大病,或许是预感大限将至,心想叶落归根。
大病初愈,这位在长安生活了整整50年的老人却嚷嚷着要离开,回他杭州萧山(当时属于越州)的老家。
玄宗收到贺知章的请辞文书后,望着眼前这位满头斑白、面容憔悴的老人,终于点头答应了他的辞呈。
李隆基亲自写诗为他送行,下诏赏赐镜湖一角给贺知章,为了方便照顾,特意提拔贺知章的儿子到越州为官。又下诏在长安东门设立帐幕,让太子李亨及文武百官为贺老饯行。
李白也在送行前列,虽然心情很失落,但李白还是挥毫写了一首《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酒醉的贺知章
长安美酒醉意,折柳依依惜别。
喧闹过后,贺知章回望送行人群,又望了望长安城头……不禁热泪盈眶。
那一瞬间,时间仿佛回到50年前: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36岁的贺知章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从此踏进朝堂。
从武则天、中宗、睿宗到玄宗,贺知章辅佐四朝帝王,亲眼见证了帝国最恢弘壮阔的50年。官至太子帝师、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图书馆馆长(太子宾客、礼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已经混到李唐的核心政治圈。
贺知章告老还乡后,李白的官场结局如何?
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华夏两千多年帝制一个普遍规律:帝国兴衰与皇帝勤政或懒政,贤明或昏庸直接相关。即使皇权之下也有相权,但往往两者却是彼此成就。
天子圣明治下往往贤相辈出,而皇帝昏聩总伴随奸臣乱政。
开元年间,玄宗励精图治,李唐中央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贤相辈出,帝国蒸蒸日上。甚至超越了太宗李世民与名相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共同打造的贞观之治。
到了天宝年间,皇帝还是李隆基,此时主政朝堂的却已换成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奸相李林甫,李林甫执掌相位长达十九年,而后面差点革了李唐命的安禄山,恰恰是受李林甫重用,才逐步崛起成执掌大唐20万精锐河东军团的三镇节度使。
李林甫死后,另一名奸相杨国忠上位,而安史之乱的导火索正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合,安禄山以“诛杀杨国忠”之名起兵。
朝局混乱至此,而李白又不是那种能够长期隐忍,低声下气伺候别人的主。
整天喝大酒,不配合领导交代工作。杜甫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贺知章离开后没多久,李白逐渐产生了辞职的念头。看着完全不在工作状态的爱豆,又因为之前得罪了高力士,李白屡屡被高力士等人中伤,终于李白被玄宗下诏“赐金放还”,提前荣退。
当李白离开长安那一天,他骄傲地对着长安城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然而终其一生,李白再也没有返回长安朝堂。
天宝六年,浪迹天涯的李白,到绍兴探访贺知章。当他惊闻贺知章已于告老还乡当年病逝家中时,悲痛欲绝。
回想起初见时长安酒肆“金龟换酒”,回想起贺知章的提携和知遇之恩,李白百感交集,含泪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其中之一: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贺知章与李白金龟换酒图
对于李白而言,他一生见过的风景和人物太多,但是能真正让李白折服的人不多。
在笔者眼里,贺知章是当时大唐极少数可以平视甚至是让李白仰视的人。
在贺知章面前,李白可以卸去骄傲。贺知章称李白是天上下凡的“谪仙人”,而李白也用自己的诗才为贺知章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注脚。
远离官场羁绊,李白才能巡游天下,绣口一吐诗百篇,1200多年过去了,至今我们仍可以从李白诗篇中看到九州山河壮美,还有那令人神往的盛唐。
出走半生心未老,归来仍是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