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诗人贺知章草书《孝经》欣赏

唐代诗人贺知章草书《孝经》欣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学府 访问量:378 更新时间:2024/1/19 10:00:27

贺知章《孝经》草书,纵26.0厘米,横265.1厘米,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本卷以草书写“孝经”,每行四字至十六字不等,共一千余字,无署款。据卷末小楷款识“建隆二年冬十月重粘裱贺监墨迹”,推测为贺知章的作品,北宋《宣和书谱》中亦著录有贺知章所书《孝经》。

《孝经》通篇略取隶意,融入章草,气息高古,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其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贺知章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历来为文人学者所称誉。

该作品十七世纪后半期传入日本,明治年间由近卫家进献于皇室。2006年3月13日至2006年4月26日上海博物馆举办“中日书法珍品展”时该作品才首次回到祖国展出。

《孝经》全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 于事 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考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 于 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 于 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感应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着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进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丧亲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请联系 QQ:954458

标签: 孝经宗庙子曰天下先王唐代草书唐朝诗人贺知章

更多文章

  • 贺知章“金龟换酒”,与李白之间的忘年交,传为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三姐爱读书标签:贺知章,李白,长安,蜀道难,唐玄宗,皇上

    01今天分享贺知章“金龟换酒”的一段佳话。最近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是《诗词里的中国·唐诗1》。这本书通俗易懂,语言流畅,深入浅出地介绍我国唐代具有代表性的大诗人的诗词以及背后的故事。其中,谈到贺知章的时候,有一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那就是贺知章“金龟换酒”的故事。唐天宝元年,当时的贺知章在都城长安担任大

  • 贺知章离开家乡便一去不复返,浓浓的乡思愁却让他活过整个盛唐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李白,杜甫,唐朝,贺知章,孟浩然,艺术家,回乡偶书,千古名句

    当一个人成长到一个阶段的时候,就会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离开自己的家乡,尤其是很多文人墨客,对于思念家乡的情怀往往是很浓厚的,都会通过自己的文笔表达出来。比如我们在咿咿呀呀学语的时候就开始背诵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首《回乡偶书》正是出自贺知章之笔,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字里行间引起共鸣。0

  • 李白是如何成“诗仙”的?凭一首奇幻杂言古诗,贺知章读完都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白,贺知章,蜀道难,一首,杜宇,唐朝,艺术家

    相传,唐代著名大诗人,“诗仙”李白成名比较晚,四十一岁的时候才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下,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开元年间,李白第一次去长安。在出蜀路上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杂言古诗《蜀道难》,因此受到贺知章的赏识,一举成名。结果,这首诗就成了如今高考语文之“必背篇目”。作为曾经的四川考生,仰望此千古名篇,

  • 贺知章的最后一天:听着窗外碧波荡漾,抱怨儿子名字不好听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贺知章,唐玄宗,李白,宰相,武则天,李治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七月,明日高悬,须发皆白的贺知章躺在病榻上,咳嗽连连。窗外微风吹拂,镜湖水波荡漾。忽然间,他停止了咳嗽,口中念念有词。儿子贺孚俯下身子仔细一听,原来念的是他最近作的一首诗: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念着念着,声音愈来愈低,逐渐悄不可闻。

  • 李白&贺知章:中年酒徒的官场现形记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白,贺知章,高力士,唐玄宗,李林甫,武则天

    壹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金龟换酒”之后,在贺知章盛情邀请下,李白搬进了贺府。两人在贺府中,日日吟诗,夜夜把酒,真是不亦快哉!能得到大唐文坛领袖、玄宗宠臣贺知章的垂青,李白的命运就此改变。而那篇《蜀道难》,一时间也洛阳纸贵,在长安人的朋友圈疯传,最后竟传到皇帝李隆

  • 四明狂客贺知章,狂来金龟换酒,诗来回乡偶书,真有才啊

    历史解密编辑:真游泳的猫标签:贺知章,回乡偶书,李白,狂客,四明

    提起大唐诗人贺知章,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起了他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回乡偶书》堪称千古名篇,通过老人与小孩的对比,在衰老与生机之中,表达了贺知章对于家乡的无限眷恋。如果再细致一点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短短28个字,蕴含了三种对比。

  • 贺知章:浙江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杜甫在诗中这样写他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贺知章,杜甫,李白,唐玄宗,玉真公主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杜甫写李白的诗句,十分生动地刻画出了李白以酒助诗兴的豪爽形象。其实,在杜甫的这首诗中,还有七位当时喜欢饮酒的文人,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杜甫写的这首诗名为《饮中八仙歌》,贺知章因为资格老、年纪大排在第一位,后面

  • 贺知章:诗意的张狂与无处安放的柔软

    历史解密编辑:阅览浙江标签:杜甫,苏轼,悠悠,唐朝,诗人,贺知章,李隆基,回乡偶书,无处安放,千古名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贺知章贺知章画像唐朝天宝年间(744年)的春天,萧山湘湖南岸的一个村庄,迎来一位久别的老者。看似耄耋的背影,蕴含一颗柔软而多情的心。如果说,家乡是一个人人生跋涉的起点和终点,那么湘湖无疑是他一生魂牵梦萦的心灵港湾。他和着

  • “儿童相见不相识”的真正原因──贺知章其实是个酒鬼?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贺知章,杜甫,李白,饮中八仙歌,旧唐书,相见不相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段诗是贺知章(西元 659 年—744 年)在《回乡偶书》中的感叹。他回到家乡,家乡里的小朋友却不认识自己了,还问了明明是在地人的自己,从哪里来的?贺知章撷取了生活的小片段,写出老长者的感慨。他三十几岁中进士,便离开故乡越州(现今中国

  • 原来李白是个超级自恋狂,生平唯一知音,竟然是贺知章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李白,贺知章,唐玄宗,蜀道难,玉真公主

    李白对于咬文爵字的读书人来说绝对不会陌生,甚至于嘤嘤说话的孩童都能背诵两句他的诗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而他也有着“诗仙”的称号,李白一生放荡不羁,豪迈奔放,对权贵不屑一顾,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磨这便是他的写照。李白的诗歌流传至今,恐怕算得上唐朝诗人中最多的,李白除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