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天才少年,是大骂武则天的勇士,一口气看完骆宾王的一生

他是天才少年,是大骂武则天的勇士,一口气看完骆宾王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3395 更新时间:2024/1/16 10:04:51

大约在公元626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的这一年,骆宾王出生于一个诗书门第,他祖父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名士,他的父亲在当地也颇有声望,他在7岁时便作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咏鹅》,从那之后骆宾王明振乡里,成了大家口中的神童。我家熊孩子的7岁和人家的7岁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他从小博览群书,一直到18岁人生都顺风顺水,然而就在这一年他父亲去世,这场变故让他不得不迅速成长,服丧期满后他便踏上了进京求仕的道路。对于当时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的骆宾王来说,通过科考考取功名是唯一一条可以平步青云的道路。

考试前博览群书的他信心满满,可谁知放榜后竟名落孙山,按理说骆宾王这样有才的人不该落榜,但事实如此。当时考试可是有潜规则的,托人找关系大走后门是常规操作,耿直的骆宾王不屑于做这些违背公正的事,落榜也在所难免,这次考试失利对骆宾王打击很大,他愤愤不平干脆直接摆烂,从一位三好学生变成街溜子,《旧唐书》就曾记载骆宾王“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就记录了他做街溜子的事。

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不久后这个有文化的小混混就遇到了赏识他的人,经人介绍他开始了自己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在河南豫州做道王李元庆的幕僚。三年下来,小骆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的肯定,道王让他写篇自我介绍聊聊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想给他安排升职加薪。这事儿换成一般人怎么着也得感谢领导的厚爱,再好好构思一番,但骆宾王可不是一般人哪,领导想给他升职加薪,他却写文章骂领导不合规矩,不愿意利用资源走捷径,不愿意破坏自己内心的公平正义,这便是文人的傲骨。但这身傲骨值多少钱啊,在旁人看来不过是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既然选择忠于理想,那便要付出现实的代价,结果就是他继续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幕僚。

直到七年后道王薨,他才不得不自寻出路,之后骆宾王便带着全家回到家乡以种田为生,可是自古以来种田就是份苦差事,没钱没闲,种地十几年的骆宾王越来越穷,一度到了没法养家糊口的地步,无奈之下年近五十的骆宾王开始四处投简历,希望能重回官场,之后他便在京城做了一份不顺心的工作。

公元670年四月吐蕃大规模进犯大唐边境,那个曾经的少年并未被岁月磨平棱角,工作不顺的他决定弃文从武、投笔从戎。他写诗给吏部侍郎裴行俭说“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就这样他成功入伍,开始了军旅生活。虽已是五十知天命的年纪,他的心却仍旧热血,在随军生活中,他写下了许多豪壮蓬勃的边塞诗,比如“平生一顾念,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这首《从军行》豪语壮气,慷慨激昂,很难想象这是一位花甲老人的作品,可见无论何时他都是那个满腔热血的少年郎。

两年后骆宾王离开边境重回官场,任职为侍御史也就是中央政府检察官,这是他为官生涯的顶峰,然而耿直的骆宾王并不适合险恶的官场,才干了一年就被撤职入狱, 《新唐书》认为他是因为”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了武则天,被人安了一个贪赃的罪名才锒铛入狱。在狱中他写出了自己最出名的五言律诗《在狱咏蝉》,他以品性高洁的蝉自喻,默默地控诉自己的冤屈。一年后唐高宗改年号为调露并大赦天下,骆宾王被赦免还被迁为临海丞,但他并没接受这份工作。

公元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逝,唐中宗李显即位,才做了55天的皇帝就因昏庸被武则天废黜,李旦审时度势主动让出皇位,请母亲武则天登基。此后骆宾王前往扬州拜访徐敬业,之后跟随决定讨伐武则天的徐敬业干了一件大事——造反,骆宾王还专门写了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文章,这首《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赤裸裸的对武则天进行人身攻击。《新唐书》记载武则天起初并没放在心上,直到她听到那句“一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才忽然变了脸色,问道是谁写的,得知是骆宾王的名字后,武则天则说:“宰相安得失此人!“意思是宰相到底是干什么吃的,错过了这么个人才,而这究竟是武则天的真实想法,还是为了表现自己大度的帝王之术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几个月后反叛被朝廷军队一举歼灭,骆宾王不知所踪。

直到现在没人能确定他究竟是死于那场兵变,还是逃离后选择隐姓埋名,他这一生本就是一个传奇,连结局也是一个谜。我们总是不愿给传奇的人一个平凡的结局,于是人们更愿意相信骆宾王兵败逃离后,隐姓埋名皈依佛门,隐居于灵隐寺,此后凡尘往事皆如一场梦,而灵隐寺至今还流传着骆宾王月夜给宋之问改诗的故事,那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引发了多少人的遐思。

他是7岁就能写出爆款诗作的天才少年,是拒绝走捷径的耿直青年,是老当益壮花甲之年远赴边塞的壮士,是不惧权威、痛骂武则天的勇士,是一个不知所踪的传奇,亦是那大唐盛世的匆匆过客,你觉得他是死于兵变还是隐居佛门呢?

希望大家多多点赞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不断更新的动力。

更多文章

  • 为了让道士重新爱上道姑,骆宾王辗转千里前去劝解,结局让人惊讶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骆宾王,李荣,道士,李治,资治通鉴,通鉴,白居易,道姑,唐朝,艺术家

    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初春,乍暖还寒,朝阳初上,长安城一片金黄。一百五十年后,大诗人白居易登高远眺,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万年县修行坊一座洁室内,一位女冠(女道姑)正在素手弹琴,琴声幽怨哀伤,毫无清新出尘之意。道姑容颜俏丽,不施粉黛,眉头微蹙,宛若

  • 看看骆宾王的前半生,就知道唐朝文人找工作有多不容易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王勃,长安,李治,诗人,骆宾王,颜真卿,卢照邻,唐朝文人,千古名句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0101626年,年仅28岁的李世民伏兵玄武门,诛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帝都长安改天换月,朝堂波谲云诡。远在千里之外的鹜州义乌县却平静无波,故隋右军长史骆雪庄这一年又得一孙。老人以《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为契,为孙子取名为宾王,字观光。期翼他日后

  •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与王勃相比,他更想建功立业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骆宾王,王勃,唐四杰,卢照邻,杨炯,滕王阁序

    684年,58岁的骆宾王手持大刀,冲入阵中与唐军厮杀。前后波涛汹涌的大海,后有唐朝十万追兵,他只能奋力一搏,求得一线生机。结果,李敬业的部将王那相倒戈,砍下李敬业、骆宾王的首级,然后送去洛阳给武则天。与其他“初唐四杰”相比,骆宾王的进取心更强,更想建功立业,结局也更悲怆。王勃,山西龙门人,是“初唐四

  • 初唐四杰诗歌欣赏:王勃七律夸滕王阁,骆宾王五律咏蝉,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骆宾王,王勃,卢照邻,杨炯,五律

    唐朝初年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他们是初唐文坛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主要活动在唐高宗和武后时期。正是从初唐四杰开始,诗歌的题材和内容从宫廷走向市井,由初唐前期的绮靡纤柔风格走向刚健雄浑。被后人称道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正是由他们才开始定型。可以说,初唐四杰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

  • 有说被杀,有说出家,神童骆宾王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宰相,神童,诗人,唐朝,骆宾王,宋之问,徐敬业,武则天,杜审言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0401献诗《帝京篇》之后,或许是裴行俭打过招呼,或许是有诗才加持,骆宾王又升职了,他调任明堂县主簿。明堂县属于京县,级别较高,所以他的品阶也升了两级,从正九品上提至从八品上。公元666年之前是没有明堂县的。由于京都两县“户口盈积,市狱殷繁”,为了能够改变“东西两县,官曹尚

  • 湖南老人模仿骆宾王写《咏鸡》,斩获文学奖,网友们纷纷脑洞大开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骆宾王,咏鸡,咏鹅,诗词,闰土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是家喻户晓的一首古诗词,这首诗是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在七岁的时候写的,他也因《咏鹅》而有“神通”之誉,骆宾王因为跟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之后下落不明。古人重读书,特别是儒学和科举制度的发展,诗词歌赋更是被推向了巅峰,所以古人作诗就跟平常吃饭一

  • 骆宾王:7岁能写五绝诗,骂武则天却得她赞叹,晚年下落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骆宾王,武则天,徐敬业,李治,曹操,宋之问

    读唐诗的人,可能都会记得这样一首简洁明快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五言绝句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还对仗工整,富有动静交替、色彩对比强烈的自然美感,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好诗居然出自一个7岁的孩子之手。幼时咏鹅骆宾王的家乡是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在那里他度过了欢快的

  • 骆宾王的故事:因为孝顺,他错过了一生中最好的机遇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杨炯,王勃,骆宾王,裴行俭,帝京篇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0301回到长安后,骆宾王升任武功县主簿。武功县隶属于京畿重地雍州,是唐初的八十二个畿县之一。他的品阶也升了两级,从原来的从九品上升到正九品上。隋唐以前,主簿相当于是各个机构长官的机要秘书,权势还是挺大的。隋唐的三省六部不设主簿,只有御史台、诸寺等几个部门设置,主簿成为这些

  • 好好的京城文职不干,44岁高龄远赴边关,骆宾王为什么这么拼?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唐军,长安,龟兹,文职,边关,诗人,唐朝,骆宾王,吐谷浑,薛仁贵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0201将近不惑之年终于端上了国家公务员的饭碗,骆宾王从此就要青云直上了吗?非也,非也!骆宾王在奉礼郎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6年,奉礼郎原名治礼郎,高宗时期为了避讳改成奉礼郎。这个职位古来有之,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朝会、祭祀时君臣仪容仪表的监察官。因为古人等级制度森严,尤其是皇家

  • 1300年前,骆宾王写的《咏鹅》,硬是被眼尖的网友挑出了低级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骆宾王,咏鹅,杜甫,唐诗,诗词,徐敬业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接触过,诗歌并不复杂,读起来也通顺,可能有人想要问,“初唐四杰”的骆宾王,为何会写出这么“普通”的诗呢?其实这就跟年龄有关了,骆宾王写下这首词时,才7岁,小小年纪就这么有才华,难能可贵啊!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