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看看骆宾王的前半生,就知道唐朝文人找工作有多不容易

看看骆宾王的前半生,就知道唐朝文人找工作有多不容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国诗人故事 访问量:3854 更新时间:2024/3/20 1:55:50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01

01

626年,年仅28岁的李世民伏兵玄武门,诛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帝都长安改天换月,朝堂波谲云诡。

远在千里之外的鹜州义乌县却平静无波,故隋右军长史骆雪庄这一年又得一孙。老人以《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为契,为孙子取名为宾王,字观光。期翼他日后能够光宗耀祖、为国添光。

骆氏祖籍浙江义乌,据《骆氏宗谱》记载:“骆氏源于炎帝之后姜姓,炎帝生于姜水,因以为姜。至周,(姜)太公望有子名骆谷者,子孙遂以骆为姓……”。东汉章帝建初年间,骆雍临因得罪权贵窦宪,为免遭横祸,携妻儿由陕西的骆谷远迁到乌伤,也就是现在的浙江义乌,义乌骆姓宗族以雍临公为始迁之祖。

骆雪庄于隋一朝谋得正七品上右军长史一职,位虽不高,一家人的生活却也小康无忧。隋唐相替天下大乱,骆雪庄返回乡里,含饴弄孙倒也安宁自在。骆氏素有诗书传家之风,孙子骆宾王亦不负他的期望,弱龄之时便显才学,一首《咏鹅》之作震惊乡里。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那个时候,骆宾王父亲骆履元上任山东博昌县县令,作为孔孟之乡,山东地区的教育质量向来驰名全国。待到骆宾王完成蒙教育之后,他便北上博昌县跟随父亲生活、求学。

02

骆宾王在博昌县生活了十余年,从懵懂稚童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青涩少年。在余生很长时间里,他一直把博昌当成真正的故乡。晚年调任临海县丞路经博昌之际,他写过一封《与博昌父老书》。在信中,他把博昌的旧识称为父老,把与祖籍义乌相近的临海称为“风壤异乡”,并有“春渚青山,载劳延想”伤感之语,可见博昌的那段岁月,给他留下了始终难以泯弃的美好印记。

想必其父作为一县之长,也颇为勤政爱民,广受同僚和百姓爱戴。这一点他在《与博昌父老书》中也有提及,“昔吾先君,出宰斯邑,清芬虽远,遗爱犹存”,意思是说:先父过去曾出任博昌县令,他那清德芳泽虽已远离,却把深情留在了这里。这是父亲的奋斗之地,也是埋骨之所,于他来说,就是桑梓故里的存在。

可惜天不假年,骆父在其十余岁时意外去世,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没有将他归葬家乡,而是就地安葬于博昌县。骆宾王为父守丧三年,而后听从母命移居暇丘。

暇丘位于现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唐时由邹县、汶阳(曲阜)、平原三县边界地区组成,是鲁郡治所。中国人的孟母传统由来已久,骆宾王寡母殚精竭虑地购置“学区房”,说到底是为了让他家的才子能够出人头地。

03

可是独木桥终归难过,再加上大唐初年科举尚不完善,没有家世加持的骆寒门想要一跃龙门,基本是不可能的。骆宾王的第一次短暂京漂以失败告终。既然立不了业,那就先成家。第一次求仕失败之后,骆宾王回到暇丘之后就把终身大事给办了,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之后,骆宾王就走了与王勃、卢照邻同样的职业道路,成为了道王李元庆的一名府属。

道王当时在今濮阳一带任职,与骆宾王居住的兖州区相近,对于古人来讲,能够就近工作显然已经是上上之选了。道王李元庆年纪不大能力却比较强,骆宾王在他府上一呆就是六年。最后的离职原因据说是道王叫他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

其实真没必要,不就是一份述职报告么,以他的才气分分钟搞定。无非是古人理解不了这种超前的职场理念,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侮辱而已。

04

这一次下岗之后骆宾王就赋闲在家,一呆就是十二年。

想来骆家虽不是高门望族,但几代低阶官吏积累,应该还是略有薄产的,养活一家老小还不成问题。岁月如掷,十余年光阴倏忽,骆宾王也到了不惑之年。或许是家道日益艰难,或许是怕此生就此蹉跎,或许是刚好有了良机,骆宾王开始谋划再就业。

他有一篇文章《上司列太常伯启》是他再次求仕的有力佐证。据史记载,龙朔二年(662),李治将吏部尚书改称为司列太常伯,咸亨元年又改了回来。也就是说朝廷有“司列太常伯”这个职务仅在662-670这8年间。

《全唐书》和《骆临海集》收录骆宾王诗文较全,两集中此文有一字之异,全唐本为《上司刑太常伯启》,骆集本则为《上司列太常伯启》。清人陈熙晋依据“自赤文荐祉,曲阜公帝子之灵”一句考证,他的这篇启书是上呈给一位刘姓太常伯的。从《旧唐书•高宗纪》所载来看,龙朔三年(663)八月刘祥道时任司刑太常伯。麟德元年(664)八月,刘祥道被任命为右相,此时的他的职务是沛王府长史兼司列太常伯。到是年十二月,刘祥道就成为司礼太常伯了。

可见骆宾王此文大概率写于663年8月-664年8月之间,这恰与两本之异暗合,也是他此文上呈刘祥道的另一佐证。从初唐士子入职的惯例来看,他若想再一次敲开就职公务员的大门,给吏部官员写举荐信最为有效,因此,这一份上启写于664年刘祥道任职司列太常伯期间的可能性最大。

他在这篇举荐信中自称蓬芦布衣,说自己“弱龄植操,本谢声名;中年誓心,不期闻达”。什么意思呢?是说自己年少之时就立下志向愿不坠声名,人到中年不求高官厚禄,但求“执鞭为士,捧檄入官”。然而多年以来志向难托,以至于自己都要“绝机心于汉诸”了。但“幸属乾坤贞观,乌兔光华”,幸好又恰逢乾坤盛世,于是他再度“指帝乡以望云,赴长安而就日”。

这一次他也如愿以偿,于长安举对策,拜奉礼郎,授东台详正学士。这并不能说明骆宾王这十余年学问精进,只能说他这次是走对了路子。要知道唐朝的科举是不封卷的,考官取士的判决更多的来自他对考生的综合印象,因此很多士子在科举之前都是要广投行卷的,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要刷考官的好感度。

05

从他职务的命名来看,骆宾王的正职应该是太常寺的奉礼郎。

太常寺主要负责朝廷大大小小的礼仪制度。奉礼郎品级为从九品上,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东台其实就是门下省,龙朔二年被李治改为东台。东台详正学士这个官职大家可能很陌生,按宋洪迈《容斋五笔》卷二记载,“详正学士”是显庆年间设立的文散官职务。

唐朝官职体系素来有散官和职事官之别,散官定级别待遇,职事官定工作性质和任务。散官又称阶官,分为文散官与武散官两大类,各有不同品级名号,唐朝的文散官与职官一样也有29个等级。说白了阶官的实质作用就是为了核定工资和待遇,因为职事官的品级跨度很大、体系过于庞杂,所以用散官来定待遇就简单而高效了。

以书法泰斗颜真卿为例,他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举进士,二十四年(736年)试书判入拔萃科,授朝散郎、秘书省校书郎。也就是说25岁的颜真卿刚入职的时候,做的是正九品的工作,拿着的却是从七品的待遇。这个其实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公务员级别制度,27个等级依次和职位对应,我们也是以此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待遇的。

蹉跎多年,天才诗人骆宾王到40多岁才正式成为大唐帝国的“公务员”。

那么,我们的骆大才子从此青云直达了吗?

—— —— 未完待续 —— ——

关于骆宾王的出身年月因为新旧唐书都没有详细记载,向来颇有争议,从619年、623年、626年、638年皆有从说,闻一多先生在《唐诗大系》一书中甚至判定其出身之年为640年。

参考历代学者的考据,再联系诗文内容,个人比较倾向为623-626年之间。虽说岁月久远,实没必要对准确年考睚眦必究,但作者的大致经历对于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内涵也确实大有裨益。因此还是花了一些功夫充分阅读了多位学者的考据文献,以备诗文年鉴查据。

【参考文献】

《骆宾王生卒年考辩》作者:杨恩成

《骆宾王生卒年考》作者:腾福海

《陈熙晋<骆临海集签注>》作者:贾军

《骆宾王诗评注》作者:骆祥发 北京出版社 1989年

更多文章

  •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与王勃相比,他更想建功立业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骆宾王,王勃,唐四杰,卢照邻,杨炯,滕王阁序

    684年,58岁的骆宾王手持大刀,冲入阵中与唐军厮杀。前后波涛汹涌的大海,后有唐朝十万追兵,他只能奋力一搏,求得一线生机。结果,李敬业的部将王那相倒戈,砍下李敬业、骆宾王的首级,然后送去洛阳给武则天。与其他“初唐四杰”相比,骆宾王的进取心更强,更想建功立业,结局也更悲怆。王勃,山西龙门人,是“初唐四

  • 初唐四杰诗歌欣赏:王勃七律夸滕王阁,骆宾王五律咏蝉,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骆宾王,王勃,卢照邻,杨炯,五律

    唐朝初年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他们是初唐文坛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主要活动在唐高宗和武后时期。正是从初唐四杰开始,诗歌的题材和内容从宫廷走向市井,由初唐前期的绮靡纤柔风格走向刚健雄浑。被后人称道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正是由他们才开始定型。可以说,初唐四杰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

  • 有说被杀,有说出家,神童骆宾王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宰相,神童,诗人,唐朝,骆宾王,宋之问,徐敬业,武则天,杜审言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0401献诗《帝京篇》之后,或许是裴行俭打过招呼,或许是有诗才加持,骆宾王又升职了,他调任明堂县主簿。明堂县属于京县,级别较高,所以他的品阶也升了两级,从正九品上提至从八品上。公元666年之前是没有明堂县的。由于京都两县“户口盈积,市狱殷繁”,为了能够改变“东西两县,官曹尚

  • 湖南老人模仿骆宾王写《咏鸡》,斩获文学奖,网友们纷纷脑洞大开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骆宾王,咏鸡,咏鹅,诗词,闰土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是家喻户晓的一首古诗词,这首诗是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在七岁的时候写的,他也因《咏鹅》而有“神通”之誉,骆宾王因为跟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之后下落不明。古人重读书,特别是儒学和科举制度的发展,诗词歌赋更是被推向了巅峰,所以古人作诗就跟平常吃饭一

  • 骆宾王:7岁能写五绝诗,骂武则天却得她赞叹,晚年下落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骆宾王,武则天,徐敬业,李治,曹操,宋之问

    读唐诗的人,可能都会记得这样一首简洁明快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五言绝句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还对仗工整,富有动静交替、色彩对比强烈的自然美感,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好诗居然出自一个7岁的孩子之手。幼时咏鹅骆宾王的家乡是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在那里他度过了欢快的

  • 骆宾王的故事:因为孝顺,他错过了一生中最好的机遇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杨炯,王勃,骆宾王,裴行俭,帝京篇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0301回到长安后,骆宾王升任武功县主簿。武功县隶属于京畿重地雍州,是唐初的八十二个畿县之一。他的品阶也升了两级,从原来的从九品上升到正九品上。隋唐以前,主簿相当于是各个机构长官的机要秘书,权势还是挺大的。隋唐的三省六部不设主簿,只有御史台、诸寺等几个部门设置,主簿成为这些

  • 好好的京城文职不干,44岁高龄远赴边关,骆宾王为什么这么拼?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唐军,长安,龟兹,文职,边关,诗人,唐朝,骆宾王,吐谷浑,薛仁贵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PART 0201将近不惑之年终于端上了国家公务员的饭碗,骆宾王从此就要青云直上了吗?非也,非也!骆宾王在奉礼郎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6年,奉礼郎原名治礼郎,高宗时期为了避讳改成奉礼郎。这个职位古来有之,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朝会、祭祀时君臣仪容仪表的监察官。因为古人等级制度森严,尤其是皇家

  • 1300年前,骆宾王写的《咏鹅》,硬是被眼尖的网友挑出了低级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骆宾王,咏鹅,杜甫,唐诗,诗词,徐敬业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接触过,诗歌并不复杂,读起来也通顺,可能有人想要问,“初唐四杰”的骆宾王,为何会写出这么“普通”的诗呢?其实这就跟年龄有关了,骆宾王写下这首词时,才7岁,小小年纪就这么有才华,难能可贵啊!然而

  • 1300多年前骆宾王写的《咏鹅》,硬是被网友挑出“低级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骆宾王,咏鹅,李世民,杜甫,王勃

    “杠精”这个词在网络上非常火,能被称之为杠精的人都是故意曲解原述逻辑,为了唱反调而唱反调的人,比如你说“xx今天看起来好美”,杠精会故意说:“那你就是说她昨天看起来不美啰!”大家在生活中肯定也遇到过无理取闹的杠精,一般都会拿起书本自动屏蔽杠精的声音,可是现在的杠精无孔不入,连神圣的书本他们都要染指,

  • 骆宾王讨伐武则天失败后,竟然凭空消失了?家谱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骆宾王,武则天,徐敬业,李显,李治,宋之问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咏鹅》家喻户晓,刚入学的儿童几乎都会传诵这首诗,而这首诗也让作者骆宾王成为了妇孺皆知的诗人。骆宾王的名字和表字则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然而,关于骆宾王,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那就是他曾经造反过,但却失败了。骆宾王是“初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