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王勃遇见王维: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当王勃遇见王维: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洞见 访问量:4152 更新时间:2023/12/30 20:07:4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作者:洞见CC

有人说,读懂了王勃王维,才能坦然地接受命运的苦难与无常。

王勃,一个如流星般璀璨的少年,在大家还浑浑噩噩的年纪,他就已经站在了人生的巅峰。

虽然他只活了短短的26岁,却惊艳了后世1300多年。

王维,是一个把“温柔敦厚”贯彻到极致的人。

他年少扬名,深受命运垂青,奈何一朝触了皇帝的逆鳞,被赶出长安。随后妻子难产去世,命运一夕之间,就向他张开了血盆大口。

经历了生死浮沉,王维逐渐看开了名利权势,从此醉心山水,诗画间少了张狂,多了禅意。

王勃和王维两人,都曾是长安城中颇负盛名的少年才子,后来一朝被贬,各有各的坎坷。

当他们相遇,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1

面对困境

王勃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

王维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有身处顺境的得意,自然也就会有跌落低谷的迷茫,和陷入绝境的痛苦。

王勃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聪敏好学,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凭借着这份才情,他顺利通过选拔,进入朝廷任职。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来得如此之快。

在一次斗鸡比赛中,他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引得竞相传阅。

唐高宗本就对斗鸡非常反感,看了王勃的文章,更是火冒三丈,直接将他赶出了长安。

从此他的满腔抱负只能付诸流水,可悲可叹,令人扼腕。

无独有偶,王维的人生开局也相当完美,家世显赫,才貌双全。

他21岁就高中状元,当上了朝廷的太乐丞。

可太乐丞的位子还没坐稳,就因为“伶人舞黄狮子”犯了皇家大忌,被人一举告发,贬官千里。

正所谓登高必跌重,命运相似的两人,最终都走入了同样的绝境。

但绝境不仅仅是一场磨难,更是人生的一种醒悟和升华。

经过几番风雨和波折,王维学会了看淡,在终南山边过起了闲时看云,倦时听水的生活;

王勃选择与命运抗争,始终不改青云之志。

两人都没有执着于眼下的痛苦,而是心平气和,努力向前。

恰如木心先生所说:“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2

面对别离

王勃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维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

佛说:人生有八苦。其中有一苦,便是别离。

从古至今,离别都是一个太过伤感的话题。

尤其在古时候,车马不便,好友之间一旦分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彼此散落在天涯。

多年的友谊,也会随之慢慢地消散。

但王勃在送别友人时,却一扫之前沉重的氛围。

他清了清嗓子,拍了拍朋友的肩膀,郑重地说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你我既同在四海之内,就如同近在邻居一样。

远方很远,前路很长,你只管去闯,无论相隔多远,我们的友谊一直都在。

也许对王勃来说,告别一段感情最好的方式,是劝勉;

但对王维来说,最好的告别,是惦记,是怀念。

是刚刚送别后,就盘旋在心底的那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贾樟柯在《山河故人》里写道:

“有些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要分开的。过了这段路,你会遇见新的人,和新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会慢慢明白,不是所有感情都能天长地久。

有些人近在咫尺,有些人远在天涯;有些人擦身而过,有些人一路同行。

在流逝的岁月里,相聚与别离,每一天都在上演。

但不管人事如何变迁,都请记住:

缘来不叹情深缘浅,缘去不怕零落成尘。

若有幸遇见,便是最好的时光。

3

面对当下

王勃说:

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

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春园》

王维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

听过一句话:

不必慌张,活好当下,来日方长;不必失望,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活着的每一天,都是限量版。

然而现实的压力,总是让我们忽略生活的美好,活得无比压抑和焦虑。

但王勃却不是如此,即使仕途不顺,心中失落,他也依旧选择举杯畅饮,乐活当下。

面对美好的景色,他从不辜负,这便是他的人生态度。

而王维,也不负长安城中最耀眼的少年之名。

那时的他,遇见知己,便系马垂杨,与友畅饮。

不愁明天,及时行乐,这种恣意的欢快,穿越千年,依旧令人神往。

人这一生,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在有限的生命里,我想,每个人都应当学学王勃、王维,去追寻你最热爱、最享受的生活方式。

如果生活让你觉得疲累,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给自己放一段假期;

如果日子让你觉得很苦,不如给自己准备一些小惊喜,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蔡澜说:“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好,睡好,玩好。”

生活的底色,本就是人间烟火。

余生,请认真对待每一场花开,善待每一次日落。

当你开始用心生活,一切美好便会如约而至。

4

面对孤独

王勃说: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春庄》

王维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人只有在独处之时,方能拨开迷雾,看清生命的真相。

王勃和王维少年得志时,可谓是众星捧月,到哪都有人吹捧赞扬。

然而一朝被贬,等待他们的,是无尽的孤独时光。

在最落寞最难熬的时候,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的,便是与孤独和解。

王勃在与孤独交锋后,渐渐体会到,远离凡尘喧嚣之后,嘈杂的鸟叫都开始变得那么悦耳。

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里,王维也由衷地感叹:“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通过独处,他们看淡了外界的浮华,获得了内心的丰盈。

在独处中,每个人都可以构建一个牢不可破的精神世界。

无论遇到何事,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能在此得到安顿和慰藉。

《百年孤独》里写道: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

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我们这一生,无论跻身多少热闹,看遍多少繁华,最终,也都不得不去直面孤独。

在这喧嚣的尘世里,独处,才是人最好的归宿。

5

面对无常

王勃说: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滕王阁序》

王维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酌酒与裴迪

《红楼梦》中有一首曲子《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这首曲子,恰恰印证了王勃和王维的一生。

王勃被赶出长安后,在南昌写下了传世奇文《滕王阁序》。

唐高宗手捧文章接连看了好几遍,赞叹不已,准备重新用王勃。

可惜天妒英才,王勃还没等来这一天,就在北上途中溺水而亡了。

而王维的命运,也充满了无常,少年志得意满,中年丧妻丧子,晚年参禅悟道,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这一生,领略过山顶的风光,也经历过低谷的浮沉,却始终没有对命运的安排有过怨怼。

在与友人相聚时,还劝慰对方:“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在他61年的生命里,最终剩下的,只有平静和从容。

至此,繁华落尽,终归一梦。

有一句诗写道:“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人这一生,总是处在不停地变化中。

今日风光正盛,明日可能跌落谷底;今日愁云密布,明日可能柳暗花明。

无论你有多不甘,多难过,学会面对苦痛,接纳变化,都是人生的必修课。

当你明白了这一点,理解了生命的无常,才能珍惜和善待,每一个日常。

王勃和王维,一个是悬挂在人们心头的白月光,一个是历史洪流冲刷不掉的朱砂痣。

他们两人虽已离世千年,可这千年间,依然不断地有人挂念。

人们向往他们在苦难中的顽强与乐观,羡慕他们在平常生活中的诗意与美好。

他们这一生,登上过高峰,也跌落过低谷;有过惊艳世人的才华,也遭遇了难以施展的苦闷。

也和大多人一样,经历过人生最痛苦难耐的时光。

但他们,却始终都在惊艳而温柔地活着。

人生海海,没有谁,能够轻松抵达人生的彼岸。

然而,生活愈是向下,嘴角愈要上扬。

若是与深渊相逢,请你足够相信:

无论何种境地,只要生机不灭,终有峰回路转,苦尽回甘。

点个赞吧,愿你我温柔且坚定地活着,不舍希望,守心自暖。

标签: 王维王勃温柔滕王阁序送别

更多文章

  • 王勃《滕王阁序》名动天下,文末附诗少有人知,同样也是千古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执笔读春秋标签:王勃,诗歌,序文,诗人,唐朝,滕王阁序,滕王阁诗

    《滕王阁序》是初唐大才子王勃的骈文名作,其原文后面本来还有同名诗歌一首,不过在我们的教材中却把这首诗删除了。幸好《古文观止》上保留了这首《滕王阁诗》的原文,因此我们才知道,原来这篇文章后面是有一首同名诗的。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向来有删改文章以适应教学需求的习惯。比如欧阳修的《卖油翁》的最后一句“此与庄

  • 《滕王阁序》背后的故事:要说扮猪吃老虎,恐怕没几个人比王勃强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滕王阁序,王勃,李贤,乾元殿颂,李治,旧唐书

    高中语文课本里有篇《滕王阁序》,好像还是必背文章。此文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说它是骈文的巅峰似乎也不为过。相对鲜为人知的是,这篇鼎鼎大名的文章背后,其实还藏着一段十分震撼且有趣的历史。《滕王阁序》出自王勃之手,此君名列“唐初四杰”之一,但单论光环而言,其他三位加起来恐怕都没

  • 《滕王阁序》被质疑了1300多年,只怪王勃人品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局小乖简史标签:滕王阁序,王勃,杜甫,李治,李白

    提起王勃,便让人想起天才少年一说,更让人不得不提起《滕王阁序》。一篇骈文响彻文坛,一首佳作流传百世。然而就是这样家喻户晓的佳作却也难逃世人的质疑和争论。他们到底在质疑什么呢?怪你过分美丽——华而不实不得不说《滕王阁序》是骈文界的翘楚之作也,惊艳世人。其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让人陶

  • 唐高宗读到滕王阁序后,决定召王勃入宫见面,宫人:他已落水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米君观察局标签:李治,王勃,滕王阁序,韩愈,贾谊

    唐上元二年(675)九九重阳,24岁的王勃,在新落成的洪都滕王阁上,与都督阎伯舆等人饮酒作赋。盛大的筵席上,落座的都是达官显贵、宿彦通儒,大家都对一件事情心照不宣。阎都督此次宴请大家,除了庆贺滕王阁的落成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夸耀自己的女婿吴子章。当他拿出纸笔请众人作序时,知道其用意的人都推辞

  • “初唐四杰”王勃的20句经典名句,会背一半算你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王勃,唐四杰,滕王阁序,陈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

  • 王勃有多可惜?即兴文章堪称神来之笔,辉煌和坠落皆是流星的宿命

    历史解密编辑:黑蛋文化标签:王勃,李治,杨炯,秋水,唐朝,诗人,滕王阁序,即兴文章,上刘右相书

    导语:他是同龄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是天才中的天才,是初唐四杰的代表,是盛唐时节的黎明之光。他年少成名飞黄腾达,又因不慎沦为死囚,年仅27或26岁就溺水惊悸而亡,却留下了荡气回肠的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流传至今。少时锋芒毕露公元650年,王勃出生在山西太

  • 王勃一首高水平小诗,全诗没有一个“愁”字,但却句句充满了忧愁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王勃,诗人,春事,客心,乡思,唐朝,滕王阁序

    说到王勃,我们第一时间会想他的那篇千古佳作《滕王阁序》,它成就了王勃的一生才情,写得非常的唯美,通篇行云流水,读来更让人赞叹不已,这也就是为什么,王勃能够在这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的原因。其实王勃除了这一篇《滕王阁序》之外,他的诗作同样的值得一读,如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其中的

  • “初唐四杰”王勃的50首绝句,首首经典,首首都值得品读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王勃,唐四杰,滕王阁序,骆宾王,卢照邻

    王勃,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

  • 唐才子王勃, 水平最高的五首诗, 闪耀古今, 值得一读再读!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保哥标签:王勃,滕王阁序,滕王阁,李白,诗人

    王勃,是一个天才。天才中的诗人,诗人中的天才。我脑海中的这个观念不知从何而来,但始终牢不可破。对于王勃的认识,来源于小时候一本不知从哪里弄来的故事书,讲的是他写《滕王阁序》的过程,以及写完之后返程途中,在海上遇到仙人,于是成仙去了。当时就记得他成仙这个情节,后来才知道,所谓的“成仙”,不过是在海难中

  • 王勃的这几首小诗名不见经传,却写出了独处的最美境界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王勃,唐人,诗作,杨炯,幽居,诗人,唐朝,陈子昂,千古名句

    ❂ 初唐四杰之王勃 04涧户风前竹,山窗月下琴。01王勃是狷狂的,当然他也有资格狷狂。明代的胡应麟认为他的五律”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句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几百年来,虽然诗风屡有更替,但大部分的诗歌依然严格遵循题材分类,题材的传统和惯性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