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睡茅屋,白居易住郊区,元稹李白蹭住,大唐房奴比北上广深难

杜甫睡茅屋,白居易住郊区,元稹李白蹭住,大唐房奴比北上广深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鬼谷子思维 访问量:3659 更新时间:2024/3/11 17:11:08

16岁那年,白居易第一次到长安拜会作家协会成员顾况,被调侃“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可看到他的作品,顾况立马改口称赞:“小白,以你这个这个水平,安居也很容易了”。

“小白”被打满了鸡血,斗志满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白居易的安居之路,并不容易。

他先是住在寺庙里,过了一段拮据日子,想跟元稹喝酒,都得典当袍子换钱。

后来他考上了公务员,成了妇孺皆知的大诗人,还娶了前京兆尹家的女儿,可他还是买不起房,只能在长安城东特别偏僻的地方,租几个茅草屋安身。

看着有房的蜗牛和有洞的老鼠,白居易幽怨地写下一首诗,感叹自己没房的悲哀。

直到50岁时,白居易才在长安买了房,收起了对蜗牛和老鼠的羡慕之情。

买房差点成为了白居易的心魔。

尽管他50岁才买到房,但也是幸运的人,因为很多人奋斗了一辈子都没有在长安居住下来。

因为在大唐买房,实在太难了,不亚于当今的北上广深,甚至更难。

作为国家政治和经济的中心,都城长安的人口非常密集,在供需关系不平衡的影响下,房价被炒得很高。

根据史书记载,贞元年间,有人以正常房价一半的价格,买下了长安城里的一处“凶宅”,花了210贯钱。

唐朝的“1贯钱”,大致相当于现在的7000元。

这所房子,相当于现在售价人民币147万,大唐正常的房价,大约在300万人民币左右。

唐朝买房没有贷款制度,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房契。

以当时普通百姓一年4000到5000文钱的年收入(相当于现在3万元),想要买房,不吃不喝,需要100多年。

即使能买得起房,大唐的房产税也十分惊人。

依据当时的法律,房产税取决于房屋的数量和房子的质量。

每两个横梁之间的空间算一间房。房子好的,每间收税2000文,差的每间收500文,不好不差的,每间收1000文。

每当收税的时候,满大街气势汹汹的官兵挨家挨户砸门,门开了直接闯进去,数完房间数报给户主,户主就得乖乖掏钱。

少交一间的税,就要被罚50贯钱,凶残程度堪比抄家。

不少殷实百姓被巨额税收劝退,那些没被劝退的“社会人”,想要买房,还有其他麻烦。

唐朝在买卖房产方面有个奇葩规定:买卖房产时,卖家亲戚和邻居有优先购买权和一票否决权。

意思是说,房主想要卖房,必须先问亲戚和邻居是否要买,如果他们不买,才能卖给别人。

而且,新买主还要经过亲戚和邻居们的“审查”,一致同意签字后,买卖才能成交。

如果不按这个流程执行,卖房的人就要去官府挨板子。

这条规定看似不合理,其实大有门道。

古人云“千金买房,八百买邻”。邻居的人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生活品质。

在动不动就挨家挨户搜查的时代,谁也不想有个糟心的邻居给自己添堵。

在邻居买卖房子前考察清楚,对原住居民来说,是好事一件。

但对买房的人来说,无疑是层层障碍。

当时,很多名人,都被“买房”这一难题,困扰了大半辈子。

跟白居易同病相怜的,是他的同事,韩愈。

韩愈比白居易大4岁,俩人都很有才华,但性格不合,属于王不见王,一山难容二虎的情况。

不过在买房这事上,老哥儿俩目标一致,而且韩愈要比白居易努力地多。

韩愈早年经历坎坷,考了3年才高中进士,后来又参加了3次竞聘考试,才得到一个不被看重的官位。

虽然端起了铁饭碗,韩愈的生活却一直紧巴巴的。

他工资不多,租房就要花去一大半,要是生病请假被扣了工资,连房租都是问题。

于是,一心惦着买房的韩愈,决定给别人写墓志铭赚外快。

以他的文学水平,订单很快爆满,收入也很不错,但麻烦也随之而来。

韩愈为人仗义,只要有穷苦书生慕名而来,他都大手一挥,一律安排。

存款像流水一样花出去,他只好更加勤奋接单,攒钱买房。

不巧,韩愈有个门客叫刘叉,是个有文化的社会人。他觉得写墓志铭赚钱这事“不地道”,把韩愈的存款全卷走跑了。

没了钱,买房进度条狠狠倒退了一截,韩愈欲哭无泪,只好重新攒钱。

一年又一年过去,韩愈官职、副业双开花,手头越来越宽。49岁那年,他终于结束了长达30年的租房生活,在长安买了房,踏踏实实地过上了“社会大哥”的日子。

而放眼整个唐朝,有房的公务员,只占这个群体的1/4。更多的唐朝公务员,都是租房党。即使像裴度那样位至宰相,还是只能按时交租,才能安住。

如果不想交租,就要想其他办法。

比如当年和白居易一起卖衣服买酒的元稹,就有自己的“安居技巧”。

元稹祖上本是地主,但到了他这一代早已没落,家里空有一间祖宅,连饭都吃不起。

元稹母亲想卖房子,被家人拦了下来。

她只好带着孩子投奔娘家哥哥,也就是元稹的舅舅家。从此,元稹打开了“蹭住”的大门。

借住在舅舅家期间,元稹化身时间管理达人,学业爱情两不误,既在县里小官的家里混了不少书读,又跟表妹莺莺软香温玉地谈了一段恋爱

一年后,他离开舅舅家去长安考科举,蹭住在寺庙里。

考上公务员以后,他又搬到“公馆”里蹭住。

“公馆”是专门为官员提供的宿舍,环境比现在的筒子楼还要糟糕。

屋里的窗帘破破烂烂的,地面到处都是小坑,墙角还挂着蜘蛛网,没有厨房,只能在走廊做饭……

虽然环境差,但不需要花太多钱,元稹很乐意住。

再后来,元稹要么娶到有钱人家的女儿,要么跟女明星薛涛等人同居,靠着爱情混安居,竟然一直生活得很不错。

但在后人看来,这样的行为可不咋地,即使元稹写了一大堆诗悼念亡妻,人们说起他时,也要骂上一句“渣男”才能痛快。

另外一个爱蹭住的,是大咖李白。

李白一辈子疯狂不羁爱自由,不是在旅游,就是在去旅游的路上。

因为四处游荡,他没有房产,除了做“赘婿”,就是在各地的达官贵人家“租住”。

说是租住,其实是为他们写诗,当作租金。

比如语文课本里的《赠汪伦》,就是李白在“榜一大哥”汪伦家住完,临别前写的感谢信。

话说回来,给大诗人提供几天食宿,就能换自己的名字流传千古,汪伦这笔买卖,怎么算都不亏。

可以说,为了蹭住,诗人们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谈资。

不知道时光重来,当年的他们,是否会选择其他安居之路呢?

比起买房、租房或者蹭住,受到皇恩封赏,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最尊贵的安居之道了。

被李白嫉妒得一辈子的王维,就是这样安的家。

王维长得帅,谈吐文雅,精通书画,擅长音律,还写得一手好诗,是当时妥妥的“青年才俊”。

年少的他,一到长安就受到了贵族追捧。

玉真公主经常请他喝茶聊天,还把诗人宋之问的地皮送给了他,让他自己盖房子。

王维充分发挥了公务员优势,花了8年时间,盖了一间大别墅,还在周围10公里内修了20多个景点,打造了著名的“辋川别业”。

有了这间大别墅,王维闲时邀请同行聚会,在喝茶品诗时不经意显露档次,简直不要太爽。

玉真公主的哥哥唐玄宗,也爱送房子,对象则是朝廷的肱股之臣,姚崇

姚崇从武则天时期就是宰相,一直兢兢业业,深得皇帝认可。

唐玄宗即位时,这位三朝老臣提出了10条建议,听得唐玄宗拍桌子感叹:爱卿说的,全是金玉良言呐!

因为为官公正,人品贵重,唐玄宗对姚崇非常信赖,很多事情,都愿意找他商量。

有时,听说姚崇生病了,唐玄宗还要派人探望。

可是姚崇在长安没房,只能住在罔极寺,无论是皇帝的使者还是姚崇本人,每次来回都非常不方便。

于是,唐玄宗命人在四方馆(当时姚崇的办公地点)收拾出一间“公寓”,让姚崇搬过来住,还允许家属探望。

姚崇天天住办公室,有点不好意思,唐玄宗又是大手一挥,买了一套房子送给他。

就这样,凭着“人才引进”,姚崇终于落户长安。

像姚崇这样对朝廷有贡献的人,房子,其实是很常见的赏赐。

战神郭子仪的豪宅,就大到令人咋舌。

郭子仪是唐朝著名的武将,被历史称为“再造大唐”的英雄。

郭子仪家的祖上从南北朝时期就开始做官,虽然没出过什么大官,但家族一直发展稳定,没有衰败。

唐朝开元年间,青年郭子仪通过武举考试,进入军营,开了军队生涯,从大头兵干起,一步一步做到将军。

59岁那年,他在历史上拥有了姓名。

他击溃了安禄山的叛军,抵挡了吐蕃突厥等外敌的入侵,凭一己之力2次把大唐从崩溃边缘拉了回来。

当时,甚至有人称,只要战场上听到“郭子仪”三个字,敌人就要投降。

由于战功卓著,皇帝送给郭子仪的豪宅一套接着一套,还给了他特殊待遇,允许他在御赐的地皮上自己盖房子。

一来二去,郭子仪的豪宅面积越来越大,一共大概有200多亩,大约14万平方米,占了所在市政区的1/4。

豪宅里住了3000人,这3000人甚至不知道彼此住在哪里。

虽然听起来很夸张,但想到郭子仪为大唐立下的功劳,什么赏赐也不过分。

所以古代百姓都想当官,光宗耀祖,荫庇子孙,实现阶层跨越。

可大唐数百年,只出了一个郭子仪,普通百姓即使当上了官,也要面临“买不起房”的扎心现实。

为了买房,古人绞尽脑汁,今人精打细算,后人也将殚精竭虑。

毕竟,在中国人眼里,房子是家的代名词,也是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的体现。

但房子,却不能给人生定调子。

有房的人不一定快乐,没房的人也可以活得精彩。

孟浩然守着襄阳的祖产,还是纠结拧巴地活了一辈子,诗里写满了愁苦;

刘禹锡的陋室门前台阶上长满青苔,却挥毫泼墨,写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千古流传;

杜甫的茅草屋都破成那样了,依然心怀天下,仰天长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高门大户固然会让人有面子,但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家”,是一个能安放漂泊心灵的港湾。

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金碧辉煌的别墅里,有多少冰冷的心渴望家的温暖而不得;狭小逼仄的房子里,拥挤的饭桌上却能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的年轻人中,无房一族的数量,大约有2亿。

他们可能是刚毕业的小李,可能是打零工的小张,也可能是高档写字楼里的“莉莉”。

他们之中,有的被困在买房的执念里,一边关注居高不下的房价,一边省吃俭用地存钱,想象着有朝一日,买下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从此过上美好人生。

有的则对物质条件不以为意,即使在简陋的小房子里蜗居,仍然在方寸天地间,畅想诗和远方,寻找生命的意义。

前者往往觉得生活苦,后者却甘之如饴。

究其原因,还是心的问题。

当你跳出买房的执念,就会发现,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而是这一辈子,都做了什么事。

就像当年的李白,没房没车,连“五花马”和“千金裘”都拿去换酒了,却能随遇而安,以诗为伴。

当历史的大浪拍过去,没人会记得他是否有房,却有千千万万人吟诵他的诗句。

标签: 杜甫李白元稹韩愈房奴唐朝白居易

更多文章

  • 白居易写给元稹的一首诗, 情真意切, 末尾一句真有震慑人心的力量

    历史解密编辑:小卫谈科技标签:白居易,元稹,诗歌,刘禹锡,滕王阁序,诗人

    唐朝诗坛中最好的一对朋友,应该是白居易和元稹,今天的文学史上,白居易的地位比元稹高得多,可在当时,两人合称“元白”,元在白前。而他们两人的友情之深,远不止场面上的唱和,而是一种梦相随、情相融的状态。元和十年(815),白居易曾这样形容两人彼此之间的关系: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

  • 元稹思念妻子的千古名篇,开篇就是惊艳佳句,感动了无数世间儿女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元稹,韦丛,诗人,亡妻,沧海,名篇

    曾经在一本书里看过这样让人魂牵梦萦的美句:你,注定是我今生倾心驻足的风景,一世不舍的眷念。为了你,我愿划破手指,滴血成圈,圈住你的款款深情,纵然玫瑰零落成泥碾作尘,我也甘愿守侯着这世的心疼。原来爱一个人,守侯一份情,可以如此的浓烈。一如《何以笙箫默》里何以琛说过的"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其他人都会

  • 元稹有多在乎白居易?一首28字小诗道尽友情,让元稹妻惊女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白居易,元稹,薛涛,诗词,刘采春

    说起唐代诗人元稹,真的是一个争议颇多之人,读他的诗总会让人感觉他是一个痴情之人,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真切感人。但实际上了解过元稹的生平,我们会发现他的感情实在是太过繁杂,和薛涛、刘采春等人都曾有过感情,但最后这些人都被他抛弃了。似乎在元稹的世界里对于一个人的“痴情”都是有时限的,

  • 元稹:大唐第一渣男,一边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一边大肆摧花折柳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白居易,富贵,沧海,悼亡诗,艺术家,唐朝

    沧海难为水,花丛蝶狂飞 对元稹素无好感,虽诗坛一直“元白”并论,其实在大家心中,这元稹同白居易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除了“曾经沧海难为水”想必没几人能记住他有什么作品。 近日听了王步高教授的讲座,对元稹却也有也更进一步的认识,以前无好感的理由无非是因他的人品,官场上,靠宦官爬到了宰相。情场上,仗着帅气

  • 毁三观的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男人,居然是个渣男!

    历史解密编辑:六七八的史会标签:元稹,张生,渣男,唐朝,诗人,白居易,莺莺传,西厢记,千古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

    古往今来,几乎所有伟大而永恒的文学作品,都是在讴歌人类永恒的爱情,而爱情主题,也成为文学作品中最容易打动人心的一个类型。而这些文学作品,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从关关雎鸠到再别康桥,从《红与黑》到《红楼梦》,最能打动的我们的,永远都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其中有一句诗非常能够打动人心,曾经沧

  • 元稹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五言绝句,仅20字,却写尽王朝兴衰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诗作,五言,绝句,元稹,唐诗三百首,唐玄宗

    说起唐代诗人元稹,大家一定首先想到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他为亡妻韦氏所写的悼亡诗,绝美深情,千百年来征服了无数有情人。元稹最著名的便是他的悼亡诗及与白居易的酬唱诗,悼亡诗如《遣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离思五首》等等都是名篇佳作。与白居易的酬唱诗作中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

  • 元稹:谁敢说我对她们的爱不够深沉?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元稹,薛涛,刘采春,白居易,才子

    作者:许云辉“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草长莺飞的江南,碧荷田田的西蜀,瑞雪飞舞的北地,长亭外,古道边,处处镌刻下痴情女子与情郎“执手相看对泪眼、欲语还休断柔肠”的黯然别离画面。画面中的女子或珠圆玉润、或亭亭玉立,情郎却始终如一是玉树临风的与白居易齐名的才子元稹。831

  • 诗人元稹始乱终弃,求前任复合,却被一诗骂回,真是大渣男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元稹,渣男,诗人,薛涛,唐朝,莺莺传,鱼玄机,刘采春,始乱终弃,千古名句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爱情题材是是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题材,从古至今的诗人们也为我们留下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情诗篇。如果现在要我们给历史上那些热门的爱情诗句弄个排行榜,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句肯定会名列前茅。你是如此美好,这世间除了你再也没有让我为之动情的女子了。弱水

  • 元稹“狂恋”杜甫,为其写下2篇诗文,竟成最懂他的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杜甫,元稹,李白,李杜,唐朝,诗人,白居易,千古名句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店长微信shiyi0395,进群领福利!提起元稹,你们会想到什么?是《莺莺传》的作者?还是写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转头就和其他女子好上的渣男?又或是被白居易赠诗“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的好基友?你可能没想到,他还有另一重身份——“杜甫挖掘者”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的杀伤力为什么这么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元稹,薛涛,白居易,刘禹锡,杜甫,除却巫山不是云

    作者:刘翠"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他一边深情地写着诗,一边薄情的对待着爱他的女人,让不少有才华有颜值的女子为他飞蛾扑火。(一)十里送别的初恋情人崔莺莺那一年,21岁的元稹在山西,17岁的表妹莺莺跟随家人路过山西永济时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