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来俊臣的酷刑有多狠?曾有女囚恳求:只要不给我上刑,杀全家都行

来俊臣的酷刑有多狠?曾有女囚恳求:只要不给我上刑,杀全家都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缘历史档案 访问量:707 更新时间:2023/12/20 17:03:02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不光国土面积十分辽阔,而且周边许多国家也都臣服于唐朝,每年都来朝贡。

虽然唐朝在经济上不如宋朝发达,但是丝绸之路带来了许多的贸易。所以在军事、经济、国际影响力上,唐朝堪称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盛世。

不过盛世之下注定有阴影,唐朝虽然国家强大,但是关于皇位的争夺以及各派系的利益分配等权力斗争非常的激烈,尤其是初唐时期,先是有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囚禁高祖,通过政变上位。

后有李承乾李泰争夺继承权双双失败,导致唐高宗李治在舅舅长孙无忌的支持下登上帝位;而在高宗时代,武则天击败其他政治势力,凭高压的政治手段,终成千古第一位女皇帝,而在这其中,离不开酷吏的努力。

武则天的困境

武则天趁唐高宗的驾崩,连续废掉了多个儿子,用高超的政治手段,登上帝位,建立武周,不过武周由于存在时间较短,并且最后还将皇位交还李唐正统,所以历史上的武周还是归于唐朝的历史之中。

其实从武周归于唐朝的历史来看,武则天的登基,并不被唐朝的上层士族阶级所认可,相当于整个唐朝的朝堂并不把武则天当成君主来看,甚至许多大臣经常在私底下进行串联,打算对这位女皇帝进行政治暗杀。

而对于武则天来说,唐朝上层士族阶级的反对,对内会造成在国家行政上没有官员可用,在对外征战上,没有将领可调配。唐朝在经济、民政、军事的运转上,将会出现极度混乱的情况,而武则天自己又没有实力强劲的政治同盟。

另外,武家的势力其实并不强大,虽然暂时能够压制朝堂,但是并不能长时间的把持朝政,由于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是高祖一系的人,在贞观年间受到排挤,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政治势力来帮助武后稳定朝局。

像武家的后人武三思武承嗣等人虽然有皇亲国戚的身份,但是不管在能力上,还是政治势力上根本无法与广大的李唐上层士族阶级进行对抗,即使偶尔采用权术制衡,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就算抛开李唐上层士族阶级,单是李唐的皇室就足够威胁武则天的地位,虽然武则天对李唐皇室进行了大清洗,但她依然不敢对李唐皇室赶尽杀绝,她的儿子李显李旦,表面上极为恭顺,可私底下却小动作不断。

而在关陇政治集团之外,依然有一股势力反对武则天,那就是关东的五姓七望,这些自诩为儒家正统的守护者,始终反对女子登上帝位,所以武则天继承了唐太宗的手段,在地位上对五姓七望进行大力的贬低,并加强唐朝科举的制度,甚至加入了武举。

不过由于天下的知识分子实在太少,五姓七望垄断教育,武则天就算采用强力的军事手段,也依然挡不住五姓七望对她的反抗。

这就意味着,武则天登基之初,其面临着诸多困境,也就是在如此背景之下,武周统治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告密政策,催生酷吏政治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武则天的政治手段非常高超,既然无人可用,那就派人用高压政策逼为己用;既然内部叛乱猖獗,那就派人强行打倒反对自己的人;既然五姓七望威胁,那就派人用各种罪名让五姓七望的官员入狱,用鲜血压制五姓七望的威胁。

政治角力好似一场拔河比赛,武则天单挑不过整个关陇集团以及五姓七望,那就需要创造一个政治集团,加入拔河比赛之中,让皇帝与新的政治集团,对抗原有的政治势力,这时候李唐的酷吏集团应运而生。

武则天的酷吏政治起源于风闻言事,这是每个朝代都运用过的一种残酷之法。为了加强对官员的控制,分化李唐上层的士族阶级,武则天打着广开言路的幌子,专门打造了一个收集信件的铜箱子。

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往这个铜箱子里投入信件,这个信件的内容可以是告密,可以是弹劾,也可也是求个官职,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武后可以获得更多的情报,当然也有怂恿别有用心之人陷害李唐士族阶级的暗示。

而在地方上,如果也想对官员和重要事件进行告密,就可以要求地方官提供马匹,将告密人送到长安,带到武则天的跟前,且地方官无法详细的了解这个秘密的具体内容。

自从这个政策施行之后,民间朝堂告密成风,一大批政治投机者,专门进行告密的活动,而这些政治投机者经过武则天的选拔之后,形成了唐朝特殊的酷吏政治集团,充当武后的爪牙,专门在政治上对士族阶级以及反对武后的势力进行政治迫害。

跟汉朝酷吏的有利一面不同,武周年间的告密政策在根本上就是政治清洗的刽子手,尤其是来俊臣被武则天发现之后,政治大清洗达到了高潮。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来俊臣在历史上的定位跟汉高祖同属于流氓的一种,只不过汉高祖有亭长的小权,来俊臣却是实实在在的流氓,而且他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就很糟糕,父亲是一位赌徒,输了钱就用怀孕的妻子进行抵押。

而来俊臣就在债主家生了出来,就以“来”这个字作为姓氏,按照这种家庭环境,来俊臣极大的概率会形成一种反社会的人格,而他在长大后,也确实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流氓,作奸犯科,进监牢无数。

而来俊臣在监牢之中,也养成了告密或诬陷别人的习惯,这种习惯最后得罪了当地的刺史,这种地方上的高官直接将他打了一顿,后来武后开了风闻言事,来俊臣就将自己打造成因揭发高官而被打的正义形象。

武则天感觉此人可用,就引为心腹,这就是来俊臣发迹的开始,这种反社会人格的人掌握权力之后,就会加倍的报复除武则天集团外的所有人,这正是武则天所需要的,一头可以除掉任何政敌的忠犬。

当然来俊臣这头忠犬,除了完成武后所定下的目标外,还联合周兴等人对已经臣服的一些忠臣良将进行大肆迫害,像武周时期的名臣狄仁杰,就曾遭受过来俊臣的迫害,幸亏狄仁杰采用棉衣政策,骗过了来俊臣。

最终狄仁杰将冤情直达武则天,才保下了一条命,否则武周时代的朝局将会向更加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其实从上述来俊臣的表现来看,他是一名道德极为卑劣,并有强烈反社会型人格,且极会告密的社会流氓人员。

不过来俊臣的疯狂诬告,却让整个朝堂都匍匐在了武则天的脚下,李唐的士族阶级以及五姓七望的官员都安稳了一段时间,基本上不敢对武后进行政治攻击,而且也被迫的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

不过后来的来俊臣,竟然将攻击目标对准了武后集团,目标更是武后宠爱的太平公主,来俊臣想要彻底的取代武后的政治集团,窃取武后的权利。

虽然武后表面上打算放过来俊臣,但借着武后集团的弹劾,武后最终将来俊臣彻斩首示众,而此举也引得百姓和官员纷纷拍手称快。

来俊臣的酷刑

虽然来俊臣死了,但他的思想依然毒害着现代,当年他编撰的专门用来陷害别人的罗织经,至今仍然在流通。

所谓罗织,就是编撰罪名,构陷他人,古代犯罪也需要证据,而罗织就是强行在别人身上直接进行诬陷。

除了罗织经外,来俊臣最拿手的就是酷刑,比如醋罐鼻子、驴驹拔橛(一种用枷锁夹断头颅的刑法)、仙人见果(一种让犯人跪在尖刺,并在头部放重物的刑罚)、还有针对于女犯人的玉女登梯。

而影响精神的酷刑,包括但不限于小黑屋禁闭,让犯人发狂而死;不让睡觉,持续审讯;减少食物供给,让犯人饿死,甚至会出现自己吃自己这种可怕的情况。

对于来俊臣的酷刑,最出名的应该就是他为周兴准备的请君入瓮,导致周兴二话不说,直接认罪;还有来俊臣看上西突厥可汗的婢女,就抓了婢女让他诬陷西突厥可汗谋反。

婢女当时害怕的表示:我什么都愿意招认,只要不给我上刑,就是杀了我全家都可以。

最终这名婢女按要求构陷西突厥可汗,不过好在西突厥可汗的手下忠心,用自残证明了可汗的清白。

凭借着手中的权势,来俊臣以酷刑为所欲为,诸多忠臣良将在其酷刑之下含恨而终,而武则天虽然明知来俊臣的可恶,可对她来说,来俊臣仍有可用之处。

酷吏对武则天的必要性

虽然武则天晚年解除了酷吏政治,但几十年的威压,让整个大唐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酷吏政治对整个大唐只有破坏,而没有一丝好处,且会破坏君主的仁慈形象,但是武则天称帝后所面临的问题,让她不得不依赖酷吏,依赖来俊臣。

酷吏的诬陷,能快速的将反对派清除,肃清威胁武则天的势力,并且酷吏的恐怖政策,让不管是李唐还是五姓七望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压,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甚至还会因酷吏政治恐吓,被迫帮助武后治理国家。

并且酷吏政治集团的权力来源于武后集团,从产生开始就是武后集团的附庸,既可以作为马前卒,制衡强大的李唐上层精英、皇室、五姓七望等政治势力,又不用担心酷吏权力过大,而像来俊臣这般心生反叛之意,只需一道命令便可彻底让其灰飞烟灭。

但总体来说,酷吏政治无异于加速王朝灭亡的暴政,不仅会导致朝廷统治陷入混乱,更重要的,最终受到压迫的仍旧是最底层的平民百姓。

更多文章

  • 来俊臣的酷刑有多凶狠?女囚:只要不给我上刑,全家灭门都行

    历史解密编辑:甬说标签:来俊臣,周兴,武则天,狄仁杰,酷刑,索元礼

    公元692年,大名鼎鼎的宰相狄仁杰被人诬告造反,女皇武则天大怒,派著名酷吏来俊臣审理此案。狄仁杰被逼主动认罪狄仁杰知道来俊臣最擅于琢磨武则天心思,在承办武则天交代的案件时,一贯重手严办,想得到武则天欢心,以便升官受赏。唐朝法律原本一直很完善,刑事审判也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但来俊臣为了让犯人早点招供,

  • 酷吏来俊臣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来俊臣,武则天,周兴,太平公主,酷吏

    来俊臣本不姓来,这是随他养父的姓。他父亲跟来操赌博,赌输了就把自己老婆和儿子赔给了来操,这才有了来俊臣这个名字。生父,养父都不务正业,在这样的环境中,来俊臣也成长为了一个不务正业、天天在外闲混的混混。结果,被官府无缘无故给抓了,为了保命,他在狱中上告,诬陷抓他的人想谋反。事情闹大了,朝廷派刺史李续亲

  • 来俊臣的酷刑有多凶狠?女囚:只要不给我上刑,全家都行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旺旺旺标签:周兴,酷刑,无赖,来俊臣,武则天,狄仁杰,太平公主

    “今得背着床瞑矣!”万岁通天二年,即公元697年,女皇武则天下令处死太仆少卿来俊臣。行刑当天,洛阳城西市人头攒动,男女老少、士子庶民,全都争相来见证酷吏来俊臣死到临头的样子。血浆喷溅,当快刀向下、来俊臣人头落地之时,在场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畅快淋漓的表情,人们互相道喜,说:“今夜终于可以把背贴着床

  • 一封十年后的回信,见证杜甫高适的深厚情谊|阿来讲杜诗

    历史解密编辑:封面新闻标签:杜甫,高适,李白,诗人,唱和,阿来,杜诗,唐朝,五代十国,千古名句

    来源: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每年正月初七为人日,自古民间有不少民俗。但时至今日,全国各地人日民俗活动日渐衰微,唯有成都杜甫草堂,每年大年初七,依然保留有“人日游草堂”习俗。每至人日,游人众多,凭吊先贤。但谈起“人日游草堂”的渊源,就不得不说杜甫与高适之间那一封长达10年才回复的唱和之作。讲座现

  • 初七人日,高适想起了杜甫

    历史解密编辑:寓诸无竟标签:杜甫,高适,唐诗,书法,唐朝,诗人,人日寄杜二拾遗

    正月初七,古以为“人日”。下面是去年今日,唐诗书法直播日课中的一讲,写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 登金城望武威,高适留在兰州的一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高适,金城,武威,岑参,长安,唐朝,哥舒翰,中国军事制度,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登金城望武威, 高适留在兰州的一首诗 生长在兰州的人们,或许知道这样一句诗:“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这句诗在描写兰州地理地貌的同时,也展现了边塞苍凉的景色。那么,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高适的西行 这句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在高适留下的众多诗篇中,这首诗并不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

  • 高适, “诗人之达者”的幸与不幸

    历史解密编辑:燕归游记标签:高适,杜甫,李白,诗人,王昌龄,王之涣

    天宝六年冬,睢阳下了一场大雪。清幽的庭院里,琴师董庭兰低头抚琴。坐在他对面的诗人望着漫天飞雪,若有所思。这位诗人正是高适。彼时他已经年逾不惑,但是仍处在困顿之中,而且即将要和友人董庭兰分别。高适心中五味杂陈,不知如何将复杂的情感付诸笔端。一阵萧索的北风刮在高适脸上,他仿佛忽的惊醒,胸怀中的豪迈之情喷

  • 高适:一个认真赌博,也认真读书的侠客!

    历史解密编辑:清蒸一口气标签:高适,杜甫,李白,韩愈,李颀

    半卷诗书一窗月每天七点,为你读诗诗词曲赋,名著散文如果赌博是一种游戏,那么高适就是最理想的玩家;如果赌博是一门技艺,那么高适就是其中顶尖的能工巧匠。但我相信对于赌博,高适既不认为它是游戏,也不认为它是技艺——他是把它当艺术来看的。他是赌场里的艺术家,能够在赌徒们的喧嚣中超然物外,赢得一些旁人料想不到

  • 同是患难兄弟,高适为什么帮杜甫,却不肯救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李白,高适,玄宗,唐朝,杜甫诗,千古名句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店长微信shiyi0395,进群领福利!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杜甫、高适三大唐朝文人偶遇,结伴走山访水,共游梁宋。那一年,高适41岁,毫无作为,穷困潦倒。李白44岁,在享受了唐玄宗至高的礼遇,名满大唐后,因不适应官场的规则,被皇帝赐金放还;杜甫33岁,科考失

  • 《千家诗》220《送郑侍御谪闽中》高适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高适,苏武,岑参,诗人,瘴疠,唐朝,千家诗,五代十国,送郑侍御谪闽中

    送郑侍御谪闽中【唐】高适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译文你远谪荒瘴,不应该怨恨萦心,朋友,我曾经是去过闽中之人。到闽中大概很少见到远旅雁阵;深夜,听到的都是哀伤的猿啼。闽东的山路,到处是云昏岭峻,闽南住久了,瘴疠也不必心悸。朋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