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46岁来俊臣干掉周兴后随即处死,武则天:他不死,我的江山坐不稳

46岁来俊臣干掉周兴后随即处死,武则天:他不死,我的江山坐不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格雅动漫 访问量:4089 更新时间:2023/12/20 17:23:42

“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下以求安,上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这句话出自来俊臣的《罗织经》,其大概意思是:事情不往大的方面搞,就不容易震惊天下;所审核的案子不去牵连更多的人,怎么能彰显我们的功劳;在保证我们安全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让上级高兴,方便我们邀功请赏,哪怕其中有冤案存在,也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一个执法者被这样的理论深深吸引,那天下的狱政可就乱了套了。可是,正要图谋篡夺天下的武则天却偏偏爱不释手,为了捕捉到更多不为人知的机密,武则天亲手主导了一个暗黑时代,告密风云。

武则天有多喜欢别人告密呢?不管是普通的老百姓还是世家大族,或者是山野匹夫,只要是有秘密要上告,武则天立马就会安排人去他的家乡迎接,到达神都洛阳后必定亲自接见,如果所告的事情属实,升官加爵不在话下,如果是诬告,没关系,免费再把告密者送回去。

在告密最鼎盛的时候,武则天共接见了一万多个告密者,在这其中,胡人索元礼、醴泉人侯思止、长安人周兴因告密有功,走进了武则天的视线。

索元礼残忍好杀,每次负责的案件都要故意牵连一些不相干的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个人案件,他也能整成数百人的谋反案,然后全部屠杀。武则天非常欣赏他的这种才能,屡次将他提拔到高位。

侯思止就更不可一世了,他是一个典型的文盲,大字不识一个,办起案子来却有声有色,比索元礼更狠,牵连的人更多,打击面更广,当有人嘲笑他不识字的时候,他总是轻描淡写的回一句:“不用管我认识多少字,我能帮助天后铲除她想铲除的人即可。“

做手下做到这份上,侯思止怎么可能不蒸蒸日上啊。

不过,相比于周兴,索元礼和侯思止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在告密时代的高潮部分,李渊的孙子、鲁王李灵夔的儿子李霭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和堂兄弟告了,罪名还是谋反。李霭的一句话,正中了武则天的下怀,李渊剩余四子以及李世民剩余两子的悲惨遭遇到来了。

除越王李贞父子真的在造反中被杀以外,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全部在周兴的操作下一一上吊而亡,告密的李霭也没逃过这个劫难,随便被酷吏扣个谋反的罪名,杀了了事。

虽然搞定了罪魁祸首,但是按照“案不及众,功之匪显”这个理论,周兴又开始了一波巨大的打击扩大化,李渊、李世民故去儿子的子孙,除李显李旦外,李治在世的子孙几乎全部遭到了清洗,昔日的王公被押送到街市,在众人的围观下砍掉脑袋,妻女和襁褓中的幼子被流放岭南等烟瘴地带,武则天还给这些人改了个姓:虺。

武则天的次子,被废太子李贤也没有逃过被害的劫难,在她的授意下被酷吏丘神勣逼迫自尽。

李唐王族在这波清洗中,损失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勉强活下来的人,要么被削去爵位贬为庶民,要么被流放岭南成为孤魂野鬼,要么提前逃跑成为了通缉犯。

周兴的这波操作也践行了来俊臣的另一个理论:“刑有不及,陷无不至;不患罪无名,患上不疑也。”

刑罚搞不定的事情,那就去诬陷,只要皇帝怀疑了,总有各种办法给这些人安上罪名。

武则天说反对她摄政的已故宰相郝处俊的孙子郝象贤可能要谋反,周兴杀了他全家;武则天怀疑魏玄同阳奉阴违,周兴就捏造一个罪名供她赐死了当朝宰相;武则天对高宗朝旧将黑齿常之不放心,周兴就给他扣了个谋反的罪名,杀了了事。

只要领导一个眼神,周兴就知道该怎么办,而且办得非常完美。

周兴是看皇帝的脸色办事,来俊臣却不一样,他是按照自己的心意构陷。来俊臣的府里有一个写满王公大臣的箭靶,来俊臣每天的事情就是射靶,射中了谁的名字,那这个人可就倒了八辈子霉了。

从宰相岑长倩到大将李安静,但凡来俊臣看不顺眼的,谋反罪名立刻扣上,武则天二话不说,挥起屠刀就是一场灭族,在这二位君臣的合作下,一千多个家族从地球上被抹去。

被来俊臣看不顺眼的还有当上宰相不到三个月的狄仁杰,若不是狄仁杰急中生智,垂死之际骗过了来俊臣,恐怕这位神探早已经脑袋搬家了。

虽然处理李唐宗室的问题上落后于周兴,来俊臣却在刑讯逼供上独树一帜,发明的刑罚简直令人眼花缭乱,凤凰展翅、玉女登梯、仙人献果等,这些听上去不错的名字,对应的是惨无人道的折磨。

武则天之所以重用这些酷吏,无视他们罔顾国法,其实还是女人的心里作态,篡夺大唐神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需要一批批周兴、来俊臣这样的人来替她营造一个恐怖社会,让人人自危。

当武周王朝稳固以后,酷吏就成了被抛弃的对象,武则天深谙先抑后扬的道理,先用酷吏打压,再借口诛杀这些恶贯满盈的恶人,从而博得人心。

周兴是第一个被抛弃的,当来俊臣奉命调查周兴的时候,他其实是有些失落的,作为办案大臣,他深知周兴的能力,想要撬开他的嘴并不容易,于是来俊臣另辟蹊径,亲自找来周兴,希望他出个注意,让一些嘴硬的人开口说话。

不明所以的周兴当然乐于效劳,花样百出的他立刻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支起一口大缸,将它烧到滚烫,让不听话的犯人进去坐坐。

来俊臣一拍大腿,好主意啊,赶紧照办,然后将周兴放进瓮里蒸杀。恍然大悟的周兴这才知道,原来不听话的犯人是他啊。

武则天虽然没有杀他,却将他流放到岭南,就周兴之前的所作所为,还没到岭南就被仇家干掉了。

武则天用来俊臣干掉了周兴,当然也会用另一个酷吏干掉来俊臣。卫遂忠作为来俊臣手下,却因醉酒,言语辱骂来俊臣抢来的妇女王氏。王氏不堪受辱,上吊自杀了,来俊臣还没有发作,卫遂忠先慌了。

卫遂忠找来厌恶来俊臣的大臣,将他的罪行公之于众,联手向武则天举报,从宫外到宫内,从朝臣到武则天身边的近侍,没有一个人喜欢来俊臣,做人做到这份上,来俊臣也是独一份了。

武则天最终下令诛杀了46岁的来俊臣,对于她来说,来俊臣不死,她的江山就不会稳妥。来俊臣死后,尸身被百姓分割,争着抢着吞掉,对来俊臣的恨,从上到下,都是如此。

随着周兴与来俊臣的覆灭,酷吏时代宣告结束,等待着武则天的,则是神龙政变。

更多文章

  • 来俊臣的酷刑有多狠?曾有女囚恳求:只要不给我上刑,杀全家都行

    历史解密编辑:地缘历史档案标签:周兴,李治,来俊臣,狄仁杰,女皇武则天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不光国土面积十分辽阔,而且周边许多国家也都臣服于唐朝,每年都来朝贡。虽然唐朝在经济上不如宋朝发达,但是丝绸之路带来了许多的贸易。所以在军事、经济、国际影响力上,唐朝

  • 来俊臣的酷刑有多凶狠?女囚:只要不给我上刑,全家灭门都行

    历史解密编辑:甬说标签:来俊臣,周兴,武则天,狄仁杰,酷刑,索元礼

    公元692年,大名鼎鼎的宰相狄仁杰被人诬告造反,女皇武则天大怒,派著名酷吏来俊臣审理此案。狄仁杰被逼主动认罪狄仁杰知道来俊臣最擅于琢磨武则天心思,在承办武则天交代的案件时,一贯重手严办,想得到武则天欢心,以便升官受赏。唐朝法律原本一直很完善,刑事审判也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但来俊臣为了让犯人早点招供,

  • 酷吏来俊臣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来俊臣,武则天,周兴,太平公主,酷吏

    来俊臣本不姓来,这是随他养父的姓。他父亲跟来操赌博,赌输了就把自己老婆和儿子赔给了来操,这才有了来俊臣这个名字。生父,养父都不务正业,在这样的环境中,来俊臣也成长为了一个不务正业、天天在外闲混的混混。结果,被官府无缘无故给抓了,为了保命,他在狱中上告,诬陷抓他的人想谋反。事情闹大了,朝廷派刺史李续亲

  • 来俊臣的酷刑有多凶狠?女囚:只要不给我上刑,全家都行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旺旺旺标签:周兴,酷刑,无赖,来俊臣,武则天,狄仁杰,太平公主

    “今得背着床瞑矣!”万岁通天二年,即公元697年,女皇武则天下令处死太仆少卿来俊臣。行刑当天,洛阳城西市人头攒动,男女老少、士子庶民,全都争相来见证酷吏来俊臣死到临头的样子。血浆喷溅,当快刀向下、来俊臣人头落地之时,在场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畅快淋漓的表情,人们互相道喜,说:“今夜终于可以把背贴着床

  • 一封十年后的回信,见证杜甫高适的深厚情谊|阿来讲杜诗

    历史解密编辑:封面新闻标签:杜甫,高适,李白,诗人,唱和,阿来,杜诗,唐朝,五代十国,千古名句

    来源: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每年正月初七为人日,自古民间有不少民俗。但时至今日,全国各地人日民俗活动日渐衰微,唯有成都杜甫草堂,每年大年初七,依然保留有“人日游草堂”习俗。每至人日,游人众多,凭吊先贤。但谈起“人日游草堂”的渊源,就不得不说杜甫与高适之间那一封长达10年才回复的唱和之作。讲座现

  • 初七人日,高适想起了杜甫

    历史解密编辑:寓诸无竟标签:杜甫,高适,唐诗,书法,唐朝,诗人,人日寄杜二拾遗

    正月初七,古以为“人日”。下面是去年今日,唐诗书法直播日课中的一讲,写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 登金城望武威,高适留在兰州的一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高适,金城,武威,岑参,长安,唐朝,哥舒翰,中国军事制度,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登金城望武威, 高适留在兰州的一首诗 生长在兰州的人们,或许知道这样一句诗:“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这句诗在描写兰州地理地貌的同时,也展现了边塞苍凉的景色。那么,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高适的西行 这句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在高适留下的众多诗篇中,这首诗并不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

  • 高适, “诗人之达者”的幸与不幸

    历史解密编辑:燕归游记标签:高适,杜甫,李白,诗人,王昌龄,王之涣

    天宝六年冬,睢阳下了一场大雪。清幽的庭院里,琴师董庭兰低头抚琴。坐在他对面的诗人望着漫天飞雪,若有所思。这位诗人正是高适。彼时他已经年逾不惑,但是仍处在困顿之中,而且即将要和友人董庭兰分别。高适心中五味杂陈,不知如何将复杂的情感付诸笔端。一阵萧索的北风刮在高适脸上,他仿佛忽的惊醒,胸怀中的豪迈之情喷

  • 高适:一个认真赌博,也认真读书的侠客!

    历史解密编辑:清蒸一口气标签:高适,杜甫,李白,韩愈,李颀

    半卷诗书一窗月每天七点,为你读诗诗词曲赋,名著散文如果赌博是一种游戏,那么高适就是最理想的玩家;如果赌博是一门技艺,那么高适就是其中顶尖的能工巧匠。但我相信对于赌博,高适既不认为它是游戏,也不认为它是技艺——他是把它当艺术来看的。他是赌场里的艺术家,能够在赌徒们的喧嚣中超然物外,赢得一些旁人料想不到

  • 同是患难兄弟,高适为什么帮杜甫,却不肯救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李白,高适,玄宗,唐朝,杜甫诗,千古名句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店长微信shiyi0395,进群领福利!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杜甫、高适三大唐朝文人偶遇,结伴走山访水,共游梁宋。那一年,高适41岁,毫无作为,穷困潦倒。李白44岁,在享受了唐玄宗至高的礼遇,名满大唐后,因不适应官场的规则,被皇帝赐金放还;杜甫33岁,科考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