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来俊臣的酷刑有多凶狠?女囚:只要不给我上刑,全家都行

来俊臣的酷刑有多凶狠?女囚:只要不给我上刑,全家都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史旺旺旺 访问量:2140 更新时间:2023/12/13 8:40:13

“今得背着床瞑矣!”万岁通天二年,即公元697年,女皇武则天下令处死太仆少卿来俊臣。行刑当天,洛阳城西市人头攒动,男女老少、士子庶民,全都争相来见证酷吏来俊臣死到临头的样子。

血浆喷溅,当快刀向下、来俊臣人头落地之时,在场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畅快淋漓的表情,人们互相道喜,说:“今夜终于可以把背贴着床闭上眼睛睡觉了!”

如此血腥的场面,没有人感到害怕,而是人人都因此而松了一口气,可见来俊臣之酷刑已经凶狠到令人生不如死的地步。

来俊臣及其党羽编著了一本集人类文明邪恶智慧之大成的《罗织经》,其中记载的整人之术令狄仁杰都读得冷汗迭出、全身颤栗,曾有女囚恳求,只要不给自己上来俊臣的酷刑,哪怕是杀了全家也可以。

恶劣如此,也就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最终来俊臣被武则天无情抛弃,皆是作茧自缚。

最后一名酷吏

当武则天选择站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之位时,她显然是相当明了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由于自身权威的不稳定性,武则天决定使用暴力胁迫的非常手段来使自己的政权合法化,于是,一支令王公贵族和平头百姓都闻风丧胆的酷吏队伍登上了历史舞台。

美国汉学家罗汉指出:“武曌倾向于招募那些诡计多端又善于诽谤他人的人,这些人对恶意控告别人乐此不疲,但是他们对武曌则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利用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武则天对李唐王室进行了相当血腥的镇压,她所罗织豢养的这班酷吏走狗会在武则天最需要的时候为她不顾一切地撕咬搏杀,而待抗议声音过大,武则天又开始约束他们的行径,适时的与这群出身无赖泼皮的小人划清界限。

这是武则天的制衡之术。

对于大部分熟读史书典籍的朝臣来说,这样的手段权术是各自心领神会的,都知道这是一条升官发财的捷径,但也都知道下场必死无疑,世家子弟和读书人没到万不得已都不愿意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

“来俊臣,京兆万年人。父操,博徒也;与里人蔡本善,本负博数十万不能偿,操因纳其妻,先已娠而生俊臣,冒其姓。”

但对于来俊臣等人而言,出身乡野,泼皮无赖,想要得到跨越阶级的财富与地位,就必须下得了狠心,心甘情愿地替上位者干许多肮脏活计,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富贵险中求。

来俊臣之所以“天资残忍,性反复”,能做到酷吏的头目,或许与其生长在一个赌徒家庭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他这一生所做的事情,也全是拿自己的命、别人的命去搏。

武则天虽然授予来俊臣、周兴等人相当大的权限,但始终不允许他们以权干涉政治决策,武则天知道他们的能力有一定作用,但危害也是不可避免的,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不会允许自己始终纠缠在若干宵小佞臣之中。

于是,政权逐渐稳固之后,武则天开始厌倦自己招揽提拔来的这群酷吏。

丘神绩,691年被告谋反,斩于太乙门前菜市口;索元礼,691年“座赃贿”,死狱中;周兴,691年被来俊臣“请君入瓮”,流放途中被杀;侯思止,693年犯私自积蓄丝绸罪,杖杀;王弘义,694年流放琼州遭搒杀……

流放的流放,杖杀的杖杀,权力的镰刀开始向这群极度擅长滥刑的酷吏迫近,但对于这些人来说,已经没有放下屠刀回头是岸的余地了,剩下的人只能更加地穷凶极奢,希冀以此来换取活命的机会。

于是,武周时代最后一位酷吏,只剩下了作恶多端又极具影响力的来俊臣。

得意忘形

丘神绩、周兴等酷吏逐渐都被武则天处死之后,以滥刑为晋升之道的就只剩下来俊臣一人。

就算是只具有一般政治素养的人,也会知此时该是谨小慎微的时候了,但显然从来俊臣所做的事情去看,他非但没有所收敛,反而以此居功自傲,更加横行霸道,和他同样心狠手辣的周兴都被他亲手“请君入瓮”了,他想女皇是欣赏这种狠辣的,便一发不可收拾下去。

像来俊臣这样赌徒心态的人,得意必然会忘形。武则天称帝之后,一直有对外扩张的强烈野心,因此朝臣们都深知必须协调好与周边民族、地区之间的关系,何时拉拢、何时挑衅都是一门学问,没有谁敢轻举妄动的。

来俊臣却是得意惯了。在武则天的授意及纵容下,来俊臣的权限大到可以滥刑处置王公贵族,公元692年,来俊臣拘捕了一大批在朝廷中相当有影响力的大臣,其中包括上至女皇下至黎民都称赞不绝的朝廷重臣狄仁杰。

来俊臣甚至伪造狄仁杰的认罪书,以让他尽快被处死,在狄仁杰拼死反抗后,终于得到女皇的释放。

西突厥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斛瑟罗有一貌美善舞的婢女,好色成性的来俊臣得知后,十分羡慕,便开始想法子得到这名美女。

来俊臣知道,多疑的女皇武则天最厌恶至极的罪行就是那些危害她政权的行为,诸如叛国、暗算、谋反、私下议论等,阿史那斛瑟罗是吐蕃人,要让武则天对其恨之入骨,那肯定选择说他谋反,如此阿史那斛瑟罗落到来俊臣手里,要得到他貌美的婢女岂不易如反掌了。

于是,来俊臣开始了他的拿手好戏,给阿史那斛瑟罗罗织了一系列谋反的罪名,并把阿史那斛瑟罗的婢女抓了起来,将各种残酷的刑具摆在她面前,刑讯逼供。

残忍成性的来俊臣最兴奋给这些变态的酷刑起一些极富诗意的名字,如“凤凰晒翅”,指的是将犯人在烈日下捆绑起来,双臂朝后作飞翔状,然后不停旋转捆绑犯人的木头,直至招供或死亡。

生性娇柔的婢女哪里见过这种场面,立马苦苦哀求,告诉来俊臣,她什么都愿意招认,只要不给她上刑,就是杀了她全家都可以。

如此,来俊臣伪造出一大批阿史那斛瑟罗谋反的罪行,就在他以为即将自己阴谋得逞之时,数千名蕃兵听说了阿史那斛瑟罗的遭遇,便用刀将自己的脸划得鲜血横流或是割掉耳朵,以此站在洛阳城外求见武则天,向女皇陈述阿史那斛瑟罗完全不可能有造反之心。

武皇最终放了阿史那斛瑟罗,一来她清楚来俊臣等酷吏的无赖手段,更重要是,武则天对外扩张的伟业蓝图怎可能就因来俊臣而葬送了。

《罗织经》作茧自缚

《罗织经》:“乱世用能,平则去患。盛世惟忠,庸则自从。名可易,实必争;名实悖之,权之丧矣。嗜权逾命者,莫敢不为;权之弗让也,其求乃极。机为要,无机自毁;事可绝,人伦亦灭。利禄为羁,去其害也;赏以虚名,收其本心。若此为之,权无不得,亦无失也。”

来俊臣的人生起落便如他著作中的这段话。在动荡时期利用心狠手辣迅速上位,为了抓住权力没有什么不敢做的,因此争夺权力的方式无所不用其极。

只是,他误以为权力一旦得到便可以利用各种方式牢牢攥在手中,甚至为自己所拥有,但完全没有意识到,他手上所有的权力,皆是女皇武则天的,给的时候痛快,收走的时候也会相当无情。他才是那个“乱世能用,平则去患”的不二人选。

曾经帮武则天扫除李唐王室威胁的得力打手来俊臣此时已经成为了她政治上的一个累赘。然而就在触碰了相当敏感的外交问题后,来俊臣依然我行我素,在697年越权去招惹武则天的两个儿子及太平公主,说他们谋反。

太平公主等人可不是一般货色,绝对不可能坐以待毙,他们迅速结成联盟,对来俊臣进行反告。此时武皇已经年迈,最矛盾最重视的就是继承问题,来俊臣此番无疑是撞到了武则天的痛处,因此来俊臣毫无疑问地被投入狱中。

念及来俊臣的忠心耿耿,武则天原想放他一条生路,流放边疆,然而众多被来俊臣得罪的官员们不依不饶,恳求女皇处死来俊臣。各方压力之下,来俊臣头断洛阳城西市,人人皆拍手称快,说:“今得背着床瞑矣!”

武则天在《暴来俊臣罪状制》中称其:“冀得窃弄机权,方拟潜为悖逆,无君之心已著,不臣之迹显然。”

实际上,来俊臣不可能会有无君之心和不臣之迹,因为这是他从街头无赖到位高权重的倚仗,他深以为只要坚决执行武则天对他的所有命令,哪怕是违背人伦道德的,就可以保证自己长盛不衰。

只是,当、来俊臣将自己的良知、道德、人性交付出去,以换取了沾满无辜鲜血的财富时,必然就该知道,良知、道德、人性将血淋淋地在另一端凝望着他的末日到来。

更多文章

  • 一封十年后的回信,见证杜甫高适的深厚情谊|阿来讲杜诗

    历史解密编辑:封面新闻标签:杜甫,高适,李白,诗人,唱和,阿来,杜诗,唐朝,五代十国,千古名句

    来源: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每年正月初七为人日,自古民间有不少民俗。但时至今日,全国各地人日民俗活动日渐衰微,唯有成都杜甫草堂,每年大年初七,依然保留有“人日游草堂”习俗。每至人日,游人众多,凭吊先贤。但谈起“人日游草堂”的渊源,就不得不说杜甫与高适之间那一封长达10年才回复的唱和之作。讲座现

  • 初七人日,高适想起了杜甫

    历史解密编辑:寓诸无竟标签:杜甫,高适,唐诗,书法,唐朝,诗人,人日寄杜二拾遗

    正月初七,古以为“人日”。下面是去年今日,唐诗书法直播日课中的一讲,写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 登金城望武威,高适留在兰州的一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高适,金城,武威,岑参,长安,唐朝,哥舒翰,中国军事制度,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登金城望武威, 高适留在兰州的一首诗 生长在兰州的人们,或许知道这样一句诗:“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这句诗在描写兰州地理地貌的同时,也展现了边塞苍凉的景色。那么,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高适的西行 这句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在高适留下的众多诗篇中,这首诗并不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

  • 高适, “诗人之达者”的幸与不幸

    历史解密编辑:燕归游记标签:高适,杜甫,李白,诗人,王昌龄,王之涣

    天宝六年冬,睢阳下了一场大雪。清幽的庭院里,琴师董庭兰低头抚琴。坐在他对面的诗人望着漫天飞雪,若有所思。这位诗人正是高适。彼时他已经年逾不惑,但是仍处在困顿之中,而且即将要和友人董庭兰分别。高适心中五味杂陈,不知如何将复杂的情感付诸笔端。一阵萧索的北风刮在高适脸上,他仿佛忽的惊醒,胸怀中的豪迈之情喷

  • 高适:一个认真赌博,也认真读书的侠客!

    历史解密编辑:清蒸一口气标签:高适,杜甫,李白,韩愈,李颀

    半卷诗书一窗月每天七点,为你读诗诗词曲赋,名著散文如果赌博是一种游戏,那么高适就是最理想的玩家;如果赌博是一门技艺,那么高适就是其中顶尖的能工巧匠。但我相信对于赌博,高适既不认为它是游戏,也不认为它是技艺——他是把它当艺术来看的。他是赌场里的艺术家,能够在赌徒们的喧嚣中超然物外,赢得一些旁人料想不到

  • 同是患难兄弟,高适为什么帮杜甫,却不肯救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李白,高适,玄宗,唐朝,杜甫诗,千古名句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店长微信shiyi0395,进群领福利!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杜甫、高适三大唐朝文人偶遇,结伴走山访水,共游梁宋。那一年,高适41岁,毫无作为,穷困潦倒。李白44岁,在享受了唐玄宗至高的礼遇,名满大唐后,因不适应官场的规则,被皇帝赐金放还;杜甫33岁,科考失

  • 《千家诗》220《送郑侍御谪闽中》高适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高适,苏武,岑参,诗人,瘴疠,唐朝,千家诗,五代十国,送郑侍御谪闽中

    送郑侍御谪闽中【唐】高适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译文你远谪荒瘴,不应该怨恨萦心,朋友,我曾经是去过闽中之人。到闽中大概很少见到远旅雁阵;深夜,听到的都是哀伤的猿啼。闽东的山路,到处是云昏岭峻,闽南住久了,瘴疠也不必心悸。朋友,你

  • 高适耕读大半生,晚年始成“诗人之达者”〔185〕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典故漫话标签:高适,诗人,杜甫,李白,出塞,唐朝,燕歌行,五代十国,千古名句

    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名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出处:1、《新、旧唐书·高适传》;2、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高适传》;3、《高适诗选》。参资:古诗文网《燕歌行赏析》。高适画像二、高适青壮年耕读赋诗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名列“四大边塞诗人”,唐朝名臣,渤海县侯。高

  • 高适为何能在唐代诗人中成为最有实权的人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高适,杜甫,李白,唐朝,唐玄宗,哥舒翰,唐肃宗,唐代诗人,五代十国,千古名句

    作者:赵心放高适(704—765年),字达夫。祖父高侃系一代名将,曾屡破突厥、高丽,为朝廷立下过赫赫战功,但到他父亲时已家道中落。本人入仕后曾任刑部侍郎,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的特点是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那种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一)惟叹世人晚

  • 从王维高适的送别诗,说到苏轼范仲淹之境界

    历史解密编辑:一老沈一标签:范仲淹,王维,苏轼,高适

    常感叹唐诗、宋词的瑰丽。其实,又怎一个“瑰丽”了得。就说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吧。其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清景反衬别情,用近聚映托远行,愁肠百转,无限思绪,好一番耐人琢磨的意境。据说,“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