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写下《悯农》的李绅,后来成为了怎样的人?教科书不会告诉你真相

写下《悯农》的李绅,后来成为了怎样的人?教科书不会告诉你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4687 更新时间:2024/3/13 11:30:35

《悯农二首》是我们学生时代,在课本里最早接触到的古诗之一。它描绘古代农民在烈日下锄禾田间,辛勤劳作的情形,告诉大家,应当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

是少数把目光从田园山水、军旅伤怀,转移到现实的田间,描绘人民生活的疾苦的优秀唐诗。其诗作内容体现了中唐诗人对种田者,难能可贵的同情。

但是后来却长时间卷入了“牛李党争”,与韩愈恶斗,被侄儿出卖。晚年官拜宰相,生活奢侈,矜功自夸,死后卷入一桩“强抢民女案”。最后身死名裂,被削三代,不许为官。

由于中后期全力投身官场,在诗文创作上荒疏。再加上前后为人天差地别,朝堂得意之后的李绅,再也没有像《悯农二首》这样同情百姓的诗歌流传。因此一度有人怀疑,这两首诗根本不是李绅所作。

一、35岁中进士,李绅因气节闻名

李绅生于公元772年,亳州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史书中说他先世家族显赫,但是到祖父那一代已经衰落。父亲曾为地方县官,然而在他6岁时就已经去世了。

因为家中太穷,上不起私塾,李绅寄居和尚庙读书,顺便讨口饭吃。他自幼喜欢写诗歌,曾经偷佛经去打草稿,被和尚捉住痛打。又因为发育不良,身材矮小,得了一个“短李”的外号。

遍尝生活之艰辛的李绅,青年时代性格十分偏激。给兄长李继作奠文时,大骂其嫂嫂愚昧、迷信。但过了二十五年后,又反过来夸嫂嫂贤惠、性格“和鸣婉随”,可见其前后性格反差极大。

也是因为早年的经历让李绅更多地接触到民间的疾苦,所以才创作出了《悯农二首》和二十首乐府诗。大约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也就是唐宪宗元年(公元806年)李绅进士及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在返乡途中被浙西观察使李锜扣押。李锜意图谋反,让李绅代写文告。李绅严辞拒绝,差一点被杀。后来,被一直关到李锜事败才脱身。

当时的人知道李绅的事迹后,都赞他有气节。想要把他的事迹上报。李绅表示拒绝,他说:我又不是为了博名誉才这样干的,我是出于义愤。百姓生活已经那么艰难了,他不愿意看到战争。

当时李绅交游比较广阔,先后结识了李德裕、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韩愈一度十分赏识他,还向朝廷推荐他。朝廷最后因为李绅的“义举”召他进宫当了翰林。

然后李绅卷进牛李党争,中了奸臣李逢吉的圈套,性格刚直的李绅与恩师韩愈爆发严重冲突,最后两人都被贬官。李绅本来外放江西任职,但是辞行前他去找穆宗哭诉自己是中了李逢吉的圈套,穆宗听信了他的话,就把他留下来了。

后来还让他主管户部,被侄子向李逢吉告发。唐穆宗死后,李逢吉马上报复李绅,把他赶到了地方上。

二、晚年矜持自傲,生活奢侈

李绅五十二岁的时候,被外放到端州(广东肇庆),后来又迁到了江西九江、淮南、河南等多个地方。

李绅当地方官的时候,严刑峻法、惩治豪强,镇压兵变、赈灾放粮,也出过不少政绩。但是随着官越当越大,他的心态就渐渐起了变化。经常吹嘘自己的功劳。

有一次他在地方上治理了蝗灾,完事后马上叫人在相国寺给自己立碑,记下自己的功劳。又自作了《追昔游》,鼓吹自己的才华,当年穆宗是怎样赏识他。

在对待下属和百姓时,李绅有时候特别刻薄。因为幼年被僧人虐待,于是他无故责打僧人。公元842年,七十岁的李绅当上了宰相,封赵国公。他主修国史,管理国家钱粮。却饱食终日,生活奢侈。再无任何建树。不久后他致仕还乡,于公元846年去世。

关于李绅后半生奢侈浪费的生活,民间一直有很多传说。相传诗人刘禹锡曾经在李绅家中见过众多舞姬。民间也说李绅生活浪费,一顿饭就要吃掉几百上千贯钱!

因为爱吃鸡的舌头,一顿饭浪费活鸡三百余只。他二度在淮南当官,逼得淮南百姓生活不下去,全都往淮北逃!这时候的李绅,哪里还记得当年自己曾写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呢?

当时的大诗人刘禹锡、贾岛李贺、韩愈,全部跳出来对李绅进行口诛笔伐。但是因为李绅的朋友李德裕得势,后来李绅自己又为相。没有人能奈何他直,到他死后才被人清算。

李绅死后第二年,被牵涉进了一桩强抢民女案。原来在李绅74岁当淮南节度使时,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被人举报贪污,并强抢民女。李绅不问青红皂白,即将吴湘判处死刑。

后来才知道,吴湘贪污属实,但是数目不大,强抢民女却是冤枉的。被抢强的民女阿颜,是明媒正娶的吴妻。李绅死后一年,有人把这事揭发出来。于是大家纷纷揣测李绅是爱上了美丽的阿颜,嫉妒才杀死了吴湘。

又有人怀疑李绅是想把阿颜抢来给同党李德裕,但是李绅当时74,李德裕也已有58,都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并且李绅自己家中美婢无数,还时常随手送人,根本没必要对吴湘动杀机。

但是不管怎么样,吴湘贪污数额小,罪不至死。而李绅竟然把吴湘送给阿颜家的彩礼也当成赃款来算,的确是草菅人命。于是朝廷下令“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

结语

翻看史书,我们会发现许多贪官在中年以前,都不是贪官。他们往往在少年时极其有志向,并且同情黎民。但是他们一旦当上了高官,很快就把自己前半生的志向抛诸脑后。

李绅少年时候穷得要到和尚庙慈济院里去求口饭,因此他能同情农民,感叹“粒粒盘中餐”。后来飞黄腾达做了几十年的大官,和平民的生活距离就远了。除了还记得报复和尚,哪里还管农民们种粮的辛苦呢,于是开始浪费粮食。可见,一个人想要坚持自己的“初心”,真的非常难。

人总是有多面性的。不管后来的政客李绅如何,我们认可的是壮年时代以前的诗人李绅,以及他那两首《悯农》。

标签: 李绅悯农李德裕韩愈刘禹锡宰相

更多文章

  • 写《悯农》名满天下的李绅,是爱吃鸡舌的贪官,老师都不愿提他?

    历史解密编辑:博览群书君标签:李绅,悯农,元稹,唐朝,诗人,刘禹锡,李德裕,唐宪宗,旧唐书,千古名句

    中国古代的才子佳人辈出,留下了大量经典的诗词。其中有一首神作叫《悯农》,因为通俗易懂,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辛苦和珍惜粮食的心声,引起世人的共鸣,被称之为千古名句,入选了各大语文课本,为学子们的必背古诗。但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说本诗的作者,其实是个大贪官,以至于现在的老师,都不愿过多地介绍他,往往就三

  • 李绅满怀悲悯写下“锄禾日当午”,为何日后却鱼肉百姓、害同僚?

    历史解密编辑:凌瑶读史标签:李绅,李德裕,白居易,悯农,元稹,刘禹锡

    "当真是酷暑难耐。"李绅擦了擦额间的汗珠,喃喃道。正值中午,日头晒得李绅整个人都蔫了。摸着火辣辣的脸颊,他侧身而望,想看看还有多久才能到达驿站。这一望,却望尽百姓的辛苦:远处田野间耕作的农民,顶着日头一锄又一锄地耕作着,汗水如雨而下,仿佛他们不知疲倦一样。旁边田垄上的水壶歪歪斜斜的倒在地上,可并没有

  • 李绅:悯农诗人的黑化与双标,节俭是别人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绅,悯农,元稹,诗人,唐朝,刘禹锡,白居易,李德裕,艺术家

    有一首古诗,你打小一定听过,而且多是在饭桌上,你教育不好好吃饭的孩子时,也一定会背过。没错,就是这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写下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歌的唐朝诗人叫李绅,看他在诗中感念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你是不是觉得他象大诗人杜甫一样心忧百姓疾苦,顾念苍生大地。其实,如果

  • 敦煌发现一册《唐人诗卷》,经过研究,发现李绅第三首《悯农》诗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李绅,悯农,唐诗,崔颢,唐朝,金圣叹,敦煌市,艺术家,唐人诗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的《悯农》,揭露了广大劳苦群众的困苦,表达了其本人对农民的真挚同情,作为五言绝句,小诗只有二十个字,虽然分有一二两首,但读来朗朗上口,早已成为了传世佳作,近日,在敦煌的“藏书窟”中,又发现了第三首《悯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 悯农李绅心怀天下,入仕后却穷奢极侈,为何前后那么"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清竹雅韵标签:李绅,悯农,刘禹锡,韩愈,悯农二首,白居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的这首《悯农》,可谓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很多人都会通过这个作品,先入为主的认为李绅是一个心系天下的善人。其实,不然他做的很多事情都与“善”无关,而且吃穿用度极为奢靡,根本不会去体谅农民疾苦。也不会悲悯百姓的辛苦劳作,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双面人”。所以说,评判一个人,

  • 为何写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绅,凿壁借光的匡衡长大后成为巨贪?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李绅,匡衡,宰相,刘恒,孝成皇帝

    李绅是唐朝著名诗人,他写的《悯农》家喻户晓,流传千古,他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诗,是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亲眼目睹了农民艰苦的劳作,艰难的生存状态。所以他有感而发,写出了这样两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在当时的社

  • 写下《悯农》提倡节约,晚年却铺张奢靡,是什么让李绅性情大变?

    历史解密编辑:清风文史标签:李绅,悯农,韩愈,元稹,节约,唐朝,诗人,刘禹锡,李德裕,唐穆宗

    今天我们在形容对一种现象或者一类事件十分熟悉的时候,往往会用司空见惯这个成语,该成语来源于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赴宴时作的一首诗。当时刘禹锡在京城接受了李绅的款待,宴会的奢华场面令刘禹锡震惊不已,便写下“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一句诗来恭维李绅,这令其十分受用,还将自己的歌姬赠送给了刘禹锡。而这个

  • 悯农的李绅,嘴里念叨“粒粒皆辛苦”,其实是个十足的大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长安随谈标签:李绅,刘禹锡,元稹,韩愈,白居易,节度使,悯农,艺术家,唐朝

    李绅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唐朝宰相、中书令李敬玄饿曾孙。1250 年之前,他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祖籍在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李绅的家族势力非常大,他的祖上都是高官。29 岁那年,他到长安应试,高考落第,却得到了韩愈的赏识,因与元稹、白居易因同年考试而相识。34 岁那年,他高中进士,入朝为官,封为中书

  • 离谱!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吃一顿饭要杀300只鸡?

    历史解密编辑:斜杠历史标签:李绅,宰相,皇帝,唐朝,李德裕,刘禹锡,吕蒙正,艺术家

    前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人特别喜欢往某些历史人物身上泼脏水,言之凿凿,以此显得自己有多高深,有多独到。许多好事者并不清楚事情真相就跟着瞎起哄,时间久了,以讹传讹,被泼脏水的历史人物还就真的脏了,他们终于成功地把历史人物给污名化了。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就是这么一个被今人泼脏水污名化

  • 李绅最冷门的一首诗,很人都没听过,却写出了人生至理!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李绅,诗作,长安,元稹,悯农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说起唐代诗人李绅,大家肯定会第一时间想到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寥寥四句不仅描绘出农夫辛苦劳动的景象,也高度概括出了粮食得来不易的哲理,深怀对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之心。这首诗几乎人人会背,从小背到大并且还会教会我们的下一代。李绅的《悯农》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