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晋之后,我们就一直在力图复兴古法,即便是在书法发展的另一座高峰唐朝也是如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像南朝的智永禅师、虞世南这样得“二王”正统真传的书法家,地位自然是无限尊崇的。
在李世民的推崇下,唐代掀起了学王热潮,在高手林立的时代,最得“二王”真传,书法最能直入魏晋之人,要数李世民的侍书褚遂良,没有人能与他争夺这个席位。
关于复古,南朝的王僧虔在《笔意赞》当中提出了两条标准:“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一个人的书法要兼备神采与形质,才能算得上是复古。这其中神采的展现依赖的是书法家个人的学识修养,形质依赖的是对笔法等书法技法的掌握,褚遂良兼备这两个条件。
首先作为李世民的托孤大臣,褚遂良可谓是忠义两全,因为反对高宗废王皇后,还曾被武则天打击报复,其人品和气节都无可诟病。
其次,褚遂良的书法是虞世南与欧阳询亲自教习的,从他们手中得到了“二王”笔法的真传。作为李世民的侍书,他也是接触王羲之真迹最多的人,帮李世民做王羲之书迹的鉴定工作从未出过差错。
褚遂良被称作唐代的“广大教化主”,他的《雁塔圣教序》、《阴符经》等作品我们一般都非常熟悉,其实褚遂良还有一件流落在民间的小楷《诗唐风》。
这件小楷和褚遂良其他的楷书一样,结体端稳,点画秀丽温润,此是楷书之形质。
在神采上更是尽显空灵气度。清代书法家梁巘评价此作:“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这种空灵气自是别人求而不得的。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评价褚遂良的书法:“如青琐瑶台……美人婵娟……欧虞谢之”。
意思是说欧阳询与虞世南皆不如褚遂良,可褚遂良却落选“楷书四大家”,因为作为“广大教化主”,向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复古的范式,由此牺牲了像欧阳询一样的强烈书法个性。
《诗唐风》作为褚遂良的经典小楷,字字都是“二王”真传,它敛去了褚体楷书一般的笔画粗细的夸张变化,显得更加平和温润,更加容易把握的同时也不失变化,非常适合我们当作楷书范本来学习。